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法对人结直肠癌裸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E黏钙蛋白(E-cadherin)、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的影响。方法:16只裸鼠接种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构建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给予健脾补肾中药复方灌胃,两组均隔天给药1次,持续14 d。给药结束后,脱颈处死后剥离瘤体,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C、VEGFR-3、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结果:16只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裸鼠均构建成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移植瘤组织中VEGFC、VEGFR-3、Vimentin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 <0.05),E-cadherin的表达明显上调(P <0.05)。结论:健脾补肾法能下调人结直肠癌裸鼠中促进肿瘤淋巴管生成和转移的VEGF-C、VEGFR-3表达及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Vimentin表达,同时上调E-cadherin表达,有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健脾补肾法对人结直肠癌移植瘤组织TLR4、RAGE、NF-κB及CD34、D2-40的影响。方法 于裸鼠右腿内侧接种人结肠癌细胞,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15d后脱颈处死剥离瘤体。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用健脾补肾中药灌胃,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移植瘤组织中TLR4、RAGE、NF-κB及CD34、D2-40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移植瘤组织中TLR4、RAGE、NF-κB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微血管CD34及淋巴管D2-40也明显下调(P<0.005)。结论 健脾补肾法能明显下调人结直肠癌移植瘤组织炎症受体TLR4及RAGE、核转录因子NF-κB、肿瘤新生血管标记物CD34及肿瘤新生淋巴管标记物D2-40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健脾补肾解毒方通过JAK2/STAT3通路对小鼠HCCLM3皮下移植瘤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构建小鼠HCCLM3皮下移植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中药组、联合组, 每组8只。中药组灌胃健脾补肾解毒方醇提物0.68 mg/ml, 联合组灌胃索拉非尼混悬液3.5 mg/ml加健脾补肾解毒方醇提物0.68 mg/ml, 1次/d, 连续给药4周。观察各组小鼠HCCLM3皮下移植瘤体积、瘤重、小鼠体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CCLM3皮下移植瘤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钙黏蛋白E(E-cadherin)、钙黏蛋白N(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JAK2/STAT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中药组、联合组小鼠HCCLM3皮下移植瘤平均瘤重降低(P<0.05), 皮下移植瘤组织JAK2、STAT3、p-JAK2、p-STAT3、N-cadherin、Vimentin表达降低(P<0.05), E-cadherin表达升高(P<0.05)。结论健脾补肾解毒方对小鼠HCCLM3皮下移植瘤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消瘤汤对结直肠癌移植瘤裸鼠血清VEGF-A、VEGF-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裸小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消瘤汤正常剂量组、贝伐单抗组及消瘤汤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取结直肠癌患者新鲜手术标本切成小植块移植到裸鼠皮下,肿瘤成长后再分别取小植块经手术移植到一批裸鼠结肠系膜侧。移植后,消瘤汤正常剂量组给予消瘤汤正常剂量灌胃;贝伐单抗组给予贝伐单抗静脉注射;消瘤汤高、低剂量组分别予消瘤汤高、低剂量灌胃;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裸鼠血清VEGF-A、VEGF-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各治疗组裸鼠血清VEGF-A、VEGF-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瘤汤组与贝伐单抗组及消瘤汤高、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瘤汤能抑制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A、VEGF-C蛋白表达可能是消瘤汤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胃肠安对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p-AKT及Twist蛋白表达影响。方法:将30只人胃癌细胞SGC-7901建立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予生理盐水0.3 mL灌胃,1次/d;胃肠安组予胃肠安煎剂0.3 mL灌胃,1次/d;5-氟尿嘧啶(5-Fu)组予5-Fu注射液2 mg腹腔注射,1次/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p-AKT及Twis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肠安作用后,SGC-7901裸鼠移植瘤p-AKT及Twist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胃肠安可抑制SGC-7901裸鼠移植瘤AKT磷酸化以及下调Twist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健脾解毒方对裸鼠皮下移植瘤Bax及Bcl-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CT8/V细胞制作裸鼠皮下移植瘤,将32只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空白组予0.9%Na Cl溶液腹腔注射,化疗组予长春新碱腹腔注射,中药组予健脾解毒方灌胃,联合组予长春新碱腹腔注射和健脾解毒方灌胃。测量各组皮下移植瘤的瘤重及抑瘤率,光镜观察肿瘤组织病理情况,并采用Real-time PCR法测定Bax、Bcl-2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化疗组、中药组、联合组瘤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化疗组比较,中药组、联合组瘤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于空白组,化疗组、中药组、联合组瘤体抑制率分别为22.84%、38.44%、51.53%,以联合组抑瘤效果最佳。与空白组比较,化疗组、中药组、联合组Bax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Bcl-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化疗组比较,中药组、联合组Bax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化疗组(P0.05,P0.01),中药组、联合组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化疗组(P0.01)。结论健脾解毒方通过上调Bax mRNA表达,下调Bcl-2 mRNA表达,促进肠癌细胞的凋亡,且与化疗药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浩  胡佩佩  邵建国  季佩东  蒋洁 《河北中医》2020,42(6):896-901,封2
目的 观察下瘀血汤对肝癌裸鼠移植瘤及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将32只雌性BALB/c裸鼠建立人肝癌移植瘤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0只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下瘀血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5只。下瘀血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0. 15、0. 3、0. 6 g/20 g下瘀血汤灌胃,对照组予等容积0. 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灌胃均每日2次,连续15 d。灌胃期间每3 d测量肿瘤大小,灌胃结束后处死取出肿瘤,称取肿瘤质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Nusap1 mRNA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usa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灌胃第12 d,下瘀血汤中、高剂量组裸鼠移植瘤体积低于对照组(P 0. 05);灌胃第15 d,下瘀血汤低、中、高剂量组裸鼠移植瘤体积低于对照组(P 0. 05)。下瘀血汤低、中、高剂量组裸鼠移植瘤平均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 0. 05),下瘀血汤中、高剂量组裸鼠移植瘤平均质量均低于下瘀血汤低剂量组(P 0. 05),下瘀血汤高剂量组裸鼠移植瘤平均质量低于下瘀血汤中剂量组(P 0. 05)。下瘀血汤低、中、高剂量组移植瘤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 0. 05),下瘀血汤高剂量组移植瘤细胞凋亡率高于下瘀血汤低、中剂量组(P 0. 05)。下瘀血汤低、中、高剂量组Nusap1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 0. 05),下瘀血汤高剂量组Nusap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下瘀血汤低剂量组(P 0. 05)。下瘀血汤低、中、高剂量组可以抑制Nusap1蛋白的表达,且随着用药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结论 下瘀血汤可抑制Nusap1的表达,可减缓裸鼠肝癌细胞移植瘤的生长,促进移植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脾养正消瘢方对人胃癌MGC-803细胞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抑瘤率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取胃癌MGC-803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制备裸鼠移植性胃癌模型。32只BALB/c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健脾养正消瘢方高、低剂量组,每组8只。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5-氟尿嘧啶(5-Fu,2.5 mg/kg)灌胃,健脾养正消瘢方高、低剂量组分别以85、43 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10天。观察健脾养正消瘢方对裸鼠皮下移植瘤抑瘤率的影响;采用RT-PCR法观察该复方对移植瘤中Bax、Bcl-2、Fas、Cyclin D1、Cyclin D2和Cyclin D3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该复方对移植瘤中procaspase-3、procaspase-8和procaspase-9、cleavedPARP、Beclin-1和LC3B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健脾养正消瘢方高、低剂量组瘤重明显减轻(P0.05),健脾养正消瘢方高、低剂量组瘤重均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2)RT-PCR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健脾养正消瘢方高、低剂量组Bax表达上调,Bcl-2、Cyclin D1、Cyclin D2和Cyclin D3表达下调(均P0.05),阳性对照组及健脾养正消瘢方高剂量组Fas表达上调(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健脾养正消瘢方高、低剂量组Fas、Bax表达均下调,Bcl-2、Cyclin D2和Cyclin D3表达上调(均P0.05),健脾养正消瘢方高剂量组Cyclin D1下调,低剂量组Cyclin D1上调(均P0.05)。(3)Western blot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健脾养正消瘢方高、低剂量组procaspase-3、procaspase-8、procaspase-9蛋白表达下调,cleaved-PARP、Beclin-1、LC3BⅡ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阳性对照组procaspase-3、procaspase-8、procaspase-9和LC3BⅡ蛋白表达下调,cleaved-PARP、Beclin-1和LC3BⅠ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结论健脾养正消瘢方对胃癌MGC-80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激活凋亡、自噬相关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脾消癌方拮抗结直肠癌转移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60只BALB/c-nu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及中药低、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裸鼠采用盲肠黏膜内注射HCT116细胞方法建立人结直肠癌裸鼠移植模型。中药低、高剂量组分别予健脾消癌方10、40 g/(kg·d)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以生理盐水2 ml/100 g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4周。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E-钙粘蛋白、波形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蛋白表达量;比较各组大鼠结肠癌肝、肺、淋巴转移情况。结果中药高、低剂量组肝、肺、淋巴转移率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高剂量组的肝、肺转移率低于低剂量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各组E-钙粘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波形蛋白、TGF-β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低剂量组E-钙粘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波形蛋白、TGF-β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中药高、低剂量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消癌方通过TGF-β介导而上调E-钙粘蛋白、下调波形蛋白表达,逆转人结直肠癌裸鼠移植模型肿瘤组织上皮间质转化进程,可能是其拮抗结直肠癌转移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柔肝健脾饮对人乳腺癌细胞株裸鼠移植瘤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应用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裸鼠品名-BALB/c-nu建立动物实验模型,在确定成瘤后将其分为4组,分别为中药柔肝健脾饮组,西药MFC化疗方案组,西药MFC化疗方案加柔肝健脾饮组和对照组。定时观测瘤体积及体重的动态变化,4周时处死小鼠,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量外周血中CD13的表达和瘤细胞DNA的倍体含量。在检测含量之前称重。结果:观测瘤体积及体重动态变化结果见表1和表2;中药组外周血中肿瘤相关因子CD13的表达明显底于在对照组中的表达(t=3.3454P<0.01);瘤体中DNA倍体中药组2倍体的数量为5只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8985P<0.025);干预4周时体重对比,中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t=2.69P<0.05),瘤体的重量是:中药组轻于对照组(t=2.01P<0.1)。结论:柔肝健脾饮对人乳腺癌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与减低CD13的表达抑制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滋阴补脾方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4周龄BALB/c雌性裸鼠20只,制备人结肠癌裸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化疗药物组腹腔注射氟尿嘧啶,中成药组灌胃中药汤剂10 mL,联合用药组:每只裸鼠腹腔注射氟尿嘧啶联合灌胃中药汤剂。1次/d,均连续应用4 d,至第14天处死动物收集标本。测量各组肿瘤重量、肿瘤体积和体积抑瘤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CD113、CD116和P5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化疗药物组、中成药组和联合用药组肿瘤重量、肿瘤体积、CD113和CD116表达明显降低,肿瘤体积抑瘤率和P53表达明显升高(P<0.05);化疗药物组和联合用药组肿瘤重量、肿瘤体积、CD113和CD116表达低于中成药组,肿瘤体积抑瘤率和P53表达高于中成药组(P<0.05);联合用药组肿瘤重量、肿瘤体积、CD113和CD116表达低于化疗药物组,肿瘤体积抑瘤率和P53表达高于化疗药物组(P<0.05)。结论:滋阴补脾法可抑制人结肠癌HT29裸鼠移植瘤生长,认为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D113和CD116表达及上调P5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奥沙利铂抑制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的增效作用及其对移植瘤铂类耐药相关铜转运蛋白ATP7A、ATP7B表达的影响,揭示健脾解毒方对奥沙利铂增效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建立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奥沙利铂组、健脾解毒方组、健脾解毒方联合奥沙利铂组(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观察各组移植瘤生长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化S-P法、Western-blot检测移植瘤中ATP7A、ATP7B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为53.6%,是单用奥沙利铂组的4.25倍;(2)奥沙利铂组裸鼠反复腹腔注射L-OHP后,移植瘤组织ATP7A和ATP7B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移植瘤组织ATP7A和ATP7B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奥沙利铂组(P<0.05)。结论:健脾解毒方对奥沙利铂抑制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有增效作用,其增效作用可能与下调移植瘤组织ATP7A和ATP7B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内奥沙利铂药物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胃肠安对人胃癌SGC-7901裸鼠移植瘤生长、转移及p-ERK1/2蛋白表达影响。方法:人胃癌SGC-7901细胞BALB/C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予生理盐水0.3mL灌胃,1次/d;胃肠安组予胃肠安煎剂0.3mL灌胃,1次/d;5-Fu组予5-Fu 2mg腹腔注射,1次/周。观察各组裸小鼠移植瘤生长与转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p-ERK1/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肠安组、5-Fu组与对照组相比,裸小鼠移植瘤体积、质量,肺转移结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安组与5-Fu组及对照组相比,裸小鼠移植瘤组织p-ERK1/2蛋白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肠安可以抑制SGC-7901胃癌生长、转移,可能与抑制p-ERK1/2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消癌方对结肠癌肝转移荷瘤裸鼠肝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及微小RNA200c(miRNA-200c)/转录因子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50只裸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假移植组,另取40只建立结肠癌肝转移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其分为4组:模型组,健脾消癌方低、中、高剂量组(简称为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假移植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灌胃健脾消癌方(5.4、10.8、21.6 g/kg),每天1次,连续3周。观察各组裸鼠肝转移瘤的情况,检测PD-1、PD-L1、miRNA-200c、ZEB1 mRNA的表达及PD-1、PD-L1、ZEB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除假移植组外,其余各组均可在裸鼠的肝脏表面发现肝转移结节。各组肝转移结节数量、质量高剂量组与低、中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癌细胞增长速度较慢。与假移植组比较,模型组miRNA-200c表达降低,PD-1、PD-L1、ZEB1 mR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HDW)对5-氟尿嘧啶(5-Fu)耐药大肠癌裸鼠移植瘤ABC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BABL/c裸鼠人结肠癌细胞HCT-8/5-Fu的皮下移植瘤模型,按照瘤体积大小将20只移植瘤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HDW干预组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0.1 m L/10 g、HDW 1 g/kg灌胃,1次/d,每周灌胃6 d,连续6周。每天观测裸鼠的生活状态;每周测量小鼠体质量和移植瘤大小2次;采用RT-PCR和HE染色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ABC转运蛋白ABCC1、ABCB1、ABCG2 mRNA和MRP1、P-gp、BCR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DW干预治疗可显著抑制移植瘤的生长。HDW干预组HCT-8/5-Fu耐药细胞移植瘤组织中ABCC1、ABCB1、ABCG2 mRNA表达量和MRP1、P-gp、BCRP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白花蛇舌草对5-Fu耐药大肠癌裸鼠移植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可明显下调移植瘤组织中ABC转运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益气扶正复方联合依维莫司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468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三阴性乳腺癌MDA-MB-468细胞株,将细胞悬液接种于雌性BALB/C裸鼠第二乳腺乳垫处,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益气扶正复方(中药复方)组(40mg/kg)、依维莫司组(2mg/kg)和联合组,每组6只。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连续30d。比较各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的变化,计算各组肿瘤抑制率。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mTor、Akt、P70s6k、4Ebp-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Akt、p-Akt、m-TOR、p-mTOR、PTEN及mTOR下游底物p-4EBP-1、p-P70S6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中药复方组相比,联合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显著减小(P0.05,P0.01),肿瘤抑制率明显升高,且联合组mTor和P70s6k mRNA表达及p-mTOR和P70S6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药复方组,而联合组PTEN蛋白表达高于中药复方组(P0.05)。结论益气扶正复方与依莫维司联用能抑制MDA-MB-468荷瘤裸鼠的肿瘤组织生长,与益气扶正复方单用相比效应更为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mTOR、p-Akt、p-P70S6K活性,提高p-4EBP-1、PTE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乳康饮对移植瘤小鼠乳腺癌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BALB/c裸鼠乳腺原位种植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建立乳腺癌移植瘤自发性转移模型,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5-FU对照组、疏肝理气组、化痰散瘀组、益气健脾组、乳康饮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FU、乳康饮及各拆方(疏肝理气、化痰散瘀、益气健脾)药物灌胃,灌胃液体量均为0.4 mL/(d·只),均1次/d,连续6周后将裸鼠处死,检测裸鼠第2、3对乳腺原位肿瘤PI3K、Akt、PTEN、SHIP蛋白水平及mRNA的表达。结果:乳康饮及各拆方组药物对PI_3K、Akt mRNA的表达均起到抑制作用,对PTEN、SHIP mRNA表达有促进作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而益气健脾组和乳康饮全方效果更具优势;裸鼠乳腺癌组织PI_3K、Akt、PTEN、SHIP蛋白水平的表达的检测结果,乳康饮组及各拆方组对PI_3K、Akt蛋白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抑癌因子PTEN、SHIP蛋白的表达有促进作用,各拆方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乳康饮的作用明显优于各拆方组(P0.05或0.01)。结论:乳康饮可能通过抑制PI_3K、Akt的表达,促进PTEN、SHIP的表达,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研究移植瘤生长及其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BALB/c裸小鼠12只,以荷SGC-7901人胃癌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为材料,通过手术将癌组织转移到裸小鼠胃壁建立胃癌原位移植模型;造模后,12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6只;原位移植24h后开始灌胃,治疗组给予温郁金水蒸气蒸馏液(2.5g/mL),0.4mL灌胃,每日1次,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当动物出现明显消瘦、弓背、神萎等衰竭征象(约9周)时处死动物,观察和比较两组肿瘤抑制率和肿瘤转移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移植瘤瘤体中COX-2和VEGF的表达。结果:所有荷瘤鼠胃壁均有肿瘤生长,荷瘤率100%,治疗组与对照组瘤重分别为(0.4189±0.1086)g、(0.7296±0.210)g,P<0.01,抑瘤率为42%;模型组腹膜转移6/6、肝脏转移5/6、腹水1/6,治疗组腹膜转移2/6、肝脏转移1/6、腹水0/6,其中腹膜及肝脏转移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郁金治疗组瘤体中COX-2和VEGF的表达明显下调。结论:温郁金具有抑制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OX-2和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脾温肾方对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防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NCI-H460-Luci细胞皮下移植瘤术后裸鼠模型,随机分为健脾温肾组、化疗组、对照组,每组16只。健脾温肾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健脾温肾方溶液(1.1 g/ml)0.3 ml/d灌胃,每日1次,干预13周;化疗组给予紫杉醇注射液15 mg/kg,每隔5天腹腔注射1次,共用3次;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3 ml/d灌胃,每日1次,干预13周。每周1次至术后13周,采用活体成像观察裸鼠肿瘤转移情况,分析各组术后无瘤转移生存时间;术后第6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瘤体中miR-18a-5p、miR182-5p、miR21、miR106b-5p及相关靶基因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重组人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体(PTEN)、P53肿瘤蛋白(T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健脾温肾组、化疗组裸鼠瘤体中miR-18a-5p、miR182-5p表达降低,BRCA1 mRNA表达升高(P0.05或P0.01);化疗组裸鼠瘤体中miR21、miR106b-5p表达亦较对照组降低(P0.05或P0.01)。各组裸鼠瘤体中EGFR、PTEN、TP53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温肾组和对照组无瘤转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与健脾温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温肾方在预防肺癌术后转移方面有一定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miRNAs及相关靶基因mRNA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MKN-45原位移植瘤裸鼠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痰散结方防止胃癌复发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MKN-45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将40只模型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组、中药组及化疗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荷瘤鼠肿瘤生长情况及抑瘤率;观察各组荷瘤鼠胃癌组织FAP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消痰散结方可明显抑制裸鼠人胃癌MKN-45原位移植瘤的生长,下调胃癌组织中FAP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论:消痰散结方可以下调FAP蛋白及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抗胃癌复发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