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某纺织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某纺织厂噪声强度监测和对作业人员的听力检测,掌握噪声强度及听力损失的发生情况,为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HS6288系列噪声分析仪监测作业场所噪声强度,并进行频谱分析,计算累积噪声暴露量(CNE);对某纺织厂接触噪声作业的无耳疾患的931人进行听力检测;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SAS软件8.0统计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厂噪声车间的连续等效A声级均超过了85db(A),主要为中高频噪声;噪声作业人员有高频听力损失264人,检出率为28.36%,语频听力损失9人,检出率为0.97%;高频和语频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均随累积接触噪声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听力损失发生率及程度与工龄密切相关;织一车间和织二车间噪声平均>100dB(A),高频听损率分别为43.68%和42.62%,在强噪声车间作业戴耳塞者高频听损检出率低于不戴耳塞者,但高频听力损失的检出率仍然明显高于其他车间;听力损失曲线以高频凹陷谷点为3kHz及4 kHz的“V”字型为主,占高频听力损失的73.0%。结论:该厂噪声污染较严重,对作业人员听力已经产生了明显影响,应采取积极的综合预防性措施来控制噪声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听力影响情况。方法对漳州市2013年1 253名噪声作业工人岗中职业体检纯音气导听阈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观察对象218人(17.4%),检出率高于噪声聋(6.3%);男性听力损失率(29.7%)高于女性(14.2%);机械制造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率(38.4%)高于食品(8.1%)和化工(8.0%)行业;听力损失随接噪工龄增加而升高。结论接噪作业工人的听力损失随接噪工龄的增加而增高,机械制造业更明显;听力损害以高频为主。应改革生产工艺,加强个人防护,保护职业工人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深圳特区369名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的调查,了解该地区噪声环境下作业对劳动者听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深圳市龙岗区部分企业噪声作业工龄1年以上的369名工人作为对象,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结果]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为76.42%;各工龄段的听力损失发生率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噪声暴露量与听力损伤发生率的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深圳特区生产企业特点给噪声性听力损伤的相关研究带来了局限性,应研究更精确、更敏感的指标来评价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火力发电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火力发电厂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情况。方法对某火力发电厂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监测,以453名噪声作业工人为观察组,68名行政人员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听力情况,并对不同车间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听力损失发生率为37.75%,明显高于对照组(13.23%)(P<0.05),听力损失集中在I ̄III级;锅炉车间的作业工人听力损失较磨煤、电机车间严重。结论火力发电厂噪声对听力危害严重,应加强工人的个人防护。噪声与高温对听力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生产性噪声对工人听力损失的影响。方法选择某企业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的工人进行纯音听力检测。并对听力损失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130名噪声作业工人的纯音听阈检测中,检出听力损失28人,检出率21.54%,语频听力损失18人(13.85%),高频听力损失14人(10.77%),双频损失4人(3.08%);听力损失发生率随工龄增加而升高。结论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听力损失有较大影响,应加强个体保护。 相似文献
6.
某机械制造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工龄和年龄与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关系.方法 按国家标准对接噪工人进行听力检查和一般情况的调查,再根据工龄和年龄分别进行听力损失情况的分组统计分析.结果 噪声性听力损失有较高的发生率,但不同工龄组间和不同年龄组间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严重听力损失的发生率有随着接触噪声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结论 大部分人对噪声比较敏感,在高噪声作业环境中容易发生听力损失,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有随着噪声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收集宁夏职业健康检查机构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重点职业病监测的61 421名噪声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对双耳高频听力结果进行判定,分析其在不同性别、年龄、工龄、地区、行业、企业规模及类型等方面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噪声作业工人双耳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7.71%,男性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工龄增长而增高;检出率最高的地区为石嘴山市,最高的行业为采矿业,中型、内资企业检出率最高。提示应规范加强噪声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重视本地区传统行业噪声危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广州市部分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现况进行分析,以达到保护工人听力的目的。方法以部分企业长期接触噪声的440名工人为研究对象,测量等效A声级(LAeq)。按等能量原则将LAeq和噪声作业工龄合并计算累积噪声暴露量(CNE);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听力损失的相关因素。结果作业环境噪声强度超标率为41.20%,噪声强度均值为(89.30±4.57)dB(A)。440例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3.86%,听力损失与耳塞防护、工龄、年龄和CNE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工龄可能是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偏回归系数为正值,OR值1)。结论在有佩戴耳塞防护的情况下,CNE作为听力损失的评价指标不敏感,佩戴耳塞仍是目前最好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鞋材制造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职业卫生调查分析陈美芳徐尚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市“三资”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但部分“三资”企业由于对职业卫生工作不够重视,职业危害事故时有发生。1995年6月广州某合资鞋材有限公司,在只有10人作业的鞋材制造的打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汽车制造业噪声危害的基本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噪声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5—12月,根据《北京市2021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方案》内容,选取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汽车制造业为本次研究对象。收集企业基本信息、防护设施设置及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等资料,并对作业场所噪声强度进行测量。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噪声危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143家企业,规模以小型企业为主,占58.0%。66.4%的企业有防噪声设施,60.1%的企业防噪声设施保护效果有效。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和汽车制造业超标率分别为12.9%和11.5%。与大型企业比较,中型企业(P=0.001, OR=6.6, 95%CI: 2.5~17.7)、小型企业(P<0.001, OR=47.3, 95%CI: 15.2~147.6)和微型企业(P<0.001, OR=15.0, 95%CI: 4.4~50.7)发生噪声超标的风险更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比较,汽车制造业发生噪声超标的风险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OR=3.4, 95%CI: 1.6~7.0)。结论 北京市两个重点行业噪声超标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重点加强汽车制造业职业卫生监管力度,加强宣教并设置有效降噪设施。同时加强小、微企业的监督管理,落实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指导其建立和完善控制噪声危害的管理制度,从而有效降低噪声危害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以2014年某汽车制造公司在我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397名噪声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3年的听力情况并对该公司作业场所进行噪声检测,分析其听力异常率与年龄及工龄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工龄组3年的听力异常率有随着工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χ~2=42.4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听力异常率有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噪声性听力损失早期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听力异常检出率有随着年龄及工龄增加而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潘丹丹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23,(5):86-89
目的 分析福鼎市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原因,为制定职业性噪声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从福建省职业病防治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导出并整理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福鼎市接噪作业在岗期间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个案卡数据,共调查接噪作业工人7 316人,分析其双耳高频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结果 微型企业(OR=2.79)、小型企业(OR=1.51)、皮革及人造革制造加工业(OR=3.48)、金属制造加工业(OR=4.2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OR=3.10)、男性(OR=2.81)、年龄增加、接噪工龄增长、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OR=1.28)均为双耳高频听阈损失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应加强小微型企业管理者的监管和培训,关注重点行业(制造加工业)和重点人群,定期做好职业健康检查工作,降低职业性噪声对工人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石油企业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情况。方法收集该企业2002-2007年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其听力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调查个人防护用具的配备及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听力损失率(25.09%)明显高于对照组(10.78%),2组听力损失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21,P〈0.01)。结论职业性噪声对职工的听力有损伤,但很好地使用个人防护用具,能有效地降低噪声危害。 相似文献
15.
对6家机械与汽车制造企业噪声作业场所进行调查、检测,对4 908名噪声作业工人进行纯音听阈测试。结果显示,作业场所噪声声级62.8~115.7 dB(A)、平均89.6dB(A);作业工人双耳纯音听阈P50分布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耳各频率纯音听阈分布不同,随着噪声声级增大、工龄增加,听力损失呈增大趋势。提示机械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影响较大,可能导致职业禁忌证和噪声聋。采用纯音听阈测试水平评价更有利于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沙漠油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状况,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噪声暴露分组,噪声观察组256人,对照组188人为非接触噪声人员。用常规方法测量每个工人的左右耳高频气导听阈,按GBZ 49-2007标准对听阈作年龄和性别修正,并诊断是否为听力损失,比较两组工人听力状况。结果作业现场共监测19个噪声点,其中有3个点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超标率为15.79%;噪声强度为78~97 dB,平均(85.0±2.0)dB;噪声组中单耳听力损失罹患率为17.77%,明显高于对照组(11.44%)(χ2=6.795,P〈0.01),且噪声组随接噪工龄延长,听力损失罹患率有增高趋势,工龄10年以上的高频听力损失明显增高,噪声组和非噪声组中,男性听力损失罹患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结论提示泵工、锅炉工等工种高强度噪声引起作业人员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工龄、性别、年龄、累积噪声暴露量与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关系,为开展噪声危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部分企业长期接触噪声的1 139名工人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听力损失情况,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听力损失的相关因素。结果作业环境噪声强度超标率为50.90%,噪声强度均值为(89.77±3.20)dB(A)。1 139例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为46.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听力损失与工龄、性别、年龄、累积噪声暴露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和年龄可能是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结论生产性噪声对作业人员听力损害较大,在控制生产环境噪声强度,做好作业人员个体防护及职业健康检查的基础上,应将年龄和性别作为噪声作业招工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检出率及其分布特点,为评估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状况,改善职业性噪声聋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了2021年1月至12月在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噪声作业职业健康检查的职工3 224人为研究对象,收集职业健康档案资料,计算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结果 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4.2%(137/3 224),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1.5%(27/1 818)。男性工人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的检出率大于女性。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检出率呈现随年龄、工龄增长而增高趋势。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趋势。不同企业规模的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微型企业>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结论 福州地区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加强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检查,以及在岗期间、离岗时疑似噪声聋的筛查,加强噪声行业的防护力度。 相似文献
19.
20.
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15例疗效分析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白云山黄婆洞,510420)陈嘉榆,张坚,陈巧仙,叶丽妮,卢翠金,马艾飞,王秀荣,潘明伟,李青,杨华裕,刘美珍,刘薇薇噪声所致听力损失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而且是治疗上较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