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LDL-C/HDL-C比值对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为糖尿病防治管理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本研究采用贵州省自然人群队列研究数据。从连续型变量及分类变量两方面分析LDL-C/HDL-C比值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运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Cox比列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采用R 4.2.2及EmpowerStats 4.1统计软件进行平滑曲线拟合。结果 平滑曲线拟合结果显示,较高的LDL-C/HDL-C比值能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当比值达到2.87时,发病风险趋于稳定。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LDL-C/HDL-C比值每增加1个SD,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14.8%,其中男性及年龄≥45岁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6.4%及19.0%。未发现LDL-C/HDL-C比值对女性及年龄<45岁人群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将调查对象按LDL-C/HDL-C比值的四分位数法进行分组,与Q1相比,全人群中Q2~Q4分位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HR(95%CI)分别为1.307(1.006~1.697)、1.287(1.013~1.633)及1.516(1.179~1.9...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超重人群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 年1月至2017 年6 月在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血清LDL-C水平在正常范围内的非超重人群4822例为前瞻性研究随访队列,连续随访3年, 以首次诊断为NAFLD为观察终点。根据彩超检查结果,将受试者分为NAFLD 组688例和非NAFLD 组4134例。根据血清LDL-C水平的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Q1组(血清LDL-C<1.9mmol/L,n=1225)、Q2组(1.9mmol/L≤血清LDL-C<2.2mmol/L,n=1224)、Q3组(2.2mmol/L≤血清LDL-C<2.6mmol/L,n=1193)、Q4组(血清LDL-C≥2.6mmol/L,n=1180)。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earman相关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探讨非超重人群正常LDL-C水平与NAFLD的关系。 结果 非超重人群NAFLD的累积发病率随着血清LDL-C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趋势<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也显示, Q1、Q2、Q3、Q4组累积发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629,P<0.001)。以Q1组为参照,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及其他代谢相关指标后,Q3组、Q4组是NAFLD 患病与否的影响因素[HR(95%CI)分别为1.426(1.062,1.927)、1.917(1.348,2.786),P<0.05]。结论 在血清LDL-C水平在正常范围内的非超重人群中,血清LDL-C水平越高, NAFLD的患病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3.
王珥梅  陆晓荣 《职业与健康》2014,(11):1483-1484
目的探讨常州地区当前一般人群血脂异常的流行特点。方法利用2012年1 259名健康检查者资料,分析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异常率以及TG与TC、LDL-C、HDL-C的关系。结果①男性TG、TC、LDL-C、HDL-C异常率均高于女性,按年龄分层,男女TC、LDL-C异常率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男性TG异常率与年龄不呈正比。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不同年龄段HDL-C异常率未见统计学差别。②男性血脂异常者中有49.9%为混合型,女性则有52.2%为混合型。③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校正性别、年龄后,TG异常与TC异常呈正相关(OR 95%CI=1.563~3.409),与HDL-C异常呈负相关(OR 95%CI=0.246~0.974)。结论常州地区成年人血脂异常率较高,且混合型血脂异常占较高比例,今后应积极开展预防血脂异常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non-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变化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联,为2型糖尿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9 280人建立贵州自然人群队列,并于2016—2020年,对所有队列人群进行随访,随访到8 163人,剔除基线时患有糖尿病者、服用降血脂药物、基线总胆固醇、HDL-c缺失者或极值者后,最终有5 078 人纳入分析。non-HDL-c为总胆固醇与HDL-c差值。动态变化由随访non-HDL-c/HDL-c值减去基线non-HDL-c/HDL-c值得出。采用Cox回归分析non-HDL-c/HDL-c值与糖尿病发病的关联及调整风险比(adjusted hazard ratio, aHR )和其95%可信限(confidential interval, CI)。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进行剂量反应关系描述。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6.58年,共新发2型糖尿病820例。与位于non-HDL-c/HDL-c第1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相比,位于第2四分位数,第3四分位数和第4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aHR 值分别为1.065(95%CI:0.855~1.325)、1.272(95%CI:1.037~1.562)、1.266(95%CI:1.022~1.569)。亚组分析中,在男性、年龄大于45岁和超重肥胖人群中,与位于non-HDL-c/HDL-c第1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相比、第3四分位数和第4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aHR 值分别为1.529(95%CI:1.130~2.067)、1.748(95%CI:1.279~2.388) 、1.389(95%CI:1.046~1.844) 、1.394(95%CI:1.049~1.854) 、1.380(95%CI:0.955~1.994) 、1.462(95%CI:1.014~2.107),且趋势性检验P<0.05。与non-HDL-c/HDL-c动态变化值的第2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相比,第1四分位数,第3四分位数和第4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aHR值分别为1.258(95%CI:0.999~1.582)、1.390(95%CI:1.115~1.731)、1.530(95%CI:1.228~1.906)。限制性立方样条显示non-HDL-c/HDL-c与糖尿病发病风险呈正相关。结论 non-HDL-c/HDL-c值的增高将增加糖尿病发病的风险,尤其在男性,年龄大于45岁和超重肥胖人群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验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肝癌发生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联。方法 本研究基于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数据库,其暴露因素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来源于为期随访12年的韩国基因组与流行病学研究队列(Ko GES),其结局变量为肝癌,来源于为期随访10年的日本生物样本库(BBJ)。分别用IVW、MR-Egger、WME三种方法对其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并利用Cochran Q检验和MR PRESSO进行MR前提假设验证,以及leave-one-out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的IVW显示,HDL-C与肝癌发生(OR=0.938, 95%CI:0.779~1.129, P=0.496)无统计学意义。MR-Egger回归法(OR=1.167, 95%CI:0.858~1.587, P=0.329)、加权中位数(OR=0.921, 95%CI:0.722~1.175, P=0.508)分析也有相似的结果。经检验得分析结果中未发现存在多效性偏倚(截距项为-0.019, P=0.089),异质性较小;敏感性分析显示MR分析结果稳健。本次所选的52个工具变量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2014年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卫生信息大数据平台建档的18岁以上且有完整基线资料的71 618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HDL-C水平将研究对象分组:低水平组(HDL-C<1.0 mmol/L);中水平组(1.0 mmol/L≤HDL-C<1.5 mmol/L);中高水平组(1.5 mmol/L≤HDL-C<2.0 mmol/L);高水平组(HDL-C≥2.0 mmol/L), 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DL-C不同水平组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比。结果研究对象累计随访427 989.4人年, 随访时间(5.98±1.04)年, 随访期间共有799例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调整混杂因素后, 以HDL-C中高水平组为参照, 低水平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HR(95%CI)为1.43(1.13~1.82), 中水平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HR(95%CI)为1.22(1.02~1.46)。结论 HDL-C<1.5 mmol/L会增加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 HDL-...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苏州队列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状况及人群分布特征, 探索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为防控COP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市吴中区项目点数据, 剔除基线气流受限及基线调查时自报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个体后, 最终纳入分析45 484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队列人群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并计算风险比(HR)及其95%可信区间(CI), 同时分析吸烟在其他危险因素与COPD发病关联中是否存在效应修饰作用。结果截至2017年12月31日, 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为11.12年, 随访期间共诊断COPD 524人, COPD的发病密度为105.54/10万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HR=3.78, 95%CI:3.32~4.30)、曾经吸烟(HR=2.00, 95%CI:1.24~3.22)、当前吸烟(<10支/d, HR=2.14, 95%CI:1.36~3.35;≥10支/d, HR=2.69, 95%CI:1.60~4.54)、有呼吸系统疾病史(HR=2.08, 95%CI:1.33~3.26)、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国成人血脂水平与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发病关系。方法将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作为基线数据,从2010年监测点中选取8个省,每个省选择2个点作为随访点,排除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者,共7046人进入随访队列,并于2016—2017年进行随访调查,共随访到4886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总人群及不同性别下血脂水平与糖代谢异常发病关系。结果共纳入4759名研究对象,随访期间糖尿病前期发病密度为26.1/1000人年,糖尿病发病密度为10.4/1000人年。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与TG<0.77 mmol/L相比,0.77≤TG<1.08 mmol/L糖尿病前期发病风险增加32%(HR=1.32,95%CI:1.11~1.94,P<0.05)。与HDL-C<0.91 mmol/L相比,HDL-C≥1.31 mmol/L糖尿病前期发病风险降低30%(HR=0.70,95%CI:0.54~0.90,P<0.05),P趋势检验<0.05。与TG<0.77 mmol/L相比,TG≥1.57 mmol/L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75%(HR=1.75,95%CI:1.07~2.52,P<0.05),糖尿病发病风险随TC和TG的升高而显著上升。在男性中,糖尿病前期发病风险与TG、HDL-C呈剂量反应关系,糖尿病发病风险随TC升高而上升,均P趋势检验<0.05。结论 TG升高、HDL-C降低可增加糖尿病前期发病风险,TC、TG升高可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浓度比值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为筛查胰岛素抵抗的高危人群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江苏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流动人口专题调查资料,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测等方法收集人口统计学信息、慢性病防治情况、行为危险因素情况及血脂等信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指标的影响大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指标的筛查价值。结果 TG/HDL-C比值对空腹胰岛素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标准化偏回归系数:男性为0.243,女性为0.254,P〈0.01),对于胰岛素抵抗的ROC曲线下面积:男性为0.73(95%CI:0.69-0.77),女性为0.63(95%CI:0.58-0.67)。以TG/HDL-C比值男性≥1.12、女性≥0.71作为筛查胰岛素抵抗的适宜切点,比值高于切点人群的胰岛素抵抗患病率是比值低于切点人群的2.43倍,患病风险是低于切点人群的2.7倍(95%CI:2.1-3.5)。结论 TG/HDL-C比值与空腹胰岛素水平密切相关,对于在成年非糖尿病人群中筛查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轨迹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的相关性,为MAFL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符合纳排标准的3 450例健康体检人群组成研究队列。依据观察对象2017年、2018年、2019年健康体检的SUA数值,采用潜类别模型确定3个SUA轨迹组,分别为低、中、高稳定组,SUA均值分别波动于235~238μmol/L、335~337μmol/L、435~440μmol/L。于2020年体检时,随访各组人群MAFLD的发病情况。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轨迹组MAFLD发病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不同SUA轨迹与MAFLD的相关性。结果 低、中、高稳定组人群的发病率分别为5.07%,13.31%,2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模型4中的中、高稳定组MAFLD的患病风险仍为低稳定组的1.42倍(95%CI:1.05~1.93)和1.89倍(95%CI:...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年和2018年的数据,选取11 281例基线没有高血压且有完善抑郁量表评估问卷的中老年人(年龄≥45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调查。抑郁情况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简表进行测量。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抑郁症状及其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在平均时长为2.85年的随访中,1 045名研究对象发生高血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状评分每增加1分,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增加2% (HR=1.02,95%CI:1.01~1.03)。与无抑郁症状的研究对象相比,有抑郁症状的研究对象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22%(HR=1.22,95%CI:1.07~1.39)。进一步分析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结果显示,与无抑郁症状的研究对象相比,轻度抑郁症状的研究对象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17%(HR=1.17,95%CI:1.01~1.34),重度抑郁症状的研究对象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53%(HR=1.53,95%CI:1.19~1.97)。结论 中国中老年人群中抑郁症状与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且抑郁症状越严重,高血压发病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以江苏省常熟市、淮安市地区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19 973名T2DM患者作为观察队列,根据2013年基线血清TC、TG水平的五分位数分组,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T2DM患者血清TC、TG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运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T2DM患者TC、TG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截止2020年12月31日,研究人群中累计随访132 179.74人年,平均随访6.60年,随访期间共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死亡905例,死亡密度为6.85/1 000人年。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以Q1组为参照,TC的Q5组(TC≥6.07 mmol/L)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8%(95%CI:1.05~1.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国成人血脂水平与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发病关系。方法将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作为基线数据,从2010年监测点中选取8个省,每个省选择2个点作为随访点,排除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者,共7046人进入随访队列,并于2016—2017年进行随访调查,共随访到4886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总人群及不同性别下血脂水平与糖代谢异常发病关系。结果共纳入4759名研究对象,随访期间糖尿病前期发病密度为26.1/1000人年,糖尿病发病密度为10.4/1000人年。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与TG<0.77 mmol/L相比,0.77≤TG<1.08 mmol/L糖尿病前期发病风险增加32%(HR=1.32,95%CI:1.11~1.94,P<0.05)。与HDL-C<0.91 mmol/L相比,HDL-C≥1.31 mmol/L糖尿病前期发病风险降低30%(HR=0.70,95%CI:0.54~0.90,P<0.05),P趋势检验<0.05。与TG<0.77 mmol/L相比,TG≥1.57 ...  相似文献   

14.
不同胆固醇水平人群吸烟与冠心病死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不同胆固醇水平人群中吸烟与冠心病死亡的关系。方法采用Cox模型前瞻性分析西安某工厂1976年健康检查的1696名职工(男性1124,女性572)中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吸烟等因素与冠心病死亡的关系。随访的终点时间为2003年1月31日。结果该队列冠心病死亡人数为59人(男性45、女性14),占总死亡人数的15.6%,总随访人.a为41827。在调整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业、收缩压及甘油三酯水平后,在正常胆固醇水平组(TC<5.20mmol/L)吸烟致冠心病的死亡风险RR为2.04(95%CI:1.01~4.48),而在高胆固醇血症组(TC≥5.20mmol/L)的RR为2.36(95%CI:1.00~6.05)。分层分析显示,在胆固醇水平<4.24mmol/L、4.24~4.88mmol/L、≥4.89mmol/L组中,调整RR分别为1.97(95%CI:0.62~6.25),2.02(95%CI:0.66~6.17),2.54(95%CI:1.02~6.29),且发现吸烟与胆固醇水平可能存在某种协同作用,在高胆固醇水平组中吸烟者的冠心病死亡风险升高。结论无论人群中总胆固醇水平高低,吸烟均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TG、HDL-C及TG/HDL-C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以“金昌队列”基线调查中30 546名未患2型糖尿病者为研究对象,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限制性立方样条法估计TG、HDL-C及TG/HDL-C对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及剂量-反应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其对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预测能力,确定最佳预测指标及其临界值。结果  调整混杂因素后,在总人群中高TG、低HDL-C、高TG/HDL-C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其发病风险比(hazard ratio, HR)分别为1.082(95% CI: 1.053~1.111, P < 0.001)、0.730(95% CI: 0.595~0.897, P=0.003)与1.061(95% CI: 1.038~1.085, P < 0.001),且均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TG/HDL-C预测价值高于TG和HDL-C,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2、0.646、0.600,最佳临界值为1.14、1.67 mmol/L、1.40 mmol/L。结论  高TG、低HDL-C及高TG/HDL-C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TG/HDL-C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预测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蔡奋    张凡    吴俊东    张庆英   《现代预防医学》2022,(10):1906-1911
目的 探讨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水平对乳腺癌发病风险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病例组418例首诊乳腺癌女性患者初次入院时和对照组418例正常女性健康体检时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等资料,并对所有乳腺癌病例进行76个月的随访。采用logistic和cox回归模型分析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与乳腺癌风险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HDL - C(OR = 3.70, 95%CI:2.29~5.96)的增加与乳腺癌发生的风险相关,而LDL - C(OR = 0.47, 95%CI:0.39~0.58)则可降低风险。ROC曲线显示HDL - C与LDL - C联合时,AUC为0.702,对罹患乳腺癌的预测能力优于单一指标。5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ApoA1水平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高ApoA1(≥1.32 g/L)可降低5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结论 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的水平变化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探讨BMI与恶性肿瘤发病的关联性及其强度。方法采用2006年开滦集团体检人群队列(收集基线调查时人口学、生活方式和身高、体重等测量指标信息).通过主动和被动随访相结合方式,收集肿瘤发病、死亡等结局信息。排除随访时问<1年的新发病例后,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低体重、超重和肥胖与肿瘤发病的风险比(HR)和95%CI,调整变量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和HBsAg(仅在肝癌中调整):对男性肺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分别按吸烟、HBsAg和绝经状态分层后纳入模型重新分析。结果至2011年12月31 Et,随访人群纳入队列133 273人,其中男性106 630人(80.0l%)、女性26 643人(19.99%),共随访570 531.02人年,平均随访时间为4.28年。男性低体重(BMI<18.5kg/m2)2 387人(2.24%),正常体重(BMI 18.5~23.9 kg/m2)45 090人(42.29%),超重(BMI 24.0-27.9 kg/m2)43 774人(41.05%),肥胖(BMI≥28.0 kg/m2)15 379人(14.42%);女性低体重858人(3.22%),正常体重14 037人(52.69%),超重8 507人(31.93%),肥胖3 241人(12.16%)。共收集肿瘤新发病例1 647例,其中男性1 348例,女性299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与正常体重者相比,男性低体重者胃癌(a//R=3.82,95%CI:1.97。7.38)和肝癌(棚月=3.00,95%C1:1.36~6.65)的发病风险增加;男性肥胖(aHR=2.75,95%C1:1.25.6.06)和超重(a//R=1.98,95%CI:1.03,3.82)者结肠癌发病风险增加;男性膀胱癌病例中,超重为保护性因素(aHR=0.44,95%CI:0.23-0,84);男性肺癌病例中,超重和肥胖均为保护性因素(超重:aHR=0.59,95%Cl:O.46一O.76;肥胖:aHR=0.64,95%CI:O.44。O.92)。而较之体重正常女性,女性肥胖者乳腺癌(aHR=1.86,95%C1:1.05~3.31)的发病风险增加:分层分析显示:刘‘于男性肺癌,超重对不吸烟者和吸烟者均起保护作用(小吸烟者:aHR=0.50,95%C1:O.35-0.72;吸烟者:aHR=0.70,95%CI:0.50一O.98),肥胖仅对男性不吸烟者起保护作用(a//R=0 57,95%CI:O.33~O.97),而男性吸烟者与肺癌发病风险不存在相关性(aHR=0.72,95%C1:0.43~1.21)。按女性绝经状态分层后,肥胖增加了绝经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aHR=1.97,95%CI:1.01~3.82),而与绝经前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MI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因肿瘤不同而存在差异。低体重与男性胃癌和肝癌的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肥胖与男性结肠癌、女性绝经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而超重可能刘‘于男性肺癌和膀胱癌发病起到保护作用,肥胖可能对于非吸烟男性肺癌发病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BMI水平及其变化与高血压发病的风险,为高血压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使用数据来源于2010年建立、2016—2020年随访的贵州省自然人群队列,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4 540例调查对象BMI水平及分类、BMI增量及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变化情况下相同增量与高血压发病间的关系,计算风险比(HR)和95%CI。结果 4 540名调查对象随访总人年(PYs)为31 490.74年,中位随访时间为6.50年。在随访期间1 010名调查对象发生了高血压,发病密度为32.07/1 000 PYs。高血压发病风险随着BMI值的升高而增加(HR = 1.052,95%CI:1.031~1.073),BMI≥22.20 kg/m2即与高血压发病相关。超重(HR = 1.223,95%CI:1.031~1.451)、肥胖(HR = 1.941,95%CI:1.478~2.549)人群发病风险高于BMI正常人群。BMI增加1~2.9 kg/m2、≥3 kg/m2时,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增加31.0%、95.0%。持续超重肥胖、正常BMI转为超重肥胖的人群高血压发病风险较保持正常BMI的人群分别增加2.220倍、2.034倍。保持正常BMI和正常BMI转为超重肥胖的人群,当BMI增量≥3 kg/m2时,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较BMI增量相对稳定(-1 ~0.9 kg/m2)人群增加了1.824倍、2.922倍。 结论 BMI水平及其变化与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保持正常的BMI水平且不出现较大增幅(≥3 kg/m2)是预防高血压必要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体型人群中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治疗控制率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江苏省成年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t检验、F检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OR值及95%CI。结果 江苏省成年居民BMI≥24/中心性肥胖率高达47.6%。BMI≥24/中心性肥胖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分别为51.2%、60.6%、54.3%,均高于其他体型人群。BMI<18.5/非中心性肥胖人群的高血压治疗控制率最高,为60.0%。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整年龄、收入、文化程度及吸烟饮酒状况后,与BMI = 18.5~23.9/非中心性肥胖相比,BMI≥24/中心性肥胖的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3.111倍(aOR = 3.111,95%CI = 2.665~3.632)。BMI = 18.5~23.9/中心性肥胖人群以及BMI≥24/中心性肥胖人群高血压治疗控制不良风险显著增加,调整OR值分别为0.362(95%CI = 0.155~0.845)和0.579(95%CI = 0.394~0.851)。结论 江苏省成年居民BMI≥24/中心性肥胖率较高,且高血压患病风险最高,中心性肥胖增加高血压治疗控制不良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高尿酸血症与脑卒中发病风险间的关联以及高血压的中介效应。方法 本研究以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为基线数据,脑卒中发病数据来源于2013-2020年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库,死亡数据来源于2015-2020年全国死因监测系统,将数据库进行匹配链接后建立回顾性队列。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高尿酸血症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风险间的关联强度,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血尿酸水平与脑卒中发病风险间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因果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高血压在高尿酸血症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风险间的中介效应,并按照性别和年龄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24 352人,累计随访612 911.36人年,随访期间共4 638人发生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3 919人,出血性脑卒中689人,总人群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密度分别为756.72/10万人年、641.37/10万人年和114.60/10万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与非高尿酸血症患者相比,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16%[风险比(HR)=1.16,95%CI:1.06~1.27]、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12%(HR=1.12,95%CI:1.01~1.24)、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39%(HR=1.39,95%CI:1.11~1.75)。因果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协变量后,高血压在高尿酸血症与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间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百分比分别为36.07%、39.98%、25.34%,在男性和<65岁人群内的中介效应百分比更高。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高血压在高尿酸血症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关联中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