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因子混合模型探讨不同类别妊娠晚期抑郁的特征,为不同类别的妊娠晚期抑郁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1 202名妊娠晚期抑郁孕妇,采用因子混合模型进行分析,寻找妊娠晚期抑郁因子混合模型的最优分类模型。结果 因子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支持3类别3因子NP-FM模型为最优模型,LMR(P值)≤0.000 1,BLRT(P值)≤0.000 1,Entropy=0.939,BIC=41 600.734,aBIC=41 394.338。根据得分特征将其分别命名为“高危型”“中危型”“低危型”,分别占全部调查对象的20.7%、20.2%和59.1%。结论 妊娠晚期抑郁测量结果的最佳潜变量模型为3类别3因子NP-FM模型。基于潜变量模型将SDS量表条目内容概括为3个维度:认知、精神运动、心理。在认知维度和精神运动维度方面,中危型和高危型孕妇有抑郁倾向,在心理维度方面仅高危型孕妇有抑郁倾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增长混合模型在识别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群中存在的潜在类别及识别不同类别的群体认知功能的发展轨迹的应用。方法 利用65岁以上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随访数据构建增长混合模型(growth mixed model,GMM)。利用贝叶斯信息标准(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进行潜在类别的确定并用后验概率进行模型评价。结果 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呈现出了3种不同的认知轨迹:类别1的人群初始认知功能低且短时间内快速下降中间又有反弹,最后下降至一定程度后趋于平缓,称之为"痴呆高危人群",占全部人群的4.46%。类别2的人群具有较低的认知功能且随着年龄增长认知能力急剧下降,这部分人群称之为"痴呆低危人群",占全部人群的33.28%。类别3的人群具有较高的认知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认知功能缓慢下降,称之为"正常老化人群",占全部人群的62.26%。结论 研究揭示了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群中认知发展轨迹的异质性,有助于健康促进人员针对高危人群及早制订干预措施从而减少老年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理论,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医学研究实践。方法以453名接受治疗的抑郁患者的随访研究为例,采用Mplus7.4软件构建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结果识别出2个增长趋势不同的亚类"一般抑郁组"和"严重抑郁组",每个亚类人数分别为380人(83.89%)和73人(16.11%),年龄较小患者属于"一般抑郁组"可能性高(t=-0.051,P0.05)。结论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在纵向数据分析中能够识别不可观测亚群的不同增长轨迹,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的增长模型在探讨群体异质性方面的不足,是纵向数据分析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室内固体燃料使用和室外空气污染与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 使用2015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数据,利用组基轨迹模型识别2015—2018年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 AQI)发展轨迹,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室内固体燃料使用、室外AQI发展轨迹与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 以清洁-清洁燃料组为参照,持续使用固体燃料与中老年抑郁症状相关(OR=1.405,95%CI:1.211~1.630);而燃料类型变化组与中老年抑郁症状无关(OR=1.282,95%CI:0.983~1.672;OR=1.103,95%CI:0.913~1.333)。识别出“陡降”、“升-降”、“缓降”3种室外AQI发展轨迹,以AQI陡降组为参照,AQI升-降组(OR=1.347,95%CI:1.152~1.573)、缓降组(OR=1.423,95%CI:1.235~1.639)与中老年抑郁症状相关。室内外空气污染各亚组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社会隔离与高血压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CHARLS项目中2011年≥45岁且未发生高血压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随访2013和2015年高血压发病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社会隔离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按性别、年龄、抑郁情况分亚组进一步分析。结果共纳入9443名中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为13.2%,在控制年龄、性别、学历、吸烟、饮酒、抑郁等其他变量以后,处于社会隔离的中老年人高血压发病风险与非社会隔离的中老年人相比增加了15.3%(HR=1.153,95%CI:1.027~1.294)。男性中老年人群中,社会隔离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非社会隔离组的1.205倍(HR=1.205,95%CI:1.019~1.425),而女性中老年人的社会隔离与高血压发病风险无关联(HR=1.099,95%CI:0.936~1.290)。在60~74岁人群中,社会隔离组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非社会隔离组的1.201倍(HR=1.201,95%CI:1.003~1.438),而45~59岁和7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的社会隔离和高血压发病风险均无关联(HR=1.121,95%CI:0.953~1.319;HR=0.997,95%CI:0.651~1.527)。按抑郁情况分组,非抑郁人群中社会隔离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非社会隔离组的1.251倍(HR=1.251,95%CI:1.070~1.463),而存在抑郁中老年人的社会隔离与高血压发病无关联(HR=1.058,95%CI:0.892~1.254)。结论社会隔离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一发现有助于拓展人群中社会关系与高血压之间联系的认识,为高血压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变化模式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相关性,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纳入10 027名研究对象。根据2011—2013年研究对象抑郁症状变化情况分为四组:持续无抑郁症状组、抑郁症状缓解组、新发抑郁症状组、持续抑郁症状组,随访至2018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抑郁症状变化模式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生的关系。结果 10 027名研究对象,调整各种协变量后,与持续无抑郁症状组比较,新发抑郁症状组(OR=1.29, 95%CI:1.02~1.66)和持续抑郁症状组(OR=1.61, 95%CI:1.31~1.98)发生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风险增加,而抑郁症缓解组发生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风险无统计学意义(OR=1.16,95%CI:0.92~1.45)。结论 新发和持续抑郁症会增加中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发生风险,而抑郁症缓解人群发生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风险不会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午睡时长与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关联。方法 将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调查的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信息作为基线数据,随访该队列至2018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午睡时长与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关联。结果 该队列随访期间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6.94%。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表明,午睡≥90 min/d与抑郁症状发生高风险相关(HR=1.14;95%CI:1.02~1.2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午睡时长≥90 min/d(HR=1.30;95%CI:1.11~1.53)、45~64岁组午睡时长在60~89 min/d(HR=1.14;95%CI:1.01~1.29)及≥90 min/d(HR=1.17;95%CI:1.02~1.34)与抑郁症状发生高风险相关。结论 午睡时长与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相关联,特别是在男性及中年人群体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年和2018年的数据,选取11 281例基线没有高血压且有完善抑郁量表评估问卷的中老年人(年龄≥45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调查。抑郁情况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简表进行测量。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抑郁症状及其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在平均时长为2.85年的随访中,1 045名研究对象发生高血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状评分每增加1分,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增加2% (HR=1.02,95%CI:1.01~1.03)。与无抑郁症状的研究对象相比,有抑郁症状的研究对象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22%(HR=1.22,95%CI:1.07~1.39)。进一步分析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结果显示,与无抑郁症状的研究对象相比,轻度抑郁症状的研究对象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17%(HR=1.17,95%CI:1.01~1.34),重度抑郁症状的研究对象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53%(HR=1.53,95%CI:1.19~1.97)。结论 中国中老年人群中抑郁症状与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且抑郁症状越严重,高血压发病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中国45岁及以上人群抑郁症状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轨迹的相关性,为中老年人群CMM的预防控制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2015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纳入2015年调查时非CMM的中老年人11 182名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慢性病患病情况和抑郁症状测量情况,CMM变化轨迹信息来自2018年数据。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和多分类logit模型分析。结果 2015—2018年,11 182名研究对象中,7 736人(69.18%)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MD)状态未发生变化,1 686人(15.08%)从无CMD发展为1种CMD,645人(5.77%)从无CMD发展为CMM,1 115人(9.97%)从1种CMD发展为CMM。多分类logit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无抑郁症状人群相比,有抑郁症状的人从无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MD)到1种CMD(OR=1.21,95%CI:1.08~1.36),从无CMD到CMM(OR=1.68,95%CI:1.4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中老年人抑郁症状与吸烟行为的关联,以及社会人口学特征对这种关联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使用CHARLS2011年与2015年的调查数据,选取基线不吸烟的7 722例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0项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 - D10)评估抑郁症状,运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抑郁症状对吸烟行为的影响。结果 随访4年后,有7.17%(554例)的中老年人出现吸烟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抑郁症状的中老年人出现吸烟行为的风险是无抑郁症状者的1.35倍(OR = 1.35,95%CI:1.09~1.68)。分层分析发现,与无抑郁症状者相比,有抑郁症状的女性(OR = 1.67,95%CI:1.11~2.52)、45~59岁(OR = 1.52,95%CI:1.11~2.09)、居住地在农村者(OR = 1.55, 95%CI:1.17~2.06)吸烟行为风险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中国中老年人的抑郁症状与吸烟行为显著相关,且在女性、45~59岁和居住在农村的人中更为显著。建议未来的研究进一步探索中老年人临床抑郁与吸烟行为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与心肺疾病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为心肺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于2011年开展基线调查,采用10条目的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0)评估研究对象的抑郁症状,并收集人口社会学资料、体格检查、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等相关数据。心肺疾病结局数据来源于2018年随访数据,最终纳入研究对象8 356名。使用R V.1.4统计软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分析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对心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仅患1种疾病以及心肺共病的影响。结果 8 356名研究对象中,基线时3 608人(43.2%)有抑郁症状,2018年随访时心血管疾病患病846人(10.1%),慢性肺部疾病患病374人(4.5%),仅患1种疾病1 046人(12.5%),心肺共病87人(1.0%)。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无抑郁症状的中老年人群相比,有抑郁症状与心血管疾病(HR=1.16,95%CI:1.01~1.33)、慢性肺部疾病(HR=1.41,95%CI:1.14~1.74)以及仅患1种疾病(HR=1.29,9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我国女性从孕早期至孕晚期抑郁症状的发展轨迹。 方法 2019年8月21日—2020年6月28日,通过自编孕产妇心理健康在线调查系统,采用自编基本信息调查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国内多家医院的2 485名孕妇分别在孕早期(T1,<13周)、孕中期(T2,20~28周)和孕晚期(T3,32~36周)进行抑郁症状的追踪调查。使用Mplus 8.3软件对数据进行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latent variable growth curve model, LGCM)与增长混合模型(growth mixture model, GMM)分析。 结果 531名孕妇完成了孕期3个阶段抑郁症状的测量,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1.64%、23.92%、25.61%。模型结果显示孕期抑郁症状整体上从孕早期到孕晚期逐渐缓解,存在正常缓解组(C1,67.42%)、抑郁风险组(C2,28.44%)和抑郁高危组(C3,4.14%)3个轨迹类别。其中,C1组呈现从孕早期到孕晚期逐渐降低的趋势(xβ=-1.15, P<0.001);C2组呈现从孕早期到孕晚期平稳升高的趋势(xβ=0.86, P<0.001);C3组呈现从孕早期到孕晚期显著升高的趋势(xβ=1.57, P<0.001)。 结论 孕期抑郁症状整体上呈现从孕早期到孕晚期逐渐降低的线性发展轨迹,且存在3个潜在类别,具有群体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伍茂林  韩颖  赵雅琪 《现代预防医学》2023,(18):3293-3298+3304
目的 分析我国农村中老年人残疾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残疾部位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结果 我国农村中老年人残疾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6.1%、3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疼痛部位数目越多(OR=1.308,95%CI:1.096~1.559)、仍然吸烟(OR=1.140,95%CI:1.035~1.256)、生活不满意(OR=7.337,95%CI:6.321~8.517)、生活需要帮助(OR=1.105,95%CI:1.001~1.221)、聋或半聋(OR=1.156,95%CI:1.034~1.292)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P<0.05),教育程度高(OR=0.797,95%CI:0.702~0.904)、有社交活动(OR=0.895,95%CI:0.821~0.974)是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P䥺Symbol|@@0.05);神经网络模型可知影响抑郁症状的最大危险因素为生活满意度。结论 我国农村中老年人残疾和抑郁检出率较高,聋或半聋会增加患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我国中老年人参与社交活动对认知功能变化轨迹的前瞻性影响。方法 基于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选取信息完整的7 937名中老年人,应用成组轨迹模型构建认知功能变化轨迹,采用多分类无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交活动得分与认知功能轨迹亚组的关系。结果 识别出4组认知功能轨迹:“低下降组”(11.1%)、“低稳定组”(24.2%)、“中稳定组”(37.0%)和“高稳定组”(27.7%)。在校正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健康相关行为后,相比于社交活动0分,1~2分和≥3分的人群归属于“中稳定组”的可能性分别增加30%(OR=1.30;95%CI:1.03~1.64)和40%(OR=1.40;95%CI:1.13~1.74)。与社交活动0分相比,1~2分和≥3分的人群被划分为“高稳定组”的可能性分别增加64%(OR=1.64;95%CI:1.27~2.12)和109%(OR=2.09;95%CI:1.65~2.64)。分层分析显示,相较于社交活动0分,1~2分老年人群被归类为“高稳定组”可能性的增加程度明显高于中年人群(P交互=0.042)。结论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国城乡中老年人群抑郁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我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的预防保健提供合理的建议.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共纳入2011年未发生抑郁的人群7539例,采用调查问卷及收集个体体检数据的形式追踪随访至2013年,观察群体中抑郁的发生情况.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我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的发生率为38.41%,其中农村发生率为42.35%,城镇发生率为26.26%,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性别、躯体疼痛、高血压、听力差、生活满意度低、睡眠时间较短、日常活动受限、患慢性病、体质量较低为我国中老年人群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群的抑郁发病率较高,其中农村中老年人群的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城镇.此外,还应重点关注女性、患有慢性躯体疾病、听力受损、睡眠质量较差等抑郁高危中老年人群,积极预防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中国45岁以上中老年人认知水平与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2011—2018(CHARLS 2011—2018)数据,共纳入12 038例样本,将认知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对不同认知人群生存率进行Log 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因素,探讨不同认知人群的死亡风险差异。结果 7年共观察了72 662人年(平均每人6.0年),发生了996例死亡事件(8.3%),按认知水平从高到低死亡密度分别为7.6、10.9、14.3和20.9每千人年。经Cox回归控制调节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社交活动、运动、BMI、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协变量后,结果发现,以认知水平高为对照组,认知较低和认知水平低组的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9.6%(HR=1.296,95%CI:1.040~1.615,P=0.021)、40.3%(HR=1.403,95%CI:1.117~1.762,P=0.004)。结论认知水平低会增加中老年人死亡风险,对早期认知功能受损的中老年人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性工作紧张与工作紧张程度变化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上海市1 081名职业人群进行为期3年追踪随访。工作紧张评估采用工作内容问卷(JCQ),同时调查社会人口特征与个体行为因素。抑郁症状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编制的流行病学研究抑郁量表(CESD),计算社会人口特征因素及不同职业紧张程度的抑郁症状发生率。同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在调整影响抑郁症状相关混杂因素的条件下,分析3年工作紧张程度的变化对抑郁症状的影响。结果 3年肯定抑郁症状阳性率为8.79%。持续性工作紧张可增加抑郁症状的风险,RR值2.213(95%CI:1.192~4.119);持续性的低社会支持亦为抑郁症状的危害因素RR值1.978(95%CI:1.110~3.544);工作紧张程度变化与抑郁症状也存在联系,相对于初次和随访均为低工作紧张,从低工作紧张到高工作紧张,RR值2.985(95%CI:1.466~6.077),初次和随防均为高度紧张,RR值2.665(95%CI:1.405~5.053)。结论持续性工作紧张和工作紧张程度上升可增大职业人群抑郁症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物体微弱磁场测定技术(简称微磁)对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简称三高)所致的潜在性心脏功能不良状况的早期预警作用。方法从解放军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了微磁检测(2009年5—6月)的受试者中选择心电图无明显异常者1534名,以三高作为心脏危险因素对人群进行精细分类,采用SPSSl6.0非参数检验考察微磁心脏功能指标能否对低危、潜危、高危三高所致的心脏潜在危害状况进行差别化显示。高危三高人群又包含单一性、复合性、附加性及集合性等各种组合类型。结果相对于低危组人群,1个潜危组人群和9个高危组人群的心一经络量化值出现了极端反应(P〈0.05);Wilcoxon秩和检验表明心一经络、钾、镁、锰、心血管、循环、心-内分泌、第二胸椎等微磁指标量化值在低危、潜危、高危三高所致的心脏潜在危害人群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P〈0.05)。结论生物体微弱磁场测定技术能够对不同阶段和类型组合的三高的所致潜在性心脏功能不良(心电图正常)进行差异化显示,为心脏疾患风险的早期预警预报提供简便、快捷、灵敏、有效的方法,适合个性化的应用与研究。从潜在性三高阶段人手对心脏功能进行监控和维护也许是更佳的时机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孕妇孕晚期抑郁症状流行情况,分析孕晚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 依托北京大学通州出生队列项目在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集3556名孕妇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孕产史资料、睡眠质量和孕晚期抑郁症状等资料,比较不同特征孕妇抑郁症状发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孕晚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的孕晚期抑郁症状检出比例为17.9%。多因素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低(与大专及以上相比,初中及以下:OR=1.52;95%CI:1.05~2.20;高中/中专:OR=1.36;95%CI:1.04~1.78),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50000元(与家庭人均年收入≥50000元相比,OR=1.41;95%CI:1.06~1.88),有不良妊娠史(与无不良妊娠史相比,OR=1.28;95%CI:1.05~1.56)以及睡眠质量差(与睡眠质量好的孕妇相比,OR=2.86;95%CI:2.29~3.58)是孕晚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 受教育程度低、家庭收入低、有不良妊娠史及睡眠质量差的孕妇更容易出现孕晚期抑郁症状。未来应当加大对受教育程度低、家庭收入低、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广州市慢性乙型肝炎门诊患者医疗费用变化轨迹的异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相关部门政策的制定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 数据来源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信息系统,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该医院就诊并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门诊患者。采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对患者的医疗费用进行建模,比较不同亚组的总费用、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慢乙肝患者4296人,平均年龄(35.19±10.84)岁,其中男性占76.84%。基于LGMM模型识别出2个增长趋势不同的亚类:高费用组(2175人,占50.63%)和低费用组(2121人,占49.37%),结果显示“高费用组”患者的DNA应答率高于“低费用组”患者(F=7.81,P<0.05;F=5.29,P<0.05),ALT复常率也高于“低费用组”患者(F=5.40,P<0.05)。结论 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能够识别慢乙肝患者治疗队列中不可观测亚类的医疗费用变化轨迹,反映真实的慢乙肝患者治疗过程中医疗费用及疗效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