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津冀自然人群队列研究的经验与展望题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京津冀自然人群队列研究是一项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 2017年在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开展基线调查, 覆盖了从生命早期直至老年的114 850名调查对象。截至2021年12月, 106 031人已完成至少1次随访, 总体随访率为92.3%。本队列结合三地环境和健康问题特点, 重点围绕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心血管代谢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老龄化及共病、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等主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京津冀自然人群队列中全生命期多样化人群的长期随访将为我国健康与疾病研究提供独特和宝贵的科研资源以及丰富的生物样品。本文描述了京津冀自然人群队列的产生背景和战略意义、研究现状和成果、不足和挑战以及未来规划和展望等, 以期为国内外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尘肺病是影响我国职业人群健康最主要的职业性肺部疾病,其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国内外开展的尘肺队列研究多以接尘作为观察起点,以发病或死亡作为结局,缺乏精细化的尘肺病临床队列研究。本课题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职业病科为依托,建立华西职业性尘肺病专病队列,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通过专家论证建立尘肺病队列入组标准,招募尘肺病患者入组,并开展长期随访,收集入组对象的基线信息、职业暴露信息、诊疗信息,同时采集血液、肺灌洗液等生物样本,在此基础上搭建尘肺病队列多模态数据动态采集及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大型人群队列终点事件长期随访技术规范,数据安全及数据处理技术规范,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要求,对队列观察对象开展连续、规范地追踪随访,为尘肺病发病、诊疗及预后的系统性多组学多模态研究提供支撑。精细化的华西职业性尘肺队列还将为尘肺纤维化机制的深入研究、靶向药物开发及尘肺病的精准诊疗提供研究平台。本文主要针对华西职业性尘肺病队列的研究设计和初步结果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百岁老人作为研究健康老龄化的"模板人群", 探索其健康长寿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有助于探讨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实现健康长寿的可能路径。近年来, 包括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CHCCS)在内的长寿人群观察性研究报道了百岁老人主要健康特征与生存质量的关联。本文旨在综述CHCCS近年来发现的相关研究证据并结合国内同类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健康指标包括血压、血脂、血糖、血红蛋白、身体测量指标和肾功能等;生存质量及健康结局包括饮食、营养、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日常活动能力、老年综合征等。以期为制定健康老龄化政策提供相关人群流行病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亚欧地区部分国家队列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梳理西亚地区17个国家和中东欧地区16个国家队列研究概况,分析典型前瞻性自然人群队列的分布、建设及发展状况。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法收集队列研究的基本信息,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队列研究的特征。结果 西亚和中东欧地区各国共有样本量在1 000人及以上的队列研究562项,国家内队列研究468项(83.27%),国际多中心队列研究94项(16.73%);从研究性质来看,病因学研究347项(61.74%);从研究内容来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310项(55.16%),母婴健康研究125项(22.24%),其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中,癌症研究51项(16.45%),心血管疾病研究83项(26.77%);共有大型前瞻性自然人群队列研究10项,主要分布在伊朗和欧洲地区各国,均为在研项目,持续时间在8~29年之间,队列规模>50 000人的4项;从建立机制看,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健康体检和生物样本收集;从队列发展来看,10项队列研究中有9项在建设初期发表文章较少,随后逐年增长并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下波动。结论 西亚和中东欧地区各国队列研究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进行病因学研究,重点关注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心理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母婴健康,具有少数可供借鉴的大型前瞻性自然人群队列。  相似文献   

5.
2016年我国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中发布国家百万自然人群队列建设项目, 建设七大区域自然人群队列。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区域划分七大地区之一, 气候特征显著、膳食习惯独特且人口老龄化严重, 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居全国前列。因此, 建立东北区域大型自然人群队列, 系统探寻疾病发生和预后相关区域特色暴露因素, 为建立东北地区疾病预防新策略、降低国家医疗负担、提升东北地区人口健康水平, 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7月, 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现场工作启动, 现场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 以及血、尿、粪便样本的采集和检测, 截至目前, 队列总计完成各年龄层共115 414人的基线数据收集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建设概况, 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行为方式、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全国各地各类慢性病的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布不尽相同, 而华南地区独特的气候、饮食及生活方式对慢性病发生发展的影响至今尚不明确。因此, 亟需通过区域性大型队列的建设, 为区域重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早期预测和干预策略提供本土化人群证据, 也为国家重大慢性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华南区域自然人群慢性病前瞻性队列于2017年12月正式启动, 覆盖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和海南省, 以35~74岁常住居民为主要研究对象, 包括城市与农村、汉族与以壮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多类型自然人群。本队列围绕华南区域常见重大慢性病建立集健康信息和生物样本为一体的精准医学大数据平台, 并开展长期随访。现已建立116 520人的基线数据库, 年龄为(54.9±12.5)岁, 女性71 077人(61.0%)。基线数据库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数据以及生物样本。本文对华南区域自然人群慢性病前瞻性队列设计的理念、研究进展和随访设想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健康老龄化与老年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正大力推进并努力实现健康老龄化社会的建设,而反映一个国家健康老龄化的核心指标就是老年人群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程度及生活质量的水平。本文综述了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及国内外的相关进展,并阐述了老年流行病学在该领域研究的引领作用和策划本期“关注老年人的功能与健康”栏目的初衷,即针对主要影响我国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诸如失能、共病和失智的基本患病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在有一定全国代表性的人群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描述和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差异性,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探索实现健康老龄化社会的有效途径提供相关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大型人群队列现场调查管理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解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型人群队列建设是人群疾病防治的重要资源,其研究结果为个体化治疗和精准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是精准医学重点战略内容。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多单位撰写的《大型人群队列现场调查管理技术规范(T/CPMA 001-2019)》团体标准,以国内成熟的大型人群队列研究为基础,以“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可行性”为原则,提出了大型人群队列在机构设置、人员构成及设备、物资、文档、财务的六方面管理要求,以及现场调查的基础要求、各岗位要求及整体质量控制要求等,以指导和规范我国已建立或拟开展的大型人群队列、区域性队列及特殊人群队列,提升科研水平,加快科研产出,为我国疾病防控提出本土化依据。  相似文献   

9.
队列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随着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复杂性疾病病因研究的深入,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研究成为医学研究热点。如何高效、安全地采集研究对象的数据是队列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REDCap是一个开源、免费、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数据采集与数据库构建管理系统,在大型人群队列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队列研究基线调查及随访数据采集和管理基于该系统的解决方案,从建立数据工作组、数据采集、队列随访、现场应用等多方面进行梳理总结,为提高队列研究数据采集和管理效率、助力我国队列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研究设计及初步结果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海南百岁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功能状态、精神心理、卫生需求等其他长寿相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探讨长寿及衰老的自然历程及相关机制。方法 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CHCCS)是一项基于社区人群,具有问卷信息、身体测量、生物标本、临床影像等数据库和生物样本资料的全省百岁老人全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2014-2017年为基线调查,根据海南省民政部门提供的百岁老人户籍信息,对全省18市(县)百岁老人和5市(县)高龄对照老人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问卷访谈、体格检查和生物标本采集。计划每2年随访1次其患病与生存现状。结果 在海南省民政部门2014年提供的百岁老人名单中,1 473位百岁老人健在并可取得联系。截至2016年12月,其中的268人去世,203人拒访,1 002位百岁老人同意参加本研究。本文对海南百岁老人队列2014-2016年完成调查且资料完整的722例百岁老人的基线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其平均年龄为(102.7±2.7)岁,女性占83.0%、丧偶占88.8%、汉族占84.5%、与家人同居者占87.8%、文盲占89.7%、农民占81.0%。结论 CHCCS将提供我国及亚洲最大样本的长寿人群的数据资料,并抢救性采集其珍稀的生物样本资源,为我国长寿、衰老及健康老龄化研究提供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平台和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1.
大型人群队列研究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和公共平台,在研究暴露与疾病的关系、揭示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改善疾病预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多中心大型人群队列研究覆盖人口广泛,涉及海量数据,管理难度大,队列质量控制困难,本文对多中心大型人群队列引入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理念,以实现大型人群队列的精准管理,为今后大型人群队列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队列研究在阐明危险因素与疾病关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病因研究、疾病预后评估、疾病自然史以及新药上市后监测等方面。队列研究提供的数据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可为公共卫生实践提供所需要的依据。队列研究实施前一定要进行科学设计。队列研究设计时应当重点考虑样本量、暴露和非暴露人群的选择、随访、结局判断以及研究的时长、分析的指标和方法等。队列研究已经成为获取科学依据的重要途径。国际知名的人群研究队列如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和弗雷明汉心脏研究队列等,为促进人类的健康提供了大量的具有科学价值的证据。队列研究所提供数据的质量极为重要,队列研究要不断纳入新技术和新方法,以提供客观、准确、可靠的手段来确定暴露和结局,并控制偏倚。队列研究有着非常大的应用空间,必将为维护人类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更多高水平的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队列研究的原理方法与目前国内主要职业人群队列研究开展情况进行综述,旨在为新建职业人群队列研究的随访方案设计提供建议和思路。方法 采用“职业+队列”“职业+随访”“工人+队列”“工人+随访”检索式,在中国知识资源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自收录日期为始直至2022年6月已发表文献的职业人群队列。结果 本次检索出结果记录3 129条,符合纳入标准的275篇研究文献,对所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以及归纳,最终确定了127个针对职业人群的队列研究。结论 我国现已开展了许多大型职业人群队列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更加深入的研究需要,对职业环境因素健康效应的进一步探索以及开展相应生物标志物的监测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季节性流感具有较高的疾病负担, 老年人感染流感后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并显著降低并发症和重症发生风险。提供疫苗接种相关支持性环境对提高老年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有着重要作用。在我国, 当前针对老年人群流感疫苗的支持性环境主要包括老年人群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和费用报销政策等, 不同城市或地区间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本研究对我国老年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相关的支持性环境和地区差异进行系统梳理, 以了解当前流感疫苗接种的背景环境带来的流感防控机会和地区差异可能导致的健康不平等挑战, 为国家相关政策和民生项目的出台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长寿老人流行病学研究的科学意义与展望题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已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及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长寿老人作为"健康老人模板", 对其开展健康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 建设健康老龄社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长寿老人流行病学研究前瞻性研究仍然较少, 尚需涵盖人口社会学、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疾病谱、心理精神状态、医学影像指标、生物标志物、基因等诸多层面的长寿老人队列数据的长期随访收集以及生物样本库的建立完善。本期重点号展示了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基于7年随访数据, 围绕百岁老人全因死亡的风险因素展开的研究成果, 以期为长寿老人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和健康老龄化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为了解老年人群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开展老年人群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笔者于2007年6-12月对临海市老年体检人群的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负担逐年加重, 且存在区域异质性。我国西南地区地域辽阔, 民族众多, 地域特色鲜明, 慢性病负担沉重, 但卫生资源相对匮乏, 高危慢性病防控形势严峻。为全面深入解析我国西南地区多民族人群疾病分布模式和潜在暴露风险规律, 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项目组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资助, 于2017年启动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建设。目前, 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在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5省/市/自治区共招募119 556名30~79岁居民(西藏自治区为18~79岁), 已建成大规模、多民族、高质量自然人群队列及生物样本库。项目组围绕西南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的健康效应已取得初步研究进展, 并对欠发达地区大型队列的构建模式进行了创新, 可为复杂地理场景的大规模自然人群队列建立与研究提供借鉴, 为我国精准医学研究与多民族疾病防控决策提供高质量基础资源。  相似文献   

18.
《慢性病学杂志》2013,(3):231-236
我国艾滋病(AIDS)的主要高危人群为暗娼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及静脉吸毒人群。为了解三大高危人群队列研究情况,现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新发感染情况、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队列研究随访率、队列研究随访率影响因素、招募方法等方面对我国HIV三大高危人群的队列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推动以标准引领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中华预防医学会成立了中华预防医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承担学会团体标准的立项资格审查、立项评审、标准预审、标准会审、标准宣传培训、标准实施评估、标准复审和标准舆情监测应对等标准化工作。中华预防医学会于2018年12月13日发布了《大型人群队列研究数据处理技术规范(T/CPMA 001-2018)》团体标准和《大型人群队列研究数据安全技术规范(T/CPMA 002-2018)》团体标准。上述标准是我国人群队列建设和研究领域首次发布的团体标准,亦是中华预防医学会首次发布的团体标准,是我国以李立明教授为领衔的团队历经十余年研究和实践的学术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上述标准的制定以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为基础。旨在制定符合国情、可推广的人群队列建设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化操作流程,指导其他人群队列的建设,最大程度的支持疾病防控的决策与实践。慢性病疾病负担日益增加是当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的成因非常复杂,大型队列研究对于观察、阐释慢性病的病因及影响因素可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这类研究日益增加,这样的标准对指导和规范同类研究有重要意义。中华预防医学会将致力于推动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团体标准建设工作蓬勃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群的主要疾病负担来自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与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西方人群研究证据显示,吸烟、过量饮酒、体力活动不足、不健康的膳食习惯、肥胖等行为生活方式是主要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行为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差异,西方人群证据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人群。在中国人群中确定行为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方式和效应大小,有助于明确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对我国慢性病负担的收益大小,及指导相关指南的制订。近年来,包括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在内的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一系列前瞻性队列研究证据明确了几种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对我国主要慢性病的影响,特别是补充了我国人群一些特定生活方式(如职业性体力活动)、当前营养膳食结构背景下的一些饮食习惯(如吃水果、鸡蛋、辣食和饮茶等)以及特有的健康问题(如出血性脑卒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人群病因学证据。本文旨在综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近年来获得的相关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