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药学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是几千年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圭臬,也是继承中医药学传统和发展中医药学术的基础。中医人要学经典,读原著,从源头上继承中医,在实践中发扬中医。为促进中医药行业“读经典、做临床”学术风气的形成和高涨,本刊将进一步加大“经典与临床”栏目的组稿力度,现将该栏目主旨及征稿要求简介如下,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来稿,本刊将优先、优惠刊登。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导报》2009,15(6):48-48
中医药学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是几千年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圭臬,也是继承中医药学传统和发展中医药学术的基础。中医人要学经典,读原著,从源头上继承中医,在实践中发扬中医。为促进中医药行业“读经典、做临床”学术风气的形成和高涨,本刊将进一步加大“经典与临床”栏目的组稿力度,现将该栏目主旨及征稿要求简介如下,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来搞,本刊将优先、优惠刊登。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导报》2009,15(8):81-81
中医药学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是几千年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圭臬,也是继承中医药学传统和发展中医药学术的基础。中医人要学经典,读原著,从源头上继承中医,在实践中发扬中医。为促进中医药行业“读经典、做临床”学术风气的形成和高涨,本刊将进一步加大“经典与临床”栏目的组稿力度,现将该栏目主旨及征稿要求简介如下,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来稿,本刊将优先、优惠刊登。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学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是几千年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圭臬,也是继承中医药学传统和发展中医药学术的基础。中医人要学经典,读原著,从源头上继承中医,在实践中发扬中医。为促进中医药行业“读经典、做临床”学术风气的形成和高涨,本刊将进一步加大“经典与临床”栏目的组稿力度,现将该栏目主旨及征稿要求简介如下,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来稿,本刊将优先、优惠刊登。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导报》2009,15(7):45-45
中医药学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是几千年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圭臬,也是继承中医药学传统和发展中医药学术的基础。中医人要学经典,读原著,从源头上继承中医,在实践中发扬中医。为促进中医药行业“读经典、做临床”学术风气的形成和高涨,本刊将进一步加大“经典与临床”栏目的组稿力度,现将该栏目主旨及征稿要求简介如下,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来稿,本刊将优先、优惠刊登。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学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是几千年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圭臬,也是继承中医药学传统和发展中医药学术的基础。中医人要学经典,读原著,从源头上继承中医,在实践中发扬中医。为促进中医药行业“读经典、做临床”学术风气的形成和高涨,本刊将进一步加大“经典与临床”栏目的组稿力度,现将该栏目主旨及征稿要求简介如下,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来搞,本刊将优先、优惠刊登。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至今仍是所有中医医师提高临床疗效的法宝。在《伤寒论》课程开展思政建设,就是把“铁杆中医”的情怀融入课堂教学,坚守“经典为根、临床为本”,经典教学与临床实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经典之魅力,从骨子里喜欢中医,坚守临床是中医发展之源、立足之本,根植于临床实践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诠释伤寒、运用伤寒、发扬伤寒,与时俱进,使之具有强大生命力,为推动中医经典理论发展与运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导报》2009,15(11):3-3
中医药学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是几千年来指导中园临床实践的圭臬,也是继承中医药学传统和发展中医药学术的基础。中医人要学经典,读原著,从源头上继承中医,在实践中发扬中医。为促进中医药行业“读经典、做临床”学术风气的形成和高涨,本刊将进一步加大“经典与临床”栏目的组稿力度,现将该栏目主旨及征稿要求简介如下,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来稿,本刊将优先、优惠刊登。  相似文献   

9.
张弢 《中医教育》2008,27(6):41-44
《伤寒论》为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它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其书言简意赅,理义精微.蕴涵着丰富的辨证思维方法.故前人谓之“字字珠玑”。虽然作为中医著作中极富影响者之一,《伤寒论》对于中医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在目前中医教学过程中,伤寒论难教、难学,已经成为多数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长期以来的共识。如何提高经典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教好伤寒论这门课程,  相似文献   

10.
经方新释     
方剂是辨证论治的工具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经方和时方之分。就经方而言,《辞海》云:“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中的方剂为经方,与宋元以后的方相对而言。”《中医大辞典》又云:“汉以前的方剂称经方。其说有三:①后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医家类记载经方十一家,这是指汉以前的临床著作。②指《素问》、《灵枢》和《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⑧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剂。一般所说的经方,多指第三说”。由此可见,现有文献均称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的方剂为经方。但笔者认为:经方,不仅指汉代张仲景所著之方,而且应包括后世在此基础上发展、衍生的确具经典、经验、经济之意涵和特色的方剂,前者为狭义之经方,后者为广义之经方。诚如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所说:“经方是中医经典配方的简称,是数千年临床经验的结晶,是中医得以延续至今的临床技术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作为中医经典古籍之一,其辨证论治思维为处理临床疑难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随着中医国际教育的发展,《伤寒论》已经成为面向来华中医留学生的主要中医经典课程之一。文章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根据《伤寒论》本身的文本特点在文化、词汇、语法、方药等几个方面浅析《伤寒论》留学生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旨在以更加有力的理论支撑推进中医留学生教育和中医药海外人才培养,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12.
谈“十一五”规划教材《伤寒论讲义》的基本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教材是培养中医人才和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中医药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医学著作,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历来是中医教育的核心,其学术价值与临床价值世所公认。因此,如何编写高质量的《伤寒论》教材、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仲景学术,一直是本学科努力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枢机不利作为少阳病的病机阐释,并不见于《伤寒论》原文,通过回溯“枢机”的字词本义,梳理“少阳-枢机”理论的历史沿革,探讨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的“少阳-枢机”理论的建构过程,从术语学角度,厘清“少阳-枢机”理论之发生、发展过程,发现其源自《黄帝内经》,柯琴首先运用于《伤寒论》六经辨治理论之中,逐渐流传,后被《伤寒论》教材及国家标准规范采纳,广泛应用于当代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基于理论溯源与诠释《伤寒论》术语的再理解,有助于新时期《伤寒论》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
正中医临床基础课程包括《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与《内经》合称为中医四大经典。而中医经典是中医理论之渊薮,是中医学子必修的课程,在培养新一代中医药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中医临床基础各课程教学现状由于历史原因,现各中医药院校往往将各中医经典课程分开讲授,使经典课程成为了精专而狭窄的学问。授课教师各自为阵,相对孤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重复的方剂及辨证不知所措,重点难于  相似文献   

15.
最近 ,在中医圈里悄然流行起了一本叫作《思考中医》的书 ,该书洋洋三十余万字 ,高举着“尊重经典 ,学习经典”的旗帜 ,将其对当今中医现状的思考以及十多年来研习《伤寒论》及从师的体悟 ,用通俗、有趣的语言娓娓道来 ,将读者引领入了中医经典的瑰奇世界。 (转引用《中国中医药报》2 0 0 3年 12月 2 2日“经典 :中医的根——访《思考中医》作者刘力红教授”  相似文献   

16.
认为对中医学七年制学生的培养,要特别注重其中医思维的研究、培养和运用;要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经典的学习,开展原创思维研究,建立中医临床复杂性辨证思维体系,建立起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医经典方剂研究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赛美 《国医论坛》1999,14(5):41-44
“经方”,专指汉方医家张仲景创制的方剂,以其配伍严谨,用药精炼,疗效确切,适应性强而被誉为“医方之祖”。而经典方剂,则因其为中医经典医著《伤寒论》、《金匾要略》、《温病学》所载而获其名。其理法方药一线贯通,或病证结合,或汤方证一体,是《伤寒论》、《金鹰要略》、《温病学》的显著特点,也是三门课程合而为一,成为当今“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重要依据之一。加强经典方剂研究不仅能深入揭示张仲景、吴胡通、叶天土、薛生白等著名医家制方之蕴义,从微观上阐释六经、脏四、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实质,促进学科学术发展,而且…  相似文献   

18.
陈明 《中医教育》2003,22(4):44-46
笔者涉足中医教育近20年,一直从事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在伤寒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特点,在吸收老一辈教师优秀教学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三点三步”的教学方法,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兹籍本文作一简介,以期与广大中医教师进行交流、讨论。1教之“三点”《伤寒论》其原文达397条之多,其特点是既有中医经典的深奥,又与现代中医临床联系密切;既有较强的使用性,有存在着许多难点、疑点。怎样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70学时左右)让学生尽快地掌握伤寒论的精髓,领悟伤寒论的要旨,是每一个教师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医经典课程《伤寒论》一直以来都是中医药教育中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核心课程,通过合理设计制作的《伤寒论》慕课课程,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中医经典理论的高效工具。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学团队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将《伤寒论》慕课运用于教学改革中,取得初步成效,并对慕课背景下的当前经典教学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建构了中医的基本理论框架,是中医理论之渊薮。本文从中医四大经典的相互关系、研读与临床实践、科学创新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认为只有遵循中医药学自身发展的规律,把中医经典理论知识的深厚积淀和临床经验的活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与现代科学研究技术融会贯通,才能使中医经典更好地继承并发扬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