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自20世纪中下叶应用于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的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近期疗效。但中远期疗效不明确,复发率报道不一,个别并发症影响内分泌和生育功能,但微创和保留器官的优势又使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术前评估以明确适应证,了解血管情况提高治疗精确度是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发展的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为UAE治疗子宫腺肌病提供新的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2.
子宫腺肌病的微创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约占医院疾病构成比的15%(8%~64%)。但由于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然不清,其临床的主要症状为继发性、进行性痛经,月经量增多和不孕,因此子宫腺肌病目前肯定有效的治疗仍然是子宫切除术,术后依靠病理确诊。然而,子宫切除术对于年龄较轻,要求生育或保留子宫的患者,常常难以接受。对于这些患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应用性激素等药物以暂时控制症状或等待生育后,最终开腹行子宫切除术。近年来,随着妇科微创技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和方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目前几种被认为相对…  相似文献   

3.
子宫切除术是子宫腺肌病的根治方法,但不适用于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保守性手术作为一种能有效缓解症状并保留子宫的治疗方式,存在其价值,虽然同样有复发、手术并发症等局限性,但随着手术水平的提高及术式的改良,保守性手术的临床应用得到肯定。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子宫腺肌病保守性手术的文献,总结了包括楔形切除法、"H"型切除法等在内的病灶切除术式和包括多瓣重叠法、"U"型缝合法等在内的子宫重建术式,并对不同手术方式、疗效、并发症及有关术后妊娠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于保守性手术的认知以及为子宫腺肌病患者提供更多更合适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子宫腺肌病是育龄妇女常见良性疾病,目前子宫腺肌病的根治手段仍然是经腹或经腹腔镜切除子宫。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RI)及经阴道超声(TVU)等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大量年轻女性子宫腺肌病被检出,越来越多的年轻育龄患者因为生活质量等多种因素,迫切希望保留子宫的完整性和生育力。因此,各种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如腺肌病病灶切除后再成型子宫、部分腺肌病病灶切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综述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5.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生育功能的疾病,目前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为代表的药物结合辅助生殖为主。近年来,手术在重建子宫腺肌病生育功能的治疗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在子宫腺肌病不孕症的治疗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39岁患者存在胚胎反复种植失败史、后壁局灶性腺肌病灶引起宫腔形态改变者,部分患者在保留生育功能的病灶切除术后可获得成功妊娠。高强度聚焦超声无创性消融子宫腺肌病灶是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的、有前景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鉴于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卵巢功能及子宫内膜的影响,在有生育要求的症状性子宫腺肌病中应慎用。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痛经程度、月经周期、经量、经期和贫血情况的变化.结果:术后3月共有16例(88.89%)的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术后6月随访16例,有4例症状完全缓解,8例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2月随访9例,有6例症状明显缓解.8例月经过多患者7例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P<0.05),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改变(P>0.05),8例贫血患者术后3月血红蛋白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确切,对于年轻、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其引起的月经异常、痛经和不孕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尤其是子宫腺肌病引起的不孕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家庭生活,对于有保留生育要求的患者,其治疗是妇科和生殖科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子宫腺肌病引起不孕的机制尚不清楚,其发生原因可能与宫腔形态改变、子宫结合带(uterine junctional zone)异常、子宫内膜改变、炎性介质和氧化应激,以及免疫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综述子宫腺肌病与不孕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子宫腺肌病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其临床治疗包括手术治疗、非手术技术以及药物治疗,但手术治疗为子宫腺肌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治性的子宫切除术目前已不为大多数患者所接受,因此,保守性手术是子宫腺肌病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文章结合子宫腺肌病的分型对子宫腺肌病的保守性手术治疗的手术方式选择进行探讨,以求为临床子宫腺肌病的保守性手术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
子宫腺肌病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其引起的月经过多、严重痛经和不孕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今女性保留生育力和保留子宫的诉求日益强烈,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是仍有生育要求的女性而言,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已然替代子宫切除术成为首选术式。文章从手术前评估、术前质控、手术指征、术中质控和术后质控等多方面提出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全程手术质量控制标准及规范化管理流程,并提出推荐的质控检查表单,从而达到病种及术式的同质化优化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0.
子宫腺肌病已成为育龄妇女的常见病,由于经期难以忍受的疼痛而困扰患者,以往多切除子宫解决患者的痛苦,但年轻妇女切除子宫后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并且大部分妇女有强烈保留子宫的愿望,为满足其愿望,本文设计了一种治疗弥漫型子宫腺肌病的手术方法以缓解子宫腺肌病患者的重度痛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子宫腺肌病的治疗目的为缓解疼痛,减少出血和促进生育。手术治疗尤其是子宫切除术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主要是缓解痛经,减少月经量和保留或促进生育,主要疗法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病灶消融治疗等。药物治疗的原则是选用有效且副反应较小的药物行个体化治疗。文章着重介绍子宫腺肌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在子宫结构异常疾病中,子宫腺肌病在育龄妇女中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影像技术和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可能影响育龄妇女的生育能力。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的机制尚不明确,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子宫结合带的结构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等可能是子宫腺肌病患者生育能力低下的原因。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主要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辅助生殖技术(ART)和手术切除子宫腺肌病灶。目前,ART可以改善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结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对生殖有积极的影响,在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症应用中有很重要的价值。综述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症影响生育的可能机制、生殖结局及治疗策略以探讨子宫腺肌病与不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痛经与月经过多以及不孕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虽然目前对于子宫腺肌病的分型仍然存在争论,但几种子宫腺肌病分型相关临床与病理对于临床诊治还是有价值的。因此,文章仅介绍几种临床相对有指导意义的子宫腺肌病分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缓解疼痛,减少出血和促进生育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治疗目标,子宫切除术或子宫病灶挖除仍然是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采用的药物及用法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类似,只有地诺孕素是子宫腺肌病的专用药物。文章着重介绍子宫腺肌病缓解疼痛和减少出血的药物治疗选择及长期管理。  相似文献   

15.
子宫腺肌病保守手术的方式包括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保守手术治疗主要应用于年龄较轻,有保留子宫要求及生育意愿的女性,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保守手术目前更推荐用于局限型子宫腺肌病。腹腔镜手术中常用到子宫壁楔形切除,子宫壁H形切口法、双瓣法、三瓣法等减容手术方式,各种手术方式有其优缺点。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需关注的是对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复发率、妊娠结局及预防术后妊娠子宫破裂发生。  相似文献   

16.
子宫腺肌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是由于子宫内膜异位至子宫肌层所致, 主要表现为继发性痛经且进行性加重、月经失调、子宫增大以及不孕等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皮下埋植剂是一种单纯含有孕激素的长效制剂, 目前广泛应用于有避孕需求的育龄期妇女。本文将依托孕烯皮下埋植剂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子宫腺肌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新思路。近年的研究发现, 依托孕烯皮下埋植剂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痛经、月经过多、贫血等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 可降低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水平, 但对于子宫体积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因此, 对于子宫腺肌病子宫体积过大、有LNG-IUS脱落史、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或有禁忌证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可选择依托孕烯皮下埋植剂治疗。  相似文献   

17.
在子宫结构异常疾病中,子宫腺肌病在育龄妇女中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影像技术和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可能影响育龄妇女的生育能力。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的机制尚不明确,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子宫结合带的结构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等可能是子宫腺肌病患者生育能力低下的原因。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主要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辅助生殖技术(ART)和手术切除子宫腺肌病灶。目前,ART可以改善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结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对生殖有积极的影响,在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症应用中有很重要的价值。综述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症影响生育的可能机制、生殖结局及治疗策略以探讨子宫腺肌病与不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对7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术后定期随访患者,观察临床疗效,包括痛经程度、月经情况(周期、经期、经量)、贫血及子宫体积的变化。结果:术后1、3、6、12、24个月痛经消失和明显缓解的患者分别为64例(86.5%)、68例(91.9%)、60例(81.1%)、51例(68.9%)和31例(41.9%);术前53例月经过多患者中45例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P0.05);术前45例贫血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5);术后患者子宫体积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术后患者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近期疗效明确,对年轻希望生育或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可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子宫腺肌病导致女性生育力下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但子宫腺肌病对IVF-ET是否存在不良影响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仍有争议.本文将对子宫腺肌病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如何优化助孕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子宫腺肌病的血管性介入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子宫腺肌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发病年龄日益降低。血管性介入(UAE)治疗以其相对舒适、安全和能保留器官的优点,给子宫腺肌病保守治疗方法开辟了全新的领域。1治疗的机制和术式由于介入治疗后子宫腺肌病病理获取不易,且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对大量未切除子宫的患者作有关激素水平的定量等检测尚难以做到,所以子宫腺肌病介入治疗的机制还处于推测、研究和探讨的阶段。血管性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基本机制是:通过栓塞子宫的供血动脉,使子宫内的病灶坏死、吸收、萎缩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并使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反应:①异位内膜和增生的结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