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gas mixture carbogen may be breathed by patients to enhance the oxygenation level and therefore the radiosensitivity of tumours. However, owing to the high CO2 content, its inhal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patient intolerance. Our aim was to determine a suitable carbon dioxide and oxygen gas mixture with similar enhancement of arterial oxygenation to 5% carbogen and with improved patient tolerance. 14 patients entered the study; of those 14, 8 were able to tolerate 2%, 3.5% and 5% carbogen mixtures as well as a control gas for sufficient time to allow successful arterial blood gas sampling. Gas exchange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using a carbon dioxide monitor and a blood gas analyser.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tension ranged from 2.9 kPa to 6.82 kPa whilst breathing the carbogen mixtures, and arterial oxygen tension increased at least three-fold from basal value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respiratory rate, heart rate and blood pH.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2% CO2 in O2 enhances arterial oxygen levels to a similar extent as 3.5% and 5% CO2 and that it is well tolerated.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辅助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43例,均为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德国万曼多功能无创呼吸机(VENTImotion)进行无创正压辅助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意识状态及动脉血气指标变化。结果43例老年患者均成功接受无创正压辅助通气治疗,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 h后,pH值和PaCO2均改善(P<0.05),治疗12 h后意识状态好转,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增高(P<0.01),心率及呼吸频率下降,PaO2升高(P<0.05),治疗48 h后意识状态明显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无创正压辅助通气救治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伴有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68例,根据NPPV治疗时间的早晚分为早期治疗组69例和延迟治疗组56例,另外43例未采用NPPV的设为对照组。治疗3 d后观察3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pH、PaCO2、PaO2的变化,同时比较3组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的呼吸频率、心率、pH、PaCO2、PaO2均有所改善(P〈0.05);3组之间比较,NPPV早期治疗组的上述指标改善最明显,延迟治疗组次之,对照组最小(P〈0.01)。NPPV早期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均比对照组短或低(P〈0.05或P〈0.01);早期治疗组与延迟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PPV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能纠正缺氧,改善CO2潴留,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并且早期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CT肺动脉栓塞指数(PAOI)与右心功能参数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探讨 CT PAOI 评价肺栓塞(PE)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整理本院进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并确诊的70例 PE患者的 CT PAOI、右心功能参数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评价PAOI和右心室/左心室最大短轴直径比(RVd/LVd)、主肺动脉直径(MPAd)、上腔静脉直径(SVCd)、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AOI与PaO2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42;PAOI与RVd/LVd、WPAd、SVCd及P(A-a)O2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163~0.675之间;PAOI与 SaO2不相关。结论 CT PAOI可以用来评估PE的严重程度,但与患者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观察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没有出现患者死亡情况。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有效率为100%。本组9例患者发生腹胀、误吸、红肿及疼痛等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95%,没有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通气治疗前后患者的p H值、动脉血氧分压及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动脉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在甲型H1N1流感患者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5例呼吸衰竭甲型H1N1流感患者经常规机械通气(CMV)治疗无效后改用HFOV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pH]、呼吸力学指标[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Paw)、静态顺应(Cst)、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分析肺活检病理资料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HFOV治疗后6~8h,3例患者氧合较前改善,24~48h后明显改善,48~72h后改为CMV,144h后成功脱机;2例患者经HFOV治疗,8h内病情恶化改用CMV治疗,1例75h后死亡,1例经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145h后死亡。结论 HFOV可明显改善甲型H1N1流感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与CMV序贯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院前早期气管插管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綦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5例,女性135例;年龄19~70岁,平均45.3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60例,坠落伤75例,打击伤64例,其他伤21例。根据气管插管的时机将其分为早期插管组(指对受伤患者2h内实施的气管插管,191例,)和延迟插管组(指对受伤患者2h后或出现以下呼吸衰竭表现时给予的气管插管,229例),分析插管前、插管后1d及3d血气指标及颅内压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死亡率及6个月神经功能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情况。结果与气管插管前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1、3d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血氧饱和度(SpO_2)明显升高(PaO_2:P=0.038;SpO_2:P=0.041),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颅内压明显降低(PaCO_2:P=0.033;HR:P=0.036;RR:P=0.044);早期插管组插管后1d及3d的PaO_2、SpO_2较对应的延迟插管组升高(插管后1d的PaO_2:P=0.027,SpO_2:P=0.028;插管后3d的PaO_2:P=0.017,SpO_2:P=0.031),而PaCO_2、HR、RR及颅内压降低(插管后1d的PaCO_2:P=0.036,HR:P=0.034,RR:P=0.023;插管后3d的PaCO_2:P=0.022,HR:P=0.030,RR:P=0.026)。早期插管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延迟插管组(肺部感染发生率:P=0.038;死亡率:P=0.026)。早期插管组ADL分级Ⅰ级和Ⅱ级比例明显高于延迟插管组,而Ⅲ级、Ⅳ级、Ⅴ级明显低于延迟插管组(P=0.024)。结论早期气管插管可有效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对于降低其致残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运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老年严重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抢救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性严重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患者的抢救与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严重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的患者实行机械通气治疗后,给予抗心衰治疗,其中1例安置临时起搏器,观察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人工机械通气后,患者的PaCO2下降,PaO2上升,呼吸性酸中毒得以改善。抗心衰治疗后,PaO2进一步上升,HCO3-下降,心功能得以改善。6例患者全部脱机,好转出院。随访1~8年,6例患者全部存活,且生存质量提高。结论:严重呼吸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行人工机械通气,同时纠正心衰,是改善患者严重状态与脱机的一项重要条件,提示在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抢救中改善心脏功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愈后的一个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T阻塞指数与血气分析评价急性肺栓塞(APE)严重性的价值。方法接受CTPA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并且无基础心肺疾病的APE患者共59例。利用肺动脉CT阻塞指数评价肺动脉栓子阻塞程度与范围。动脉血气分析包括PaCO2、PaO2、SaO2及P(A-a)O2。严重APE组和非严重APE组患者之间的CT阻塞指数、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之间的统计学差异用t检验评价。阻塞指数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结果严重APE组患者的PaCO2、PaO2及SaO2明显低于非严重APE组患者(P<0.01),而P(A-a)O2明显高于非严重APE患者(P<0.01)。阻塞指数分别与PaCO2、PaO2、SaO2及P(A-a)O2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分析APE患者的肺动脉阻塞指数、血气分析指标有利于评价APE患者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BiPAP呼吸机治疗高海拔地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1 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作为治疗组 ,并取同期达同样标准而采用常规治疗的 1 5例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 )都明显上升 (P <0 .0 5 ) ,但治疗组上升更高 ,治疗组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比治疗组明显下降 ,治疗前后相差非常明显 (P <0 .0 1 ) ,对照组PaCO2 治疗前后相差不显著 (P >0 .0 5 ) ;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例数也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 :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 ,对高原地区COPD合并轻、中度呼吸衰竭疗效肯定 ,可降低PaCO2 ,提高PaO2 ,减轻症状 ,有利于呼吸肌疲劳的恢复 ,缩短了住院时间 ,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肺灌洗术治疗尘肺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不同期别的尘肺病患者,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并将双肺成功隔离,一侧肺纯氧通气,一侧肺采用灌洗液反复灌洗,并于灌洗前及灌洗后分别测定血气、肺功能。全肺灌洗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与治疗前对比其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肺通气功能以及肺弥散功能灌洗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成功进行双肺同期肺灌洗10例,术中顺利,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全肺灌洗术疗效好、安全,并发症发生少,是治疗尘肺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夏季高原军训动脉血气和肺功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部队在高原集训中动脉血气酸碱和肺通气功能变化.方法将由低海拔区进驻高原的青年士兵480例随机分为复方红景天(RadiodaCompoundRCO)防治组(RG),参芪花粉合剂(AstragalusCodonopsisCompoundACO)防治组(AG),安慰合剂组(对照组CG1和CG2)各120例,均于进驻高原前24h分别服用RCO、ACO和安慰合剂.按预设方案分别登记呼吸次数(R)*min-1、脉搏次数(P)*min-1,进驻高原不同梯度(2900m,3200m,3700m,4400m)后依次登记R、P,并按记分标准登记不同梯度的高原反应.同时随机抽测4组的中心动脉血气、肺功、指氧饱和度(SaO2).结果在2900m、3700m、4400m不同海拔梯度PaO2和SaO2呈梯度性下降,但PaCO2呈不稳定上升,脉搏、呼吸次数增快,肺功出现代偿性加强变化.在3700m,4400m两个梯度的PaO2RG比CG1和CG2分别高出4.4mmHg(P<0.01),3.4mmHg(P<0.01),各组间其它指标亦有相应的变化趋势.结论高原军事作业过程中PaO2下降明显,pH、PCaO2呈显著不稳定上升状态.预服中药RCO、ACO可增强高原适应性,提高PaO2,降低AHR和ARI发生率,适用于部队群体进驻高原的防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原性慢性肺心病呼吸指数(RI)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188例高原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测定了肺泡气氧分压(PAO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氧疗方式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ACOP)大鼠血气的影响.方法 将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10只;染毒即刻组12只;余48只CO染毒后再分为4组,分别为空气组、鼻导管组、面罩组、HBO组各12只.制备ACOP动物模型,给予3种不同方式的氧疗,自腹主动脉取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pH值:染毒即刻即出现明显下降(P<0.01),鼻导管及面罩吸氧后均低于正常(P<0.05),HBO治疗后接近正常(P>0.05).PaO2及PaCO2:染毒后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及COHb%:染毒即刻即出现明显升高(P<0.01),经鼻导管吸氧后高于正常(P<0.05);面罩及高压氧治疗后接近正常(P>0.05).HCO3-:染毒后各组均明显低于正常(P<0.01).结论 ACOP后不同氧疗方式均可改善ACOP缺氧和大鼠的代谢性酸中毒,在3种方式的氧疗中,HBO组清除大鼠体内COHb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0例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乌司他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50000 U/kg,1次/d,连用3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及治疗第2天、第3天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变化。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TNF-α、IL-6和IL-8水平无差异。治疗后乌司他丁治疗组的TNF-α、IL-6和IL-8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乌司他丁治疗组治疗后呼吸频率(RR)、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 iO2)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抑制机体炎症介质的产生,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早期应用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长期家庭无创间歇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COPD稳定期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分为NIPPV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在病情稳定期,治疗组给予长期家庭NIPPV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长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气指标中pH、PaCO2、PaO2的变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每年COPD急性加重次数、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的变化。结果 NIPPV组患者在治疗后较对照组的pH、PaO2明显增高(P<0.05),PaCO2明显降低(P<0.05),每年COPD急性加重次数、平均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长期家庭NIPPV是治疗COPD稳定期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家猪L2 椎体贯通火器伤实验模型,通过监测生命体征等指标变化及弹道损伤情况,分析高速椎体火器伤导致动物早期死亡的原因。方法 18只家猪随机分为2组:低速枪伤组(n =10 ) ;高速枪伤组(n =8)。全麻状态下建立L2 椎体侧方贯通伤模型,分别于伤前、伤后0 .5、1、2和3小时行血气分析、平均动脉压及脉率监测和损伤部位弹道CT扫描。结果 18只家猪中13只成功建立了L2 椎体火器伤模型,其中低速枪伤组6只、高速枪伤组7只。不同时相点2组动物平均动脉压进行性下降、心率进行性加快,但高速枪伤组较低速枪伤组变化幅度较大(P <0 .0 1) ;2组动物血pH、细胞外碱剩余(BE ecf)、血液碱剩余(BE B)、标准碳酸根浓度(SB)、实际碳酸氢根(AB)、氧分压(PaO2 )、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和氧饱和度(SaO2 )呈进行性下降,但高速枪伤组出现的时间早、下降的幅度大(P <0 .0 5或0 .0 1) ;低速枪伤组动物3.5小时死亡率为16 .6 7%、高速枪伤组为85 .71% ,平均死亡时间分别为(7.1±1.1)小时和(3.5±0 .5 )小时,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和0 .0 1)。结论 枪弹的速度是决定损伤程度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高速火器伤动物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弹道周围广泛创伤所致的失血性休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氧复合氰化钠(NaCN)中毒对家兔动脉血气成分的影响。方法以人工低压氧舱模拟4 000m高原缺氧环境。2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4组:高原高剂量组(2mg/kg),高原低剂量组(1.5mg/kg),平原高剂量组(2mg/kg),平原低剂量组(1.5mg/kg)。高原组动物在低压氧舱内预处理72h后进行实验。以戊巴比妥钠(30mg/kg)麻醉动物后进行股动脉插管,腹腔注射NaCN毒剂(2mg/kg或1.5mg/kg)。分别于NaCN中毒前10min(-10min),中毒后5、10、15、20、30、60、120和180min采血测定动脉血气变化。结果高原缺氧72h后动物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降低,与平原组中毒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H值和碳酸氢根(HCO-3)浓度与平原组中毒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NaCN中毒后动脉血pH值先升高后降低,PaO2显著升高,PaCO2和HCO-3浓度显著降低。结论NaCN中毒后酸碱平衡紊乱,早期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后期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19.
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治特点。方法:3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中多器官功能衰竭11例,除1例为心、肺、脑、肾、肝、胃多器官功能衰竭外,其他多为并发心功能衰竭,本组PaO2/FiO240~300,PaO240~300,PaO24.8~8kPa,PCO23.33~10.6kPa,Sao20.4~0.85,CVP0.5~1.96kPa。单独应用HFV治疗2例,IPPV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早期气道开放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致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1)治疗组患者观察其灌洗术前后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2)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分析,包括:机械通气时间、发热、咳嗽、咳痰持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等方面对比分析,并对治愈率、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42例,术程顺利,无并发症,术后HR、SpO2、PaO2明显好转(P<0.05),机械通气时间、发热、咳嗽、咳痰持续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缩短,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治愈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道开放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吸入性肺炎患者,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