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相萃取HPLC法测定太湖水中3种微囊藻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优化的固相萃取HPLC测定太湖水中MC-LR、RR、YR3种微囊藻毒素。方法:水样中胞外和胞内的微囊藻毒素通过C18固相富集后,以0.08%三氟乙酸的乙腈-水溶液(42∶58)为流动相进行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3种微囊藻毒素的线性范围为0.01μg/ml~1.00μg/ml,回收率为81.3%~91.6%,RSD为0.95%~2.95%,定量检出限为0.005μg/L~0.01μg/L。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快速、灵敏、简便、实用等优点,能够实际应用于太湖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太原市汾河一库和汾河二库微囊藻毒素-LR(MC-LR)污染状况,为制订防治微囊藻毒素-LR 污染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2005年5月(枯水期)、10月(平水期),在汾河一库和汾河二库的入口、中心、出口处采集水面下0.5 m 处水样5 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水样中的微囊藻毒素-LR 含量。结果枯水期汾河一库水样中微囊藻毒素 LR 的平均含量为0.875 μg/L,约为平水期(0.283 μg/L)的3倍;枯水期汾河二库水样中微囊藻毒素-LR 的平均含量为0.815μg/L,约为平水期(0.048μg/L)的17倍,且均呈入口>中心>出口的趋势。枯水期汾河一库和汾河二库入口处水样中微囊藻毒素-LR含量均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中的限值(1μg/L)。结论汾河一库和汾河二库都存在 MC-LR 污染,且以枯水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定量酶联免疫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灵敏度的水中微囊藻毒素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方法使用微囊藻毒素检测试剂盒,利用抗原与抗体间免疫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结果微囊藻毒素在0.1~2.0μg/L范围内呈线性,标准曲线相关系数-0.995~-0.999。向样品中分别添加0.3、0.7、1.5μg/L 3个水平的微囊藻毒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7.8%、85.7%和90.0%,相对标准偏差6.5%。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适合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检测,并可实现大批量样品的筛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水中微囊藻毒素LR和RR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方法:水样经C18固相萃取小柱富集,甲醇洗脱,浓缩后,经XTerra MS C18(2.1×150 mm,5μm)柱进行色谱分离,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对微囊藻毒素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微囊藻毒素LR和RR的检出限分别为0.002μg/L和0.001μg/L,其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4.6%~90.6%和86.6%~91.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0%。结论:该方法用水量少,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水中微囊藻毒素LR和RR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体中微囊藻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方法通过固相萃取富集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水中微囊藻毒素-LR。结果该方法检出限为0.04μg/L;线性定量范围为10~1 000μg/L,平均回收率为97.20%,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4.71%。结论本文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为水质微囊藻毒素监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两种方法,分别考察其监测太湖水中MC-LR、RR、YR三种微囊藻毒素的优缺点。方法:分别以HPLC法和UPLC-MS/MS法进行测定,用回归法考察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比较测定结果。结果:两种方法的定量结果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对HPLC法方法定量限水平(RR、LR、YR方法定量限分别为0.011μg/L、0.015μg/L、0.017μg/L)以上的样品,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基本相符;方法定量限水平以下的样品,由于UPLC-MS/MS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检出率高于HPLC法。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够应用于太湖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HPLC法因其准确、实用和配置成本相对低的优点,更适合推广,可用于太湖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常规监测。UPLC-MS/MS方法灵敏度高,但配置成本高,更适用确认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太湖淡水螺体内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状况及其富集规律。方法实验模拟环形螺生长环境,在养殖水中添加8μg/L的微囊藻毒素,实验为期50 d,每隔10 d进行取样。同时,2011年5月和7月,采集太湖梅梁湾两个监测点的水样和环形螺,采用液质联用方法测定水样和环形螺中可食组织、不可食组织中微囊藻毒素含量。结果养殖试验中各组织均有微囊藻毒素积累,可食组织中积累量缓慢持续上升,不可食组织中毒素积累呈波浪形上升;不可食组织(最大值为9.44μg/kg)对毒素的积累能力明显大于可食组织(最大值为1.6μg/kg)。两个监测点螺蛳的可食部分和不可食部分中均检微囊藻毒素,不可食部分微囊藻毒素含量是可食部分的5.4~11.7倍。结论太湖环形螺体内存在微囊藻毒素污染,且存在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荧光蛋白磷酸酶抑制法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以DiFMUP为底物,建立微囊藻毒素的荧光蛋白磷酸酶抑制检测法(F-PPIA)并探讨其在水体微囊藻毒素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太湖水华期间水样分别应用F-PPIA和HPLC方法检测微囊藻毒素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F-PPIA方法检测南京玄武湖、莫愁湖、南湖等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含量,同时应用丙酮提取-分光光度法检测水体中叶绿素含量。结果:F-PPIA法对水中MC的检测范围是(0.02~0.5)μg/L。FPPIA和HPLC方法检测水样中微囊藻毒素物质的结果相关性较好(r=0.9678,P〈0.001)。南京玄武湖、莫愁湖、南湖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类物质分别为(6.671~14.579)、(0.096~0.166)、(0.050~0.057)μg/L,叶绿素含量分别为(51.182~183.956)、(40.946~65.513)及40.946μg/L。结论:F-PPIA法能快速、准确检测环境样本中微囊藻毒素含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南京7~8月玄武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微囊藻毒素类物质污染程度较莫愁湖、南湖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水中有毒蓝藻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取20 ml纯培养藻液和500 ml采集水样用0.22μm滤膜进行过滤,收集藻体提取DNA,应用SYBR Green对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 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根据软件获取的以模板标准品与Ct值建立的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的mcy A基因拷贝数和产微囊藻毒素(MC)的蓝藻的浓度。结果在13.8~1.38×106拷贝/L的线性范围内,所得回归方程为y=-3.45 lgx+36.2,r=0.989 9。方法检出限为10.7拷贝/L,加标回收率为88.4%~106.0%,RSD为3.6%~4.0%。应用该方法和传统的显微镜检法对实验室纯培养产毒铜绿微囊藻的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994 0,P0.05)。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精确度高、检测范围宽、重复性好,适合用于蓝藻水华暴发的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RR、LR)、莠去津、呋喃丹和甲萘威的固相萃取-超高液相色谱(SPE-UPLC)检测方法。方法采用Supelclean ENVI-Chrom P SPE小柱将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RR、LR)、莠去津、呋喃丹、甲萘威同步固相萃取后,结合各自适合的超高液相色谱分离条件进行测定。结果所有组分在0~5.0μg/m 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9),以取样量1 L计,定性限为0.010~0.015μg/L,定量限为0.04~0.05μg/L,0.05、0.50、5.00μg/L 3个浓度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2.7%~97.9%,RSD为0.7%~6.9%。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靠,适合水质常规监测和应急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