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脉象信息的定量描述是脉诊客观化研究的必经之路,为此,各种脉象采集设备应运而生,脉象采集设备的研发大大推动了脉诊客观化进程,然而目前的研究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为了使得脉象采集设备能真正的为临床服务,通过对中医脉象采集设备研究及市场化产品等的论述,分析了脉象采集设备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探讨了运用单一或者几个特征指标来描述脉象信息还远远不够,只有基于中医系统、辨证两大基本理论,遵循“位、数、形、势”脉诊纲要,结合不同的信息采集手段,从多角度、多层面对信息进行挖掘,才能进一步促进脉诊客观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脉诊一直是中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最早的模式图、示意图到现今的波状图,研究者一直在寻找脉诊客观化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传感器种类和方案的选择与应用是脉诊客观化研究的关键一环。通过对各种脉象采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案两方面的阐释,综述脉象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基于单点压力传感器脉象仪目前应用最为成熟和广泛,并在行业、团体、国际上具有标准化的优势,但中医脉象检测在整体上仍然存在标准不统一、同质化程度高、操作要求高及检测结果重现性低等问题。未来的中医脉象检测还需借助传感、材料、信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近10余年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开展中医脉象识别分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脉象识别分类,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中医脉象分类模型建立和基于不同神经网络算法识别中医脉象的比较研究。文章提出进一步研究应结合中医脉象的特点选取有效的特征值值及设计不同的分类器,应以实现临床常见脉象类别的准确识别为最终目标,根据分类识别的结果开展脉象形成机制研究,并将研究结果推广应用到临床。  相似文献   

4.
人工神经网络在中医脉象识别分类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近10余年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开展中医脉象识别分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脉象识别分类,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中医脉象分类模型建立和基于不同神经网络算法识别中医脉象的比较研究。文章提出进一步研究应结合中医脉象的特点选取有效的特征值值及设计不同的分类器,应以实现临床常见脉象类别的准确识别为最终目标,根据分类识别的结果开展脉象形成机制研究,并将研究结果推广应用到临床。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现有单探头脉象仪检测人体中医脉象信息的局限性,提出了双路脉象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既保存了现有单探头检测法的功能,还能检测探头下血管、皮肤软组织的有关力学参数。通过初步的临床试验,对双路脉象检测法建立的指标参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出了利用双路脉象检测法测取的参数,对现行脉象判断方法进行修改或补充设想。  相似文献   

6.
BP神经网络识别在中医脉象信号辨识系统中的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医脉象信号辨识系统具有较大的实用性。选择1456例作临床脉象检测,总体准确率>92%,不仅极大地提高对平、浮、沉、迟、数、虚、实、滑、涩、洪、弦、促、结、代等基本脉的识别率(>92%),对于由上述基本脉构成的临床常见的相兼脉也有相当高的识别能力(>82%)。研究过程中,解决了构建合理的神经网络结构、各层神经元数量的确定、选择合理的学习速率、脉象信号特征值的选取、神经网络的训练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脉象信号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新解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从脉象信号特征提取和脉象信号模式识别与分类类两个角度综述了近20年脉象信号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医脉象模拟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从脉象信号特征提取和脉象信号模式识别与分类类两个角度综述了近20年脉象信号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医脉象模拟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脉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中医脉象的再现模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目的意义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医脉诊三部理论的多导脉象检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一种基于中医脉诊三部理论的可应用于实验动物的多导脉象检测系统。多路传感器信号经过处理通过USB传送至计算机,与自行开发的数据分析、处理软件配合,可以获得三个不同部位的压力脉搏图、一路标准心电信号以及一路光电容积脉搏图,经初步动物实验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亚健康状态与中医“心”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亚健康常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神疲、烦躁、失眠等一系列心系症状,或伴有心律失常、血压值介于正常与高血压之间,这种心系亚健康状态极可能进一步转化为心系相关疾病。本文从理论文献、动物实验、疗效观察、临床评测等几个方面对心系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死亡的最主要死因,也是长期以来心血管疾病领域研究的重点。通过超滤可以改善因利尿剂抵抗出现的水钠潴留,但过程中患者会因流失阴液出现气阴两伤证,甚者引起阴阳俱虚的表现。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中药联合超滤对患者利尿剂抵抗的改善情况,以及纠正超滤带来的不良反应。希望通过这种方法促进中医药理论及技术方法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与禅宗对心的理解有各自的理论,中医学调心方法有中药与方剂、针灸、导引、以情制胜、音乐疗法、祝由法,禅宗学调心方法有禅定、对机锋、棒喝。调心不仅是中医学在相关疾病治疗与日常养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禅宗学修行中置于首位的法门。梳理中医与禅宗相关调心的方法,以期对研究情志病治疗和丰富中医调心理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林棋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12):2610-2615
从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方面讨论了中医心理论与现代医学的联系,同时也讨论了中医心理论中脏腑关系与现代医学的联系。尝试用现代医学的证据来加强医学生对中医心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干预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中药贴敷干预措施,采用心力衰竭中医护理疗效评价表进行疗效评价分析。结果:中药贴敷干预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100例患者中,依从91例,部分依从8例,不依从1例;满意93例,部分满意7例,不满意0例。结论:中药贴敷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7.
中医内科学心系主要疾病篇章"心悸"及"胸痹"有"急""重""危"的特点,将枯燥而复杂的"心系"理论与临床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医学生能对该课程较迅速、完整的掌握,并与临床相结合是我们的教学目标。笔者及所在教学团队在"心悸"及"胸痹"的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与体会,现予小结,以为中医内科学-心系主要病证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单纯西药与中西结合治疗心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132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西药加救心汤保留灌肠,主方用:生大黄、生牡蛎、蒲公英、六月雪各30 g,随证加减。15 d后检测血浆脑钠肽水平,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的中药应用情况进行专家调查,把握其用药特点和规律。方法:运用Delphi 法在全国范围内对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PCI 术后、CABG 术后)常用的中药汤剂及口服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进行两轮专家调查。结果:冠心病心绞痛常用中药包括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及通心络胶囊、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急性心肌梗死常用中药包括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及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冠心病心力衰竭常用中药包括真武汤、芪苈强心胶囊、芪参益气滴丸及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冠心病心律失常常用中药包括炙甘草汤、天王补心丹及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PCI 术后常用中药包括血府逐瘀汤、通心络胶囊、复方丹参滴丸及生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CABG 术后常用中药包括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及通心络胶囊、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生脉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结论: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的中药应用存在共性与个性特征,基于专家共识的调查结果对于冠心病临床辨证治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