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西双版纳产儿茶药材儿茶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云南西双版纳产儿茶药材中儿茶素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儿茶素为对照品.结果:按选定的色谱条件,儿茶素在0.6125~9.8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9.6%,RSD为1.8%(n=5);儿茶样品检测含量在14.95~15.84%范围内.结论:云南西双版纳产儿茶药材儿茶素含量在15.37%左右,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赵新峰  毛莹  高明 《中草药》2010,41(12):1995-1997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儿茶止泻膜剂中儿茶素、表儿茶素和没食子酸3个成分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50mmx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50mmol/L磷酸二氢钾(8:92),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为30℃.结果 3个成分分离良好,儿茶素、表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98.4%、102.3%.结论本法方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以作为复方儿茶止泻膜剂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儿茶中儿茶素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考察儿茶中儿茶素含量测定方法的专属性。方法 用儿茶素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儿茶等8种中药材和3种儿茶制剂中儿茶素,表儿茶素含量。结果 取样量为儿茶取样量100倍时,槟榔可用时检出儿茶素,表儿茶素,大黄、麻黄、地榆也能检出儿茶素。结论 该方法可以控制儿茶药材及其制剂质量,并有一定的专属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复方儿茶止泻方的最佳微波提取工艺。方法:以儿茶素含量为检测指标,利用微波技术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复方儿茶止泻方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复方儿茶止泻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提取时间20 min,功率480 W,料液比为1∶7(g.mL-1)。结论:微波提取法可缩短复方中药制剂的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儿茶药材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儿茶药材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填料为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流动相A:甲醇;流动相B:0.04 mol/L柠檬酸-N,N-甲基甲酰胺(45∶8,V/V)。A-B(15∶85,V/V),流速1m l/m in,柱温:35℃,检测波长280 nm。结果儿茶素在0.484~4.84μg、表儿茶素在0.184~1.8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两种成分的均回收率分别为98.11%和106.1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无干扰,可用于儿茶药材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复方儿茶止泻霜最佳基质配比。方法:通过正交设计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外观和儿茶素为检测指标,确定霜剂基质最佳配比。结果:复方儿茶止泻霜的最佳基质配方为:硬脂酸12.0 g,单硬脂酸甘油酯5.5g,三乙醇胺0.2 g,液体石蜡10.0 g,凡士林5.0 g,羊毛脂19.5 g,甘油10.0 g,尼泊金乙酯0.5 g,蒸馏水50.0 mL。结论:该配比基质所制得的霜剂质量稳定,有效成分含量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复方儿茶止泻霜最佳促透剂的配比。方法以复方儿茶止泻霜剂外观为基本判断指标,结合体外透皮吸收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元或多元组成不同配比的促透剂所制得霜剂体外儿茶素累积透皮量。结果单元促透剂制得霜剂外观不符合相关要求,而多元促透剂薄荷醇、冰片和氮酮的用量分别为3%、2.5%、1%时,外观合格,累积透过量大。8 h内,儿茶素平均累计透过量为空白对照组的5倍。结论该多元配比的促透剂体外促透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8.
儿茶及儿茶提取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怡  李媛  付荣杰  徐德生 《中成药》2004,26(4):325-328
目的:研究儿茶及儿茶提取物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儿茶及儿茶提取物中儿茶素及表儿茶素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儿茶及儿茶提取物中活性鞣质的含量.结果:儿茶中儿茶素,表儿茶素含量分别为19.4,4.36g/100g,儿茶总提物中儿茶素,表儿茶素含量分别为48.39,3.94g/100g.结论:本文所提供的方法准确、重复性好,为儿茶及儿茶总提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薯莨药材中表儿茶素的分析方法。方法:以表儿茶素作为对照品,通过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薯莨药材中的表儿茶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5个不同产地的薯莨药材均含表儿茶素,其含量在0.06%-0.50%之间;表儿茶素在0.046-0.55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8%,RSD为1.34%。结论:文章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专属性强;不同产地的薯莨药材均含有表儿茶素成分,但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锁阳药材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着重建立锁阳中的儿茶素含量测定方法和TLC鉴别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定性鉴别锁阳;按《中国药典》规定方法检测锁阳的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及醇溶性浸出物;采用HPLC法建立锁阳中儿茶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HPLC法测定,儿茶素在0.2~2.4μg(r=0.999 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25%,RSD为1.67%;确定了锁阳药材中水分、灰分、浸出物及儿茶素的含量限度;TLC鉴别结果满意。结论该方法可以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完善2010年版《中国药典》(Ⅰ部),并有效控制锁阳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王丽娟  张磊  高明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8):1840-1841
目的通过对复方儿茶止泻液配伍前后进行小鼠抗腹泻药效学实验,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小鼠腹泻模型,进行抗腹泻的药效学实验,考察复方儿茶止泻液的抗腹泻效果。结果 大黄所致小鼠腹泻次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复方儿茶止泻液2 g/kg和4 g/kg组与盐酸小檗碱阳性对照组在1~2 h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复方儿茶止泻液4 g/kg组作用效果优于2 g/kg组;儿茶提取液4 g/kg组在1~4 h有显著性差异(P<0.05);黄柏提取液4 g/kg组在1~2 h有显著性差异(P<0.05);五倍子提取液2 g/kg组在1~2 h有显著性差异(P<0.05),4 g/kg组在1~3 h有显著性差异(P<0.05);木香提取液4 g/kg组在1 h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肠推进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硫酸阿托品阳性对照组、复方儿茶止泻液2 g/kg和4 g/kg组、五倍子提取液4 g/kg组的胃肠推进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儿茶提取液、黄柏提取液、木香提取液4g/kg组的胃肠推进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复方儿茶止泻液能更加显著地抑制小鼠胃肠推进速度,具有较强并且持久的抗腹泻作用。提示该制剂组方综合抗腹泻的有效活性成分增多,对其药效物质基础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郑晓玲  郑彩虹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8):2493-2497
目的:制备儿茶凝胶,并对凝胶的释放行为和抗炎药效学进行研究.方法:以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总和占儿茶质量的百分比为提取率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超声时间4个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儿茶提取物以卡泊姆为基质,三乙醇胺为中和剂制成儿茶凝胶,对凝胶的体外释药性和大鼠抗炎药效进行研究.结果:超声波醇提法提取儿茶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50%,料液比为1∶12,超声时间为35 min,提取温度为60℃.儿茶凝胶处方卡波姆9 400.5 g,甘油5.0g,儿茶提取物50.0 mL,三乙醇胺0.5 mL,儿茶凝胶细腻光洁、呈半透明;释放药物快;对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趾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时间与凝胶剂量呈正性相关.结论:儿茶凝胶配方合理,质量可控,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3.
木蝴蝶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善远 《世界中医药》2014,9(9):1228-1230
目的:研究木蝴蝶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性状鉴定,粉末显微鉴定,以黄芩苷对照品作对照进行TLC鉴别,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要求对其中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杂质、醇溶性浸出物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市售5批药材中水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均符合药典标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以云南最高,达31.09%。确定了木蝴蝶药材总灰分范围:3.16%~3.99%;酸不溶灰分范围:0.01%~0.06%;杂质含量范围:0.04%~0.09%,并对其含量限度提出了建议。结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木蝴蝶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刚  谭生建  王海涛  赵淼  胡琴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8):1444-1446
 目的 建立跌打活血散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Prevail Select 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柱温35 ℃;以乙腈-水-磷酸(100∶900∶1)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8 nm。 结果 儿茶素线性范围为30.08~150.4 μg·mL-1,r=0.999 9;表儿茶素线性范围为12.24~61.20 μg·mL-1,r=0.999 9;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回收率分别为98.4%和96.5%,RSD分别为0.92%和1.3%。结论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跌打活血散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大黄包装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唐文文  晋小军  宋平顺 《中草药》2013,44(14):1925-1930
目的 以大黄有效成分、储藏前后质量耗损、保质时间和经济效益为指标,考察大黄适宜的包装方法.方法 供试用大黄品种为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外观色泽考察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用热浸法提取浸出物;HPLC法测定蒽醌、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量.结果 大黄包装含水量对有效成分有显著影响,含水量为24%左右时,浸出物的量最高,为31.36%;含水量为14%左右时,浸出物的量最低;蒽醌的量则相反,此含水量蒽醌的量最高,为1.893%;含水量为20%左右时,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量均最高,分别为1.492%和0.400%;真空包装的大黄浸出物和蒽醌的量均最高,分别达33.47%和1.891%,普通包装处理最低,仅分别为28.30%和1.539%;加入脱氧剂包装的没食子酸和儿茶素的量最高,没食子酸的量为0.323%,儿茶素的量达到2.022%;大黄储藏1年时,通过对霉变、虫蛀情况的观察,以及大黄品质的测定发现,在大黄水分的量不超过20%时,采用真空包装,储藏期无霉变出现,大黄外观质量良好.结论 抽真空包装是大黄最优的气调包装方法,它不仅能增加药农收入,也提高了大黄保质储藏过程的水分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HPLC-MS测定岩白菜中熊果苷、没食子酸、岩白菜素、原儿茶酸、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阿魏酸9种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柱(4.6 mm×150 mm,5 μ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为甲醇体积分数为-0.2‰甲酸水,以0.8 mL·min-1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进样量10 μL;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进行负离子模式检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用于定量测定。结果 岩白菜中9种成分熊果苷、没食子酸、岩白菜素、原儿茶酸、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阿魏酸能完全分离;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0.2%,100.0%,99.8%,99.9%,97.9%,101.2%, 99.8%,101.7%,102.4%。RSD分别为0.80%,3.06%,2.72%,3.28%,3.58%,1.44%,0.95%,0.96%,0.48%。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高,可用于岩白菜中多种成分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分光光度法对云南、广西等7个产地绞股蓝中皂苷含量进行研究。方法:超声法提取绞股蓝总皂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人参皂苷Rb1为对照品,在波长550nm处对不同产地绞股蓝中总皂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总皂苷在0.102~0.357mg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24.79X-0.0732,R2=0.9992,平均回收率为95.9%。结论:不同产地绞股蓝中总皂苷的含量存在差异,以广西产绞股蓝为最高(39.70mg/g),浙江省仙居产次之为(31.51mg/g)。  相似文献   

18.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血藤中儿茶素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超  马林  陈若芸  刘屏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8):1433-1435
目的:建立鸡血藤中儿茶素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儿茶素(catechin),表儿茶素(epicatechin)为对照品,反相C18柱,流动相甲醇-冰醋酸-水系统,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270nm。结果:3种对照品分别在0.397~1.986,0.404~2.019,0.405~2.024μg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2%,100.8%,98.8%;RSD分别为1.7%,2.4%,2.4%(n=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捷,适用于鸡血藤中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儿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儿茶Acacia catechu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技术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儿茶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出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1)、山柰酚(kaempferol,2)、槲皮素(quercetin,3)、3,4′,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3,4′,7-trihydroxyl-3′,5-dimethoxyflavone,4)、儿茶素(catechin,5)、表儿茶素(epicatechin,6)、阿福豆素(afz-elechin,7)、表阿福豆素(epiafzelechin,8)、mesquitol(9)、ophioglonin(10),香橙素(aromadendrin,11)和苯酚(phenol,12)。结论:化合物7,12为从该植物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4,9~11为从该属植物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