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治疗时间窗.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模型,分别在缺血开始3 h、4 h、5 h和6 h腹腔注射给药,再灌注24 h,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状态、脑水肿、脑梗死范围.结果:缺血开始后3~4 h给药,大鼠神经功能行为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脑梗死体积缩小;缺血5 h时三七总皂苷经腹腔注射,疗效下降;缺血开始后6 h给药无明显作用.结论: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治疗时间窗不超过5 h.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6,(10)
目的:研究丹参素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并于缺血后0、2、4、6 h腹腔注射给药,手术24 h后,观察丹参素钠对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丹参素钠在缺血-再灌注后0~2 h内给药能显著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减轻脑水肿和减少脑梗死体积范围;缺血后4 h给药,疗效下降;缺血后6 h给药则无显著治疗作用。结论:丹参素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为4h,以2 h内给药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丹参素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并于缺血后0、2、4、6 h腹腔注射给药,手术24 h后,观察丹参素钠对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丹参素钠在缺血-再灌注后0~2 h内给药能显著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减轻脑水肿和减少脑梗死体积范围;缺血后4 h给药,疗效下降;缺血后6 h给药则无显著治疗作用。结论:丹参素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为4h,以2 h内给药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醒脑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及醒脑静低(3.33 mL/kg)、中(6.66 mL/kg)、高(10 mL/kg)剂量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损伤模型,醒脑静各组于缺血前30 min和缺血后2 h腹腔注射醒脑静注射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NS,再灌注24 h,用改良的评分法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用TTC染色法、伊文思兰法(EB)测定脑梗死范围及血脑屏障的损伤程度,分别测定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1β(IL-6、IL-1β)的含量,脑组织中过氧化酶(MP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醒脑静能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减轻神经损伤症状,降低血清IL-6、IL-1β含量和脑组织中MPO、NOS活性。结论:醒脑静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炎症介质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风膏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风膏小剂量、大剂量组,分组给药7天后造模,观察中风膏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结构及神经元形态的影响。结果:各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模型组比较,再灌注24小时后给药组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缺损症状(P0.05);再灌注24小时后给药组梗死体积小于模型组(P0.05);脑缺血再灌注24小时后模型组缺血侧皮质区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失常,而给药组脑组织结构及神经元形态受损程度较轻。结论:中风膏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6,(9)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丹参和红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时间窗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1、2、4、6 h给予造模大鼠静脉注射2 m L/kg丹红注射液,间隔24 h给药1次,连续给药3 d,以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以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为检测指标,评价丹红注射液的治疗时间窗。通过检测氧化损伤指标(氧自由基、4-羟基壬烯醛、8-羟基脱氧鸟苷)及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以推测作用机制。结果大鼠再灌注后4 h内,丹红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脑梗死面积和脑含水量,并抑制血清NSE水平,而4 h以后用药效果不明显。此外,丹红注射液能够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氧化损伤,并显著提高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结论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应在4 h内,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丹龙醒脑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大脑中动脉栓塞1h再灌注47h法建立模型,以图像分析法检测脑梗死体积。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模型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大(P<0.01),神经功能症状计分显著升高(P<0.01);丹龙醒脑大、中剂量片组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显著缩小(P<0.05),同时,大鼠神经功能症状计分下降(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梗死体积增大,丹龙醒脑片能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缺血后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8.
蛇床子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蔚  连其深  刘建新 《中草药》2009,40(1):86-89
目的 研究蛇床子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短暂阻塞(MCAO)造成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损伤模型,缺血后1 h舌下iv给予蛇床子素5、10 mg/kg.再灌注24 h,检测大鼠神经功能行为缺陷评分、脑水肿和脑梗死范围,测定脑组织中Na',K+-ATP酶、Ca2+-ATP酶的活性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及用放免法测定脑组织中自细胞介素-8(IL-8)的量.结果 蛇床子素能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行为缺陷评分,减轻脑水肿和降低脑梗死范围,增强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降低脑组织中MPO的活性和IL-8的量.结论 蛇床子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蛇床子素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和减轻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采用黑苏嘎-25药物预处理的方法,通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Wistar大鼠模型,观察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测定脑梗死的体积,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黑苏嘎-25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取清洁级健康Wistar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未治疗组、黑苏嘎-25低剂量组、黑苏嘎-25中等剂量组、黑苏嘎-25高剂量组,用药组动物灌胃给药7d,制备MCAO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判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组织病理学测定脑梗死面积、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采用SPSS11.0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Wilcoxon秩和检验法,检测数据在组间表达的变化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黑苏嘎-25能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的面积,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后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结论:黑苏嘎-25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脑组织中TNF-α、IL-1β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0,(4)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B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的影响。方法:缺血前给予银杏内酯B 2.5、5、10 mg/kg,舌下静脉给药3 d,末次给药1 h后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短暂局灶性缺血模型。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用TTC染色法、伊文思蓝法(EB)测定脑梗死范围及血脑屏障的损伤程度。分别用放射免疫、酶免疫法测定大脑缺血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介素6(IL-6),血清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和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结果:银杏内酯B能减小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百分比,减轻神经损伤症状,降低脑内TNF-α及血清IL-6,IL-1β含量及E选择素、ICAM-1的表达。结论:银杏内酯B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炎症介质的释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最严重的时间点,确定开展发病机制及药理学研究最合适的时间窗。方法:制造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缺血后2h再灌注,术后动态观察大鼠的状态,神经行为学,脑梗死比率和血液中的相关生化指标。结果:模型大鼠的病理损害具有明显的时相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于48h达到高峰,96h时病理损害仍然存在,但明显减弱;在脑缺血第48h时,脑梗死比率、神经行为学和血清中脂质过氧化指标等病理损害均比较严重,且动物的体重和状态开始下降。结论:MCAO大鼠脑缺血后第48h时最适宜于开展发病机制及药理学研究,且雄性SD大鼠更适宜制作该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中风醒脑液SD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和原代神经细胞培养的方法,用SD大鼠的含中风醒脑液血清体外培养PC-12神经细胞,用连二亚硫酸钠造成细胞缺氧损伤模型,用H2O2造成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建立缺血再灌注的体外细胞模型,分别在造模后2h、4h用alamarBlue染色,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检测PC-12细胞的生长活力及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中药复方中风醒脑液SD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论:中风醒脑液是一种神经细胞保护剂,可以增加神经细胞存活率与活力,抑制其凋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中风醒脑液SD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和原代神经细胞培养的方法,用SD大鼠的含中风醒脑液血清体外培养PC-12神经细胞,用连二亚硫酸钠造成细胞缺氧损伤模型,用H2O2造成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建立缺血再灌注的体外细胞模型,分别在造模后2h、4h用alamarBlue染色,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检测PC-12细胞的生长活力及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中药复方中风醒脑液SD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论:中风醒脑液是一种神经细胞保护剂,可以增加神经细胞存活率与活力,抑制其凋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藏药七十味珍珠丸一次性治疗性给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时效关系,初步评价其每3~7天给药一次的合理性。方法:制造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于脑缺血2、6、12、24、48、72h时分别测试大鼠的脑梗死比率、神经行为学、精神状态、体重及血液生化指标(MDA、T-SOD、T NOS、iN OS、NO),并应用回归分析进行时效关系研究。结果:七十味珍珠丸33.5mg/kg剂量能降低MCAO大鼠脑缺血24h~72h期间的脑梗死率;能抑制脑缺血2h~72h期间的体重降低,亦能改善神经行为学异常和不佳的精神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MDA和NO含量,调节TNOS活力有关。结论:七十味珍珠丸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存在时-效关系,起效时间点为脑缺血24h,维持时间至少72h,初步证明了传统用药周期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眼针组。于再灌注24h后采用Zea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缺血脑皮质BDNF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脑皮质BDNF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24h后,眼针组大鼠神经行为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眼针组大鼠脑皮质BDNF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有明显减少。结论眼针疗法能诱导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皮质BDNF表达水平,有利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于莉  臧红 《中医药学刊》2010,(3):601-603
目的:观察醒脑解毒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组织中BDNF、GDN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线栓法制备急性期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给予醒脑解毒汤,在不同时间点取大鼠脑组织,用RT-PCR法检测BDNF、GDNF mRNA表达变化。结果:醒脑解毒汤能够上调BDNF、GDNF mRNA表达。结论:醒脑解毒汤能够改善急性期缺血性中风大鼠脑组织的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脑毒清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脑毒清组,采用线栓法(MCAO)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2h后抽取线栓对大鼠进行脑缺血再灌注,研究脑毒清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体积、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 脑毒清颗粒能减少MCAO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降低血中IL-6和TNF-α含量.结论 脑毒清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柔肝通络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柔肝通络汤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分别观察缺血再灌注后3、6、12、24、48 h神经学评分及再灌24 h脑梗死面积。结果柔肝通络汤能够明显改善模型动物的神经病学症状,缩小脑梗死面积。柔肝通络汤各剂量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梗死灶面积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柔肝通络汤在防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茶黄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茶黄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线拴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处死动物,于再灌注前舌下静脉给药。测定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系统症状、脑梗塞体积、脑组织MDA、SOD和MPO含量,检测血中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茶黄素治疗组神经系统症状减轻,脑梗塞体积缩小,脑组织MDA和MPO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加,血中TNF-α和IL-6的含量下降。结论:茶黄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及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醒脑通脉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为研究对象,应用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TTC染色、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和ELISA法观察醒脑通脉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脑组织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的影响。结果:醒脑通脉胶囊大剂量组能降低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大、小剂量组均能减少模型大鼠脑组织脑梗死范围,降低脑组织中PAF的含量(P<0.05或P<0.01)。结论:醒脑通脉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模型大鼠脑组织中PAF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