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化浊片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肝损伤大鼠炎性因子TNF-α及小肠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中文名称)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饲料和52%Vol.白酒喂养建立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肝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用白酒及蒸馏水灌胃、治疗1组用白酒及清热解毒化浊片悬浊液灌胃、治疗2组用蒸馏水及清热解毒化浊片悬浊液灌胃。经治疗1个月后检测肝功能(ALT、AST、ALP、GGT)及血浆内毒素水平,观察肝组织及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NF-α及小肠组织ZO-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ALT、AST、GG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ALP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TNF-α明显升高(P0.01),小肠组织ZO-1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2组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治疗1组及2组ALT、AST、GG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ALP水平降低(P0.05),肝组织TNF-α表达降低(P0.05),小肠组织ZO-1表达升高(P0.05)。光镜下观察,治疗1组及2组大鼠肝组织及小肠组织炎性浸润情况明显改善。结论:清热解毒化浊片可以通过上调肠组织ZO-1蛋白的表达,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内毒素吸收,降低促炎因子TNF-α的释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终止内毒素血症与肝损伤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退黄灌肠方对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毒素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复方甘草酸苷针、还原型谷胱甘肽针、思美泰针等进行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退黄灌肠方灌肠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检测两组患者TBi L、ALT、AST及血清内毒素、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Bi L、ALT、AST及内毒素、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治疗组血清内毒素、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通过降低血清内毒素及TNF-α水平,降低TBi L、ALT、AST,可能是中药退黄灌肠方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脾化痰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疗效及对APN、TNF-α及IL-6的影响。方法:60例NAFLD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同时,治疗组服用健脾化痰方,对照组服用水林佳胶囊,治疗12周。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和血清ALT、AST、GGT、TG、TC、HDL-C、APN、TNF-α及IL-6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血清ALT、AST和GGT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降低血清TG和TC含量,提升血清HDL-C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升血清APN水平与降低血清TNF-α及IL-6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痰方治疗NAFLD疗效显著,在临床疗效,改善肝酶,调节血脂代谢和APN、TNF-α及IL-6分泌等方面优于水林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桃仁承气汤加味联合乳果糖治疗肝硬化轻微肝性脑病患者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血氨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肝硬化轻微肝性脑病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乳果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桃仁承气汤加味。比较两组患者血氨水平变化、肝功能指标变化、认知功能变化、肠道屏障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氨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以及Child-Pugh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AST以及Child-Pug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内毒素、DAO、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内毒素、DAO、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方对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清热祛湿方治疗,对照组口服叶下珠胶囊治疗。观测治疗前后ALP、GGT、AST、ALT及AST/ALT的各项结果。连续治疗1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组间ALP无统计学意义(P>0.05),GGT、AST、ALT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ALT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显效率67.50%,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总显效率35.00%,总有效率7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祛湿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叶下珠胶囊,显效率和有效率均较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HBV感染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的疗效及对外周血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氧素A4(LXA4)和内毒素(LPS)的影响。方法将60例HBV-ACL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均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抗病毒+保肝+营养支持+血浆置换等),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疗程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营养状态、凝血功能情况,记录MELD评分、Child-Pugh改良分级评分变化,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浆NF-κB、TNF-α、LXA4和LPS水平,并记录2组临床结局。结果 2组治疗后恶心呕吐、腹胀、腹水、黄疸、乏力、食欲减退、尿少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TBil、AST、ALT、GGT、ALB、PA、Plt、PTA均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MELD评分、Child-Pugh改良分级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浆NF-κB、TNF-α、LPS水平显著降低而LXA4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能够显著改善HBV-ACLF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肝功能、营养和凝血功能的恢复,并可减少并发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NF-κB、TNF-α、LXA4和LPS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黄合剂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早期肝性脑病的疗效及对血氨、内毒素(LP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6例早期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83例同时予以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静滴,研究组8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大黄合剂保留灌肠,2组均治疗10 d。检测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氨、血清LPS、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和神经损伤相关指标[血清β-内啡肽(β-EP)、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统计2组神志清醒时间、认知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ALT、AST、TBil、血氨、LPS、TNF-α、IL-18、IL-6、β-EP、S100β、NSE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神志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HDS-R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大黄合剂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早期肝性脑病患者能够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氨、LPS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及神经损伤,缩短患者神志清醒时间,提高认知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肝解毒降酶汤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YMDD变异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YMDD变异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7例。治疗组予清肝解毒降酶汤,每日1剂煎服;对照组予益肝灵片剂,每次1片,每日3次口服。4周后观察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46%,对照组总有效率68.0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中ALT、AST、GGT值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清肝解毒降酶汤能有效降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YMDD变异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磨积汤联合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磨积汤。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肝功能、血脂相关指标、内毒素及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ALT、GGT、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LT、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ALT、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内毒素、TNF-α、IL-6及IL-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内毒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内毒素、TNF-α、IL-6及IL-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胃脘胀满、胁肋疼痛、纳呆少食、倦怠乏力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脘胀满及纳呆少食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胃脘胀满、胁肋疼痛、纳呆少食、倦怠乏力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各症状积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磨积汤联合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内毒素肠渗漏的"二次打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当归芍药散加味联合甘遂臌胀贴对血瘀水停证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散加味联合甘遂臌胀贴,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NO、ET-1、LPS、血氨、肝功能指标(ALB、ALT、AST、TBIL)、超声检查指标(脾脏厚度、腹水深度、门静脉内径)、住院时间、腹围、24 h尿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O、ET-1、LPS、血氨、ALT、AST、TBIL、超声检查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ALB更高(P<0.05),住院时间更短(P<0.05),腹围、24 h尿量改善程度更优(P<0.05)。2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当归芍药散加味联合甘遂臌胀贴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血瘀水停证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肝功能情况,加速腹水消退、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柴胡温胆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组予以柴胡温胆汤治疗;对照组予以多烯磷酯酰胆碱胶囊治疗。两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患者的肝功能(ALT、AST、GGT)、血脂(TCH、TG)、B超和临床症状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GGT、TCH、TG水平及B超积分均较前降低(P〈0.05),除肝功能(ALT、AST、GGT)外,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临床症状积分,治疗组较前有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柴胡温胆汤能有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消银颗粒"治疗血虚风燥型白疕的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120例白疕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内服"消银颗粒"治疗,对照组内服迪银片;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并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60例基本痊愈37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5例,对照组60例基本痊愈24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15例,治疗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NF-α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银颗粒"是一种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方法,可能通过降低患者血清TNF-α水平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确诊为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及中成药护肝退黄,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记录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情况,记录治疗第4周和第8周后肝功能[包括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blood 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的变化情况;记录腹水最深度及两组治疗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TBi L、ALT、AST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ALB、胆碱酯酶、MELD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腹水最深度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81.6%,对照组有效率为53.7%,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疗效优于单一西医综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脏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干扰素-α联合柴胡皂苷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和肝组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模型组、干扰素组、柴胡皂苷组、联合组(干扰素+柴胡皂苷)5组,各组分别给药2天并注射ConA后8、24h采集标本,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炎症坏死显著,血清ALT、AST明显升高,同时24h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比例和肝组织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IL-18、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2)与模型组比较,3个用药组肝组织散见点、片状坏死,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降低(P<0.01),同时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比例和肝组织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而IL-18、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3)联合组24h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干扰素组明显升高,8h和24h的IL-18水平较干扰素组明显降低,24hTNF-α水平较干扰素-α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柴胡皂苷能有效发挥抗免疫性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及脂代谢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小柴胡汤,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值、脂代谢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两组治疗前DBP和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BP和SBP值显著降低(P<0.05);并且实验组降低较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肠道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肠球菌、酵母菌、肠杆菌、拟杆菌、乳杆菌、双岐杆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肠球菌、酵母菌、肠杆菌显著低于对照组,拟杆菌、乳杆菌、双岐杆菌显著较高(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TG、TC和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AST、ALT和γ-G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AST、ALT和γ-G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AST、ALT和γ-G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联合厄贝沙坦可改善高血压患者脂代谢,降低血压,可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气营两燔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部分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9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加清瘟败毒饮组(治疗组)25例、西医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4例,观察疗程7d,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APACHEⅡ评分以及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IgG、IgA、IgM、C3、CRP、TNF-α水平(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无差异,但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中医症状积分和APACHEⅡ评分分值均明显下降(P<0.05,P<0.01),但同期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与本组治疗前比较,IgG、IgA、IgM、C3、CRP、TNF-α水平(值)均降低(P<0.05,P<0.01),但治疗组同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瘟败毒饮能提高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有抑制脓毒症患者过度免疫应答、减少过度免疫应答对机体自身的损害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减甘露消毒丹联合西药治疗阳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黄疸型肝炎(中医辨证为阳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1例。两组均给与基础的西药护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ALT、AST、TB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1)。但治疗组在ALT及TB下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在AST改善方面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减甘露消毒丹联合西药治疗阳黄较单纯西药治疗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泄浊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泄浊化瘀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0例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西医诊断标准,中医分型属于浊瘀内积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泄浊化瘀方,对照组用硫普罗宁片合壳脂胶囊,疗程为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肝脏B型超声及上腹部CT,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2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检测肝功能与血脂,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泄浊化瘀方治疗浊瘀内积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不但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而且能有效恢复肝功能和改善血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达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