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气脉通片联合针灸、推拿、肢体康复功能训练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恢复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方法:140例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分为治疗组(n=70)和对照组(n=70)。对照组:在内科基础治疗上加用肢体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针灸、推拿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用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中风病-气虚血瘀型)、NIHSS卒中量表、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功能评定、MMSE量表、改良的Ashworth量表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NIHSS卒中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MMSE量表、改良的Ashworth量表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明显改善(P0.05)。结论:补气脉通片联合针灸、推拿、肢体康复功能训练能降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致残率、明显改善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康复合益气法对气虚型缺血中风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气虚型缺血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与空白对照组各30例。3组均在给予康复治疗与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中药组给予益气活血中药汤剂配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西药组给予中药安慰剂配合胞二磷胆碱治疗,空白对照组给予中药安慰剂配合生理盐水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FMA)运动积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NIHSS评分、FMA积分、MBI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3项指标与西药组、空白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西药组NIHSS评分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方面,中药组均优于西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结论:康复合益气法治疗可加快气虚型缺血中风患者的康复进度,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5,(6):645-646
目的:研究自拟瘫痪康复汤治疗以气虚血瘀为主证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152例,治疗组用自拟瘫痪康复汤加西医疗法治疗;对照组仅西医疗法。对比治疗后神经功能、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治疗组有效率为93.42%,对照组78.95%,差异显著。结论:自拟瘫痪康复汤加西医疗法可显著提高以气虚血瘀为主证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郭现军 《新中医》2020,52(10):37-39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缺血型脑中风(气虚血瘀证)偏瘫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脑活素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运动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肢体功能状况、生活质量水平、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4.87%,对照组为79.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FAC、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LD)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SS-QOL、ALD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运动治疗缺血型脑中风(气虚血瘀证)偏瘫患者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风胶囊对中风病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肌力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风病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两组均给予内科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中风胶囊,对照组以通心络胶囊为平行对照进行随机临床试验。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侧肌力分级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结果:经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患侧肌力分级均有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的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中风胶囊能明显改善中风病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肌力,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应用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护理干预结合现代康复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康复护理,观察2组患者2个月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的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护理前显著增加,治疗组护理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护理后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护理前显著上升,治疗组护理后改良的的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症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元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复元通络汤。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NIHSS量表评分、巴氏指数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结果1)中医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及4周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通络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Fugl-Meyer运动评分,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血液流变学情况,有效地减少了脑梗死引起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益芪口服液治疗缺血中风急性期气虚血瘀型患者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法 ,将符合标准的病例接受益芪组或对照组的治疗 ,试验组 (益芪组 )接受基础治疗 +试验药物 (益芪口服液 ) ,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 ;治疗 14天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改变 ,随访 1个月 (30± 2天 )进行总的生活能力状态 (ADL)评定。结果 :治疗组 (益芪组 )32例 ,对照组 31例 ,两组基线基本一致 ;治疗 14天中风病证候积分改变比较 ,组间气虚血瘀证、气虚证、血瘀证积分改变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0 .0 1) ,益芪组优于对照组 ;组内证候积分改变比较 ,益芪组气虚证、血瘀证证候积分改变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气虚证改善优于血瘀证。结论 :初步说明益芪方对气虚血瘀证缺血中风的治疗干预是有效的 ,同时提出在气虚证、血瘀证证候积分改善方面的疗效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偏瘫复原丸联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对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发病住院治疗后进入社区的恢复期且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7例,对照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社区基础康复治疗,试验组加用中医药综合康复方案。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1月末和随访1月末分别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1月末,总有效率试验组为68.4%,对照组为41.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1月末,总有效率试验组为89.5%,对照组为72.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月未和随访1月末,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o.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下降明显(P〈0.05);随访1月末,试验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偏瘫复原丸联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可以改善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风参芪通络胶囊与针刺联合治疗中风恢复期假性球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基础治疗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中风参芪通络胶囊联合针刺)和对照组(基础治疗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各39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PBP临床表现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的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升高,研究组患者各项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风参芪通络胶囊结合针刺能够改善中风恢复期假性球麻痹患者临床表现、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中医症候积分,安全有效,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扶阳火艾灸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扶阳组(扶阳火艾灸)、单纯组(单纯火艾灸)、常规组(常规治疗),每组30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3组治疗方案在对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中医证候、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有效,扶阳组优于单纯组及常规组(P<0.01,P<0.05),单纯组优于常规组(P<0.01,P<0.05)。结论 扶阳火艾灸可有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病,可全面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加清脑方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至本溪市中医院就诊的75例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掷硬币方式将患者分为单一组(共37例,给予针刺疗法)和联合组(共38例,在单一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加清脑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情况,同时对比2组最终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量表评分)、神经功能损伤程度(NIHS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37%(37/38)高于单一组81.06%(30/37)(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清脑方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优势明显,能有效改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活动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33(IL-33)及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的影响。方法:选取病例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每组均为43例,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神经功能(NIHSS)、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33、VILIP-1水平,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评分、ADL、NIHSS、FMA、NIHSS评分、血清IL-33、VILI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NIHSS评分、IL-33、VILIP-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 治疗后,两组ADL、FMA评分均比治疗前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血清IL-33及VILIP-1的表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以及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肢体康复对不同证候中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期中风患者共155例,根据不同中医证候进行分组,风痰瘀阻型107例,风火上扰型15例,风痰火亢型17例,气虚血瘀型16例。各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均予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时程为2周。采用改良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水平,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30、60日不同时点的指数变化,比较各组疗效。结果各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但以风痰瘀阻证组提高更明显,气虚血瘀组及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组效果较差。结论不同中医证候的中风病患者康复效果不同,应建立辨证的个体化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整理219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证型分布,探讨中医证型与性别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EAP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219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证型分布、性别和CEAP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EAP分级C4级患者最多,C3级次之;其中C2~C3级女性多于男性,C4~C6级的男性多于女性;证型以气滞血瘀型为最多,劳倦伤气型次之。劳倦伤气和湿热下注证型中女性多于男性,气滞血瘀和气血两虚证则男性居多。劳倦伤气证多见于C2~C3,气滞血瘀证多见于C4,而气血两虚证只见于C6。结论:劳倦伤气证和气滞血瘀证最常见;疾病早期女性多见,中晚期则男女差异不大;CEAP分级中C分级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劳倦伤气证多见于C2~C3,气滞血瘀证多见于C4,而气血两虚证只见于C6。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风醒脑液对缺血性脑中风恢复早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抗炎、神经保护和改善微循环机制。方法:将128例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两组患者基础治疗,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d-1;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1;控制血压、血糖,结合现代康复训练。观察组口服中风醒脑液,25 m L/次,3次/d;对照组口服中风醒脑液模拟剂,25 m L/次,3次/d。两组疗程均连续治疗90 d。记录治疗后不同时点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进行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改良Rankin量表,Brunel平衡量表(BBA),Fugl-Meyer量表(FMA),气虚血瘀证评分和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胱抑素C(Cys-C),血小板聚集率(AD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1.981,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不同时点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Barthel指数,FMA,BBA,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气虚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残疾程度轻于对照组(Z=1.932,P<0.05);观察组运动障碍程度轻于对照组(Z=2.149,P<0.05);观察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TNF-α,Hcy,Cys-C,ADP和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综合康复措施的基础上,中风醒脑液可促进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修复,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并具有一定的抗炎、改善微循环和神经保护作用,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综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基于力反馈的上肢康复机器人对亚急性期脑卒中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脑卒中患者 56例并随机 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进行上肢常规康复训练,40min/次;试验组采取20min常规训练+20min上肢康复机器 人训练,1次/d,5次/周,共 3周。治疗前后采用上肢运动学参数、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 估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上肢运动学参数及FMA-UE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力反馈的上肢康复机器人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且优于常规 训练,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升与常规训练相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功能不同分级下,冠心病心衰患者的中医四诊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采集200例冠心病心衰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中医四诊信息,应用一般统计学方法和熵聚堆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心衰心功能Ⅱ级至Ⅳ级的转变中,水停类、痰浊类、血瘀类、阳虚类症状呈递增趋势,且变化显著;心功能Ⅱ级以气虚和气虚阴虚为主,兼夹血瘀或水停,证候要素组成较为单一;心功能Ⅲ级时常见气虚、阴虚的基础上兼夹痰浊、血瘀、水停;心功能Ⅳ级多见阳虚兼夹痰、水和瘀,证候要素构成最为复杂。结论:冠心病心衰不同的心功能阶段的证候要素具有一定的演变规律,临床诊治时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开窍通络针刺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58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益气活血通络方组(n=79)、联合组(n=79).益气活血通络方组予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联合组在益气活血通络方组的基础上采用开窍通络针刺法干预.比较两组脑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