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利兴临床善治失眠,其认为阳不入阴为失眠的总病机,主要病机包括心神失养、心神受扰、肝不藏魂等。任何影响心肝神魂安定的因素均可成为失眠的病因。黄利兴根据失眠的不同临床表现,将失眠分成入睡困难型失眠、多梦型失眠、浅睡型失眠、早醒型失眠及彻夜难眠型睡眠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
细目一心病辨证(一)心血虚证指血液亏虚,心与心神失于濡养,以心悸、失眠、多梦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临床表现:心悸,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要点】心悸,失眠多梦+血虚证表现(二)心阴虚证指阴液亏损,心与心神失养,虚热内扰,以心烦、心悸、失眠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临床表现: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见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要点】心悸,失眠多梦+阴虚证表现心血虚与心阴虚虽均可见心悸、失眠、多梦等症,但血虚以"色白"为特征而无热象,阴虚以"色赤"为特征而有明显热象。  相似文献   

3.
失眠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本文运用《黄帝内经》中的"亢害承制"理论对失眠进行分析论治,从心神入手,结合阴阳互制、五行生克等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认为无论是心本身的"虚亢"还是"实亢",亦或是他脏的"承制"调节系统出现问题,亢害为病,皆能使心神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由此指出失眠的病机可以概括为承制不及、亢而为害,致使心神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侵扰,神不守舍,使人不得安眠。  相似文献   

4.
邵杰 《江苏中医药》2012,44(5):10-11
癌症患者失眠病情较复杂,采用传统的镇惊安神与养血安神之品很难取得理想疗效。华海清教授认为失眠是癌症的常见伴发症,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肺、脾、肝、肾等脏器又密切相关,主要病机为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以致心神被扰,神不守舍而不得安寐。华师运用交泰丸分型辨治癌性失眠,以交通阴阳,平抑心火,使心神安宁,神能守舍,而使睡眠归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火"的不同角度辨析肿瘤相关性失眠的病机和证治.肿瘤相关性失眠病机复杂,其基本病机源于"火邪"内扰心神,阴阳不交.本文基于中医肿瘤病机特点以及肿瘤失眠患者临床表现,提出肿瘤患者失眠之火源自"郁火""阴火"和"相火",并从这三个"火"的角度出发阐述肿瘤失眠的相关病机:肝气不舒,郁而化火之"郁火"上扰清窍而不寐;...  相似文献   

6.
<正>失眠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中医称之为"不寐"、"目不暝"或"不得眠",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指睡眠的发生或维持出现障碍,睡眠质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及健康的一类病症,主要有入睡困难、睡眠表浅、频繁觉醒、多梦、早醒等临床表现。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的发病率日趋增高,并有年轻化的趋势[1]。中医认为失眠多由肝火上扰心神所致,而心神往往代表大脑的功能活动。西医常用激素配合精神类药物治疗本病,然  相似文献   

7.
介绍彭建中治疗失眠的经验。强调应辨病与辨证、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指出失眠病位在肝,病机为肝经郁热、热扰心神,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为治疗大法,尤擅加入凉血化瘀药物,辅以泻肝清心、疏肝和胃、滋养肝肾等法,兼顾调理心、脾、肾三脏。  相似文献   

8.
朱祝生教授认为,"失眠"的发病主要和心、肝有关,肝郁血虚是本病最主要的病机;肝为起病之源,心为受病之所。老师临症50多年,审证求因,狠抓病机,辨病、辨症与辨因相结合,临床治病推崇"百病皆生于气"的理论,重视肝对人体气机条畅作用,提出治疗失眠需重视肝的疏泄和调养,疏肝调肝、兼以养血安神贯穿该病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9.
总结刘平教授基于"肝藏魂"理论辨治肝硬化失眠的临床经验。认为肝硬化失眠的基本病机是肝阴血虚损,魂不守舍;基本治法为滋阴养血,兼顾清热;方用一贯煎加减。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0.
双心疾病常伴有失眠,而失眠是加重双心疾病病情的重要因素。双心疾病伴失眠的基本病机为心"主神明"和"主血脉"功能的受损,一方面,正气不足,心神失其濡养而失眠;另一方面,气滞、痰浊、瘀血等病因阻塞脉道,阴阳不得相交而失眠,即"神明之心"和"血脉之心"同时受扰,故治疗上提倡以安神为要,双心同调。采用抗栓1号方补虚活血以安心神,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解郁化痰以通血脉,同时重视调和阴阳及情志疏导。  相似文献   

11.
凃晋文教授临床运用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时注重其基本病机为少阳气机郁结,同时认为病机发展有痰阻与郁火的各自不同区别。如少阳气郁,水道不调,代谢失常,痰阻脑络可发为偏侧头痛;或少阳不畅,气机郁结,郁而化火,热扰心神可见失眠多梦;亦或两者相杂,如痰气郁结,痰蒙心窍则郁郁寡欢等。具体应用该方治疗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时,凃师常常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但强调辨证为要,辨证为主,辨证为首,即"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抓住主证为其治疗该系统疾病的核心,加减化裁方药,凃师既重视经方的原有病机特点,又随证灵活增删,力求药证相合。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古今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3个角度对失眠的辨治进行梳理,认为该病与情志异常密切相关,其主要病机是心神被扰、心神失养,早期辨证多为肝郁化火、心脾两虚、心虚胆怯等,随病程发展演变为阴虚火旺、痰热内扰等,治疗上多以中药复方为主,还可充分运用针灸、推拿、穴位敷贴、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手段,临床上可获良好且持久的治疗效果,不仅可降低患者对药物的依赖,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和不适症状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王国斌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整理医案,进行总结。结果:王师认为失眠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等有关,其病机为心神不舍,阴阳失交;临床可分为阴虚阳亢、气机不畅、胆瘀痰扰、心胆气虚、肝血不足、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型7个证型辨证治疗;王师在治疗失眠时常用合方、擅用朱砂,并注重患者整体状态的调整。结论:王师辨治失眠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春苹 《北京中医药》2021,40(3):253-255
选取张铁忠教授治疗失眠的病案,从张教授对“六郁”的概念认识,到六郁所致失眠的主要病机、辨治要领及体悟等方面,系统阐述其基于“六郁”理论论治失眠的独特思想和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理论,认为失眠是睡眠的质和(或)量使人不满意并维持较长时间,见于睡眠维持障碍、入睡困难、过早醒来、日间功能受影响等症状[1-2].在病因病机方面,中医认为失眠病因主要有: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年迈病后、禀赋不足等,影响心神而失眠.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3].壮医学认为失眠为"...  相似文献   

16.
杨栋  洪霞 《北京中医药》2017,36(11):1020-1021
人之寤寐与卫气密切相关,卫气运行受心神主宰,因而心神不安则卫气不降,机体因卫气不能由阳入阴而出现失眠。焦虑障碍是以恐惧、紧张等为主要情绪体验的神经症,而恐惧、紧张是机体心神受伤后的常见情绪反应,因而焦虑障碍的核心病机也与心神不安密切相关。失眠与焦虑障碍在发病过程中往往相互影响,而且苯二氮卓类药物同时具有抗焦虑与催眠功效,临床上注重对心神的调节有助于提高失眠和焦虑障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患者中慢性失眠症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中医证候和病机特点。方法:收集启东地区"肝癌早诊早治"队列中HBV慢性感染患者的中医证候信息,并发失眠患者进一步采集其失眠相关信息,探讨该人群失眠的中医证候特点。结果:慢性失眠症在调查的HBV感染患者中患病率为7.71%,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为17.37%。慢性失眠症患者的中医证型以湿热蕴结证和瘀血阻络证最为常见,且这两个证型在伴有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较非肝硬化患者更为常见。湿热蕴结证患者的失眠特点为易醒、多梦、睡眠时间短;瘀血阻络证患者失眠特点为易醒、多梦、失眠病史长、入睡困难。在HBV感染并发失眠患者中,瘀血阻络证与湿热蕴结证多相兼为病。结论:失眠为HBV感染患者常见病症,随病程进展患病率增高;其病机与肝胆湿热、热扰心神和瘀血阻络、神窍失用有关,两者常相兼为病,且具有一定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8.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病因很多。"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论,后世医家对其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诸多方面不断继承、深化和发展,成为失眠证治一大方法。本文从理论、临床、实验方面对"胃不和则卧不安"这一经典理论进行梳理,探讨其辨治失眠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今后深入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顽固性失眠属中医"不寐"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常学辉教授认为顽固性失眠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失调、饮食失宜、年老体弱导致痰、瘀、虚结合,引发心神被扰或心神失养、阳不入阴,脑腑阴阳失调,神机不能守社,治疗用药以豁痰安神为主,临证辨证论治,辅以活血化瘀、重镇安神、培补肝肾,加减运用,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20.
分析大学生失眠的发病及病因病机特点,将失眠大学生分为热扰心神,心神失养,心气郁滞,痰食扰心4型进行辨证论治的同时注重调摄,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