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肺主皮毛"理论和"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分析"治未病"思想预防于肺系疾病。阐述"肺主皮毛"理论渊源与现代医学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总结在证候上主要表现为肺卫气虚证和肺阳虚证。以"肺主皮毛"理论为基础,探讨肺系疾病未病时应内调体质,外避诱因,内外兼顾,劳逸结合;欲病时应先安未受邪之地,截病于未传之时;已病后应防止其复发,顺四时,畅情志,和五味,排浊气。为防治肺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儿体质与肺系疾病病机演变规律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丙祥  薛辉 《国医论坛》1997,12(4):24-25
体质因素在疾病发展演变、疾病性质和转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儿体质的“纯阳”、“稚阴稚阳”、“五脏有余不足”等特点,与肺系疾病病机演变的多热性、易发性、泛传性,易闭性,易衰性等一般规律的关系甚为密切。掌握二者的关系,对于指导小儿肺系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阐述"肺主皮毛"理论渊源与现代医学含义,从流行病学体质分布调查与临床反证角度得出气虚质为肺系疾病共同易感体质;并以"肺主皮毛"理论为基础,以"卫津一体"论为桥梁,浅析"肺主皮毛"与气虚质的内在关系,提出"卫津不布"是气虚质体质特征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聚于胃,关于肺"是《黄帝内经》中医学理论精髓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探讨"聚于胃,关于肺"的涵义、肺与胃之间的关系以及该理论对肺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指导意义,进一步探寻肺系疾病辨治的基本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中医药临床实践,突出中医学特色,提高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张念志教授认为膏方在肺系疾病的应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减轻发作病情;调整阴阳,以衡为期。张教授临床以"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为膏方运用的总原则,重点在于顾护胃气以及顾及"三个平衡"。张教授在肺系疾病的调治中遵循治肺不离肺,治肺不独肺的原则,并通过调整全身各脏腑机能,而达到防治肺系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徐艳玲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9):1338-1340
《素问.咳论篇》"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肺胃相关理论对于肺系疾病辨证施治以及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指导意义,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及《温病学》等经典著作从肺胃相关论治肺系疾病进行浅析,旨在进一步探讨肺系疾病的证治规律,提高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肺为娇脏"是中医在认识肺脏生理功能的基础上,对其生理病理特点的归纳总结。本文通过整理分析众医家的主要观点,认为"肺为娇脏"解释成"清虚娇嫩,易损难耐"较为简洁明了。这对肺系疾病及肺系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胜教授师从国家名老中医胡国俊教授,有着20多年的临床经验,擅长从中医体质学角度防治肺系疾病。王胜教授认为慢性咳嗽患者多为气虚体质,治疗本病时以气虚质为论,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遣方用药,实现治病与调质同步。  相似文献   

9.
浅谈体质学说在咳嗽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龙梅 《国医论坛》2007,22(1):19-20
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1].咳嗽既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证候.咳嗽是由外感、内伤等病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不利上逆而发生的一种肺系病证.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属于本病范畴.笔者将中医体质学说应用到咳嗽的治疗中,辨质论治[2],通过改善脏腑经络的偏颇和精气阴阳的盛衰,达到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三伏贴又称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是根据中医学"春夏养阳"的理论发展而来,通过调理人体阴阳,疏通经络气血,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对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等肺系疾病有着确切的疗效。三伏贴的疗效影响因素较多,如穴位、药物、时间的选择,刺激量的大小,透皮吸收技术,患者体质等。本文通过对疗效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期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卜祥伟  王颖 《世界中医药》2014,9(8):1099-1101
无脉症是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多发性、非特异性炎症,以络病理论为指导,提出无脉症的发病过程符合"脉络-血管系统病"的发病机制,指出治疗本病关键在于调血调络,应把握病机,及时适当施用活血化瘀药,必要时剂量应倍于常规剂量,敢于攻邪,兼以扶正,强调瘀血阻络多伴随本病始终,故在辨证分型基础上,活血化瘀治法应贯穿本病整个治疗过程。为无脉症的诊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病类证与异病类治的诊疗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方法:基于概述病证结合模式下异病同证同治的概念和特点,提出异病类证与异病类治诊疗思维方式并进行讨论。结果:阐释了异病类证类治与方证相应、同病类证类治的关系。结论:探讨异病类证与异病类治的诊疗思维方式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病机及西医疾病辨识等各个环节进行剖析,认为疾病并非是仅仅局限于器官、组织、分子层面的改变,而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机体在功能、结构、精神情志等层面随时间推移而产生变化的动态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疾病的萌芽、发展、传变及转归各个阶段密切相关。准确把握疾病的演变规律,用“过程论”的观点分析疾病全局,即掌握了疾病的关键环节,有助于实现疾病预防诊治预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主要内容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将中医"治未病"思想运用到慢性肾脏病的防治中,把疾病防治工作的重心前移,控制疾病进程的关键环节,使患者整体状态及肾脏微观病理得到有效改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还能有效提高其知晓率、早期诊断率及治疗率,阻止本病向终末期肾脏病发展,对于改善慢性肾脏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济梅  赵文娟  段伟伟 《光明中医》2016,(14):2009-2011
王有奎主任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临证50余载,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他认为呼吸病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治疗注重补气调气。现就王有奎主任对间质性肺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药特色等进行论述,介绍其对本病的诊治经验,以丰富临床对间质性肺病因机证治的认识,为间质性肺病的诊治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病多数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补法是常用之法。本文从补法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作用、分类、配伍运用、需注意的相关问题等作相应探讨,旨在提高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不仅注重急性发作期,更强调稳定期康复。“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应用中医治未病理念,减少危险因素(戒烟、改善生存环境等)及预防感染,加强体育锻炼及呼吸锻炼,营养支持和心理治疗,冬病夏治等方法,效果肯定,无副作用,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关注,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8.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思想体现着肝脾之间气机相调、营血互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蕴含着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和疾病的传变规律,对指导“治未病”具有重要意义。抑郁症患者中医病位要素多责于肝、脾两脏,通过运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这一“治未病”思想,结合状态医学理论,从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方面探讨抑郁症的防治,为医者提供疾病防治的理论参考,进一步提高抑郁症的中医药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从临床角度,论述排病治疗与排病反应。指出:排病反应是在正气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发生的,这时把病排出或者需要药物的帮助,或者靠自身正气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病证结合模式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疗效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基于COPD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况,提出病证结合模式下的COPD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框架下目前常用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COPD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应包括:医护人员注重的指标,患者注重的指标,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候相关指标或中医疗效优势的指标等四部分。结论:病证结合模式下的COPD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对,临床治疗和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