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低血糖脑损伤的19例患者的MRI和DWI表现。。结果 19例患者中,18例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受累,9例胼胝体受累,6例内囊后肢高信号消失,5例侧脑室旁脑白质受累,2例基底节受累,1例尾状核头部受累。所有患者DWI均可见异常(100%),但仅有48.4%于常规MRI序列表现为阳性。3个月后2例复查MRI,均发现双侧顶枕叶多发软化灶。结论低血糖脑损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大脑半球后部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区;DWI扫描可以发现早期的低血糖脑损伤,较常规MRI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新生儿及早产儿低血糖脑损伤的CT、 MRI特点。方法 总结分析,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床诊断为19例小儿低血糖脑病的CT、MRI影像材料。结果 回顾总结小儿低血糖脑病的CT、 MRI特征。CT常双枕顶叶的灰白质对称性条状低密度边缘模糊影,合并双侧胼胝体压部对称性片状低密度,边缘模糊。晚期顶枕叶脑沟增宽萎缩。CT发现5例涉及部分颅内部位无描述,对上述病例进行阅片改良模式后,发现有低血糖脑损伤早期影像,须掌握影像读片的方法,充分发挥薄层后处理重建功能,调动适当的窗位窗宽,细致查找,对早期轻微低血糖脑病改变及时诊断。MRI表现常有位置选择,大部分呈对称改变;新生儿及早产儿低血糖脑损伤大多数在双侧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白质范围为主、部分涉及到胼胝体压部,部分表现弥漫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受累,甚至基底节受侵,脑干、幕下小脑未见病灶。所有患者需加扫DWI序列后,大大提高了对该病的诊断。结论 应该在认识CT、MRI各种低血糖脑损伤征像的同时,还要注意读片方法和技巧,才能减少低血糖脑病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子痫所致PRES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其中单独进行MSCT平扫4例,MRI平扫2例,同时行MSCT及MRI扫描3例,其中MRI增强3例,经治疗后复查4例.结果 PRES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侧枕叶或顶枕叶皮层下脑白质的密度/信号异常,增强扫描无强化.MSCT平扫顶、枕叶脑白质密度减低3例,顶、枕叶及左侧额叶密度减低1例,顶枕叶白质及皮层同时受累1例,单纯枕叶密度减低2例;MRI检查5例中顶枕叶皮层下白质病灶2例,顶枕叶及左侧额叶白质病灶1例,单纯枕叶白质病灶2例,所有病灶均呈长T1WI、长T2WI信号,FLAIR序列呈明显高信号,DWI上均呈等信号或低信号,在ADC上呈高信号,3例增强病灶均无强化,MRA及MRV均未见异常征象.经治疗后复查4例,MSCT/MRI显示病灶完全逆转恢复.结论 PRES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正确认识这一综合征,对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的临床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低血糖性脑损伤新生儿均有严重低血糖,持续并反复惊厥发作,均有围产期高危因素。MRI表现为双侧顶枕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对所有高危儿行血糖监测,发现低血糖及时纠正,低血糖性脑损伤MRI表现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朱付立  魏丽 《黑龙江医学》2019,43(5):502-504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NHBI)的临床及MRI特点,探讨DW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例经临床明确诊断的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患儿的临床及MRI资料,所有患儿均行常规T1WI、T2WI、T2WI-FLAIR及DWI扫描。统计常规序列及DWI显示的病灶数并分析病灶的分布特点。结果患儿几乎均为足月儿,病灶多对称分布,均位于皮层及皮层下白质。所有病例共检出病灶76处,好发于枕顶叶,其次是胼胝体压部,其中,枕叶36处,占47.4%,顶叶23处,占30.3%,胼胝体压部13处,占17.1%。此外,胼胝体膝部、颞叶各1处,占1.3%,额叶2处,占2.6%。所有病灶DWI均呈显著高信号,ADC图信号减低,而常规序列仅T1WI呈略低信号,T2WI未表现明显异常信号。结论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多见于足月儿,其病灶分布具有特征性,且所有病灶DWI均呈显著高信号,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平扫及DWI对低血糖脑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30例低血糖脑病患者为观察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接受颅脑MRI平扫及DWI成像。分析低血糖脑病患者脑部病变特征,比较胼胝体压部及基底节区ADC值的差异。结果:病变部位以双侧额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病变所占比例最高,呈T1WI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T2 FLAIR高信号,DWI等或高信号。治疗前,低血糖脑病患者胼胝体压部及基底节区ADC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低血糖脑病患者胼胝体压部及基底节区ADC值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血糖脑病患者颅脑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变以双侧额顶枕叶多发,具有明显的信号改变。病变部位ADC值的测量有助于患者病情的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7.
苏祁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149+151
目的探讨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临床诊断HIE的新生儿MRI表现。结果 70例HIE轻度40例,主要表现为皮层及皮层深部白质有斑点状及斑片状异常信号,T2加权像(T2WI)上呈高信号,其中28例伴有幕上或幕下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中度24例,TI加权像(T1WI)表现多个脑叶皮层及皮深部白质内对称点状高信号及,或沿侧室壁条带状高信号,15例伴有局限性脑水肿;重度6例,正常高低相间的灰白质分界不清,结构消失,1例TlWI双侧额叶、颞叶、枕叶深部白质、双侧基底节区、侧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可见斑片状不均匀高信号。DWI在HIE早期病变中,表现为高信号。结论 MRI对新生儿HI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杨新官  邱维加  丁可  刘光俊  戴文海 《重庆医学》2012,41(23):2361-2363
目的提高对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表现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7例患者行MRI扫描,包括T1WI、T2WI、FLAIR、DWI序列,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3例患者行CT检查。结果 3例患者CT示两侧顶枕叶皮质下白质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两侧基本对称,其中1例累及额叶白质。7例MRI病灶主要位于顶枕叶皮层下白质,呈双侧对称性分布,其中3例累及两侧额叶,1例累及右侧颞叶。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FLAIR显示4例灰质受累,大部分DWI呈高信号或等信号,表现扩散系数(ADC)图高信号或等信号,1例局部病灶ADC图呈低信号。3例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无强化。8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1~4周后临床症状消失,7例1~4周后复查MRI脑白质病灶恢复正常。1例1周后复查CT额顶叶病灶低密度影消失。结论双侧顶枕叶对称性的血管源性水肿是PRES的典型影像学表现,FLAIR和T2WI是显示病灶的最佳序列,临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可逆性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11-113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2例患者均行CT、MRI平扫及DWI检查,其中2例患者行MR增强检查。结果 MR及CT显示双侧顶枕叶9例、基底节区3例、额颞叶2例、小脑2例、丘脑1例、胼胝体1例及脑干1例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或低密度影,主要位于双侧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内。MR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2例增强后病变未见强化,12例患者高b值DWI均呈等信号,相应ADC图呈高信号。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复查MRI,病灶逐渐缩小、消失,临床症状好转。结论 DWI能明确PRES早期病变为血管源性水肿,DWI并结合常规MR对PRES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患者治疗后影像学评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在新生儿窒息后所致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30例出生后20天的内新生儿HIE病例低场强MRI表现。[结果]30例HIE轻度18例,主要表现为皮层及皮层深部有点状及条状异常信号,T2加权像(T2WI)上呈高信号,其中2例伴有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中度10例,T1加权像(T1WI)表现多个脑叶皮层及皮层深部白质内对称点状高信号及/或沿侧室壁条带状高信号,2例伴有局限性脑水肿;重度2例,1例患儿多个脑叶有病变,正常高低相间的灰白质分界不清,结构消失,1例T1WI双侧额叶、顶叶、枕叶深部白质、双侧丘脑、侧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可见斑片状不均匀高信号。[结论]MRI对新生儿HI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子痫性脑病的CT和MRI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头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子痫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8例经临床确诊为子痫性脑病患者的头部CT和MRI表现特征,分析其头颅CT表现及MRI中FLAIR、DWI、ADC值变化.结果 5例患者头颅CT发现异常,以顶枕叶皮质或皮质下白质内基本对称性斑片状低密度影为主;8例患者头颅MRI发现异常,病变主要呈T1稍低、T2稍高信号、FLAIR较高信号,DWI病变呈等及稍高信号,ADC值升高,病变主要以双侧顶枕叶、小脑半球及脑干多见,且为可逆性改变.结论 本病头部可逆性的影像学改变为血管性水肿所致,常累及双侧顶枕叶、小脑半球等后循环系统皮质下白质,特别是CT显示后循环对称性低密度灶,MRI中FLAIR、DWI、ADC等有助于子痫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脑病患者脑部MRI影像特征及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观察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脑部MRI影像及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特征。对比两组受试者皮质区、半卵圆中心区、侧脑室周围白质区、苍白球区等相同部位的ADC平均值差异。结果 46例观察组受试者中15例(32.6%)MRI影像表现正常(无重度ACOP者,轻度14例、中度1例);剩余31例受试者头颅MRI影像可见异常信号,其中大脑皮质区受累2例,双侧顶叶皮质区可见T1WI对称性低信号、T2WI及DWI呈对称性高信号;双侧苍白球区异常信号者19例,表现为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呈现典型的"熊猫眼"特征;双侧脑白质区异常信号者10例,MRI图像可见对称分布的斑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脑沟及脑裂均未见异常。观察组皮质区、半卵圆中心区、侧脑室周围白质区、苍白球区等部位ADC平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DEACMP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明显的影像特征,联合ADC值评估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为后续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脑损伤MRI表现及危险因素。方法以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脑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颅脑CT、MRI检查,观察MRI影像学表现,将其病灶异常检出率与CT检查对比;同时选择50例同期低血糖但无脑损伤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胎龄、分娩方式、血糖水平等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脑损伤发生危险因素。结果 MRI发现脑损伤37例(92.50%)显著高于CT检查的30例(75.00%)(P0.05)。MRI发现37例患者中顶叶10例,枕叶12例,顶枕叶15例;均表现为DWI高信号、T1WI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惊厥、低血糖水平(0.5-1.4 mmol/L)、低血糖持续时间24 h及脑电图异常为新生儿脑损伤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RI对新生儿脑损伤诊断检出率高,新生儿脑损伤危险因素包括惊厥、低血糖持续时间大24h、脑电图异常等,两者对疾病干预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脑白质稀疏症MRI与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白质稀疏症的MRI表现与临床对照分析。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经MRI诊断为脑白质稀疏症者86例,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分析,并与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脑白质稀疏症在MRI T2加权像呈高信号,T1加权像呈等或低信号,病灶主要位于大脑皮层下白质区域,累及额叶(100%)、枕叶(84%)、顶叶(80%)、半卵圆中心(78%)及脑干(2%),常伴有不同程度脑室扩大、脑萎缩及多发脑梗死等,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障碍、脑卒中反复、高血压、进行性痴呆等。结论MRI是发现脑白质稀疏症的主要手段,对防治老年性痴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T2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WI-FLAIR)序列成像评估无脑损伤早产儿脑白质发育情况.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157例无脑损伤早产儿的MRI资料和临床资料,以33名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早产儿按出生胎龄分为28~29周、30~31周、32~33周、34~...  相似文献   

16.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表现、CT及MR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的头部CT及磁共振成像(MRI)改变的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例DEACMP患者的临床表现、CT及MRI资料。结果:DEACMP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智能、人格改变;关部CT的特征表现为双侧大脑白质弥漫性低密度改变,以两侧或单侧基底节区或苍白球区低密度改变最明显;MRI表现为脑室 周围白质和半卵圆中心双侧对称的点状、斑片状或融合性病灶,T2加权呈高信号,T1加权呈低信号,基底节或苍白球区呈慢性缺血性改变。偶见病灶主要位于大脑皮层。结论: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头部MRI对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灰质异位症的CT、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灰质异位症的临床及CT、MRI资料,5例行CT检查,8例行MRI检查,CT、MRI共同检查4例。结果脑灰质异位症的CT、MRI表现为皮质下、白质区、侧脑室室管膜下结节状、团块状或带状病灶,在所有检查平均与正常灰质信号(密度)相同。结论CT、MRI是诊断灰质异位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