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石军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5,22(4):199-201
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清除HP已成为治疗多种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重要手段。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外近年来有关HP与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尤其是低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相关关系的研究,初步探讨了本病发生、发展的机理,并为早期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先进的PCR技术对56例胃癌、60例慢性胃炎及12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作了幽门螺杆菌的检测。结果,胃炎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检出率93.33%,胃癌组织中检出率41.07%,正常胃粘膜中仅为16.67%.提示,胃炎的发生与HP感染明显相关,胃癌的发生与HP感染有一定的关系。从胃癌的发生部位来看,贲门癌HP感染率极低(9.52%),而胃窦部及小弯区的癌组织中HP感染率高(68%,37.5%),与HP易感部位在窦部及小弯处是一致的。可能是旺感染造成胃粘膜损伤、粘膜细胞活跃增生,增加了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而贲门癌的发生与HP感染无关从病理分型的角度看,分化型(腺样型)的癌组织中感染率较高(55.88%),低分化型(弥漫型)中较低(20%),2例粘液癌中均未测到HP.本研究中分化型胃癌多位于胃窦区及小弯区,也进一步支持这一观点,另外,HP感染率在较低社会阶层人群中较高,与本文胃炎及胃癌的病员来源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检测了44例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terpyloori,简称HP)和其中33例癌旁组织中HP及其血清、胃液中有抗HP抗体。结果表明:胃癌患者Hp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非贲门部胃癌显著高于贲门部胃癌(P<0.05);癌旁组织中显著高于癌组织中(P<0.005)。而不同的病理分型和胃镜分型胃癌HP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HP感染与胃癌的危险性相关,特别是与非贲门部胃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市330006)谢勇综述王崇文审校自1983年Waren和Mashal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以来,其致病性与机制及其与胃炎、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关系已经较为明确,其与... 相似文献
6.
8.
目的 研究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hTERT)的活性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 ,对 4 2例慢性胃炎 (CG)、81例肠上皮化生 (IM )、75例胃上皮不典型增生 (GED)及 84例胃癌 (GC)组织中的Hp感染及hTERT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1)从CG→IM→GED→GC ,其hTERTmRNA的表达从无到有 ,由低到高。GC中表达率最高 ,分别显著高于IMⅢ和GEDⅡ~Ⅲ (P <0 .0 1)。 (2 )在GEDⅡ~Ⅲ和肠型GC组 ,Hp阳性病例中hTERTmRNA表达率均分别明显或显著高于Hp阴性病例 (P <0 .0 5 ;P <0 .0 1)。结论 在不同胃粘膜病变中 ,主要是在胃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肠型胃癌中 ,Hp感染与hTERT活性密切相关。Hp感染可通过激活端粒酶而使细胞永生化的途径导致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多数学者一致认为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的发生有关。而浙江临安是胃癌的高发区,据1991年的统计,其死亡率达39.4/10万,较1974年上升38%;与全国的胃癌“呈平稳下降”有明显的不同。为了查出其发病原因,我们对近15年来,来院作胃镜检查的病人及住院的胃癌、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的手术标本作回顾性HP检测,以了解HP在我市流行及与上述疾病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取1991年以来胃镜及病理诊断为胃癌、慢性胃病者总计9638例,并都有尿素酶(试剂由福建三强生物有限公司生产)试验的结果。其中男性6397人,女性3241人,男女之比… 相似文献
10.
11.
12.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及相关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及相关病变的研究进展任宏宇(综述)易粹琼(审校)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细胞增殖癌前病变癌基因中图号R735,202在人类常见肿瘤中,胃癌发病率属于第二位,其发病机理尚未明了。自认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新疆地区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关系。方法观察49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组织形态,并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对其进行CD20,CD79a,CD3,CD45RO标记。分别采用幽门螺杆菌抗体(抗HP)和亚甲蓝对胃淋巴瘤组织切片进行HP染色。并选择42例慢性活动性胃炎做对照。结果49例胃淋巴瘤依据组织形态分为MALT淋巴瘤22例,非MALT淋巴瘤27例,抗liP阳性率分别为40%和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蓝染色阳性率分别为30%和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与性别、年龄、民族无明显相关性(P〉0.05),两种染色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新疆原发性胃MALT淋巴瘤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新疆地区原发性胃淋巴瘤中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偏低,免疫组化法和亚甲蓝染色法检测HP感染无差别。 相似文献
14.
自1983年从人类胃粘膜分离出幽门螺杆菌以来,众多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活动性胃炎关系密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P感染可能与胃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gastriclymphoma,...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胃MALT淋巴瘤的病理学诊断要点.重点综述了从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MALT淋巴瘤发生和抗HP治疗能使胃MALT淋巴瘤完全或不完全性消退两方面的文献资料,表明HP感染与胃MALT淋巴瘤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HP感染与肿瘤发生部位的关系。方法 1995年 2月至 1999年 10月 ,我院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 12 8例 ,进行HP检查 ,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染色相结合 ,两种检测方法中任何一种阳性定为HP阳性 ,两者均阴性定为HP阴性。结果 12 8例胃癌患者总的HP阳性率 73 4%。贲门部肿瘤HP阳性率为 5 4 5 % ,非贲门部肿瘤HP阳性率为 77 4%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HP阳性的胃癌病人中 ,贲门部和非贲门部肿瘤人数构成比分别为 12 7%和 87 3%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HP阴性的病人中 ,贲门部和非贲门部肿瘤人数构成比分别为 2 9 4%和 70 6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非贲门部肿瘤与HP感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HP感染与肿瘤发生部位的关系。方法:1995年2月至1999年10月,我院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128例,进行HP检查,采用快速尿酶试验及病理染色相结合,两种检测方法中任何一种阳性定为HP阳性,两者均阴性定为HP阴性。结果:128例胃癌患者总的HP阳性率73.4%,贲门部肿瘤HP阳性率为54.5%,非贲门部肿瘤HP阳性率为77.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P阳性的胃癌病人中,贲门部和非贲门部肿瘤人数构成比分别为12.7%和87.3%。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P阴性的病人中,贲门部和非贲门部肿瘤人数构成比分别为29.4%和70.6%,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贲门部肿瘤与HP感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自1996年至1997年我们在门诊对有消化道症状者行纤维胃镜检查,对60例胃粘模有充血、糜烂、溃疡者进行分析,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粘模上皮细胞调亡的关系上探讨胃癌的发生机制。60例中胃癌10例(男7例,女3例),非胃癌50例(男32例,女18例)其中不典型增生6例,胃粘膜萎缩伴肠化生6例,粘膜组织慢性炎症38例,合计男40例,女20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7.7岁。经纤维胃镜取胃粘模组织3份(十二指肠球都溃疡及慢性胃炎取胃窦部粘膜,胃溃疡及怀疑恶变组织取其周边粘膜),一份做病理检查,一份做尿素酶试验检测HP,一份用TU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