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江苏省肿瘤研究所,日本爱知县癌中心研究所、淮安市肿瘤防治办公室,邦州市卫生局联合协作的“中日上消化道癌高低发区致病因素协作研究”现场工作圆满完成。淮安市作为该次课题的试验区,承担了食管癌。胃癌病例及其相应性别、年龄组的健康对照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样、尿样的采集工作;那州市作为相对低发区承担了相应的部分流行病学调查、系血(尿)工作。目前中日专家正在对数百份病例一对照流行病学调查表格,血(尿)样进行研究。“中日上消化道癌高低发区致病因素协作研究”现场工作结束@徐天亮  相似文献   

2.
中日合作‘冲日上消化道癌高低发区致病因素的协作研究”课题在江苏拉开帷幕。食管癌国家攻关现场淮安市作为上消化道癌高发区,邓州作为相对低发对照区参加了该项课题。课题主要协作单位分别为:江苏省肿瘤研究所、日本爱知县癌中心研究所、淮安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邦州市卫生局。本次课题研究方向为:通过上消化道癌病例对照研究以及癌症患者与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和当地健康人群血尿标本的采集检测,获得大量全面的有关病因的宏观和微观方面的科学数据,并运用较新的统计分析方法,以确认该地区的致癌因素;在分子生物学方面将集中开展诸…  相似文献   

3.
张瑞  李贺  李霓 《中国肿瘤》2021,30(5):321-327
摘 要:[目的] 探讨中国城市人群上消化道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人群队列为基础,对城市社区40~74岁人群开展问卷调查。在选定的项目省份参加问卷调查的人群中,选择经被动随访发现且资料齐全的上消化道癌患者825例组成病例组;在未患上消化道癌的人群中,以同一年进入队列、性别相同、基线年龄相近(±5岁)进行1∶3个体化匹配,共匹配对照2475例。通过对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生活行为及饮食习惯、疾病史及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变量,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上消化道癌发生的因素,并计算相关因素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tial interval,95%CI)。将上消化道癌病例分为食管癌与胃癌,分别构建分析数据集,分析单一癌种发病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中位年龄均为62岁,男性占72.12%,中位随访时间1.26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18.5kg/m2(OR=2.103,95%CI:1.274~3.473)、文化水平较低(OR=1.239,95%CI:1.020~1.505)、经常食用腌制食品(OR=1.419,95%CI:1.146~1.757)、正在吸烟(OR=1.389,95%CI:1.162~1.662)、具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OR=1.626,95%CI:1.261~2.096)是上消化道癌发生的危险因素。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文化水平较低、低BMI、喜食烫食、正在吸烟、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经常食用腌制食品、吸烟、具有上消化道疾病史和癌症家族史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结论] 正在吸烟者、BMI<18.5kg/m2、经常食用腌制食品和具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者是上消化道癌的高危人群,提示这几类人群为上消化道癌筛查的重点关注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国内外与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发病相关的基因组学研究,为寻找不同解剖部位鳞癌共同遗传变异,进而识别鳞癌高危人群并降低疾病负担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 以鳞癌、遗传变异、危险因素为中文关键词,以squamous cell carcinoma、genetic variations、risk factors为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16-2022年发表的与鳞癌相关的基因组学研究。纳入标准:(1)可获取全文,语种限中文和英文;(2)所研究肿瘤的组织类型包括鳞癌;(3)研究遗传变异对鳞癌的影响。排除标准:(1)综述、摘要、个案;(2)效应指标仅包含药物疗效。共纳入70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9篇,英文文献61篇。结果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染色体畸变(CAs)和甲基化修饰等遗传变异均可促进鳞癌的发生发展,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驱动基因突变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也是探索鳞状细胞癌变过程中关键基因的研究热点。结论 不同解剖部位鳞癌存在相同的遗传危险因素,但研究证据不完全一致,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上的共性,进而应用...  相似文献   

5.
扬中上消化道癌与环境相关性因素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对江苏扬中20余年肿瘤防治研究资料进行分析,从地理、饮用水、土壤、膳食、生物等方面探讨该地区环境与上消化道癌高发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声门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为喉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1 月至2018 年3 月在我院接受首次手术治疗的声门癌患者172例病例资料,根据病变范围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肿瘤的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手术类型以及是否侵犯前联合等因素,与术后复发情况一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复发率12.21%。T1b期复发率最高20.0%(9/45),各分期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是否累及前联合、切缘病理及病理分化程度在术后复发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NM分期、不同手术方式、肿瘤浸润深度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与肿瘤的复发率无相关性(P>0.05),而TNM分期、手术方式、是否累及前联合、切缘病理及术后病理分化程度均为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是否侵犯前联合、切缘病理及术后病理分化程度为喉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NM分期、手术方式均为肿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500例肝细胞癌患者和507例对照进行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因素、既往病史、家族史以及毒物接触史等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的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OR = 4.63,95%CI: 3.26-6.57)、饮酒(OR=5.86,95%CI: 4.17-8.24)、食鱼生(OR = 26.0,95%CI: 8.12-83.24)和慢性HBV感染(OR = 25.14,95%CI: 17.86-35.38)为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细胞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饮酒(OR = 3.96,95%CI: 2.49-6.30)、食鱼生(OR = 8.87,95%CI: 2.29-34.42)和慢性HBV感染(OR = 9.86,95%CI: 6.59-14.76).结论: 饮酒、食鱼生和慢性HBV感染,可能是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细胞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9.
非吸烟女性肺癌危险因素的多中心协作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非吸烟女性肺癌危险因素的多中心协作病例对照研究“非吸烟女性肺癌病因研究”八五攻关课题组高玉堂,项永兵(执笔)吸烟是肺癌主要的危险因素,但其仅能部分解释女性肺癌的病因。因此,探讨吸烟因素以外的其它危险因素,是女性肺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内在女性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消化道癌高危个体参与筛查的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40~69岁上消化道癌高危个体367例,包括胃癌高危个体259例和食管癌高危个体108例;参与进一步筛查完全依从者234例,不依从者133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筛查的依从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筛查目的认识不清、学历低和肿瘤家族史可能是影响上消化道癌高危个体低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清楚筛查目的个体参与筛查的可能性为不了解筛查目的个体的1.786倍(95%CI:1.115~2.861)。[结论]对筛查目的的了解、文化程度和肿瘤家族史是影响高危个体参与筛查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应侧重于文化程度低和无肿瘤史人群的健康教育,做好医务人员与筛查高危个体沟通工作,提高人群参与筛查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文进博  孙中明  缪丹丹 《中国肿瘤》2019,28(10):749-756
摘 要:[目的] 分析2009—2017年淮安市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上消化道早期癌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9—2017年淮安市三个县(区)参加此项目的调查对象问卷内容及内镜检查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问卷相关因素与上消化道早期癌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研究对象3961人,其中病例组351人,对照组3610人;男性1567人(39.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性别、吸烟、饮酒、教育、家庭人口数、家庭年收入、肿瘤家族史、饮水主要来源、新鲜水果、干果干菜、腌晒食品、烫热食品构成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人群,食用腌晒食品和烫热食品频次低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降低,OR(95%CI)分别为0.41(0.30~0.57),0.55(0.41~0.74)和0.53(0.37~0.75);有肿瘤家族史、饮水主要来源为浅井水或湖河水,以及食用新鲜水果频次低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加,OR(95%CI)分别为1.96(1.53~2.51),2.24(1.05~4.78),1.53(1.18~1.98)。[结论]男性人群、有肿瘤家族史人群、饮水主要来源为浅井水或湖河水人群、食用腌晒食品和烫热食品频率高的人群、食用新鲜水果频次低的人群,患上消化道早期癌风险较高。应对有上述特征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改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隐血珠在上消化道癌初筛普查中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琴 《中国肿瘤》2001,10(6):356
江苏省扬中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开展的“隐血珠在上消化道癌初筛普查中应用价值研究” ,于2001年4月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的成果鉴定。该研究历时15年 ,资料完整可靠 ,隐血珠初筛费用较低 ,操作简便 ,易于被受检者接受 ,证明隐血珠在上消化道癌初筛普查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在同类研究领域中 ,该项研究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研究由肿瘤所自1986年起应用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秦德兴教授研制的隐血珠 ,连续5次在扬中市居民中初筛31927人 ,隐血珠阳性组做胃粘膜活检2819人 ,发现125人患上消化道癌 ,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早期癌…  相似文献   

13.
食管多发癌及上消化道重复癌孙玉明,闫广运,尚景和,闫红光我院1987年4月—1994年4月经内镜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诊断食管多原发癌和上消化道重复癌30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年龄与性别诊断时年龄最小53岁,最大79岁,其中53~60岁9例,61~7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甲状腺切除术的1 835例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可能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  结果  1 835例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54.88%(1 007例),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0.22%(37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男性、年龄 < 45岁、肿瘤直径>10 mm、多灶性、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100.00 IU/m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130.70 μg/L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及侧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 < 0.05)。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100.00 IU/mL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低(P < 0.05)。此外,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侧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男性、年龄 < 45岁、肿瘤直径>10 mm、多灶性、anti-Tg>100.00 IU/mL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anti-TPO>100.00 IU/mL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保护性因素。男性、年龄 < 45岁、肿瘤直径>10 mm、多灶性、anti-Tg>100.00 IU/mL、Tg>130.70 μg/L、中央区淋结转移者是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男性、年龄 < 45岁、肿瘤直径>10 mm、多灶性、anti-Tg>100.00 IU/mL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及侧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anti-TPO>100.00 IU/mL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5年至1991年,308例肝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1,2,3,4,5和10年的复发率分别为12.7%,28.7%,41.2%,47.4%,54.1%和64.4%。到1992年3月,共有134例复发。复发的危险因素经Cox模型分析,单因素分析发现高的r-GT,发现途径,严重的肝硬化,门静脉癌栓,局部切除术为复发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分析后发现,只有高的r-GT,严重的肝硬化,局部切除术与复发有统计学意义。作者认为严重的肝硬化妨碍了肝切除的范围,局部切除术后的综合治疗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四川省高发区上消化道癌的发病状况,探究上消化道癌发病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使用整群抽样获取样本,先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信息、生活习惯、饮食因素、疾病史及心理因素,再进行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影响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23201例筛查对象中,共发现阳性病例255例,检出率为1.10%,早期病例205例,早诊率为80.39%。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1.58)、年龄大(OR1=6.81;OR2=25.19)、吸烟(OR=1.93)、饮酒(OR=1.49)、会在吃饭时生气(OR=1.94)是影响上消化道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四川省上消化道癌高发地区40~69岁居民,生活习惯、心理因素对其上消化道癌的发病有一定影响。针对该地区人群,应重视癌症预防工作,注重运用新型健康宣传教育,将早癌筛查项目工作与健康宣教相结合,多方位促进和评估高危人群知信行的改变,不断探索适宜本地区的癌防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陈琼  于亮  刘曙正 《中国肿瘤》2018,27(3):192-197
摘 要:[目的] 利用肿瘤登记数据和上消化道癌症(食管癌和胃癌)筛查记录对人群筛查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林州市肿瘤登记处数据库中食管癌和胃癌死亡记录者为病例,随机选择5个与病例相同村庄、相同性别、年龄相差±2岁的存活村民作为对照,通过查询筛查档案获取病例和对照的筛查暴露信息。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以内镜筛查为暴露因素,利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死亡风险比(OR)以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共有566例病例和2828例对照纳入统计分析。与从来没有参加筛查的人相比,筛查暴露者上消化道癌的死亡风险为0.65(95%CI:0.52~0.81)。筛查后时间<2年、2~3年和4年及以上者上消化道癌的死亡风险分别为0.86(0.42~1.75)、0.60(0.40~0.89)、0.64(0.48~0.86);筛查年龄<50岁、50~59岁和60岁及以上者上消化道癌的死亡风险分别为0.64(0.32~1.70)、0.54(0.38~0.75)、0.76(0.56~1.04)。[结论] 参加内窥镜筛查能够降低35%上消化道癌症的死亡风险,随着筛查后的时间增加以及筛查时年龄在50~59岁组能够增加死亡风险的降低幅度。  相似文献   

19.
20.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近年来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其中主要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大部分微小癌处于低风险状态,但仍有一部分微小癌处于高风险状态、预后差,这可能与微小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因此,明确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临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