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癌治疗中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疗肝癌的各种方法均会损伤一部分正常的肝组织,削弱肝脏储备功能,因而治疗前、后进行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对现代肝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概述了几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方法,在肝癌肝切除或化疗栓塞等治疗中应用的一些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周伟  蔡昀  李悦国  张鹏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4):2098-2100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影响肝功能储备的因素。  方法  对2011年1月至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科行手术切除的272例的肝细胞肝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术后肝功能储备的重要因素以及在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术前高γ-GT是肝功能代偿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术前γ-GT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临界值是168 U/L(灵敏度75.0%,特异度84.1%)。当γ-GT≥168 U/L时,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发生率为37.5%。  结论  吲哚氰绿(indocyanine green,ICG)15 min清除率在0~15%范围内的肝癌患者中,术前γ-GT < 168 U/L时,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因此,术前监测γ-GT水平并结合ICG 15min清除率可以综合评估患者的肝功代偿能力。   相似文献   

3.
肝动脉门静脉双重栓塞术治疗肝癌对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腹脉动脉门静脉双重插管,同时化疗栓塞,并观察了术前术后肝脏储备功能指标的变化。10例患者的肝实质栓塞率在8.36%~47.8%。其中4例接近或超过40%,血浆中cAMP基础浓度,术前术后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经胰高血糖素负荷后,cAMP浓度从术前的278.31降至术后的142.38pmol/ml,P<0.05,4例术后cAMP明显低下(小于90pmol/ml);患者术前肝动脉门静脉血流灌注指数与肝硬化时改变相似,8例中2例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均增加,3例肝动脉血流增加,门静脉减少,另外3例则相反;3例栓塞率较高。负荷后cAMP低下者出现了一过性黄疸和腹水。结果表明:①双重栓塞可损害一部分肝实质,对肝脏储备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但尚在代偿范围之内;②双栓范围较大,cAMP低下时注意保护功能;③双栓后肝血流的变化复杂,应进一步研究必手术操作简便,方法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正常肝脏CT灌注成像与肝脏储备功能对照研究,确定准确的正常肝脏CT灌注值。方法选择无任何肝脏疾病的志愿者20例,采用Philips16排螺旋CT机,选择肝门层面为中心,包括肝门静脉、腹主动脉和脾脏在内进行CT灌注扫描,通过设备附带软件分别计算肝脏的灌注值;利用吲哚氰绿实验进行肝脏储备功能检测。结果20例平均肝脏CT灌注值肝动脉灌注量(HAP)=0.18±0.08 ml/min.ml,门静脉灌注量(HPP)=0.98±0.33 ml/min.ml,总肝灌注量(TLP)=1.1±0.12 ml/min.ml,肝动脉灌注指数(HAI)=19.2%,门静脉灌注指数(PVI)=80.8%;平均15 min吲哚氰绿潴留率(ICGR15)=1.8%。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能反映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作为影像学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探讨术前肝功能储备对肝癌术后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绘制术前肝功能储备预测肝癌患者术后生存价值的ROC曲线,获得术前肝功能储备的最佳诊断截点,根据术前肝功能储备的最佳诊断截点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运用1∶1倾向性匹配评分(PSM)法将Logistic模型估计的倾向性评分相近的两组患者进行配对,检验匹配前后两组间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均衡性,Kaplan-Meier生存 分析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Cox回归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验证匹配后术前肝功能储备对肝癌术后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207例肝癌患者,平均年龄(54.1±15.4)岁,其中男性132例(63.8%),女性75例(36.2%),术后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5.3%、45.9%、37.1%和84.7%、57.6%、48.2%,术前肝功能储备预测肝癌患者术后生存价值的AUC为0.821(95%CI:0.763~0.894),最佳诊断截点为14.13,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5%和81.2%,根据术前肝储备功能的最佳诊断截点,将患者分别分为肝储备功能良好组134例(64.7%)和肝储备功能不全组73例(35.3%),匹配后肝储备功能不全组患者术后出血和肝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肝功能储备良好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肝储备功能良好组术后1年、3年、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肝储备功能不全组(91.4%、82.5%、74.7% vs 83.2%、52.7%、43.6%,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癌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每降低1%,患者术后5年内死亡的风险增加1.124倍(OR:2.124,95%CI:1.278~2.875,P=0.028)。结论:术前肝储备功能可用于准确评估肝癌患者术后肝衰风险以及远期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证型变化,发现其内在规律,提高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的肝癌患者180例.制定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辨证分型回顾性病历调查表,采用多元数据分析方法对症状和体征数据进行样本聚类分析,归纳纳入研究对象的中医证候.结果 血管介入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肝郁脾虚证显著减少,湿热蕴结证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分析显示:化疗栓塞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肝郁脾虚证显著减少,湿热蕴结证和脾虚湿困夹瘀证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气滞血瘀证显著减少,脾虚湿困夹瘀证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介入治疗中患者的中医证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对中晚期肝癌进行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把握住“瘀、毒、虚”互结的病机特点,肝脾同治,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赟  徐利霞  郭勇 《肿瘤学杂志》2017,23(7):623-626
摘 要:[目的] 了解不同中医证型胃癌患者的人体组成成分情况。[方法] 选择90例胃癌患者,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如中医证型、手术情况等,根据中医证型进行分组。利用人体组成分析仪测定患者人体组成成分(蛋白质、脂肪、水分、骨质、肌肉),运用PG-SGA量表和NRS 2002量表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及营养风险筛查,统计分析上述各项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四组中医证型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蛋白质降低(P<0.05)。其中气血亏虚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性高于痰湿蕴结组及肝胃不和组(P<0.05)。气血亏虚组患者体内水分、肌肉、蛋白质等显著性低于痰湿蕴结组及肝胃不和组(P<0.05)。[结论 ] 不同中医证型的胃癌患者,其人体组成成分存在差异。气血亏虚型胃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最高,并且与营养成分的下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刘玲辉  陈志伟  刘晓岚  许斌 《癌症进展》2019,17(11):1289-1291,13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80例肝癌患者分为微创组(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和开腹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每组4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DBIL)水平及外周血CD3^+、CD4^+、CD8^+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切口长度、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腹组(P﹤0.01);术后1天、术后3天,微创组患者的血清ALT、AST水平及外周血CD8^+水平均低于开腹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的影响较传统开腹手术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肝动态显像定量分析,来评估老年人肝脏的储备功能,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及肝硬化进展程度提供定量诊断指标。方法:采用放射性锝植酸钠(^99mTc—PHY)定量显像技术,观察3l例老年肝硬化患者、15例老年慢性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老年人的肝脾形态位置大小、对^99mTC-PHY的摄取规律。结果:正常对照组、老年肝炎组与老年肝硬化组相比,肝脏对^99mTC-PHY的摄取率、肝摄取面积、肝脾摄取量之比等指标均明显呈下降趋势,相反,脾的摄取率与脾摄取面积在老年肝硬化组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且老年肝硬化组还有明显的脊柱显影,正常对照组脊柱不显影。结论:肝动态显像定量分析技术能敏感地反映出不同时期老年肝病患者的肝储备功能,可为及早发现肝脏疾病提供诊断依据,且能对慢性肝病患者的疾病进展程度提供一个定量、动态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手术组与RFA组,每组40例.手术组采取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RFA组采取超声引导下RFA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时CD3+、CD4+、CD8+、CD4/CD8、IgA、IgG、IgM、谷丙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的50例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标记物嗜铬粒蛋白 A(CgA)和突触素(Syn)及标志增殖细胞活性的Ki-67指数等免疫组织化学法指标,根据患者舌苔脉象,结合局部和全身症状进行临床中医辨证分型分析。  结果  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表达情况中,Ki-67指数增高为最常见情况(P<0.05)。50例患者中,湿热蕴结证及肝肾阴虚证为最常见证型(P<0.05)。湿热蕴结证与Ki-67指数增高、CgA阳性具有相关性,瘀毒内结证与Ki-67指数增高、Syn阳性亦具有相关性,提示两证型预后较差(均P<0.05)。  结论  辨证为湿热蕴结证和瘀毒内结证的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多存在神经内分泌分化倾向,且细胞增殖活性较高,肿瘤恶性程度增加,增殖迅速,更易进展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从而耐受内分泌治疗。在西医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应尽早结合中医辨证情况,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优势,尽可能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营养状态与肝功能、炎症因子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行半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7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结果将患者进行分组,0~≤1分组(13例)、2~≤3分组(34例)、4~≤8分组(58例)、≥9分组(65例)。比较各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差异,分析PG-SGA评分与肝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并比较营养良好组(4~≤8分组+≥9分组)、营养不良组(0~≤1分组+2~≤3分组)预后生存状态。结果 PG-SGA≥9分组患者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分别高于0~≤1分组、2~≤3分组、4~≤8分组(F=20.870、18.633、835.004、1190.48、26.283、28.242、31.109,P<0.05),白蛋白(ALB)分别低于0~≤1分组、2~≤3分组、4~≤8分组(F=-18.755,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中医证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雌激素受体(ER)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8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按中医证型的不同分为肝郁痰凝型(n=26)、冲任失调型(n=30)、正虚毒炽型(n=28)。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VEGF-C与ER表达;统计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VEGF-C、ER的关系;所有患者均于术后进行1年的随访,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VEGF-C、ER表达与患者复发率的关系。结果 中医证型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级、TNM分期、VEGF-C、ER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与患者年龄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共有30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5.71%(30/84);正虚毒炽型患者的复发率高于冲任失调型与肝郁痰凝型患者,VEGF-C阳性表达与ER阴性表达患者的复发率高于VEGF-C阴性表达与ER阳性表达患者,TNM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级Ⅲ级患者的复发率高于TNM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级Ⅰ~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4.
徐森华  吴蕾 《现代肿瘤医学》2022,(23):4313-4317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作用。方法:将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敷贴联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及药物不良反应;检测血液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的含量;测定凝血因子Ⅱ(FⅡ)、Ⅶ(FⅦ)和Ⅷ(FⅧ)水平以及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oplast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显著有改善。而且治疗组患者卡式评分(71.26±6.20)高于对照组(62.15±6.78);不良反应发生率(37.50%)低于对照组(62.63%)(P<0.05);AST(51.93±7.85)U/L、ALT(49.83±8.21)U/L和TBIL(23.56±4.75)μmol/L水平均小于对照组(56.44±8.26)U/L、(54.65±6.44)U/L和(26.17±4.01)μmol/L(P<0.05);凝血因子FⅡ(89.31±15.40)%、FⅦ(92.85±12.44)%和FⅧ(75.65±12.53)%水平高于对照组(80.11±13.82)%、(86.83±10.21)%和(68.24±10.94)%(P<0.05);PT(15.24±3.83)s、APTT(34.42±4.76)s和TT(13.69±2.86)s低于对照组(17.62±3.45)s、(37.44±6.24)s和(15.50±3.01)s,FIB(4.57±0.80)g/L高于对照组(4.05±0.91)g/L(P<0.05)。结论:穴位敷贴能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5.
詹东昂  刘华 《实用癌症杂志》2017,(10):1663-1666
目的 探讨吲哚氰绿清除试验测定肝储备功能对肝癌治疗方案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拟实施手术治疗的80例肝癌,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根据以上检查结果拟定治疗方案,观察组则于术前使用脉动色素浓度测定法行吲哚氰绿清除试验,对所有入组者通过门诊或住院随访2年,比较干预前后3个月两组AFP变化情况,两组手术治疗情况,两组生存时间以及干预前后3个月两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解剖性切除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AFP水平低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及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癌术前行吲哚氰绿清除试验评估肝脏储备功能,进而指导手术治疗方案,能更有效的提高解剖性肝脏病灶切除比例,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脏恶性肿瘤精细介入前后肝储备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间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接受精细介入治疗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患者介入化疗栓塞前测定吲哚氰绿15 min滞留率(ICGR 15),根据ICGR 15测定结果分为ICGR 15<10%、ICGR 15 10%~30%和ICGR 15>30%三组。精细介入治疗后根据患者肝脏功能情况分为肝功能重度损伤和肝功能轻度损伤,比较治疗后不同ICGR 15水平患者的肝功能损伤情况,比较治疗后不同肝功能损伤患者的TBIL水平、ICGR 15水平和Child-Pugh评分,比较治疗前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ICGR 15水平。结果精细介入治疗后,ICGR 15>30%组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ICGR 15<10%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介入治疗后,肝功能重度损伤患者的ICGR 15水平明显高于肝功能轻度损伤患者的ICGR 1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BIL水平、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介入治疗前,Child-Pugh B级患者的ICGR 15水平明显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GR 15表达能够准确有效地评价肝脏恶性肿瘤精细介入前后肝储备功能,在肝储备功能的评估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虽然早期筛查和手术治疗延长了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但许多症状仍以集群的形式存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学术界将这类症状集群称为症状群。中医药在改善结直肠癌术后各阶段患者复杂症状上有着较好的效果,但临床评价仍存在争议。该文通过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症状群和中医证型的研究现状,探讨其内在联系,为更好地评价中医药在该类患者中的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肝癌术前ICGR15测定对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Lao XM  Zhang YQ  Guan YX  Guo RP  Lin XJ  Yuan YF  Li JQ  Li GH 《癌症》2004,23(10):1213-1217
背景与目的:术前正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是避免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吲哚靛青绿储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min,ICGR15)被认为能准确而灵敏地反映肝脏储备功能.本研究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术前ICGR15在评估肝硬化程度和肝脏储备功能中的作用,分析ICGR15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关系,并与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方法:分析225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常规肝功能检查、Child-Pugh分级及ICGR15的测定结果.结果:肝硬化患者及无肝硬化患者ICGR15均值分别为(9.90±6.20)%、(7.41±3.80)%,差异有显著性(P<0.01);轻、中、重度肝硬化患者的ICGR15均值分别为(8.49±5.00)%、(10.70±5.70)%、(15.77±9.60)%,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发生腹水、黄疸患者的ICGR15均值分别为(11.49±6.80)%、(12.09±7.10)%,分别显著高于无腹水、无黄疸患者[(8.53±4.90)%、(8.96±5.30)%](P<0.05).将可能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多种因素以enter法引入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ICGR15对术后发生腹水、黄疸均有显著影响(P<0.05).Child-Pugh B级患者的ICGR15均值为(15.25±8.60)%,显著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8.85±5.10)%(P<0.01);212例Child-Pugh A级患者中有67例ICGR15大于10%,其中6例大于20%.结论:ICGR15随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其对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有显著影响;其与Child-Pugh分级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李文  易爱芬  毋玥 《癌症进展》2022,20(8):859-861+864
目的 探讨柔肝化纤解毒方辅助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后中医证候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TACE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柔肝化纤解毒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术后综合征消失时间、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中医证候(肋痛、胸闷善太息、痞块、纳呆)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肝区疼痛、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接受TACE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采用柔肝化纤解毒方辅助治疗不...  相似文献   

20.
摘要:虽然早期筛查和手术治疗延长了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但许多症状仍以集群的形式存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学术界将这类症状集群称为症状群。中医药在改善结直肠癌术后各阶段患者复杂症状上有着较好的效果,但临床评价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症状群和中医证型的研究现状,探讨其内在联系,为更好评价中医药在该类患者中的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