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目的:了解初级职称护士对规范化培训需求情况,探讨初级职称护士规范化培训内容,为制定初级职称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初级职称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问卷,对北京市1183名初级职称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级职称护士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得分中,人文素质排在前三位的是护士自身情绪管理及心理减压、人际关系与交流沟通和护理心理学,分别为(4.66±0.55),(4.58±0.57),(4.39±0.64)分;理论知识排在前三位的是专科护理理论知识、基本护理理论知识和整体护理理论知识,分别为(4.60±0.57),(4.55±0.61),(4.50±0.63)分;临床实践排在前三位的是危急重症护理、病情观察能力和应急处理流程,分别为(4.62±0.57),(4.60±0.59),(4.58±0.61)分。教学能力方面以健康教育为主,为(4.37±0.64)分。培训方式排在前三位的是医护合作、集中培训和护理查房,分别为(4.28±0.64),(4.24±0.71),(4.23±0.67)分;授课方式排在前三位的是示范操作、案例讨论和经验交流,分别为(4.48±0.61),(4.35±0.65),(4.28±0.66)分。35.0%的护士认为初级职称护士培训3个月后可独立上岗,30.6%的护士认为培训半年可独立上岗。结论护理管理者应结合初级职称护士需求,完善规范化培训方案,为初级职称护士职业发展提供更高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护士专科培训现状及需求,为制定神经内科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重庆地区21所医院178名神经内科护士的专科培训现状及需求。结果86.5%的护士从事神经内科工作前和61.2%的护士从事神经内科工作后未接受过神经内科专科护理相关培训。所有调查对象均未参加过神经内科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94.4%的护士愿意参加神经内科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最希望的培训内容前3位是:神经内科专科护理技能(86%)、急救技能(85.4%)、专科知识(82.6%)。不同条件神经内科护士专业综合能力培训需求比较,除职称、学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F分别为5.569,7.405;P〈0.01),其余几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条件神经内科护士专科技能培训需求比较,除职称、学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F分别为4.646,7.434;P〈0.01),其余几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护士均缺乏系统的神经内科专科护理规范化培训,培训需求高,开展神经内科专科护士的培训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联合健康教育大查房应用于放疗科护理查房的效果。方法将专科护士联合健康教育大查房应用于护理查房,采用问卷调查和抽查的形式对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专科护士联合健康教育大查房应用于护理查房后,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得分为(3.49±0.50),护理满意度得分(3.90±0.30),均高于实施前得分(1.32±0.48),(1.66±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43.6;P〈0.01);护士病情知晓率、健康教育执行率均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护士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查房能有效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及满意度,提高护士病情知晓率及健康教育执行率;有助于专科护士的成长,提高了参与者的综合素质,加强了科室间的学习与交流,促进了医院专科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床旁培训在工作2—5年护士专科能力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某院6个内科及6个外科科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个外科及3个内科的45名工作2~5年护士作为观察组,将另外3个外科及3个内科的43名工作2~5年护士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床旁专科培训方法。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专科理论知识评分及专科综合能力评分。结果实施后观察组45名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为95.6%,高于实施前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7,P〈0.05),专科理论知识测评成绩为(80.4±16.5)分,高于实施前的(69.8±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2,P〈0.01);实施后对照组43名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为83.7%,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54,P〈0.05),专科理论知识测评成绩为(72.7±17.6)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0,P〈0.05)。实施后观察组的专科综合实践能力中护士的沟通交流、专科实践操作、专科健康教育指导、运用专科知识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测评成绩分别为(5.8±1.8),(6.8±1.5),(5.9±1.3),(6.4±1.7),(6.0±2.0)分,高于实施前的(4.9±2.0),(5.8±1.5),(4.9±2.1),(5.4±1.2),(5.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244,3.162,2.716,3.224,2.531;P〈0.05);实施后两组护士的沟通交流、专科实践操作、专科健康教育指导、运用专科知识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测评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282,2.553,2.235,2.344;P〈0.05)。结论床旁专科培训能明显改善工作2—5年护士的培训满意度、专科知识及专科综合实践能力,值得广大护理管理者及教育工作者借鉴及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士预见性护理能力培训的方法与效果,从而提高神经内科护士预见性护理能力,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分析神经内科护士提高预见性护理能力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制定培训方案,对神经内科87名护士进行预见性护理意识培养、专科知识学习、专科护理流程学习、专科护理技能训练及临床实践指导后,实施统一的专科理论、操作及预见性护理能力综合考核,比较培训前后考核成绩。培训后护士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为期10个月的培训,87名护士专科理论、操作及预见性护理能力综合评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57.2±3.8)分比(70.2±10.3)分,(92.2±15.6)分比(80.8±8.4)分,(90.8±4.6)分比(67.1±5.6)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50,15.65,58.57;P〈0.01)。实施预见性护理后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从2.13%降至0.81%,并发症发生率从2.49%降至0.93%,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2,0.006;P〈0.01)。结论针对神经内科专科护理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对护士进行系统性培训,能提高神经内科护士的预见性护理能力,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医院糖尿病教育开展现状,评估医院不同专业人员对开展糖尿病教育的认识和支持程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医院各级各类人员对开展糖尿病教育认识及支持态度问卷,对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一糖尿病教育组各委员所在地区的“三级甲等医院”开展糖尿病教育及医务人员对糖尿病教育的认识和支持态度进行现状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调查对象均认为开展糖尿病教育是必要的。内分泌专科医生、护士和营养师对所在医院糖尿病教育情况了解的比例较高,其次为医院管理者,了解最少的为非内分泌专科护士。90.0%以上的医务人员都愿意参加糖尿病教育小组、愿意为糖尿病教育活动及专科培训提供支持和帮助。75.5%的调查对象认为,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并在内分泌专科工作3年以上。90.0%以上的医务人员认为糖尿病教育护士能够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饮食、胰岛素注射和血糖监测指导;80.0%以上的医务人员认为糖尿病教育护士能够给予患者运动指导和足部护理指导;只有64.0%的人员认为糖尿病教育护士能进行并发症的筛查。结论在我国三级甲等医院中有必要开展糖尿病教育已完全达成共识,极大部分医务人员持积极参与和支持的态度对待糖尿病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糖尿病教育护士工作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在糖尿病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旨在使糖尿病教育规范化、科学化、痕迹化。方法2010年1—6月调查应用过手册的天津某糖尿病专科医院13名糖尿病专职教育护士月工作量与2009年同期未应用过手册时月工作量进行对照;另外,应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糖尿病教育评价表对270例住院患者进行应用手册前后的教育效果对照。结果应用手册后教育护士的月工作量明显提高,学习合同、看图对话、集体教育由使用前[(16.88±6.49),(28.22±4.60),(12.55±3.35)次/月]增长至0[(35.11±6.09),(42.11±4.78),(28.33±2.39)次/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9,7.55,13.83;P〈0.01)。同时患者的教育效果也有显著提高,各科室成绩分别从使用前[(3.45±1.23),(2.80±1.47),(2.60±1.50),(2.80±1.06),(2.25±1.18),(2.50±1.43),(2.45±1.23),(3.05±1.33),(2.50±1.20)分/人]增长到[(7.30±1.62),(7.10±1.48),(6.80±1.58),(6.55±1.70),(6.30±1.75),(6.90±1.52),(7.00±1.52),(6.95±1.54),(6.20±2.62)分/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3,2.96,2.83,2.05,2.76,3.30,3.75,2.33,2.02;P〈0.01)。结论手册的使用能够使糖尿病教育工作长期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评价地开展和落实。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从而改变行为更好地控制糖尿病。  相似文献   

8.
步红兵  罗平  尹卫 《护理管理杂志》2012,(2):133-134,140
目的探讨合理使用糖尿病专科护士提升医院专项护理水平的做法与体会。方法成立以糖尿病专科护士为核心的糖尿病护理小组并进行培训,定期组织糖尿病专项护理质量检查、开展护理会诊、开设专科护理门诊和组建全市糖尿病健康教育者网络。结果非内分泌专科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总体满意度由56.00%上升到92.00%;非专科病区糖尿病专项护理质量检查均分由(71.25±3.64)分上升为(92.18±1.52)分;2010年糖尿病专科护士完成健康教育门诊328人次、院内疑难护理会诊59次、院外护理会诊3次;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常规开展集体小讲座由4所增加到8所;2010年底糖尿病专科护士申报的护理科研项目获得基金资助。结论糖尿病专科护士在提升医院专项护理水平中具有重要作用,应重视专科护士的正确使用,从而拓展护理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9.
临床护士对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能力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旨在掌握临床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90名护士开展调查。结果5年内参加过糖尿病知识培训的占44.44%,参加过冠心病知识培训的占34.44%,认为培训必要的占96.67%。培训前考核得分为(7.08±6.00)分,培训后得分为(20.99±9.1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00,P〈0.01)。结论应重视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充实护士相关知识,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创造有利的健康教育环境,使患者成为最终的受益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大型三甲医院院内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模式与方法 ,定位于国家(省级)糖尿病专科护士与糖尿病护理小组联络护士不同,创新专科护士培养新模式,为专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 与思路.方法 2013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启动分批次医院内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项目,首批报名36人,经考核后确定21人,开展了为期8周全脱产理论与临床实践培训,培训计划与考核方案由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制定.结果 培训过程中,考勤率为98.5%,理论和专科操作成绩合格率分别为90.48%和100.00%.培训后,2014年全院非内分泌专科开展糖尿病个体化教育1100余次;组织医护讲座23次;编写糖尿病专科护理指南1本;组织病区专项质控12次;开展糖尿病患者小讲座60余次;完善科室间糖尿病护理会诊流程,护理会诊大于70余人次;2014年发表糖尿病相关论文5篇;成功申报相关课题2项;组织糖尿病患教活动4场;申报并开展延伸服务项目11项.结论 该模式能为医院培养具备专科护士素养、全面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为全院各病区住院高血糖患者实施规范护理及健康教育的专科护理人员,促进了全院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与科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加强专科护士培养 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专科护理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高质量的专科护理人才是推动护理事业发展的原动力。通过对专科护士多年的培训,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专科护士培训方式,同时建立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和长效保障机制,注重专科护理服务价值,提高专科护士服务水平,以加快我国护理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救流程培训在妇科新护士带教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首次轮转到妇科病房的3年内新护士40名作为试验组;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首次轮转到妇科病房的3年内新护士40名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法带教,试验组采用常规带教加急救流程培训法带教。比较两组新护士单独值班开始时间、妇科急诊抢救能力技术考核、自我评价、医生评价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新护士单独值班开始时间、妇科急诊抢救能力、自我评价、医生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妇科新护士培训中添加急救流程培训是可行的、有效的,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3.
2010年6月,来自江苏省13所高职院校的20名护理教师赴加拿大多伦多参加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护理教师为期1个月的海外培训,培训内容十分丰富,如课堂讲授、教学观摩、参观医院和老人院、文化考察、小组合作学习、书写反思日记等。通过学习活动,笔者对体验式学习和如何成功课堂演讲感受深刻,受益匪浅。体验式学习始于体验、感悟,具有内发性。悟于探究、反思,具有生成性。终于迁移、运用,具有实践性[1]。因此,相对于传统学习,体验式学习更能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技能,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及服务质量,护理部设置技能培训组,健全各项培训考核制度及规范基础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标准,建立"三基"培训管理体系,制订分层次培训计划。通过2年的运行,全院护理人员的技能考核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提高,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专人负责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一般为科室高年资护士根据操作标准,结合自身的理解,对科内护士进行操作培训。经实践,固定专人逐项培训护理技术的效果优于传统的培训方法。主要介绍了由专人全面负责护士操作培训的实施办法,包括护理技术操作负责人的挑选、培训、考核,科室护士的培训、考核,以及考核结果分析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护理查房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通过评价责任护士汇报病历、患者评估、措施实施、健康教育能力、组织讨论问题、效果评价、终末质量监控的过程,量化评定责任护士对病情掌握程度、能否正确确立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是否到位等评价护理查房的效果。结果责任护士进行护理查房后对病情掌握程度、护理诊断的准确率、护理措施的可行性、实效性明显优于查房前(P〈0.001)。查房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查房前(P〈0.05)。结论责任护士以护理程序组织查房,提高了护士分析护理问题、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急救技能,减少护患纠纷,将情境模拟急救技能应用到毕业5年内护士的培训中,培养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士的急救意识及急救水平,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8.
消毒供应中心技术工人的培训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技术工人的培训方法,建立规范的培训体系。方法自编培训教材,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对工人进行岗前及岗位培训,以其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及科室对供应中心满意度作为培训效果的评价指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后的技术工人均能达到各自岗位的任职要求,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均能达标,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科室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系统及规范化的培训后,技术工人均能达到各自岗位的任职要求,保证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杨健   《中华护理教育》2010,7(11):510-513
<正>在发达国家,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已从以麻醉医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1],护士被视为疼痛管理的基石,已成为疼痛专业队伍中必不可少的成员,作为与患者接触最  相似文献   

20.
护理案例是在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较典型的一系列护理问题。通过记录搜集,归纳整理,将临床案例组成题库,运用在护理教学过程中,使年轻护士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提高年轻护士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