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快速心室率房颤患者心室率的影响.方法 将7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并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普萘洛尔(心得安)及地高辛,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观察两组患者口服药物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心室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第1个月和第3个月总有效率达到93.0%、97.7%,并且患者服药后3月心室率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同时还发现治疗组复律为23.2%,对照组为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加常规药物治疗较以往常规药物控制心室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联用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伴慢性心房颤动(A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CHF伴慢性AF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常规使用地高辛等常规用药,治疗组加用美托洛尔(12.5~50mg/d)及步长稳心颗粒(27g/d)。观察两组1月疗效,并随访半年心脏原因所致再住院率、死亡率。结果:治疗1月后,治疗组患者静息心室率(HR)和运动前、后即刻心室率差值(HD)显著降低,6min步行距离(m),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心功能NYHA分级,生活质量(QOL)显著改善(P<0.05~<0.01)。对照组的上述参数除HD外亦有显著改善(P<0.05),但HR、HD、6min步行距离改善显著次于治疗组(P<0.05)。随访半年,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较低(14.0%∶27.1%,P<0.05),死亡率亦较低(6%∶14.6%,P<0.05);NYHA分级、6min步行距离、LVESV、LVEDV、LVEF、QO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步长稳心颗粒联用美托洛尔1个月仅HR,HD,6min步行距离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半年后心功能、生活质量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稳心颗粒对慢性心房纤颤心室率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特发性慢性房颤快速心室率和夜间缓慢心室率的影响。方法 38例无明确病因的特发性房颤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20例,口服稳心颗粒1包,3次/日,地高辛0.25mg/d;地高辛组18例,为已口服地高辛0.25mg/d两周以上的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后开始加服稳心颗粒1包,3次/日。结果稳心颗粒与地高辛联合治疗两周后,最慢心室率显示上升倾向,最快心室率、短R-R指数、平均心室率、暂停事件、最长R-R均有改善。与单独地高辛治疗相比,加用稳心颗粒治疗后最慢心室率显示明显增加,单独服用地高辛显示缓慢心室率的病例全部有所改善。最快心室率较单独地高辛治疗明显减低。暂停事件明显减少、最长R-R间隔明显缩短,短R-R指数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有改善倾向。结论联合使用稳心颗粒比单独使用地高辛能更有效地控制快速心室率并改善缓慢心室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指导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2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衰患者行CRT治疗,其中2例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同时行房室结消融术。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对AV和VV间期进行优化,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的NYHA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二尖瓣返流量(MRA)及心脏同步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6个月心功能均得到改善,6min步行距离增加,LVEF增加,LVEDD缩小,MRA减少,心脏同步化指标得到改善。结论在超声指导下对AV、VV间期进行优化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改善双心室的同步性和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合并有长RR间期的永久性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我院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永久性房颤病人,已使用抗心律失常西药充分治疗控制心室率,部分病人合并有长RR间期,入选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中药组继续使用原有抗心律失常西药外,加用稳心颗粒4周。对照组继续使用原有抗心律失常西药外,加用安慰剂4周。4周后观察两组6min步行距离、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24h平均心率、最长RR间期及长RR间期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中药组与对照组在所有指标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与4周前对比,在所有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中药组,与4周前中药组对比,及与4周后对照组对比,6min步行距离增加,血浆NT-proBNP浓度下降,最长RR间期缩短,长RR间期次数减少(P0.05),左室射血分数、24h平均心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西药充分治疗的基础上,对合并有长RR间期的永久性房颤病人,加用稳心颗粒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右心室起搏升级为双心室起搏后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改善情况。方法 14例安装双腔起搏器后出现或加重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证的老年患者,在原有右心室起搏的基础上升级为双心室起搏,追踪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同时测量升级前及升级后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QRS波时限、6min步行距离、心功能分级等。结果与升级前比较,患者升级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明显升高,心功能分级、QRS波时限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右心室起搏升级为双心室起搏能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7.
稳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CHF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口服步长稳心颗粒.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8周行6 min步行距离测量;超声心动图检测;血浆BNP的测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改善更加明显,血浆BNP减少的程度更大.结论: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常规抗CHF治疗,能减少CHF患者血浆BNP水平,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CRT)加药物控制心室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伴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分析该类患者对CRT产生反应的关键原因。方法 选择26例心衰合并房颤的患者接受最佳药物及CRT手术治疗。 CRT加药物控制心室率16例(药物组),CRT加房室结消融10例(消融组)。随访1. 2±0. 2年后观察药物组临床参数(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QRS波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结果 药物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降低(2. 0±0. 1 vs 3. 0±0. 2级),6 min步行距离增加(418. 9±81. 3 m vs 311. 5±65. 2 m),QRS波时限缩短(138. 1±5. 6 ms vs 169. 6±4. 4 ms)及LVEF增加(0. 40±0. 01 vs 0. 23±0. 01)、LVEDD减少(61. 9±1. 6 mm vs 69. 0±1. 2 mm),药物组起搏比例为0. 90±0. 04。其疗效与消融组无差异。结论 对于心衰伴房颤患者,CRT加药物控制心室率与加房室结消融一样有效。该类患者对CRT产生反应的关键原因是药物良好的控制心室率及较高的双心室起搏比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国产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随机以自然表31分成比索洛尔组(n=64)和对照组(n=16),每日根据病情口服比索洛尔1.25~10mg,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疗程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和6min步行距离.结果12个月后比索洛尔组有效率明显提高,病死率、年住院率明显下降,3个月后血压及心率明显下降,6个月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射血分数和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提高,随时间延长,疗效显著.结论长期使用比索洛尔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逆转心室重构、隆低病死率和再住院率.作为慢性心衰的常规用药但需强调个体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万爽力)治疗慢性非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62例慢性非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标准治疗稳定1个月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万爽力治疗组(32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个月、6个月记录NYHA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及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I,VEDV)变化情况,观察用药前后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1个月、6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I,VEF、I。VEDV等心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爽力有进一步改善非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稳心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持久性心房颤动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宏  赵小清  郭玲 《山东医药》2007,47(31):93-94
49例持久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治疗组给予步长稳心颗粒及辛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临床症状、心室率(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平均心室率)、心功能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心室率、心功能改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稳心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持久性心房颤动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房颤的不良反应及疗效,并与胺碘酮作比较。方法选择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39例,随机分为A组(稳心颗粒组)71例,服用稳心颗粒5g/次,3次/d。B组(胺碘酮组)68例,服用胺碘酮600mg/d,连服2周后,减量为400mg/d,再服两周后减量为200mg/d,8周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转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A组心室控制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症状改善明显高于B组(P〈0.05)。不良反应则少于B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转律率小于胺碘酮,心室率的控制基本等同于胺碘酮,且不良反应小,可以作为治疗房颤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核酪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慢性心衰且纽约心功能分级( NYHA)Ⅲ级的患者120例,采用序贯入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60例,常规治疗+核酪注射液注射(核酪注射液组)60例,两组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者、扩张型心肌病者均为各3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观察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比同组治疗前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均延长;治疗后核酪注射液组较常规治疗组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均延长,6个月比3个月、12个月比6个月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比同组治疗前,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的增加值均增多;治疗后核酪注射液组较常规治疗组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的增加值均增多,6个月比3个月、12个月比6个月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的增加值均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酪注射液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科用药联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4年2月昆山市中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行内科药物治疗,待心室率得到控制后行CRT;如患者心室率得不到有效控制,则行房室结消融术后再行CRT。根据是否行房室结消融术,将纳入患者分为A(内科用药+CRT,n=27)、B(内科用药+房室结消融术+CRT,n=27)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起搏比例、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QRS波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B组患者的起搏比例高于A组(P0.05)。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QRS波时限、LVEF及LVE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QRS波时限、LVEDD均低于术前,6 min步行距离、LVEF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首先采用内科药物治疗,待心室率得到控制后再行CRT,可以保证患者的治疗疗效和预后,且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出血风险,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心胶囊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入选48例门诊及住院确诊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常规运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强心胶囊;对照组加用地高辛片,连用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的评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LVEF和6min步行距离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LVEF、6min步行距离升高明显(P<0.05)。结论强心胶囊能明显提高老年CHF患者的LVEF及6min步行距离,提高心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6例中、重度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和稳心颗粒治疗组(观察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每次1袋,每袋9g,3次/d,4周为1个疗程。4周后观察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试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47.8%和40.0%。总有效率分别为86.9%和6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治疗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西药能明显改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合并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改善心功能及预防房颤复发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2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06例。两组均给予利尿、强心、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5 mg,睡前顿服,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阵发性房颤复发率、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发生率、血脂(TG、CHO、LDL)水平,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期E峰与A峰比值(E/A),比较两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8%、74.5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阵发性房颤的复发率分别为9.4%、19.8%,治疗组阵发性房颤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分别为5.7%、10.4%,治疗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Dd、LVFS、LVEF及E/A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TG、CHO、LD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6 min步行距离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疗效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阵发性房颤复发率及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协同地高辛控制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心室率的疗效。方法共入选住院及专科门诊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40例,全部病例均间断长期(4周以上)服用地高辛0.125mg/d-0.250mg/d,日常轻体力活动时心率仍大于100/min,加服稳心颗粒(每日3次,每次1包,共服4周),期间服用地高辛剂量不变,并且不用其抗心律失常药物。加服稳心颗粒前及疗程结束后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08:00-09:00静息20min测血压及心率,Holter检查计数24h总心率、平均心率、最快心率及最慢心率,并计数其他心律及频度,查血脂、血糖、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结果加服稳心颗粒后有86例患者自觉胸闷、气短、心悸及乏力症状减轻,其有效率达90%,静息时心率及24h Holter总心率、平均心率、最快心率较治疗前明显减慢(P〈0.05或P〈0.01),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降低不显著,心电图QRS波群形态及时间、Q-T间期无明显改变。6例病人出现消化道症状,2例病人出现头晕,但均可耐受。结论稳心颗粒协同小剂量地高辛控制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心室率效果较好,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min步行试验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康复治疗中的意义。方法:64例PCI术后冠心病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术后2周及3个月时两组6min步行试验时的距离及心绞痛诱发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6min步行距离均较2周时明显增加(P0.05),且术后2周及3个月时康复治疗组6min步行距离[435±56)m,(465±52)m]均较对照组[420±39)m,(440±45)m]明显增加(P均0.05),另外,术后3个月6min步行距离试验诱发的心绞痛:康复组的显著少于对照组(0%:9.4%,P0.05)。结论:康复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运动能力、减少心绞痛的发生。6 min步行试验对术后康复效果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患者23例,其中13例窦性心律患者及4例房颤患者(房颤CRT患者)接受双心室起搏治疗,另6例房颤患者(药物治疗患者)继续服用抗心衰药物治疗。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心功能分级(NYHA),6 min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测定各房室腔内径大小、LVEF、二尖瓣反流以及速度向量成像超声评价同步性参数的变化。结果 17例患者三腔起搏器置入术均取得成功。术后3个月随访,房颤CRT患者心功能分级[(3.00±0.00)级vs(2.25±0.50)级]、左心房内径[(52.75±3.50)mm vs (45.25±3.50)mm,P<0.05]、LVEF[(36.25±4.79)% vs (42.00±5.16)%]及二尖瓣反流(3.25±0.50 vs 1.50±0.58,P<0.01)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速度向量成像超声结果显示,室内不同步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与药物治疗患者比较,房颤CRT患者LVEF、左心房内径、二尖瓣反流明显改善。结论对于慢性心衰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在有效控制心室率的基础上行CRT明显优于药物保守治疗,与窦性心律患者一样可以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