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Bcl-2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cl-2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45例甲状腺癌、20例甲状腺腺瘤及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Bcl-2基因在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0.0%、15.0%、62.2%、77.7%.38.8%;在甲状腺癌组织中Bcl-2基因阳性率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P〈0.01)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P〈0.01);临床Ⅲ、Ⅳ期病例中Bcl-2基因的阳性率明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论Bcl-2基因过度表达可能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Bcl-2基因可以作为判断甲状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金属蛋白酶抑制基因RECK在甲状腺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甲状腺癌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RECK的表达。结果RECK在甲状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甲状腺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ECK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低表达及其分布的特点可为甲状腺癌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27蛋白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中的变化,为研究甲状腺癌的发生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节性甲状腺肿(6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增生结节(16例)、甲状腺癌(4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20例)标本中P27蛋白的表达.结果 p27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为60.5%,结节性甲状腺肿为36.10%,甲状腺癌为33.3%,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增生结节为0.可见,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p27蛋白表达阳性率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增生结节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可能通过增生结节向甲状腺癌演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球蛋白相关蛋白1(uteroglobin-related protein 1,UGRP1)在甲状腺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18例正常甲状腺、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5例甲状腺腺瘤、64例桥本甲状腺炎、43例Graves病和32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UGRP1表达.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组织的UGRP1均不表达.正常甲状腺、甲状腺腺瘤和Graves病组织中的UGRP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6%、2.86%和9.30%,它们之间表达阳性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中UGRP1表达阳性率为71.88%,显著高于其它各种甲状腺疾病的表达阳性率(P<0.01).结论:UGRP1在正常甲状腺、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和甲状腺癌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而在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中高表达.UGRP1可能是通过免疫炎症反应参与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过程,在桥本甲状腺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探讨免疫组化34βE12、CK19、Ki-67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及其癌变结节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复习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的表达.结果:在19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合并甲状腺癌的有25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微小癌占18例),滤泡癌5例.34βE12、CK19在甲状腺癌结节中均表达,且多为强阳性表达,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中均为阴性或个别弱阳性表达.Ki-67在滤泡癌中阳性表达率>50%,在乳头状癌阳性表达率<10%.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特别是微小乳头状癌关系密切.34βE12、CK19的表达在鉴别甲状腺癌与良性甲状腺组织方面具有诊断意义.Ki-67用于判断细胞的增殖活性,是许多恶性肿瘤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Bmi-1基因在甲状腺疾病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mi—1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相关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8例正常甲状腺、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Bmi-1基因的表达,运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别对正常组、结甲组和甲癌组检验,判断Bmi-1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①Bmi-1基因阳性表达在正常甲状腺中仅1例(12.5%),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有3例(16.7%),而在甲状腺癌中有19例(79.2%),3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24例甲状腺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的16例(66.67%),无淋巴结转移的8例(33.3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以年龄为界,在19例阳性表达的甲状腺癌中,年龄≥45岁的12例(63.16%),〈45岁的7例(36.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研究证实Bmi-1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疾病和正常甲状腺组织;②Bmi-1的表达与淋巴结的转移及年龄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它对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机制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21WAF1蛋白和层粘连蛋白(LN)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40例甲状腺癌标本中P21WAF1蛋白和LN的表达. 结果 P21WAF1蛋白和LN表达阳性率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分别为(52.14±29.02)%,(26.45±15.89)%;正常甲状腺组织为(87.01±7.21)%,(20.45±10.2)%;甲状腺癌为(14.20±12.04)%,(60.12±23.77)%;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甲状腺癌P21WAF1和LN的表达呈负相关(r=-0.610,P<0.05).结论 P21WAF1和LN联合测定对鉴别良恶性甲状腺肿瘤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5-7,11
目的研究FHL1蛋白和FHL1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实时定量PCR、蛋白质杂交检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标本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中FHL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实时定量PCR提示FHL1基因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高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低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4538±0.0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杂交提示FHL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低表达(0.4033±0.0296),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高表达(0.8021±0.0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TC组中,女性FHL1的阳性表达率为41.4%,男性FHL1的阳性表达率为36.4%,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FHL1阳性表达率为42.9%。结论 FHL1蛋白和FHL1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均低表达,提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FHL1可能起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受体(ER,PR)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亲和组化法对手术切除的甲状腺标本112例进行ER及PR检测,其中甲状腺癌39例,甲状腺腺瘤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5例,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26例.结果ER及PR的阳性率分别为:甲状腺癌48.7%和82.1%:甲状腺腺瘤36.4%和40.9%;结节性甲状腺肿16%和24%;正常甲状腺组织3.8%和11.5%.甲状腺癌和腺瘤组织中ER及PR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0.05).年龄<40岁组的甲状腺癌ER阳性率,明显高于>40岁组(P<0.05).女性甲状腺癌PR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病变及正常组织中均可检测到ER及PR,以甲状腺癌组织中含量最高,甲状腺腺瘤次之.雌激素很可能是诱发甲状腺癌的重要因素,分化型甲状腺癌可能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ER及PR的检验为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P53癌基因在人类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用免疫且化方法对103例甲状腺癌及伴乳头状增生的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研究。结果甲状腺未分化癌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P53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均为63.6%。无淋巴结转移的乳头状癌和滤泡癌P53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8%和10%。伴乳头状增生的甲瘃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P53蛋白仅有微弱表达。未分化甲状腺癌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甲状腺增生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甲状腺增生性疾病寻求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方法:S-P染色法检测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ER、PR的表达差异,以及ER、PR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肿瘤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状态、年龄及性别的关系。结果:ER、PR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表达有显著性差异,而且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病理类型密切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结论:ER、PR受体状态与甲状腺癌高分化相关,可作为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本研究为临床寻找新的甲状腺增生性疾病治疗靶点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细胞周期增殖指标MCM7和Ki-67蛋白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40例、腺瘤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及正常甲状腺组织20例进行MCM7、Ki-67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MCM7、Ki-67蛋白在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40/40)、80.00%(32/40),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及正常组中的表达率( P均<0.0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MCM7阳性表达率高于Ki-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乳头状癌中MCM7、Ki-67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 P均>0.05)。癌症组织中MCM7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1,P<0.05)。结论甲状腺细胞周期紊乱、细胞异常增殖状态下出现的MCM7、Ki-67蛋白高表达在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有关,两者联合检测或许可作为辅助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项参考指标。MCM7在评价甲状腺恶性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上优于Ki-67,对评价肿瘤细胞增殖状态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XCL1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1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4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XCL14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XCL14蛋白阳性率(20.83%)较结节性甲状腺肿(85.00%)、正常甲状腺组织(75.0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CXCL14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0.823±0.143),明显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1.211±0.012)和正常甲状腺组织(1.219±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XCL14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及肿瘤分化有关(P <0.05)。CXCL14高表达组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CXCL14低表达组(P <0.05)。结论  CXCL14蛋白的表达可能成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恶化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揭育丽  叶静 《河北医学》2009,15(8):913-915
目的:了解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与甲状腺^99mTc04^-显像对不同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的含量;采用静脉注射^99mTc04^-185MBq15m in后行甲状腺前位静态显像,采集总计数300K。217例患者按术后病理诊断分为三组:甲状腺癌38例,甲状腺腺瘤3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46例。结果:217例甲状腺患者甲状腺球蛋白阳性的有102例,总阳性率占47%,其中甲状腺癌占19.6%(20/102),甲状腺腺瘤占25.5%(26/102),结节性甲状腺肿占54.9%(56/102);217例患者中131例做了甲状腺^99mTc04^-显像,冷结节为83例,其中甲状腺癌占31.3%(26/83),甲状腺腺瘤占18.1%(15/83),结节性甲状腺肿占50.6%(42/83);凉结节为43例,其中甲状腺癌占27.9%(12/43),甲状腺腺瘤占34.9%(15/43),结节性甲状腺肿占37.2%(16/43)。结论:TG的阳性不能作为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金指标,但TG的升高不可忽视,应引起重视;多种性质的甲状腺疾病均可表现为冷结节,其反映了甲状腺局部组织的无功能或功能低下,但不同的疾病其病理基础和改变不同,冷结节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必须紧密联系病人的病史及血清甲状腺指标等其他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超声及CT诊断结节性甲状腺囊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囊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48例超声及CT影像学资料,并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超声联合CT诊断准确率为89.58%明显高于超声(60.42%)和CT(72.9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9例超声表现异常,其中23例结节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边缘毛刺征,与周围组织无清晰边界;19例结节内有钙化病灶,呈砂粒状;24例血流信号丰富;13例淋巴结转移。35例CT影像学异常,其中28例CT平扫呈低密度,24例出现"边界反转征",30例形态不规则,19例结节临近的甲状腺包膜中断,25例结节内有钙化病灶,11例淋巴结转移。结论超声联合CT检查能提高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超声及CT诊断结节性甲状腺囊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囊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48例超声及CT影像学资料,并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超声联合CT诊断准确率为89.58%明显高于超声(60.42%)和CT(72.9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9例超声表现异常,其中2 3例结节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边缘毛刺征,与周围组织无清晰边界;19例结节内有钙化病灶,呈砂粒状;24例血流信号丰富;1 3例淋巴结转移。35例CT影像学异常,其中28例CT平扫呈低密度,24例出现"边界反转征",30例形态不规则,19例结节临近的甲状腺包膜中断,25例结节内有钙化病灶,11例淋巴结转移。结论超声联合CT检查能提高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超、术中冰冻切片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微小癌的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微小癌3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2例中,术前B超拟诊甲状腺微小癌12例,B超诊断阳性率为37.5%;术中冰冻诊断甲状腺微小癌30例,冰冻切片阳性率为93.8%。结论B超结合术中冰冻检查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Annexin II、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nnexinII、uPA蛋白在3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1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1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7例甲状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nnexin II、uPA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结节性甲状腺肿和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且2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Annexin II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uPA蛋白的表达只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Annexin II、uPA蛋白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