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治疗拉米夫定失效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病毒学应答和耐药情况。方法对接受口服ETV(1.0mg/d,治疗疗程>12个月,基线HBVDNA≥104拷贝/ml)治疗的拉米夫定失效的41例CHB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定期检测其血清HBVDNA定量、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肝功能及耐药情况。耐药检测采用半巢式PCR,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报道的HBV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以检测ETV的耐药变异位点。结果41例患者接受ETV1.0mg/d治疗12个月时,39%(16/41)的患者HBVDNA转阴(<103拷贝/ml),64%基线ALT水平异常的患者ALT水平恢复正常(<40U/L),2名(7.7%)HBeAg阳性患者分别在治疗第10、12个月时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1例患者发生了ETV基因型耐药变异,耐药位点为rtL180M rtM204V rtS202G,该患者的基线血清中可检测到拉米夫定耐药突变(rtL180M rtM204V)。结论ETV(1.0mg/d)治疗拉米夫定失效CHB有效,但应警惕耐药变异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张涛 《人民军医》2007,50(5):268-269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停药后发生肝炎的情况.方法:对门诊长期服用拉米夫定治疗的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停药后进行随访观察,并定期检查肝功能、HBV M及HBV DNA.结果: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的总发生率20.0%,肝炎发生时间7~12周,应用拉米夫定或甘草二胺类制剂治疗疗效较好.结论:长期服用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应定期检测其肝功能、HBV M及HBV DNA.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拉米夫定(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ADV)单药治疗或ADV+LAM联合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124例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74例接受ADV+LAM联合治疗,50例接受ADV单药治疗,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无差异.在基线或治疗期间发现病毒学突破的任一时间点上,进行HBV聚合酶基因测序以明确LAM和ADV的相关耐药突变情况,治疗期间监测所有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指标. 结果 ADV单药治疗组患者HBV DNA下降的对数值,在第12周(1.99±0.64)和第24周(2.61±0.80)均明显低于ADV+LAM治疗组(2.55±0.74,3.19±0:82,P<0.01).ADV单药治疗组患者的病毒学应答率,在第12周(52.0%)和第24周(78.0%)时明显低于ADV+LAM治疗组(78.4%,P<0.01;91.9%,P<0.05).在开始ADV治疗24周后,ADV+LAM治疗组中,血清HBV DNA下降到检测限以下的患者占70.3%,明显高于ADV单药治疗组的48.0%(P<0.05).治疗第48周时,ADV+LAM治疗组43例患者疗效稳定,未出现ADV耐药,而ADV单药治疗组27例治疗时间达到48周的患者中,有4例(14.8%)出现了ADV耐药,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 ADV联合LAM治疗与ADV单药治疗相比,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病毒学应答,ADV联合LAM治疗可作为LAM耐药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LAM)治疗过程中出现LAM耐药后,HBV聚合酶基因的突变模式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5年12月-2007年12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住院或感染科门诊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LAM耐药患者进行HBV聚合酶基因测序,回顾性分析LAM耐药时HBV聚合酶基因的不同突变模式及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215例患者诊断为LAM耐药,192例患者检测到LAM相关的HBV聚合酶基因突变.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为6.25±1.31(log10拷贝/ml),ALT中位水平为75U/L(19~821U/L),72.4%(139/192)的患者出现ALT升高、肝炎发作.99.0%(190/192)的患者存在YMDD基序突变,其中4种主要突变类型是:rtM204I(33.9%),rtL180M rttM204V(26.0%),rtLl80M rtM204I(21.9%)rtV173L rtL180M rtM204V(11.5%).与rtM204I相比,rtM204V多以联合rtL180M突变的形式存在(P<0.05).LAM耐药时,4种突变类型患者的血清HBVDNA、ALT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MDD基序突变是LAM耐药后HBV聚合酶基因突变的主要模式,LAM耐药后患者临床病情轻重可能与HBV聚合酶基因突变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5.
拉米呋啶是一种脱氧胞嘧啶核苷类似物 (全称2 ',3'-双脱氧 - 3硫代胞嘧啶核苷 ,简称 :3TC) ,临床上该药最早用于爱滋病的抗病毒治疗 ,近几年来 ,临床研究发现 [1~ 5] :3TC可迅速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 HBV的复制 ,使血清 HBV DNA转阴 ,同时还可促进 HBe Ag血清转换 ,血清 ALT正常 ,肝组织学改善和延缓肝纤维化进程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 HBV感染药物 ,也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新和最有前途的药物之一。在其临床应用过程中 ,人们同时也发现 3TC的临床疗效与某些因素有关 ;了解和认识 3T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影响因素 ,对于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有关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4.2.10软件对入选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7项随机对照试验包含2672例慢性乙肝患者符合入选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比夫定组的HBV DNA阴转率、HBeAg消失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治疗应答率均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RR值分别为1.46(95%CI:1.35~1.57,P<0.00001)1、.28(95%CI:1.13~1.45,P=0.0001)1、.31(95%CI:1.14~1.52,P=0.0002)1、.31(95%CI:1.23~1.40,P<0.00001),而病毒耐药率和病毒学突破率则显著低于拉米夫定组,RR值分别为0.58(95%CI:0.48~0.69,P<0.00001)和0.52(95%CI:0.44~0.60,P<0.00001)。替比夫定组的ALT复常率和一般药物不良反应率与拉米夫定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R=1.13,95%CI:0.99~1.27,P=0.06;RR=1.05,95%CI:1.00~1.11,P=0.07)。替比夫定组肌酸激酶(CK)升高率高于拉米夫定组,RR值为3.26(95%CI:2.28~4.67,P<0.00001)。结论替比夫定可强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且相对较为安全,但其引起CK值升高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发展到后期将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乙型肝炎肝硬化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复方鱉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初步探讨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乙肝(CHB)疗效肯定,但应答率较低;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SAI)亦有一定的抗HBV作用。本文采用普通IFNα-1b联合SAI治疗CHB125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解放军第180医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CHB患者125例。入选标准为:HBsAg和HBeAg阳性48周以上;HBVDNA>1×106copies/ml并持续24周以上;ALT>2倍正常上界值;24周内未使用过核苷(酸)类似物、干扰素及其他免疫调节剂。排除其他肝炎病毒和HIV感染、结核病、严重肝肾心疾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125例CHB患者按随机表分组法分为4组。A组(n=…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抗病毒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收集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56例临床资料,分为抗病毒组63例(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和非抗病毒组93例,分析两组治疗效果、HBV-DNA阳性率及肝功能检查结果。结果抗病毒组总有效率(54.0%)显著高于非抗病毒组(38.7%);病死率(33.3%)显著小于非抗病毒组(52.7%);HBV-DNA阳性率(26.5%)小于非抗病毒组(50.0%);TB、ALT、AST、PT均显著低于非抗病毒组;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组有效率、病死率、HBV-DN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抗病毒联合血浆置换可显著提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胸腺肽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联用双虎清肝颗粒(12g/次,2次/d)和胸腺肽片(3次/d,40mg/次),而对照组单用双虎清肝颗粒(12g/次,2次/d),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随访6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及ALT复常率(%)。结果治疗后两组ALT复常率(%)均有上升趋势,但治疗后9个月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肽片联合双虎清肝颗粒可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LT复常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ALT和HBV DNA水平以及治疗12周时HBV抑制程度对拉米夫定治疗104周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62例HBeAg阴性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拉米夫定片100 mg/d,共104周。定期检测血清ALT、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定量。结果 基线ALT<5×ULN和ALT≥5×ULN两组治疗104周时HBV DNA<3 log 10 copy/ml者分别占69.6%(32/46)和87.5%(14/16)(P>0.05),104周ALT复常率分别为87.0%(4/46)和100.0%(16/16)(P>0.05)。基线HBV DNA<6 log10 copy/m l和HBV DNA≥6 log 10 copy/m l两组治疗104周时HBV DNA<3 log 10 copy/m l者分别占76.5%(26/34)和71.4%(20/28)(P>0.05),104周ALT复常率分别为94.1%(32/34)和85.7%(24/28)(P>0.05)。治疗12周时HBV DNA<3 log 10 copy/m l和HBV DNA≥3 log 10 copy/m l两组治疗104周时HBV DNA<3 log 10 copy/m l者分别占91.7%(44/48)和14.3%(2/14)(P<0.01),104周ALT复常率分别为91.7%(44/48)和85.7%(12/14)(P>0.05)。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12周时血清HBV DNA<3 log10 copy/ml者,治疗104周时能达到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抗病毒药物停用1年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变化、病毒学应答特点.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采用核苷酸类似物(nucleotide ana-logue,NUC)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用两种治疗策略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检索2010年7月以前在PUBMED,EMBASE,CNKI等全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拉米夫定(剂量100 mg/d)联合阿德福韦酯(剂量10 mg/d)与恩替卡韦单用(剂量1 mg/d)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程≥48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采用χ2检验分析研究间的异质性,以相对危险度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进行合并分析并绘制森林图。疗效判定指标包括血清HBV DNA检测不到(阴转)、血清ALT复常、血清HBeAg抗体转换。结果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方式与恩替卡韦单用对拉米夫定耐药株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48周血清HBV DNA阴转率、血清ALT复常率和血清HBeAg抗体转换率比较的P值分别为0.25,0.61和0.33。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用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乙肝病毒(HBV)核酸定量、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ALT、AST指标的监测,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拉米呋啶的疗效.方法:选择9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786例,服用拉米呋啶治疗药物(100 mg/d),对照组200例,未服用治疗药物,两组定期采血作HBV-DNA定量、HBV-M、肝功能检测.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391例HBV-DNA阴转(<104 cps/ml)(49.7%),对照组8例阴转(4%);治疗组786例ALT、AST异常者703例恢复正常(89.4%),对照组200例18例恢复正常(9.0%);治疗组HBeAg/Anti-HBe转换84例(19.2%),HBeAg阴转62例(14.2%).对照组5例HBeAg/Anti-HBe转换(4.2%).结论:拉米呋啶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降低ALT和AST,促进HBeAg / Anti-HBe 转换及HBeAg阴转.  相似文献   

15.
苦参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178例CHB,随机分为A、B、C 3组.A组用苦参素联合胸腺肽治疗,B组用苦参素、C组用胸腺肽,疗程为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A组HBeAg及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51.8%、53.6%,B组分别为32.7% 、34.6%,C组分别为21.6% 、21.6% (P〈0.05 or P〈0.01);A组肝组织TGF-β的表达显著下降,与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苦参素联合胸腺肽在抑制乙肝病毒、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方面优于单用苦参素或胸腺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大样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反转录酶基因上的多位点核苷(酸)类似物的耐药相关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1 121例患者血清HBV DNA,采用巢式PCR方法 扩增HBV反转录酶(RT)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NA双向测序,对12个位点上的耐药相关突变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拉米夫定(LAM)耐药突变228例,阿德福韦(ADV)耐药突变32例,恩替卡韦(ETV)耐药突变13例,替比夫定(L-dT)耐药突变4例.多药耐药5例.LAM耐药突变中以M204V和M2041最常见,前者通常伴随U80M突变,后者常单独出现;ADV耐药突变中以N236T±A181位碱基替换为主;ETV耐药突变发生在LAM耐药基础上,以T184位碱基替换为主;L-dT的耐药突变为M2041.结论 用基因序列测定法检测HBV RT基因多位点耐药相关突变,有助于临床及时发现乙肝患者是否存在HBV基因耐药,合理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FibroScan在预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食管静脉曲张(EVs)发生及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4年7月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科就诊的563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2周内行FibroScan、胃镜及实验室检查.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ROC)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效能分析.结果 最后入组的396例CHB患者中,肝脏硬度值、血小板、总胆红素、白蛋白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5、-0.511、0.523、-0.609.FibroScan预测是否存在EVs(G1-G3)、中重度EVs(G2-G3)以及重度EVs(G3)的肝脏硬度临界值分别为9.9、12.2、17.7kPa,对应的AUROC依次是0.765(P<0.001)、0.884(P<0.001)、0.837(P<0.001).结论 FibroScan是一种预测CHB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发生及分度的可靠无创手段,可用于初步筛选是否需行胃镜等检查的患者,但尚不能取代胃镜.  相似文献   

18.
罗红  聂青和  甘雪婷 《武警医学》2003,14(5):275-277
 目的观察左旋咪唑搽剂联合拉咪夫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eAg血清转换率的影响.方法1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前血清ALT水平,分为A、B、C 3组,各组随机分为两组,用药方式:(1)联合用药组:左旋咪唑搽剂(LL)5ml均匀涂于四肢皮肤上,2/周,拉咪夫啶(LMI)100mg口服,1/d,连续用药6个月.(2)单一用药组:拉咪夫啶(LMI)100mg口服,1/d,连续用药6个月.结果在A、B、C 3组中联合用药组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单-用药组(P<0.05);治疗前血清ALT>ULN(正常上限)2~5倍者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ALT在ULN<2倍或正常者.结论联合用药可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治疗前ALT水平也是影响HBeAg血清转换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