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生物细胞能产生破坏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的β-内酰胺酶,是对该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弄清该过程的机理及β-内酰胺酶作为催化剂水解β-内酰胺环的CO-N键的作用,那么,就不难找到可以抑制这些酶活性,并免受其破坏的化合物。目前,根据β-内酰胺梅与其底物分布的关系,可将它们分成三大类,即:青霉素-β-内酰胺酶,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和呋肟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肠杆菌、柠檬酸杆菌、粘质沙雷氏菌、雷氏变形菌、绿脓杆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可以水解苄青霉素、噻孢霉素、唑啉头孢菌素、头孢菌素Ⅳ;与此  相似文献   

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头霉素类抗生素,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重要的β-内酰胺环。为了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配伍溶液中稳定,延缓这类抗生素在溶液中迅速水解而失效,充分发挥其抗菌活性,作者就此类药物在配伍输液中可能发生的某些变化进行探讨。1 分子结构与水解关系 青霉素类抗生素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分子结构中β-内酰胺环是青霉素类抗生素抗菌活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不稳定的部分,易水解。如遇碱,β-内酰胺环首先破裂,分解为青霉噻唑酸;遇酸时分解为青霉二酸或分解为青霉烯酸。  相似文献   

3.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红 《上海医药》1995,(5):32-34
近年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已成为抗生素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它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它β-内酰胺类(如: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及氧头孢烯类等)。随着临床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断应用,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亦呈增长的趋势。此类耐药的一个最重要机理是产生β-内酰酶。β-内酰胺酶能够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内酰胺环,从而使这类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氨噻肟头孢菌素(cefatoxime,HR756)是目前临床上新近应用的第三代半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它不但具有耐β-内酰胺酶的特点,而且抗菌作用强,对革蓝氏阴性杆菌特别有效。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含量测定,很多采用了碘量法。本晶的碘量法分析条件试验未见介绍,在国内又系新药,为制订产品的质量标准,提供含量测定条件依据,我们对本晶的有关碘量法分析条件进行了一些试验。结果表明,样品加IN氢氧化钠后的水解时间和水解温度、醋酸盐缓冲液和盐酸液加入后的放置时间以及碘液氧化时间对测定结  相似文献   

5.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氨苄胶囊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头孢氨苄(Cephalexin,先锋Ⅳ号)是目前较常用的半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结构中含有不稳定的内酰胺环,易水解生成无抗菌作用的降解产物;其含量测定,中国药典及英国药典均采用间接碘量法,美国药典采用微生物法,均需严格控制反应步骤及条件,用对照品作平行测定,方法较繁琐。也有报道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水为溶  相似文献   

6.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抗生素耐药性的逆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相关抗生素如头霉素类、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和单酰胺菌素类)产生耐药性的最重要机理是产生β—内酰胺酶。该酶能水解药物分子中的β—内酰胺键而使其失活。对于青霉素类,反应产物是青霉噻唑酸。头孢菌素类等则分解为较小分子产物。许多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一些细菌编码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余的则由染色体外成份介导,或由质粒介导,或由转座子介导。  相似文献   

7.
已有报道用各种方法测定头孢菌素,如定碘量法是正式测定法,另外有差示分光光度法、荧光法,而差示脉冲极谱法可测定头孢菌素的降解产物。正交函数法可在碱降解产物存在下测定头孢菌素,这种方法虽然有用,但计算复杂,选定分析参数需特别注意。本文报道的导数分光光度法可简便、快速、准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头孢菌素C、羟氨苄头孢菌素、羟胺唑头孢菌素、头孢菌素Ⅲ、氯氨苄头孢菌素、头孢菌素Ⅳ、环己烯氨头孢菌素、羟苄四唑头孢菌素及其甲酸酯、头孢菌素Ⅰ、噻吩甲氧头孢菌素、头孢菌素Ⅱ、吡硫头孢菌素、唑啉头孢菌素、呋肟头孢菌素及氨噻肟头孢菌素等16个头孢菌素的紫外、红外光谱和质谱并就这些光谱鉴别头孢菌素。使用贝克曼25型紫外分光光度计,Perkin-Elmer 197红外分光光度计和HitachiPerkin-Elmer R 2460 MHz质谱仪。紫外光谱,由于Δ~3-头孢烯发色团最大吸收峰约在260nm波长处,β-内酰胺环开裂  相似文献   

9.
早在1940年,Abraham和Chain就发现在对青霉素不敏感的大肠杆菌提取物中,含有青霉素酶。此酶能打开青霉素分子中的β-内酰胺环,命名为β-内酰胺酶,它能转化青霉素形成相应的青霉噻唑酸,使青霉素完全失去抗菌活性。β-内酰胺酶对头孢菌素也是敏感的,可使头孢菌素无效。故β-内酰胺酶的定义为凡能催化6-氨基青霉烷酸(6-APA)或7-氨基头孢烷酸(7-ACA)及其酰基衍生物的β-内酰胺环中酰胺键使之水解裂环的  相似文献   

10.
头孢菌素类的现行使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菌素是一类广谱半合成β-内酰胺抗生素。它们的7-氨基头孢霉烷酸,或头孢烯母核由β-内酰胺环与二氢噻嗪环稠合组成。在3位上的侧链取代基常常影响动力学的性质及个别药物的代谢稳定性,而在7位或7α位上的侧链取代基则影响其抗菌谱和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具有7α-甲氧基取代基的头霉素类[如:头孢西丁(Cefoxitin)]和  相似文献   

11.
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碳青酶烯类抗生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晓燕  贺克勤 《海峡药学》2005,17(2):150-151
近年来,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导致的多重耐药越来越严重。ESBLs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产物,主要由肠杆菌属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产生。该酶能水解窄谱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使三代头孢菌素和单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下降,而且对氨基糖苷类、喹喏酮类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12.
头孢菌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抱菌素类抗生素法定的效价分析方法大多数采用微生物测定法、羟胺比色法或滴定法。根据经验,微生物法费时,不适于大量样品的分析,并且缺乏选择性。而基于β-内酰胺环的化学分析法,也不能检验不纯物或区别不同品种的头孢菌素。目前虽然已有许多头孢菌素可靠的液相色谱分析法的报告,但大多数为分析单个头孢菌素并用于生物样品的测定。而用于药品分析的方法,一般也多为对单个或有限几个的头孢菌素。本文介绍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定性定量13个头孢菌素抗生素(见表一),对保留时间较长的化合物,流动相比例稍作改变即可改  相似文献   

1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G)自40年代初应用临床以来,由于其高效、低毒,成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强有力武器,但由于长期广泛的应用,使多种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而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人们通过研究发现,β-内酰胺酶(β-lase)是大多数致病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因此酶能使β-内酰胺环水解开环而失  相似文献   

14.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抗感染药,其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根据β-内酰胺环是否连接有其他杂环以及所连接杂环的化学结构差异,又可分为青霉素类(Penicillins)、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s)、头霉素和氧头孢烯类(Cephamycins)、单环β-内酰胺类(Monobactams)以及β-内酰胺酶(ESBL)抑制剂(Beta-lactamase inhibitors)。  相似文献   

15.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容易通过β-内酰胺环的破裂而形成聚合物。这被认为是它们产生抗原性和变态反应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制备临床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程中,常需要检查少量聚合物的存在。近来,用于高压凝胶过滤层析的凝胶种类有了新的发展。本文介绍用一种多孔性亲水硅基凝胶TSK-GEL G2000SW来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聚合物,并且发现  相似文献   

16.
头孢菌素类药物因其结构特点在抗生素分类中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还包括天然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类以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β-内酰胺类。它们的化学结构共同点是都具有β-内酰胺环,此环与抗菌作用密切相关,如被打开则抗菌活性消失。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特点都具有7-ACA结构。目前,因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抗酶性强,抗菌谱广,发展迅速,作用强而被临床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7.
β-内酰胺抗生素为一类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化合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近10多年来,又发展了一批单环β-内酰胺药物。此外,还有一些含β-内酰胺环的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如克拉维酸(Clavlanic acid)、碳青霉烷(Carbapenam)及Thienamycin等,它们结构间的关系见图1。β-内酰胺抗生素近10多年来发展很快,主要是因此类药物具有其他抗生素无法与之相比拟的优点:高效低毒。尤其是近年来头孢菌素类的迅速开发,第三代头孢菌素相继出现,又使其抗菌范围大为扩大。据统计,在目前的  相似文献   

18.
前言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因此,多年来深受广大医生和患者的欢迎。此类药物在抗感染药物中占重要位置,在1986年世界医药市场上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的销售额分别为46.67亿和23.82亿美元,分别占当年抗感染药物总销售额的41.6%和21.7%,预计1991年销售额分别为52.34和29.2亿美元。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发展很快,继青霉素和头孢菌素C之后,随着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分离、精制和检验方法的进步又发现了头  相似文献   

19.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一类抗菌药物,因其化学结构中都有β-内酰胺环,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合成,它们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免疫学特性。主要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氧青霉烷类、氧头孢烯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致病菌产生β-内酰胺酶。当月β-内酰胺抗生素还没有到达作用的靶部位,对菌体进行杀灭作用之前,耐药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已将其水解失活。如果能找到在体内能抑制耐药菌产生β-内酰胺酶活性的物质,那么由这些耐药病源菌引起的感染就可用目前临床上正在使用的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获得成功的治疗。近十年来,国外β-内酰胺酶抑制荆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已报道数种从微生物发酵中获得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衍生物,如棒酸、硫霉素及其衍生物MK-0787、PS-5、KA-107、橄榄酸和泉水菌酯(Izumenolide)等。它们对β-内酰胺酶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最近几年也报道了数种半合成β-内酰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