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的22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胃瘫综合征分为观察组47例(发生胃瘫综合征)和对照组174例(未发生胃瘫综合征),总结患者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60岁、围术期贫血、术后低白蛋白血症、腹腔感染是患者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围术期贫血、术后低白蛋白血症和腹腔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2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8例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前接受减黄治疗16例,加行空肠造瘘术18例;术后病检胰头癌8例,胆总管下段癌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2例,壶腹周围癌10例,慢性胰腺炎5例,胆总管下段腺瘤2例,十二指肠管状腺瘤1例;术后胰漏3例,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3例,胃瘫4例,术口裂开1例;统计学分析提示消化道重建方式与并发症的发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空肠造瘘可缩短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P〈0.05);合并糖尿病者术后胃瘫高发(P〈0.05).结论围手术期的完善处理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疗效至关重要;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别.附加空肠造瘘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胃瘫.  相似文献   

3.
王娟  温桂芬  沈艳 《海南医学》2012,23(15):148-149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分析发现术后使用镇痛泵、吻合口炎症水肿、胆汁胰液返流、血糖过高、术后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减少镇痛泵的使用,有效的胃肠减压、胃动力药物的应用、肠外及肠内营养的支持、控制血糖、及时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等,有助于减少胃瘫的发生或促进胃瘫发生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两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胰瘘发生率,探讨根据胰管的直径选择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管直径≥0.3 cm者采用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A组)53例,胰管直径<0.3 cm者采用选择捆绑式胰肠吻合(B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胰瘘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总体胰瘘发生率为7.7%(6/78)。两组术后胰瘘、胆瘘、肠瘘、腹腔出血、腹腔感染、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可以根据胰管直径选择不同胰肠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方法。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的相关文献并做一综述。结果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与高龄、术前高黄疸、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否合并糖尿病、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术中吻合方式的选择、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是否放置胰管支撑管引流以及引流方式等因素与术后胰瘘发生相关。通过药物、术前减黄、术前纠正营养状况及控制血糖水平、术中吻合方式的选择、术中放置胰管支撑管引流等措施,可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是一个整体过程,积极的围术期管理是预防术后胰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胰瘘的发生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行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相关病例资料,分别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预后危险因素。结果:术前显性黄疸、胰腺质与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胰腺质地是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术后胰瘘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降低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原闪及防治办法。方法 通过分析我院10年问36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和诊治经验。结果 36例中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包括胰瘘3例、胆瘘1例、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2例,死亡率5.6%。结论 提出防治胰瘘,胆瘘、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及腹腔感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安祥  胡伟明  陆慧敏   《四川医学》2018,39(5):550-555
摘要: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部位、原因,探讨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胰腺外科2015年1月到2017年6月共220例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出血18例(8.18%),包括早期出血3例,迟发性出血15例,治愈14例,死亡4例。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胆红素水平、术中骨骼化清扫、术后胰瘘为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确定2个独立危险因素与出血有关:术前胆红素水平(OR=8.221),术后胰瘘(OR=8.01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为术前胆红素≥171umol/L及术后胰瘘。因此,降低术前黄疸水平,早期发现并处理胰瘘能有效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 通过分析我院10年间36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和诊治经验。结果 36例中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包括胰瘘3例、胆瘘1例、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2例,死亡率5.6%。结论 提出防治胰瘘、胆瘘、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及腹腔感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科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恢复情况,总结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通过单变量分析得出: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1 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30 g/L)、手术时间(≥6 h)、术后血红蛋白水平(<90 g/L)、术中出血量(≥1000 mL)为相关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了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1 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30 g/L)、术后血红蛋白水平(<90 g/L)、术中出血量(≥1000 mL)是影响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术中失血量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主要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尽量纠正上述异常、减少术中失血有可能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6月至2007年12月间3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分析其术后发生的危险因素,选择有效的措施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结果 术后胰瘘发生率17%(6/34).胰肠吻合方式为影响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胰肠吻合方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选择胰肠捆绑式吻合,术中精细操作,是降低胰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通过分析该院10年间32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和诊治经验.结果32例中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2%,包括胰瘘2例,胆瘘1例,腹腔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2例,死亡率6.1%.结论提出防治胰瘘、胆瘘、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及腹腔感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并发症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56例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29.79%)。单因素分析年龄、术前总胆红素升高、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贫血、术前黄疸时间、术前减黄治疗、术中出血多及肿瘤患者肿瘤浸润深度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显著(P〈0.05)。多因素分析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白蛋白、术前血红蛋白、术前黄疸时间、术中出血量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术前胆红素高、黄疸时间长、低白蛋白血症、贫血及术中失血过多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行胰胃吻合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以及诊治策略。方法对4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行胰胃吻合术后发生PGS的9例(18.8%)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例PGS均发生于术后5~10 d,经治疗PGS平均缓解时间为26.2 d,其中1例再次手术行胃空肠吻合术。结论胰十二指肠术行胰胃吻合术后胃瘫多发生于病情复杂、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的病人,可分为轻度胃瘫和重度胃瘫,多数学者认为术后胃瘫的发生属多因素致病。预防术后胃瘫,需要术前消除病人顾虑,术中操作要轻柔,遵循微创原则,术后加强营养及控制感染。治疗术后胃瘫,应该是以肠内营养(EN)为主的综合疗法。对那些病情重、体质差、精神紧张,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的病人,术中空肠造瘘、术后适时置放鼻肠管是防治胃瘫有效的措施,采用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分析了16例65岁以上老年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胰头癌患者围手术期发生胃瘫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提出术前有针对性地预防方法和术后对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措施及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保留幽门后消化道重建原位胰胃吻合、肠肠吻合、胆肠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壶腹周围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保留幽门后,采用原位吻合方式,即胰胃吻合、十二指肠—空肠吻合、肝总管—空肠吻合方式重建消化道。胰胃吻合于胃后壁直接切口,黏膜与胰管、胃浆基层与胰断端直接吻合。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15个月,5例病人中,近期并发胃排空延迟(呕吐)1例(1/5),腹腔感染1例(1/5),无明显胰、胆瘘发生,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远期无胰功能不足及胃肠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保留幽门原位消化道重建、胰胃吻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更符合生理机制,胆胰瘘发生率低,是胰十二指肠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优良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胰肠吻合口瘘患者与未发生胰肠吻合口瘘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胰肠吻合口瘘的患者与未发生胰肠吻合口瘘的患者在年龄(>65岁)、术前黄疸、胰腺质地柔软、术前贫血、术前低蛋白血症、胰管直径(<3 mm)、放置引流、腹腔感染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胰腺质地柔软、胰管直径<3 mm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肠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腺质地柔软和胰管直径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对其防治,以有效降低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陈如松  明华  朱天正 《重庆医学》2012,41(8):805-807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9年5月至2009年12月期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45例患者中,发生胰瘘23例,发生率为15.9%。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P=0.000)、糖尿病(P=0.046)、残余胰腺质地(P=0.034)及胰肠吻合方式(P=0.039)为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超体质量或肥胖(BMI≥24kg/m2)较正常体质量(BMI<24kg/m2)患者胰瘘的发生率高(P=0.027)。结论 BMI≥24kg/m2、质软的胰腺、套入式吻合方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胰胃吻合及空肠造瘘行肠内营养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7年1月共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手术46例,采用胰胃双层套入式吻合法,胰管内放置支撑引流管,加空肠造瘘术行肠内营养。结果患者术后无胰瘘、胆瘘发生。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胰胃双层吻合安全、有效,明显减少胰瘘的发生,空肠造瘘行肠内营养支持应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手术后的首选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20.
改良Child术式预防胰十二指肠胆胰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改良Child术式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胆胰瘘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0例胰十二指肠术,采用改良child方式重建消化道(Child术式重建消化道加胆胰液双重外引流术加胃空肠Roux-Y吻合).结果30例术后恢复良好,黄疸明显消退,未发生胰瘘,发生胆瘘1例.结论改良Child术式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胆胰瘘不失为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