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5-2021年深圳市光明区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病原构成及血清型分布,为感染性腹泻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2015年1月-2021年12月深圳市光明区哨点监测医院腹泻住院和门诊病例的大便样本2 441份。利用沙门显色培养基、弧菌显色培养基和志贺菌显色培养基分离肠道致病菌359株,并进行生化鉴定及血清型分析。对细菌分离培养阴性且符合病毒性腹泻的样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5种常见肠道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札如病毒、诺如病毒)。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359株,其中沙门菌285株、副溶血性弧菌66株、志贺菌8株,检出率分别为11.68%、2.70%、0.33%。共有797份样本开展病毒检测,检出阳性244份,其中诺如病毒127份、轮状病毒77份、肠道腺病毒20份、星状病毒9份、札如病毒4份、混合感染7份,检出率分别为15.93%、9.66%、2.51%、1.13%、0.50%、0.88%,不同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60,P<0.01)。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均以夏季(6-8月)发病率最高,分别占41.40%(118...  相似文献   

2.
杜振元 《中国医学工程》2014,(2):181-181,184
目的了解朝阳地区腹泻儿童中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朝阳市第二医院儿科2011年5月-2012年5月因急性腹泻住院的415例患儿(排除细菌性腹泻),用胶体金法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病原体的检测,并对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纯的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及诺如病毒感染腹泻患儿的年龄中位数,不同性别和不同居住地的检出率相似,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病毒的感染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诺如病毒和混合感染,检出率分别为64.8%、26.5%、10.8%、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的病毒病原体分布中,〈6个月的患儿阳性率较低,6~23个月患儿阳性率增高并达到高峰,〉24个月龄患儿减低。结论朝阳市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呈多样性,以轮状病毒最为多见,肠道腺病毒次之,诺如病毒最少,且出现了各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朝阳地区腹泻儿童中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朝阳市第二医院儿科2011年5月-2012年5月因急性腹泻住院的415例患儿(排除细菌性腹泻),用胶体金法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病原体的检测,并对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纯的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及诺如病毒感染腹泻患儿的年龄中位数,不同性别和不同居住地的检出率相似,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病毒的感染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诺如病毒和混合感染,检出率分别为64.8%、26.5%、10.8%、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的病毒病原体分布中,<6个月的患儿阳性率较低,6~23个月患儿阳性率增高并达到高峰,>24个月龄患儿减低。结论朝阳市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呈多样性,以轮状病毒最为多见,肠道腺病毒次之,诺如病毒最少,且出现了各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细菌、病毒病原学临床特点,旨在为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合理治疗方案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为对象,由迪安检测中心进行病原菌、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及人腺病毒等)的病原学检测,同时结合患儿疾病信息进行病原谱流行规律分析。结果:67例学龄期急性腹泻发病无明显性别、年龄、季节等分布特征,2例同时感染细菌与病毒,细菌感染率为56.52%,略高于病毒感染的43.48%。细菌类型以沙门菌(35.90%)、致病性大肠埃希菌(28.21%)为主,病毒感染类型以轮状病毒(46.67%)、诺如病毒(23.33%)较常见,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病原体感染类型的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等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主要致病菌沙门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均高于71.00%,且沙门菌对头孢他啶、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耐药率高于78.00%,此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耐药性均为45.45%。结论: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常见感染源为细菌(沙门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18-2019年北京市门头沟区感染性腹泻细菌病原体的构成及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指导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收集2018-2019年北京市门头沟区感染性腹泻病例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DEC)、副溶血性弧菌、弯曲菌等病原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1起引起学校聚集性腹泻事件的病原。方法采集接报当日12例腹泻病例的肛拭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扎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以及肠道腺病毒,确定病原。对继发病例、生活老师及工作人员的肛拭标本进行确认检测。结果在当日的12份标本中,有2份检出诺如病毒阳性,在继发的38例患者肛拭标本中,又有12例为诺如病毒阳性。结论本次聚集性腹泻事件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湖北十堰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和病原监测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5岁以下儿童临床诊断为腹泻病的粪便标本进行致病菌和病毒的检测。结果:从622份粪便标本共检阳性标本413例,阳性率为66.39%(413/622),其中轮状病毒246例、诺如病毒90例、札如病毒19例、星状病毒11例,致腹泻大肠埃希菌29例。轮状病毒发病高峰在10月至次年的1月,感染对象主要为6月~2岁婴幼儿;诺如病毒发病高峰在11月至次年1月,感染病毒的对象主要为6~12月婴幼儿,札如病毒、星状病毒感染无明显季节特征;细菌性腹泻发病高峰在5~9月,致腹泻大肠埃希菌为细菌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感染对象主要为3~5岁婴幼儿。结论:2013-2014年湖北十堰城区感染性腹泻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轮状病毒为2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致腹泻大肠埃希菌为3~5岁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2013年病毒性腹泻检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2013年间常见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征,为腹泻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14家监测医院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GⅠ型、诺如病毒GⅡ型、星状病毒、扎如病毒和肠腺病毒.结果 共检测粪便样本4 214份.1 255份样本检出至少1种病毒核酸,核酸阳性检出率为29.78%.轮状病毒、诺如病毒GⅠ型、诺如病毒GⅡ型、扎如病毒、星状病毒以及肠腺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7.6%、1.4%、18.6%、1.6%、1.5%和1.1%.各年龄组均有病毒检出,其中年龄最小的为1岁,最大为92岁,分别为感染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病毒性腹泻感染不存在男女差异,但不同年龄组的病毒性腹泻感染有差异.不同病毒病原的感染存在不同的高峰期,但主要集中在秋冬季.结论 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浦东地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应该加强对病毒性腹泻的监测,尤其是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东莞市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东莞市东华医院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样品,采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采用RT-PCR方法检测星状病毒,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腺病毒。结果检测粪便样品共224份,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7.9%、11.6%、4.5%,0.4%,总检测阳性率为31.3%。对其中22份轮状病毒阳性样品进行血清分型,结果G血清型中,G1型10株,G2型1株,G3型8株,G9型3株。P血清型中,P6型1株,P8型12株,9株未能分型。40株诺如病毒全部为GⅡ型。1株星状病毒经测序分析为1型。结论东莞市腹泻病毒主要感染3岁以下的婴幼儿,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轮状病毒的分布呈多样性,以G1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东莞市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谱构成及流行情况,为东莞市病毒性腹泻防治提供资料依据。方法 2010年7月开始,每周从监测点医院采集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样品,采用 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荧光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核酸。结果 2010—2016年共检测粪便样品5 026份,全部检测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其中600份检测腺病毒和星状病毒。4种病原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5.96%(802/5 026)、14.56%(732/5 026)、5%(30/600),1.33%(8/600),总检测阳性率为 30.18%。轮状病毒、诺如GⅡ型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发病集中在2岁以下低龄儿童,各病原体2岁以下儿童感染比例分别为69.10%、62.26%、82.14%、71.43%。轮状病毒每年有1个流行高峰,每年12月份至次年1月达高峰。诺如GⅡ型病毒每年有2个流行高峰,3月和8月达高峰。结论 监测的4种病原体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两者的阳性率相近。诺如病毒以GⅡ型为主。轮状病毒、诺如GⅡ型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主要感染2岁以下的婴幼儿,轮状病毒和诺如GⅡ型病毒感染有较强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11.
李丽  文科  孙敏  谢多双 《医学动物防制》2022,(11):1026-1030
目的 分析某综合医院2016—2019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数据,了解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为更好地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收集某综合医院2016—2019年主动监测的食源性疾病病例资料,采集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检测,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某综合医院2016—2019年共监测1 078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共采样送检标本847份,病原学检测阳性病例96例,阳性检出率为11.33%。男女性别比1∶1.09;年龄组最多的为1~3岁,构成比为20.22%;职业以散居儿童(321例,29.78%)为主;发病时间5—7月最多;可疑进食场所主要为家庭,构成比为70.82%;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粮食类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构成比分别为17.73%、17.51%;检出病原体以沙门菌为主,构成比为60.42%。结论 某综合医院2016—2019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检出致病菌主要为沙门菌。应继续加强主动监测,强化儿童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加强宣传教育,以有效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病毒性腹泻病人粪便中星状病毒(Astrovirus)、A族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诺如病毒 GI/GII(Norovirus GI/GII)的多重荧光RT-PCR方法。方法:根据各病毒基因组保守性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多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对建立的多重荧光RT-PCR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灵敏性实验,并使用该法对256份病毒性腹泻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同时使用基因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成功建立常见腹泻病毒的多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对星状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诺如病毒以外的病原体不发生扩增反应。该法检测星状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诺如病毒的灵敏度可达500copies/ml。256份标本中:星状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诺如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13%( 8/256),42.97%(110/256),9.38%( 24/256),10.16%(26/256),与基因测序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达到100%。结论:该多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的的优点,可用于临床病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5岁以下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的分布及流行特点。方法收集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大便标本共1332份。分别用乳胶法、荧光PCR法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腺病毒,并进行分布情况分析。结果所有标本中检出病毒692例,其中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阳性率分别为53.6%,25.1%和11.6%,混合病毒感染率为9.7%。不同性别病毒病原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段病原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毒是引起嵊州市5岁及以下患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小于2岁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其次为诺如病毒和腺病毒。  相似文献   

14.
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病原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流行趋势.方法 对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的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学检测(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腺病毒),新鲜粪便标本冷藏保存,使用Trizol和DNAzol试剂提取粪便标本核酸(RNA和DNA),分别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粪便标本中的轮状病毒,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PCR方法检测肠腺病毒DNA.结果 留取粪便标本共1 295份,病原学阳性411份(阳性率31.7%).其中轮状病毒单一阳性282份,占阳性标本的68.6%;诺如病毒单一阳性78份,占阳性标本的19.0%;肠腺病毒单一阳性25份,占阳性标本的6.1%;2种病毒混合感染26例,占阳性标本的6.3%.不同病毒检出率呈明显季节变化,轮状病毒检出率高峰在11月份,诺如病毒检出率高峰在10月份,肠腺病毒检出率高峰在6月份,检出率分别为67.9%、18.7%、5.4%.混合感染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为主.结论 轮状病毒是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诺如病毒成为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的第2大病原.秋冬季节为轮状病毒腹泻的高发期,诺如病毒流行季节较轮状病毒略早,肠腺病毒流行主要发生在夏季.混合感染以轮状病毒合并诺如病毒感染多见,且好发于轮状病毒流行季节.3种病毒引起的腹泻在非流行季节均有散发病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7—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病原体分布和耐药性情况,为感染性腹泻的防控和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7—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哨点医院肠道门诊患者便样本,收集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采用分离培养法鉴定病原菌及检测其耐药谱,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相关病毒。结果 1 010份监测样本中,细菌阳性251份,阳性率为24.85%,主要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占54.18%(136份),沙门菌占17.53%(44份),副溶血性弧菌占16.33%(41份)。其中355份监测样本中,病毒阳性112份,阳性率为31.55%,主要为诺如病毒,占65.18%(73份);轮状病毒占25.00%(28份)。细菌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夏季,病毒性腹泻常流行于冬春季。发热、便红细胞、白细胞升高为细菌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特征,而恶心、呕吐在病毒性腹泻患者中较多出现。药敏试验显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均对氨苄西林耐药,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庆大霉素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86.76%、88.64%,其中多重耐药菌率分别为87.5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监测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感染性腹泻分布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设置哨点医院采集门诊未使用抗生素腹泻监测病例的大便样本、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培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阳性菌株进行复核和分析.结果 福田区腹泻病例肠道致病菌感染率为8.59%,检测出病原体为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的EPEC、EIEC、ETEC,不同性别、年龄段和户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情况不同季节感染情况不同,秋季较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的EPEC、EIEC、ETEC感染不同季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福田区感染性腹泻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EPEC、EIEC、ETEC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细菌性痢疾致病菌的种类分布比例,了解海淀区细菌性痢疾的菌群特点。方法:对128例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便标本检测志贺菌属、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128份菌痢病人便标本中共检测出细菌33株,其中,志贺菌属16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8株,变形杆菌属5株,副溶血性弧菌属4株,未检出沙门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海淀区痢疾患者致病菌以福氏志贺菌较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院门诊成人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广州市两家哨点医院收集门诊18岁以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27份。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A群轮状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粪便标本中的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札幌病毒,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腺病毒。结果共127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其中男性占54.33%(69/127),女性占45.67%(58/127),年龄以60岁以上所占比例最高,为25%(7/28)。127份粪便标本中,单一腹泻病毒感染25份,阳性率19.69%,其中检出轮状病毒阳性7份,阳性率5.52%(7/127);诺如病毒阳性11份,阳性率8.66%(11/127);札幌病毒3份,腺病毒阳性3份,阳性率均为2.36%(3/127);星状病毒1份,阳性率0.79%(1/127)。未见混合感染,发病具有明显的秋冬季节升高现象,诺如病毒、札幌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流行株为别为GII-4型、GI-2型、AD41和HAstV-1。结论医院就诊成人腹泻病例中约I/4为病毒性腹泻.其中诺如病毒是最重要的病原体,感染对象主要是60岁以上人群。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南岸区2004年食物中毒实验室检验及菌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4年中,重庆市南岸区共发生食物中毒13次,中毒发生后,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会同区卫生监督所迅速到达现场,并开展采样及检验工作,采集到剩余食物,呕吐物,排泄物,患粪便,肛拭,物体表面共计195件,其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36株,奇异变形杆菌27株,鼠伤寒沙门菌2株,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1株。在所检出的致病菌中所占百分率分别为54.5%,40.9%,3.0%,1.5%,由此可以看出该区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为:以副溶血性弧菌为首位,以奇异变形杆菌为第二位,鼠伤寒沙门菌为第三位,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为第四位。病人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本仅就病原菌检验与菌型分析作介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门市细菌性腹泻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特点,为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采集监测点腹泻患者的粪便(或肛拭),分离霍乱弧菌、志贺菌、沙门菌、出血大肠O157:H7、空肠弯曲菌、结肠耶尔森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等10种病原菌,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及BD PHOENZX SYSTEM全自动鉴定系统鉴定。结果 1260份标本共分离各类病原菌189株,检出率为15.00%,其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1株,沙门菌52株,蜡样芽胞杆菌22株,变形杆菌24株,副溶血性弧菌24株,空肠弯曲菌2株,结肠耶尔森菌1株,志贺菌3株,霍乱、出血大肠O157:H7未检出。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是江门市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