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伴心脑血管病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变化,为鉴别诊断肾脏病伴发心脑血管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肾脏科98例CKD患者血液样本,根据是否伴有心脑血管病分为2组:无心脑血管病(A组)31例,伴有心脑血管病(B组)67例。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用Claus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Fib),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D-D);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患者抗凝及纤溶指标,包括: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统计分析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ROC曲线分析有显著差异指标对CKD患者伴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B组Fib、D-D、TM、TAT、PIC、t-PAIC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间PT、APTT、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D-D、TM、PIC预测CKD患者伴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2、0.858、0.927、0.738(P<0.05)。结论?CKD伴心脑血管病患者Fib、D-D、TM、TAT、PIC、t-PAIC水平有显著改变且Fib、D-D、TM、PIC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监测上述指标可以辅助临床诊断,减少CKD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与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关系.方法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30例正常对照组,65例肾病综合征组的凝血酶原(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进行检测并分组比较.结果肾病综合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缩短(P>0.05),无统计学意义,APTT明显缩短、Fbg与D-D明显升高(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病综合征病人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测定凝血及纤溶系统的一些项目可了解病情并有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凝血和纤溶功能与卵圆孔未闭合并隐源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卵圆孔未闭合并隐源性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单纯卵圆孔未闭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常规止凝血检测指标、凝血纤溶分子标志物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凝血和纤溶功能指标与卵圆孔未闭合并隐源性卒中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凝血和纤溶功能指标对卵圆孔未闭患者发生隐源性卒中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溶解产物(FDP)、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FDP、TM、TAT、PIC和t-PAIC均是卵圆孔未闭患者发生隐源性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 ROC曲线显示,D-D、FDP、TM、TAT、PIC和t-PAIC预测卵圆孔未闭患者发生隐源性卒中的曲线下面积(AUC...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凝血指标及纤溶指标在创伤骨科围术期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手术前及手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凝血系统相关指标和D-二聚体(D-D)纤溶活性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40例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PT、INR和D-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患者各项指标相关性发现,TT与D-D呈正相关(P0.05)。结论骨科患者有一部分PT、TT、INR凝血系统指标和D-D纤溶活性指标有所改变,要动态监测凝血指标和纤溶活性指标的变化,防止手术后出血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25名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16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两组人群凝血纤溶动态图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结果 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动态图中凝固时间缩短,血浆Fbg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液呈高凝和继发纤溶亢进状态,具有形成血栓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和抗凝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进展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该院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164例,根据病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66例)、肝硬化组(51例)、肝癌组(21例)、肝衰竭组(26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PT、APTT、TT、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肝硬化组、肝衰竭组PT、APTT及TT水平升高,而FIB水平显著下降(P<0.05),肝癌组PT、APTT、FIB均显著升高(P<0.05)。除肝癌组外,D-D及FDP水平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升高(P<0.05),AT-Ⅲ水平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下降(P<0.05)。结论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进展,凝血、纤溶和抗凝指标发生变化,有效监测这些指标对了解肝脏疾病进展、治疗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在预测血栓前状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MM患者49例,以131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栓四项和凝血五项结果,包括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除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MM患者组其他凝血五项和血栓四项结果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不同免疫球蛋白分型间的比较显示,轻链组TT降低,Fib明显升高;IgG患者TM高于IgA和轻链组。不同DS分期结果显示,Ⅱ期患者Fib降低,TM和tPAI-C升高较为明显。结论 监测MM患者凝血五项和血栓四项具有重要意义,应根据不同分型和分期间凝血指标变化的特点予以早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肺炎患者血小板计数(platelets,PLT)、凝血功能及纤溶功能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诊断为肺炎的儿科住院患者132例.按照肺部感染的程度将其分为普通肺炎组84例和重症肺炎组48例,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儿童7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进行凝血和纤溶功能检测,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III,AT3)和血小板计数.结果:普通肺炎组和对照组比较,PT、APTT、Fib和PLT四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D-D、AT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另外两组比较,重症肺炎组AT3、PLT水平均低于普通肺炎组和对照组,PT、APTT、Fib和D-D则高于另外两个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容易发生凝血纤溶功能障碍,监控凝血纤溶功能指标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纤溶活性指标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4年5月收集的134例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分成DVT组和非DVT组,其中DVT组24例,选取同时期健康人群11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静脉血,观察不同时间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PAgT)、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原活性(PIg)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APTT、PT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FIB、PAgT、D-D、TAT含量DVT组非DVT组对照组,而PIg水平DVT组非DVT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DVT组FIB、PAgT、D-D、TAT明显高于非DVT组,PIg则明显低于非DVT组(P0.05);DVT组FIB、PAgT、D-D、TAT、PIg阳性率分别为83.33%、87.50%、100.00%、95.83%和75.00%,明显高于非DVT组的48.18%、40.91%、64.55%、61.82%和52.73%(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DVT形成的影响因素有D-D和TAT(OR分别为9.578和10.124,P值分别为0.001、0.003),与其他指标无关(P0.05)。结论 D-D和TAT升高与创伤性骨折DVT形成紧密,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晚期凝血及纤溶相关指标检测对低危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待产的单胎初产产妇1 500例,按照产后出血量分为正常产妇、轻度出血产妇和重度出血产妇3组,检测3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纤维蛋白(Fbg)和D-二聚体(D-D)水平,分析其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结果产后出血产妇和正常产妇Fbg、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出血孕产妇和严重出血孕产妇Hb、PLT、Fbg、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Hb、PLT、Fbg、D-D水平检测对预测低危产妇产后出血及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当孕晚期待产妇血浆Fbg水平偏低且伴有D-D水平升高时应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凝血及纤溶指标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r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m,DIC)中的意义。方法:使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30例正常对照组,6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imer)进行检测并分组比较。结果:(1)APL-初诊组PLT、Fbg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T、APTT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D-Dimer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APL-CR组各项纤溶及凝血指标与正常对照差异无显著性(P>0.05)。(3)动态监测APL并DIC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发现,APL-CR组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早于获得CR的时间,而且凝血指标的恢复早于纤溶指标的恢复。结论:凝血及纤溶指标的监测,对APL患者早期DIC的诊断、指导临床积极进行纠正治疗及疗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肿瘤分期肺癌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炎症因子、凝血及纤溶指标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7年3月到2022年3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95例肺癌患者,根据是否合并下肢静脉血栓进行分组,将肺癌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肺癌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对照组(135例);观察组按照不同肿瘤分期分为:Ⅰ期18例,Ⅱ期32例,Ⅲ期10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肺癌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24 h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溶指标[D-二聚体(D-D)、血小板聚集率(PAgT)、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比较不同肿瘤分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术后24 h炎症因子水平、凝血和纤溶指标水平;对肺癌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影响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手术后24 h,两组患者hs-CRP、IL-6、TNF-α和PCT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HDCP患者167例作为观察组,按HDCP诊断分级标准分为A、B、C 3组,另选广东佛山市妇幼保健院60例体检健康的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测定D-二聚体(D-D)、凝血功能指标以及纤溶实验室指标。结果 A、B、C组与对照组比较,D-D、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值依次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化标准比值(PT-INR)、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计数(PLT)依次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间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HDCP患者D-D、凝血功能指标以及纤溶实验室指标,有助于及时发现凝血功能异常,对HDCP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联合检测诊断肝癌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142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形成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35例)和无血栓组(10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两组血浆TAT、PIC、TM及t-PAIC水平,以及其联合检测对肝癌血栓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血清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高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血浆TAT、PIC、TM、t-PAIC水平均高于无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TAT、PIC、TM、t-PAIC水平与血浆FDP、D-D水平呈正相关(r=0.275~0.457,P<0.05),与血浆FIB、AT-Ⅲ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浆TAT、PIC、TM、t-PAIC诊断肝癌患者形成静脉血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550、0.672、0.650,联合诊断的AUC为0.915,灵敏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TAT、PIC、TM及t-PAIC联合检测肝癌血栓优于单项检测,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凝血标志物与炎性因子联合检测在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肺癌术后进行静脉置管的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合并血栓栓塞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血栓栓塞的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分析其对肺癌术后发生血栓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PT、APTT、TT、FIB、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M、TAT、PIC、t-PAIC、D-D、FD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TAT、PIC、t-PAIC、D-D、FDP、CRP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栓塞的AUC分别为0.685、0.751、0.762、0.755、0.785、0.717、0.763、0.871,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检测凝血标志物和炎性因子对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栓塞具有较高诊断效能,需早期监测其各项指标水平变化,有助于降低术后血栓栓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肾病综合症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与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关系。方法 用SysmexCA - 1 50 0全自动血凝仪对 30例正常对照组 ,65例肾病综合征组的凝血酶原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bg)、D -二聚体 (D -D)进行检测并分组比较。结果 肾病综合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缩短 (P >0 .0 5) ,无统计学意义 ,APTT明显缩短、Fbg与D -D明显升高 (p <0 .0 1 ) ,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病综合征病人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 ,测定凝血及纤溶系统的一些项目可了解病情并有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与抗凝指标在慢性肝衰竭患者中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慢性肝衰竭患者120例纳入观察组,并给予治疗。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20例纳入对照组。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健康体检者体检时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蛋白C活性(PC∶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因子Ⅴ(FⅤ)、人凝血因子Ⅶ(FⅦ)、人凝血因子Ⅷ(FⅧ)、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中纤溶酶原(PLG)水平,分析以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PT、APTT、FⅧ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TA、FⅤ、F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T、APTT、FⅧ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PTA、FⅤ、FⅦ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观察组PC∶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T-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C∶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AT-Ⅲ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前观察组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L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D-D水平低于治疗前,但高于对照组(P0.05);PLG水平高于治疗前,但低于对照组(P0.05)。FⅤ分别与PT、PTA、APTT、PLG、PC∶A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FⅦ分别与PTA、PT、APTT,PLG分别与AT-Ⅲ、FⅤ、FⅧ、PTA、PT、APTT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肝衰竭患者的凝血、纤溶与抗凝指标关系复杂,治疗前后检测这些指标能有效指导诊断,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凝血及纤溶指标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根据产后24h出血量对产妇进行分组,出血量500~1 000mL为少量出血组(45例),1 000mL为大量出血组(20例),另选60例产后出血量小于500mL的产妇为对照组。在所有产妇产前24h和产后24h,测定凝血4项、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少量出血组产前、产后凝血纤溶指标异常率分别为88.9%和91.1%,大量出血组产前、产后异常率均为100.0%,均高于对照组的15.0%和20.0%(P0.05)。少量出血组和大量出血组产前、产后D-D、FDP明显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AT-Ⅲ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产前相比,少量出血组和大量出血组产后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D、FDP均明显升高,FIB、AT-Ⅲ明显降低(P0.05);与少量出血组相比,大量出血组产前及产后的D-D、FDP均较高(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产妇产前、产后凝血及纤溶指标对预防产后出血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凝血纤溶因子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在该院行PCI的78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35例)和非感染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RDW、NLR、凝血纤溶系统指标水平变化及血小板中L-Arg/NOS/NO信号通路表达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及上述指标在评估患者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结果感染组患者RDW、NLR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01);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水平均明显升高,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及纤溶酶原(PLG)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感染组患者血小板中L-Arg转运量、NOS活性及NO水平均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RDW、NLR、PT、APTT及FIB、D-D、t-PA、PAI水平均是冠心病PCI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且在评估患者预后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P0.05)。结论冠心病PCI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RDW、NLR及凝血纤溶系统均表现异常,且与患者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凝血象的关系。方法:用日本东亚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31例正常对照组,35例单纯糖尿病(DM)组及3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时行检测,并分组比较。结果 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bg显著增高(P<0.05);D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显著缩短(P值<0.05),Fbg显著增高(P<0.01);DR与DM比较Fbg显著增高(P<0.05)。结论 DR、DM均存在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趋势,以DR更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