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缝合锚钉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可行性、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采用缝合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2例.结果12例患者获得6-24个月(平均8.5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复位满意、骨折愈合、关节稳定性良好.结论应用缝合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简便、创伤较小、固定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明  章军辉  刘华  章云峰  狄正林  何志勇 《浙江医学》2018,40(11):1259-1260,1276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胫骨双隧道缝线固定和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固定后交叉韧带(PCL)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PCL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分型均为改良的Meyers-McKeever分级Ⅱ、III、IV型。其中采用关节镜下胫骨双隧道缝线固定20例(关节镜组),采用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固定20例(切开组)。比较术后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愈合情况、膝关节松弛度、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骨不愈合、关节内感染、深静脉血栓、异常血肿等不良事件发生。切开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关节镜组除1例患者发生胫前皮肤浅表感染外其余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和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关节镜下胫骨双隧道缝线固定和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固定PCL止点撕脱骨折均能获得安全有效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协同双线锚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了临床疗效.方法:完成手术30例.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协同双线锚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结果:本组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协同双线锚钉内固定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应用高强度线捆扎固定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在膝关节镜辅助下应用高强度线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患者12例,关节镜监视下对骨折块进行复位,PCL胫骨隧道导向器钻取骨隧道,高强度线捆扎骨块,螺钉及锚钉固定。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9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块复位满意,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示骨折愈合,关节面平整。末次随访检查,患者后抽屉试验检查弱阳性1例,其余患者均为阴性;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与健侧对比均无差别,均未出现关节僵硬、关节不稳及关节感染;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2±2.3)分。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复位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并使用高强度线捆扎固定骨折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方法可靠易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引导下锚钉缝线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引导下锚钉缝线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膝关节镜引导下行骨折复位、锚钉缝线内固定。术后规范功能锻炼,定期随访,了解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8~10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移位。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后抽屉试验阴性,均无屈、伸膝受限,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2.21±2.40)分。结论关节镜引导下锚钉缝线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效果可靠,结合术后规范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空钉固定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7例关节镜辅助下空心钉固定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7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块横径均大于10mm,在膝关节镜监视下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获3个月~1年随访,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8周,无不愈合及骨坏死发生。术后3—6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7.2±3.8。结论 膝关节镜监视下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是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双带线锚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行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的23例病例,全部患者采用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双带线锚钉内固定术。分别对患者术前术后行Lysholm评分及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估,Lachman实验进行客观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时间9~15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肢膝关节活动范围达0~120°;Lysholm评分、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Lachman实验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双带线锚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有利于实现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解剖重建,对于恢复前交叉韧带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7):76-7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非经骨隧道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病例14例,根据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8例,Ⅲ型6例。采用关节镜下,两根5#爱惜邦不可吸收缝合线从撕脱骨折块前交叉韧带止点基底部处后方穿过并在前方交叉,腰穿针引导在内外侧半月板前角下方穿出,复位骨折块,收紧缝线,在胫骨结节内下方予锚钉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术前术后采用Lyshlom评分法进行功能评价,术前Lyshlom评分平均41.6(41.6±2.1)分,术后1年Lyshlom评分平均95.8(95.8±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X线片显示骨折处均骨性愈合。膝关节屈伸活动功能良好。结论关节镜下非经骨隧道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避免了损伤骨骺的风险,且无需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胫骨四隧道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关节镜下胫骨四隧道技术治疗的25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通过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8.5±2.1)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为(42.9±4.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2.3±2.7)分,术前IKDC评分为(36.4±4.0)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0.0±2.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关节镜下胫骨四隧道技术治疗成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可达到创伤小、固定牢固、功能恢复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对前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进行缝线栓结固定的手术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对28例前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行骨折解剖复位缝线固定术,其中男24例,女4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3岁。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按Meyers-McKeever分型为II型7例,III型16例,IV型5例;术前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呈阳性,Lysholm评分为(55.3±1.6)分。患者受伤后到入院的时间分别为1-48周,平均为37周。采用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后,在前交叉韧带定位器引导下,经胫骨上段前内侧创建骨隧道,沿骨隧道将2号Ethibond缝线引入关节腔,利用肌腱线紧密打结,将撕脱骨块解剖复位固定。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骨折块松动脱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6个月。X线片检查示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个月。术后12个月复查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者26例,伴有轻度活动受限者2例。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为(92.5±2.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t=42.220,P=0.000)。结论 关节镜下前叉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行缝线固定的手术方法创伤小、固定可靠,有利于实现ACL胫骨止点解剖原点重建,恢复ACL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经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7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常规前侧入路进镜探查关节腔,处理发现的合并伤,并在镜下引导行后内侧小切口切开,骨折复位,并以锚钉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了解骨折对位及愈合、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8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明显移位。术后6个月,仅有2例患者后抽屉试验呈弱阳性。均无伸膝受限。1例有轻度屈膝受限(20°),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0.2±2.2)分。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经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钢丝或螺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10年7月对16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行钢丝或螺钉固定。其中10例行钢丝固定,6例行螺钉固定,按照Meyers和Mckeever等胫骨髁间嵴骨折分型方法,Ⅱ型7例,Ⅲ型9例。结果:术后手术切口均1期愈合,随访10个月~36个月,根据Ly-sholm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患者由术前平均6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4分,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良好,1例患者术后遗留有伸膝疼痛,经关节镜下处理,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下通过钢丝或螺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创伤小,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自体韧带重建治疗陈旧性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5月~2012年4月,对23例陈旧性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关节镜下行自体韧带重建。结果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7个月,平均18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进行评估,平均得分由术前(53.7±4.1)分提高到术后(88.5±3.5)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韧带重建可有效治疗陈旧性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单纯缝线联合经胫骨骨隧道二次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单纯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16例,对其行关节镜下双后内入路单纯缝线复位固定联合经胫骨骨隧道二次固定技术,术后随访1年,对其临床治疗效果(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后抽屉试验)进行评价。 结果 手术顺利,术中无副损伤。术后1年后抽屉试验阴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1.67±5.16)及IKDC评分(89.74±4.28)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关节镜下双后内入路,应用单纯缝线联合经胫骨骨隧道二次固定技术治疗单纯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临床效果肯定,值得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5.
关节镜下尼龙编织缝线固定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尼龙编织缝线固定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4例患者均经关节镜辅助下行骨折复位,借助于前交叉韧带定位器于胫骨结节内侧做4个骨隧道,2条Ethibond 2#线于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处交叉固定,经骨隧道引出固定于胫骨结节内侧。结果24例患者全部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10.7个月。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所有病例膝关节屈伸功能正常。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尼龙编织缝线固定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具有创伤小、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低的优点,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11月,应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成人新鲜前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8例,均采用非吸收缝线固定法进行骨块内固定.结果 手术进行顺利,所有骨折解剖复位,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采用非吸收缝线固定法进行骨块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膝后内侧小切口带线锚钉固定加早期康复锻炼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对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48例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解剖复位,均达骨折愈合。术后6个月,治疗组临床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后内侧小切口带线锚钉固定加早期康复锻炼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带线锚钉和钢丝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48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带线锚钉治疗组(锚钉组)和钢丝治疗组(钢丝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患者受伤至手术的时间、术后随访时间、手术时间,术前、术后1、3、6、12个月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全部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20.81±2.73)个月.术后3、6、12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及术后1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线锚钉和钢丝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带线锚钉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宫曙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689-169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9例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在关节镜下使用可吸收缝线于韧带基底部做十字交叉,骨折块完整复位后在胫骨结节切口处打结固定;26例患者先用克氏针进行撬拨复位,再使用克氏针从膝关节髌韧带旁经皮穿入,钻入骨折块;选用3.5 mm空心钛加压螺钉顺克氏针钻入骨折处固定骨折。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28个月,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全部获骨性愈合,优良率为91.4%.结论关节镜下手术复位缝线及空心螺钉固定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粉碎性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例16 例采用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粉碎性撕脱骨折,观察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手术过程顺利,全部一期愈合.随访时间6~3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骨折均愈合,膝关节活动度均正常,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65.4分提高至最后一次随访平均90.6分.结论 应用带线锚钉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粉碎性撕脱骨折是一种的安全、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