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切除术在前纵隔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33例前纵隔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经侧胸入路行胸腔镜切除术,观察组经剑突下入路行胸腔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及首次下地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及72h的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经侧胸入路胸腔镜切除术,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切除术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胸腔镜下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效果及对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萍乡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90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采用胸腔镜下侧胸入路进行手术的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胸腔镜下剑突下入路进行手术的3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术后6、12、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侧胸入路相比较,经剑突下入路进行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术中出血量少,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胸腔镜经剑突下入路与经肋间入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经剑突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胸腔镜经肋间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均少于或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经肋间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相比,经剑突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前纵隔肿瘤可更有效地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李冰 《当代医学》2016,(2):30-31
目的 探讨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78例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1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78),对照组采用后正中入路,实验组采用Wiltse颈椎旁肌间隙入路,比较2组患者VAS评分和术中指标.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91.7±16.1)min、术后引流量(189.3±44.6)mL和术中出血量(231.8±52.3)mL;实验组手术时间(68.4±15.)min术后引流量(81.2±21.6)mL和术中出血量(135.6±30.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d和56d时对照组VAS评分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应用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少,疼痛缓解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extended thymectomy,VATET)选择剑突下与右胸入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324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于2020年1月—2022年5月接收的全VATE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162例患者选取经剑突下入路,对照组162例患者选取右胸入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03、2.725,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及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7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997、27.782、9.150,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有效率及胸腺瘤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VATET术中选择剑突下与右胸入路均可取得显著疗效,但剑突下入路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经剑突下入路与经肋间入路胸腔镜术对前纵隔肿瘤疗效、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宣城市人民医院行胸腔镜手术的前纵隔肿瘤患者100例,根据其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剑突组(经剑突下入路,60例)、肋间组(经肋间入路,4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镇痛泵使用次数)、康复指标(引流管滞留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不同时间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以及术后7、15、30、45d Karnofsky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评分、并发症(胸腔积液、气胸、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剑突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4.67±3.21)mL,低于肋间组[(40.13±4.29)mL,P<0.05];术后引流量为(151.95±17.12)mL,低于肋间组[(306.50±30.52)mL,P<0.05];手术时间为(66.00±6.59)min,短于肋间组[(91.65±10.51)min, 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三角肌中心入路手术,对照组采用经胸大肌与三角肌入路手术,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3.65%,对照组优良率为88.89%(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三角肌中心入路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相对于经胸大肌与三角肌入路,具有预后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黄金广 《吉林医学》2023,(2):348-350
目的:探讨经胸锁乳突肌间的入路方式治疗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治疗的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经颈前正中入路方式治疗,观察组接受经胸锁乳突肌间的入路方式治疗。记录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VAS)变化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得分情况,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及48 h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QLQC-30评分均较术前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锁乳突肌间的入路方式与传统颈前入路方式均有较佳的手术效果,但经胸锁乳突肌间的入路可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29-133
目的:探讨在山区县医院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4年4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进行手术固定,对照组为传统正中入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腰部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 d时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 d、1个月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拆除前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拆除固定3个月后观察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obb角纠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较传统正中入路具有更低的医源性创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低且恢复速度较快,并且可完全在基层山区县医院开展,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三角肌入路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治疗老年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经三角肌入路组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12个月随访.经三角肌入路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P<0.001);伤口并发症经三角肌入路组1例,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次日、3d、7d、2周、1个月经三角肌入路组Constant Murley评分均优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但术后3个月以后两组Constant Murle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次日、3d、7d、2周经三角肌入路组VAS评分均优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组,但术后1个月以后两组Constant 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有1例近端螺钉松动,但均未出现感染、腋神经损伤、螺钉切出、复位丢失、肱骨头坏死等.结论 经三角肌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短期效果优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具有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疼痛轻、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与经后路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武装警察部队广东省总队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54例车祸致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78)和观察组(n=76),对照组采用后路复位固定椎间融合,观察组采用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功能恢复情况、Frankel分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57±43) min比(210±60) min,(741±172) m L比(1 188±179) m L,(11. 3±4. 3) d比(19. 2±5. 1) d,(2. 5±0. 8)万元比(4. 01±0. 8)万元](P <0. 01)。两组Cobb角及伤椎高度恢复值、丢失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评分均显著下降(P <0. 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两组Frankel分级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与经后路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均较满意,且安全性较好,但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2.
王艳军  邢婷婷  孙政 《安徽医学》2018,39(4):474-477
目的 比较经侧裂入路与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经手术治疗的4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3例(经侧裂入路显微血肿清除术)与对照组20例(经皮层入路显微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病死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观察组(2.4 ±0.4)h,对照组(3.1 ±0.6)h]、残余血肿少[观察组(9.2 ±4.1)mL,对照组(12.7 ±3.9)mL],术后脑梗死、再出血、癫痫等并发症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月(观察组18例,对照组9例)、6月(观察组19例,对照组10例)预后良好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性高、损伤小,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脊柱胸腰段骨折采用椎弓根钉棒不同入路方式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滑县人民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予以对照组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予以观察组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前后影像学[伤椎夹角(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疼痛(VA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棒不同入路方式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影像学指标,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效果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且患者疼痛感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剑突肋缘下入路、胸腔镜侧胸入路及纵劈胸骨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收集三种手术方式的前纵隔肿瘤患者共48例,并分为三组,其中剑突肋缘下15例;胸腔镜侧胸入路18例;纵劈胸骨15例.比较分析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的引流量,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1d疼痛评分,术后...  相似文献   

15.
任洋  王乐  周峰  曾文舟  潘文杰  王晓东 《海南医学》2022,(23):3027-3030
目的 比较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为THA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洋县人民医院骨科于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拟接受THA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手术选择后外侧入路,观察组患者则选取直接前方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随访6个月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分别为(7.39±1.10) cm、(6.10±2.18)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22±1.47) cm、(7.87±2.32) d,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7.10±11.38) min、(143.90±32.75) mL,明显长(多)于对照组的(76.22±9.06) min、(125.16±28.04)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3.76±1.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2±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  相似文献   

16.
潘林 《河南医学研究》2023,(8):1468-1471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SF)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信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0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均接受PSF治疗,A组接受经皮入路,B组接受Wiltes入路,C组接受后正中入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比较3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前、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结果 C组患者手术时间最长,其次为A组,B组手术时间最短;A组术中出血量最少,住院时间最短,其次为B组,C组术中出血量最多,住院时间最长(P<0.05)。术后3个月,3组患者VAS评分、改良ODI均降低,且A组VAS评分最低,其次为B组,C组最高(P<0.05);3组患者术后3个月ODI、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入路PSF治疗胸腰椎骨折损伤更轻、术后恢复更快、术后疼痛程度最轻,经Wiltes入路操作手术时间最短,3种入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7.
戴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1):1497-1499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0例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30例(观察组),经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体Cobb角,对2种手术入路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P<0.01);2组病人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Cobb角改善及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均可达到理想疗效,但椎旁肌间隙入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及患者疼痛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椎旁间隙入路手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微创经皮入路手术,观察组接受椎旁间隙入路手术。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Barthel指数均较前提高,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前降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经椎旁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进行骨折复位椎弓根的钉内固定术与微创经皮入路进行椎弓根的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选用Wiltse入路,对照组选取微创经皮入路进行治疗。患者均是单节段且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的长度以及VAS、ODI。结果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的时间、手术时间、下地活动的时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随访8~24个月,平均为1.5年。在术前和末次的随访中患者VAS以及ODI评分,观察组VAS评分(1.2±0.8),对照组(1.4±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ODI评分(10.5±6.4)与对照组(10.3±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改善率(82.9±1.6)与对照组(80.1±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前和术后的12个月,2组患者比较伤椎的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楔变角和Cobb 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Wiltse入路和微创经皮入路在无神经症的胸腰椎骨折的治疗疗效较好,前者优点是操作简洁,便于掌握,费用较低,术者所受到的射线剂量少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8):75-78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改良椎旁肌入路手术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7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我院收治的90 例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 例。观察组使用改良椎旁肌入路开展手术,对照组使用传统后正中入路开展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bb 角、Frankel 分级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周及6 个月时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即刻及术后6 个月时Cobb 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 个月Frankel 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切口感染、手术部位血肿、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经改良椎旁肌入路手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相似,但经改良椎旁肌入路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术后疼痛感更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