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术后早期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肝癌微波消融术后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微波消融术治疗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可能对早期复发有影响的因素,采用Logistic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肝癌消融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危险因素,鉴别高危人群,以指导术后抗复发治疗。结果所有入组患者,共有30例在术后6个月时出现复发,复发率为37.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病灶位置、肿瘤大小、肝癌家族史、饮酒史、肝癌手术切除史、术前甲胎蛋白水平、肝功能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肝癌相关病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数目(≥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肿瘤数目是肝癌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通过研究肝癌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来预见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期对于肿瘤复发达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术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肝动脉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术,随访半年,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22)与未复发组(n=74)。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内科治疗、肿瘤数目、肿瘤部位、最大肿瘤直径、术前甲胎蛋白水平、MELD评分、邻近大血管、BCLC分期、饮酒史、肝癌家族史、相关病因、肿瘤包膜。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96例患者中,随访半年期间复发率为22.92%(22/96)。复发组22例、未复发组74例。两组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肿瘤部位、MELD评分、BCLC分期、饮酒史、肝癌家族史、相关病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科治疗、肿瘤数目、最大肿瘤直径、术前甲胎蛋白、肿瘤包膜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最大肿瘤直径、邻近大血管、肿瘤包膜为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数目3个、最大肿瘤直径4 cm、邻近大血管、无肿瘤包膜为微波消融术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于该类患者,应密切随访并积极采取辅助治疗,及早发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单发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肿瘤复发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对75例早期单发(≤5 cm)肝癌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定期随访增强CT及超声造影,观察肿瘤复发时间。根据复发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早期复发组(24个月内复发)和非早期复发组(24个月后复发及至36个月随访结束未复发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1、2、3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6.0%(12/75)、41.3%(31/75)、61.3%(46/75),24个月内肿瘤复发31例,24个月后至36个月随访结束复发15例,至随访结束未复发29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早期复发与肿瘤大小(P=0.015)、病灶是否属于特殊部位(P=0.004)、是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P=0.012)、异常凝血酶原水平(DCP)(P=0.031)相关。结论肿瘤直径3.0 cm、病灶属于特殊部位、DCP高水平是早期单发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是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大功率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和大肝癌的疗效,分析大功率微波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及与术后肿瘤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5例未行其它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共60个肿瘤病灶行80~100 W大功率和(2450±10)MHz微波频率消融治疗,肿瘤直径范围为3~8 cm,肿瘤直径3~5 cm(小肝癌46个)和肿瘤直径5~8 cm(大肝癌14个)。比较消融治疗后两组肿瘤完全消融率,分析影响大功率微波消融治疗后复发、并发症发生和疗效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微波消融后1个月行超声造影、增强CT或MRI检查,发现小肝癌组一次性完全灭活率为82.6%(38/46),显著高于大肝癌组的64.3%(9/14,P=0.037);小肝癌组和大肝癌组二次完全灭活率分别为100.0%(46/46)和85.7%(12/14,P0.05);术后4例患者发生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大功率微波消融术后局部复发率为22.2%(10/45);1 a和2 a生存率分别为95.6%(43/45)和86.7(39/4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复发与肿瘤病灶临近危险区域(P=0.017)、血清HBV DNA阳性(P=0.027)、病灶数目(P=0.022)和术前AFP水平(P=0.025)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HBV DNA阳性(P=0.031)和肿瘤病灶临近危险区域(P=0.039)为原发性肝癌在微波消融治疗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功率微波对于小肝癌完全消融率高于大肝癌,是安全的、高效的;推测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肿瘤病灶临近危险区域是大功率微波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冷冻球囊消融术治疗老年心房颤动(AF)患者的有效性,并分析其术后AF复发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内科行AF冷冻消融术的老年患者165例,术前收集受试者基线资料,平均随访(8.90±5.62)个月,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出现AF复发分为复发组40例和非复发组125例,对比2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复发组阵发性AF比例明显低于非复发组,早期复发比例明显高于非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早期复发(HR=10.098,95%CI:3.627~28.111,P=0.000)和右心房上下径(HR=1.130,95%CI:1.025~1.247,P=0.014)为老年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术后AF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冷冻球囊消融术可作为老年AF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案,3个月内早期复发和右心房上下径为老年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术后AF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AAP-AF评分对房颤(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13例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被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CAAPAF评分在房颤患者经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3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随访12个月,其中复发组62例,未复发组5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左心房内径、体质量指数、持续性房颤、CAAP-AF评分是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AP-AF评分、左心房内径是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是多因素作用结果,其中CAAP-AF评分、左心房内径是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可为临床工作中筛选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性栓塞化疗对乙肝相关小肝癌术后复发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乙肝相关小肝癌患者120例,均行肝癌根治术,根据术后是否行预防性栓塞化疗分成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66例)。对照组单纯行肝癌根治术,观察组术后4周给予预防性栓塞化疗。两组均随访24个月,分析随访期间内的复发率。根据患者复发情况分成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利用Cox回归性分析明确预防性栓塞化疗对复发风险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为30.0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15%(P 0.05)。复发组多发肿瘤、有肝硬化、无栓塞化疗占比分别为21.74%、17.39%、56.52%,均高于非复发组的8.11%、2.70%、37.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多发性肿瘤、有肝硬化是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而术后预防性栓塞化疗是降低乙肝相关小肝癌术后复发风险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肝癌根治术后行预防性栓塞化疗,能降低乙肝相关小肝癌患者24个月内的复发率,且术后预防性栓塞化疗是降低乙肝相关小肝癌术后复发风险的保护因素,此外,多发性肿瘤、有肝硬化也与肿瘤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肝癌患者术前Fib-4指数对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行肝部分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Fib-4指数的大小分为低指数组(Fib-4指数〈3.25)和高指数组(Fib-4指数≥3.25),术后应用门诊、电话方式随访,以Cox回归模型对术后复发情况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前AFP≥400μg/L、肿瘤最大直径〉5cm、肿瘤数目〉3个、Fib-4指数I〉3.25、血管侵犯及切缘阳性、门静脉癌栓是影响肝癌肝切除术后无瘤生存的危险因素(P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Fib-4指数≥3.25、肿瘤数目〉3个及门静脉癌栓是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术前Fib-4指数≥3.25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消融术(PMCT)治疗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采用PMCT治疗40例,采用开腹肿瘤切除治疗68例。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3年,PMCT治疗患者总生存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0.0%和40.0%,与手术切除治疗组的58.8%和38.2%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患者肝功能分级为B级、血清甲胎蛋白水平高和白蛋白水平低者与生存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肝功能分级(HR=1.81,95%CI:0.97~3.38)、血清AFP(HR=1.83,95%CI:0.99~3.37)和白蛋白水平(HR=1.81,95%CI:0.98~3.36)为影响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采用PMCT治疗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生存率与手术切除治疗者结果相似,患者预后与肝功能、血清AFP水平和白蛋白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128例房颤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随访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情况,根据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根据术后PR间期分为PR间期延长(PPR)组和PR间期正常(NPR)组。比较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性别,年龄,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充血性心衰,是否使用肺静脉电隔离,房颤类型及持续时间,PR间期,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NPR组与PPR组房颤复发情况。结果随访(43.6±24.3)个月,53例患者出现房颤复发,复发率为41.4%。与非复发组相比,复发组高血压、糖尿病、PPR患者偏多,LAD大,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高,PR间期长(P<0.05或0.01)。PPR组、NPR组房颤复发率分别为59.5%(25/42)、32.6%(28/86),两组比较,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间期延长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879,95%CI:1.262~6.566,P=0.012)。结论 PR间期延长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RFA)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在我院接受过RFA的AF患者资料,按照RFA后6个月随访时房颤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n=28)和未复发组(n=52).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R F A后房颤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相比,复发组患者的房颤病程、C反应蛋白(CRP)和左心房内径(LAD)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CRP和LAD是RFA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应加强对有RFA术后复发危险因素患者的监测和随访,早期识别房颤的复发并尽早处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消融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世纪坛医院行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和微波消融术的患者354例,术后感染者为病例组,未感染者为对照组,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疾病资料。结果354例肝脏肿瘤消融患者行消融术454次,术后发生感染17例(3.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类型中原发、肿瘤个数中单个、腹部手术类型中肝切除术是肝脏肿瘤消融术后发生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肝脏肿瘤消融术后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多发肝脏肿瘤、转移性肿瘤、胆肠吻合术是肝脏肿瘤消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QTc是否与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第一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共39例,收集术前心电图和其他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访。结果:随访(14.8±11.7)个月,23例患者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复发率59%)。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QTc显著性延长[(461±29)vs.(434±18)ms,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QTc和左心房前后径(LAD)是心房颤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当QTc截断值为448ms时,其预测心房颤动复发的敏感性为0.81,特异性为0.7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QTc每增加10ms,心房颤动复发的风险比为1.227(95%CI:1.053~1.431,P=0.009)。与LAD单独预测术后复发相比,LAD和QTc联合能更好地预测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短QTc和左心房偏小的患者无心房颤动复发。结论:QTc延长能预测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短QTc和左心房偏小的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微波消融术(PMCT)治疗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疗效。 方法 2005年1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采用PMCT治疗40例,采用开腹肿瘤切除治疗68例。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 结果 治疗后3年,PMCT治疗患者总生存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0.0%和40.0%,与手术切除治疗组的58.8%和38.2%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患者肝功能分级为B级、血清甲胎蛋白水平高和白蛋白水平低者与生存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肝功能分级(HR=1.81,95%CI:0.97~3.38)、血清AFP(HR=1.83,95%CI:0.99~3.37)和白蛋白水平(HR=1.81,95%CI:0.98~3.36)为影响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采用PMCT治疗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生存率与手术切除治疗者结果相似,患者预后与肝功能、血清AFP水平和白蛋白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患者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射频消融术后随访18个月,154例患者中共有63例患者出现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指数、左心房内径、持续性心房颤动、术中电复律和单次心房颤动发作最长时间复发组明显多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单次最长持续时间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1.97、2.80,P0.05)。结论左心房内径和单次心房颤动发作最长时间是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冷冻消融术后影响早期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0例直径≤5.0 cm的HCC行冷冻消融治疗后复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冷冻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随访8-47(平均随访时间21.9±10.1)mo,共有57...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静脉结构特点及左心房内径(LAD)与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67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房颤患者的术前资料,通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测量LAD,螺旋CT测量左上肺静脉(LSPV)、左下肺静脉(LIPV)、右上肺静脉(RSPV)和右下肺静脉(RIPV)的CT值及肺静脉变异情况.所有患者都成功进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并在术后随访10个月.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肺静脉结构特点,LAD及其他因素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267例入选患者中,复发44例.复发组与无复发组相比,LAD、LSPV、RSPV、左侧总肺静脉和上侧总肺静脉平均直径明显增大(P<0.05).经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AD、上侧总肺静脉直径、房颤类型以及房颤病程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AD越大、上肺静脉开口越宽的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越容易复发,而病程较长和持续性房颤亦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53凋亡激活蛋白2(ASPP2)mRNA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7月接受肝切除术的HCC患者12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实验室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癌组织中ASPP2 mRNA相对表达量;随访1年,记录所有患者的复发情况,绘制生存分析曲线,分析不同ASPP2 mRNA表达水平的HCC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截止2021年7月31日,共有40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32.79%,据此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显示,复发组AFP>400 ng/mL比例、肝硬化比例、肿瘤低分化比例、白蛋白水平<35 g/L比例高于未复发组,ASPP2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SPP2表达中位数为界值,绘制生存分析曲线,显示ASPP2 mRNA低表达组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明显高于ASPP2 mRNA高表达组(χ2=5.662,P=0.01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19.
马思聪  王涛  丁敏  明雅南  戚星星  张源  翟博 《肝脏》2016,(5):355-359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一线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6月到2014年11月,201例首次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在本中心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随访时间4~53个月。使用单因素(Kaplan-Meier模型)以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患者肿瘤复发以及生存的预后因素进行评估。结果肿瘤初次完全消融率为96%,部分患者接受了2次消融,总计完全消融率为99%。微波消融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12/201)。患者术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间为18个月、肝功能Child B级、肿瘤多发、肿瘤直径5 cm、AFP20μg/L是影响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平均总生存时间为38个月,与之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肝炎病史、肿瘤多发以及肿瘤直径5 cm。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一线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和有效的,肿瘤直径、数量以及患者肝功能状况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入选93例2型糖尿病合并持续性房颤且首次行安贞医院"2C3L"消融术式的患者。消融前检测HbA1c水平。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房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中位随访9个月,93例患者中42例(45.2%)房颤复发。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左房大小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左房大小切点值≥44.5mm预测房颤复发的敏感性为59.5%,特异性为68.6%(AUC=0.665)。结论:左房大小与2型糖尿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首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