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和探讨百色市右江区疟疾疫情流行规律和分布特征,为消除疟疾后制定适合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分析方法,对1950—2019年百色市右江区疟疾疫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1950—2019年百色市右江区累计报告疟疾病例87 730例,疟疾发病率从第一阶段1954年的527.00/万和第二阶段1971年的946.76/万下降至1995年的1.00/万以下,2000年(0.03/万)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的目标。2009年起已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015年达到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的标准。结论百色市右江区在不同阶段实施的疟疾防治策略和综合抗疟措施有效。今后应加强业务水平培训以及加强监测,及时处置输入性病例是进一步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9—2019年百色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规律和分布特征,为百色市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后制定适合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及整理2009—2019年百色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监测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2009—2019年百色市累计报告疟疾病例50例,其中49例为血检阳性病例(98.00%),1例为临床诊断病例(2.00%)。血检阳性病例中虫种分布情况为:间日疟14例(28.57%),恶性疟34例(69.39%),卵型疟1例(2.04%),无混合感染病例和三日疟病例的发现。输入性病例地区分布以隆林县最多(25例,50.00%);性别全部为男性;除了2012年1月份有一个高峰期外,总体上病例无明显的季节分布;从回国至发病平均时间为7.2 d,从发病至确诊的平均时间为7.8 d;县级疾控中心报告32例(64.00%);危重症病例2例,分别于2016年及2018年出现,无因重症而死亡的病例出现。2008年报告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后,至今疟疾病例报告全部为境外输入性,2016年达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的标准,输入性疟疾病例未在百色市辖区内引起继发性病例。结论百色市在没有本地病例的疟疾防治现状下采取的疟疾防控策略和综合抗疟措施有效。今后应进一步落实病原学监测的措施,开展疟疾防治的健康教育宣传和培训以及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9—2019年百色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规律和分布特征,为百色市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后制定适合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及整理2009—2019年百色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监测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2009—2019年百色市累计报告疟疾病例50例,其中49例为血检阳性病例(98.00%),1例为临床诊断病例(2.00%)。血检阳性病例中虫种分布情况为:间日疟14例(28.57%),恶性疟34例(69.39%),卵型疟1例(2.04%),无混合感染病例和三日疟病例的发现。输入性病例地区分布以隆林县最多(25例,50.00%);性别全部为男性;除了2012年1月份有一个高峰期外,总体上病例无明显的季节分布;从回国至发病平均时间为7.2 d,从发病至确诊的平均时间为7.8 d;县级疾控中心报告32例(64.00%);危重症病例2例,分别于2016年及2018年出现,无因重症而死亡的病例出现。2008年报告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后,至今疟疾病例报告全部为境外输入性,2016年达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的标准,输入性疟疾病例未在百色市辖区内引起继发性病例。结论 百色市在没有本地病例的疟疾防治现状下采取的疟疾防控策略和综合抗疟措施有效。今后应进一步落实病原学监测的措施,开展疟疾防治的健康教育宣传和培训以及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乐业县1961-2015年疟疾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各阶段疟疾防治成效,为达到消除疟疾的目标后继续巩固成果及制定下一步防治措施提供建议。方法在疟疾流行高峰期,采取以消除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在疟疾流行后期,采取以监测手段搜索传染源并根治的防治措施;在达到消除疟疾的目标后,采取以监测输入性病例为主的防治措施。结果不同阶段的防治对策,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经过几十年的综合防治,疟疾最高发病率从1970年的743.13/万下降至1998年的0.97/万,从2005年起已无本地疟疾病例,于2007年10月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目标,2015年6月通过百色市市级消除疟疾考核。结论 54年的抗疟经验为消除疟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监测,提高医务人员疟疾发现能力,坚持多部门合作,及时发现输入性疟疾并有效处置,以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剖析南桥试点半个世纪的抗疟进程,探讨高疟区消除疟疾的规律和经验,为海南消除疟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试点的抗疟措施及其成果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杀虫剂滞留喷洒后,主要媒介微小按蚊迅速被消灭,致使疟疾大幅度下降;由于仍存在重要媒介大劣按蚊,致使疟疾下降缓慢,长期徘徊;由于土地和森林不断开垦,大劣按蚊密度下降,加之增加了蚊帐使用,减少了人蚊接触,使疟疾得以持续稳定下降,但偶尔出现小幅波动。表明控制蚊媒是控制疟疾的关键,继续减少人蚊接触和降低媒介能量是巩固抗疟成果,成功消除疟疾的关键。近10年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期间抗疟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结论南桥试点60年的抗疟成绩巨大,现正进入消除疟疾阶段,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抗疟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济宁市40年疟疾防治对策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新 《中国热带医学》2006,6(8):1375-1376
目的 总结济宁市40年来疾病防治成果,以期为当前和今后制定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济宁市40余年疟疾疫情报告资料,评价防治策略和措施及其效果。结果济宁市疟疾防治在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策略和综合性抗疟措施,收到显著效果,全市疟疾发病率由1960年的1949.14/77下降至1986年的1/万以下。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消灭疟疾标准。结论济宁市40年来在不同的阶段实施的防治策略和综合抗疟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武陟县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武陟县消除疟疾工作,为其他地区实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及开展评估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对武陟县1950-2013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报表、文件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总结,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3年版)》,从保障措施、技术措施、防控效果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 疟疾曾是危害武陟县人民健康最为严重的地方性传染病,曾在1954、1964、1970年发生过三次大流行,防治工作经历控制流行、实现基本消灭、基本消灭后监测和消除疟疾4个阶段.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3年)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经费保障到位,按《河南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消除和巩固工作,血检30 417人次,血片复核率为8.83%.结论 武陟县经过多年抗疟,自1988年至今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按照《疟疾控制和消除标准》(GB26345-2010),顺利通过了河南省消除疟疾考核验收,达到消除疟疾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田阳县1951-2014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控制措施和防控效果,为制定消除疟疾后监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田阳县1951-2014年疟疾疫情、发热病人血检、血清学、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等资料进行统计,对在不同疟疾发病阶段采取的不同防控措施进行效果分析。结果田阳县1951-2014年来共报告疟疾病例68 417例,年均发病率为38.12/万,经反复防治,疟疾疫情得到全面控制。2004年起无本地疟疾病例发生,2014年8月经自治区、百色市卫计委组织专家考核确认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结论 1951-2014年田阳县疟疾病例全部是输入性病例,加强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回归人员疟疾监测,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输入性病例是疟疾防控后期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琼海市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价琼海市消除疟疾工作,探讨今后疟疾监控工作重点。方法收集1952—2015年琼海市疟疾疫情数据、报表、文件、工作计划、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描述分析不同阶段疟疾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并对琼海市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琼海市历史上为疟疾高度流行区,1955年疟疾发病率为1 207.34/万,为有疫情数据记载的历史最高峰。全市防治工作经历控制流行、抗疟联防与经常性管理、消除疟疾3个阶段防治。在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5年),琼海市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行动(2010—2020年)》和《海南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开展消除疟疾工作,疟原虫血检44 235人,年度血检数均达到总人口1‰以上,血片复核率10%,2011年、2013年各发生1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媒介监测发现边远地区仍有较低密度的传疟媒介微小按蚊残存。结论琼海市经过多年疟疾防治,已连续6年无本地感染病例,达到消除疟疾标准。今后应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宜昌市疟疾流行规律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消除疟疾策略及措施,为其他地区实施消除疟疾行动及开展评估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1951—2015年疟疾疫情及防治数据、报表及文件、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总结,根据国家《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从保障措施、技术措施、防控效果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 1951—2015年全市共报告疟疾436 934例,死亡358例,发病率在2 549.22/10万(1954年)~0.18/10万,历经控制流行、消除疟疾前、消除疟疾3个防治阶段。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5年)全市112个疟疾镜检站疟原虫血检107 523人,年度血检数均达到总人口1‰以上,发现疟疾90例(其中1例为2000年最后1例本地感染临床病例)均在24 h内报告,年报告发病率均控制在1/10万以下,均在3 d内进行流调,及时规范抗疟治愈出院,发生在传播季节的59例7 d内疫点有效处置率100%,疟史休治58人次及扩大化疗重点人群161人次。监测发现本地主要传疟媒介中华按蚊,未发现嗜人按蚊。所辖13个县市区及市级均通过消除疟疾达标考核及评估。结论宜昌市经过多年疟疾防治,连续保持5年无本地疟疾病例,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巩固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及防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肥西县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总结和分析消除疟疾的措施和效果,探讨消除疟疾的成功经验。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肥西县疟疾的流行趋势、防治措施、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过60多年的积极防治,肥西县疟疾发病率从1970年最高的23 372.30/10万,2014年降至0.82/10万,2012—2014年连续3年无本地感染病例,2015年经安徽省卫生计生委考核评估,达到卫生部消除疟疾标准。结论肥西县已达到部颁消除疟疾标准,实现了全县消除疟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南昌市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南昌市消除疟疾工作,为制订消除疟疾达标后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南昌市1950—2015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报表、文件、工作计划、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南昌市疟疾流行特点与防治历程,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从保障措施、技术措施、防控效果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疟疾曾是危害南昌市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地方性传染病,1950—2015年间疟疾年发病率经统计学分析显示:1950—1954年疟疾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1),1955—1962年略微下降(P0.01)后上升到1969年的最高发病率6 899.50/10万(P0.01),1969—1976年从高点下降(P0.01);1977—1985年开展大规模抗疟后年发病率急剧下降(P0.01),1987年发病率已降至10.01/10万,1988—2009年发病率继续下降(P0.01),2010年后年发病率均在0.5/10万以下。整个防治历程经重点防治、全面防治、基本消除疟疾、灭疟后监测阶段和消除疟疾5个阶段。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5年)南昌市建立了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按《江西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消除疟疾达标评估工作,全市疟原虫血检56 586人,平均年度血检数达到总人口2.52‰,血片复核率为10.62%,发生的91例病例均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媒介监测发现本地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结论南昌市经过多年疟疾防治,连续保持5年无本地疟疾病例,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后期的防治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正> 1980年以前,灌南县是以中华按蚊为传播媒介的间日疟高发区。经过多年的抗疟,1988年疟疾发病率降至1/万以下。1991年10月,经省考核验收,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达标后,抓好疫情监测管理,是巩固疟疾防制成果的关键措施。将该县1992年—1997年疟疾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湛江市历年疟疾流行情况与防治措施,评估湛江市消除疟疾工作成绩,为消除疟疾达标后科学指导疟疾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湛江市1950—2015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版)》和按照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广东省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实施细则(2014版)》,从6大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 1950—2015年间疟疾年发病率分析显示:1950—1955年疟疾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956—1960年略有下降,1954年发病率达历史最高峰,达9 665.47/10万。1970—1996年开展大规模抗疟工作后,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再无本地感染疟疾死亡病例发生;1972年消灭了恶性疟;1989年通过省级基本消除疟疾考核;1997—2001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2002年后均以输入性、散发性病例为主,年发病率均在0.2/10万以下。消除疟疾阶段(2011—2015年),湛江市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按照《广东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消除疟疾和巩固工作,乡镇卫生院以上117间医疗机构100%设立疟疾镜检站,"三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共29 886人,平均年度血检率达到总人口0.71‰,其中发现阳性17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近年发现本地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个别县(市、区)有少量微小按蚊。结论 2016年湛江市通过省级考核评估,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今后工作重点主要是加强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和传疟媒介监测,及时做好疫点处置。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消除恶性疟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善青 《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779-1781
目的分析在海南省消除恶性疟的可行性。方法对海南省五十年的抗疟工作、防治效果及抗疟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目前的形势与条件、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结果海南省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五十年的抗疟工作,已取得许多抗疟经验,如采取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和防制蚊媒的综合性措施,建立健全县(市)、乡镇级疟防机构,以市县为单位实行地方与农林场的疟疾联防,重点加强血检站建设和疟疾的经常性管理等,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且海南省四周环海,所以分布于海南省的疟疾是相对孤立的,这为消除海南岛的恶性疟创造了较好的外部自然环境。另外,目前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药物又有了新的进展,青蒿素类与其他药物配伍,不仅提高了疗效,而且降低了成本,有利于贫困地区大面积使用,快速诊断技术日臻完善,而且价格低廉,为偏远贫困地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了技术保证。结论有国家和当地政府的重视与投入的加大,又有全球基金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加上日臻完善的疟疾防治技术,在海南省消除恶性疟不仅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安徽省望江县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总结和分析消除疟疾的措施和效果。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望江县疟疾的流行趋势、防治措施、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从消除措施、现场考核、保障措施三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疟疾曾是严重危害望江县人民健康的地方性传染病,1954年发病率为6 001.55/10万,经过多年积极防治,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1983年起连续31年下降至0.38/10万。2007年发现最后1例本地感染间日疟。2010年开展消除疟疾工作以来,发热病人血检24 172人次,阳性2人。规范治疗与管理3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2015年经安徽省安庆市卫生计生委考核评估,达到卫生部消除疟疾标准。结论望江县已达到国家卫生计生委颁消除疟疾标准,实现了全县消除疟疾,巩固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长寿区疟疾流行概况,评价防治效果,总结推广防治经验。方法将长寿区1951-2008年疟疾发病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媒介调查、防治、监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结果长寿区20世纪50年代疟疾暴发流行,1954年年发病率高达622.90/万。主要分布于晏家、龙溪、双龙、石堰等9个乡镇。经过约10年的普查、现症病人治疗、休止期对有疟史者根治、健康人群预防服药和灭蚊综合防治措施后,疟疾年发病率持续下降,1983年以来,年发病率稳定在1/万以下,1985年经省级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疟疾部颁标准。结论经过监测,证实长寿区已控制疟疾流行,且抗疟成绩巩固。今后应加强监测,加强疟疾流动人口管理,向消除疟疾标准迈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陵水县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陵水县消除疟疾工作,为其他地区实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及开展评估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陵水县1951—2016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报表、文件、工作计划、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总结。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对陵水县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疟疾曾是危害陵水县人民健康最为严重的地方性寄生虫病,曾经发生过疟疾大流行,发病最高年份为1958年,报告发病18 231人,发病率1 340.88/万。防治工作经历调查研究、控制流行、综合防治和消除疟疾4个阶段,于2017年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在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6年), 陵水县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经费保障到位,按《海南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消除和巩固工作,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机构均有专人负责疟防工作,疟原虫血检55 124人,各年度血检数达到总人口1.82%~2.59%,血检均未发现阳性病人,血片复核率为10.0%。媒介监测发现本地主要的传疟媒介大劣按蚊和微小按蚊已经捕获不到。结论陵水县经过60年持续不断的疟疾防治,有效阻断了疟疾传播,连续保持6年无本地疟疾病例,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巩固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舟山市疟疾流行概况,描述疟疾防治历程,评价消除疟疾措施及效果,为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实施和消除疟疾后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分析1950—2012年舟山市疟疾防治工作资料。结果舟山市以间日疟流行为主,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历史上共发生过四次流行高峰,1968年发病率达到1 864.90/10万。经过采取控制传染源和传播媒介防制等综合性措施,疟疾流行呈现逐步下降趋势,2009年以来无本地病例发生。2010年起开展消除疟疾行动,发现输入性恶性疟6例,输入性间日疟2例。2012年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完成省级消除疟疾考核。结论舟山市在不同的时期采取的疟疾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消除疟疾行动有力地推动了疟疾防治工作,同时需要积极应对消除疟疾后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总结云南省鹤庆县1952-2014年疟疾防治经验和取得成绩,为通过消除疟疾考核评估验收后继续巩固已取得的消除疟疾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地收集自1952年防疫站成立以来鹤庆县各年度疟疾疫情、不同疟疾发病时期采取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分析总结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结果鹤庆县1952-2014年共发生疟疾病例18 593例,发病率从3 737.05/10万下降至1997年及以后的5/10万以下,1997年起已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于2014年通过评估验收,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消除疟疾标准。结论鹤庆县在1952-2014年间根据不同疟疾发病阶段特点,采取不同的疟疾防治策略,并落实相应不同阶段的各项疟防措施,实践证明取得了明显防治效果。经过几代疟疾防治人员的不懈努力,现已通过评估验收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消除疟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