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霞  崔颖  李国宏 《实用老年医学》2022,(11):1088-1091
<正>围术期低体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核心温度<36℃的现象[1],其与多种并发症密切相关,包括伤口感染、凝血功能障碍、术后苏醒推迟、寒战与热不适、心血管不良事件等[2-3]。髋部骨折是老年病人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外科手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常见治疗方式,创伤大、时间长,加之麻醉药物、身体暴露、皮肤消毒、大量输液、伤口冲洗等因素共同作用,病人极易发生低体温[2-3]。研究发现,髋部骨折手术病人低体温发生率高达60%。而老年病人常合并多种疾病,机体代谢率低、血管收缩阈值下降,体温调控功能差,低体温易感性更高[4]。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飞速发展,围术期体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趋凸显,加强病人术中体温管理也被许多学会和机构纳入指南和专家共识[3,5-6]。预防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中低体温、减少相关并发症、加速康复是必然趋势。本文就ERAS理念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病人围术期低体温的...  相似文献   

2.
<正>老年髋部骨折作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同时也产生了高额的社会经济成本[1]。老年病人存在高血压、冠心病等合并症,且因高龄、衰弱等因素,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较高[2],也造成较高的死亡率[3]。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基于循证医学采取的一系列围术期优化措施,以减少生理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加速病人康复。ERAS通常需要外科、麻醉、康复和重症等多个学科联合参与[4]。目前,ICU已经参与到老年髋部骨折综合救治的多个环节。本文将ICU在老年髋部骨折ERAS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而容易发生髋部骨折。髋部骨折严重影响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老年病人常并存多种疾患,如何完善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成为麻醉医师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1术前止痛髋部骨折常伴随着严重疼痛,不予镇痛措施或单独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均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包括心血管不良事件、谵妄等,增加了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1]。外周神经阻滞可以为髋部骨折病人提供良好  相似文献   

4.
<正>据预测[1],至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将达到高峰,老年人约占总人口35%。老年人群中髋关节疾病高发,髋部骨折、畸形及髋关节退行性变,病情严重者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影响生活。同时老年患者并存疾病较多,器官功能储备下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多为Ⅲ级或Ⅳ级[2],对麻醉及手术耐受能力差,围术期更易发生血流动力学波动,从而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髋部手术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多、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5.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常经历中到重度的疼痛, 疼痛增加围术期并发症的风险、不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和康复。周围神经阻滞被推荐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术期镇痛。本文概述了髋关节神经支配、相关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及其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康复的影响。基于现有的证据, 周围神经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预后有潜在的积极作用, 未来仍需要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正>髋部骨折〔14〕治疗手段包括保守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以外固定和牵引为主,但压力性溃疡、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等限制了保守治疗的应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全身状态差,不能手术者。手术治疗因死亡率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佳等优势而成为首选疗法〔5,6〕。围术期治疗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运用中医药治疗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1致病因素骨质疏松是老年髋部骨折的重要内因〔7,8〕。髋部骨折发病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患者手术量逐渐增加。老年人神经系统呈退行性改变,因此抑制手术相关神经炎症的能力下降,会出现神经元损伤及其他合并症,更易发生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1],部分患者术后轻/重度认知功能障碍可持续12个月或以上[2]。  相似文献   

8.
<正>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15%61%〔1〕。术后谵妄可明显延长老年住院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使老年住院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增加〔2〕,对谵妄危险因素的控制是降低谵妄对患者危害的关键所在〔3〕。高龄、术前并发症、术前认知障碍、全身麻醉、术后低氧血症、术后疼痛、睡眠障碍、手术应激反应、药物毒性作用、贫血、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是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主要病因〔461%〔1〕。术后谵妄可明显延长老年住院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使老年住院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增加〔2〕,对谵妄危险因素的控制是降低谵妄对患者危害的关键所在〔3〕。高龄、术前并发症、术前认知障碍、全身麻醉、术后低氧血症、术后疼痛、睡眠障碍、手术应激反应、药物毒性作用、贫血、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是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主要病因〔46〕。本研究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和3支病变的有效手段,实现完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是手术的优势和关键所在[1]。而围术期心肌梗死(perioperative myocardial infraction,PMI)不仅增加了围术期死亡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增加了中远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和桥血管再狭窄的发生[2-3]。尽管CABG手术方式日趋成熟和标准化,但PMI的发生率高达5%~30%[4],对于日益增多的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MI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更高[5],且患者中远期预后也不理想[6]。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老年患者手术诊疗需求与日俱增,在常见手术中老年患者(≥60岁)占比已高达30.4%~ 65.9%[1]。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以术后记忆力、注意力、定向力、语言理解和社交能力损伤为主要特征。一旦发生将显著降低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住院周期,增加病死风险。高龄是导致PND的独立危险因素[2],  相似文献   

11.
<正>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是由多个学科专家围绕病例进行讨论,在综合各专家的意见基础上为病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个体化治疗的特点。已有研究显示,老年髋部骨折在MDT模式下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改善病人预后[1-2]。而手术室护士的积极参与及配合可提高手术质量。本文旨在探讨在MDT模式下,术前个性化多次访视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焦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医疗需求日益增加,其中≥65岁的老年患者接受外科手术的比例显著增加,占全部手术患者的1/4~ 1/3[1]。由于老年患者生理储备降低,代偿能力减弱,多脏器功能下降,因此手术后面临的并发症风险也大大升高。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是导致术后残疾甚至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是术后最常见的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正>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MDT)模式,即由多学科专家围绕某一种或某一系统疾病的病例进行讨论,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病人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的治疗模式[1]。MDT模式的建立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预后较差的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本研究团队在前期的研究中应用MDT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2-4],但新冠疫情发生后,多数病人因无法提供有效期内核酸证明,  相似文献   

14.
<正>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老年髋部骨折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组(MDT)定义老年髋部骨折为年龄≥65岁、低能量损伤造成的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转子下骨折。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老年髋部骨折发病率越来越高,据预计,2050年全球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将达到600万以上,其中亚洲将占50%以上[1-2],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将面临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老年髋部骨折治疗如果不及时,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增加致残、致死率,  相似文献   

15.
<正>人工智能(AI)是研究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主要通过算法使机器能够推理问题和执行任务[1]。随着芯片存储、通信网络、计算机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无线传输模块和各类传感遥测设备的日新月异,A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2]。由于其在快速识别、处理大规模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AI正推动着包括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在内的各个医学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3-4]。目前,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麻醉从业人员的缺乏以及麻醉手术量的需求增长等诸多医疗矛盾日益突显,而这些因素均易引起病人麻醉质量下降从而导致病人围术期的风险增加[5]。因此,大力发展AI在麻醉与围术期学科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应用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80例,依据简单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全麻联合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比较两组入室时(T0)、麻醉诱导时(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前、术后12、24 h测定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术后24、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输注总量;术毕到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两组肺不张、慢性咳嗽、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T1~T3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先降低后升高,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整体变化幅度更小(P均<0.05)。与术前比,术后12、24 h两组的CD4+、CD4+/CD8+均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髋部骨折的病人逐渐增多,据统计≥65岁老年人髋部骨折在男性和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414.4/10万和957.3/10万[1]。英国报道13%的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合并脑血管病[2],由于我国是脑血管病高发地区,这一比率在我国可能更高。由于并存疾病的存在,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死亡风险是同龄人群的3倍[3],所以对老年髋关节骨折病人,特别是围手术期的脑血管病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及采取恰  相似文献   

18.
<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两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中(≥60岁)约30%为糖尿病患者(7813万),其中95%以上是2型糖尿病[1]。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人群OP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2]。多项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总骨折、髋部骨折、上臂骨折和踝关节骨折的风险均增加[3-5],2型糖尿病患者任意部位骨折风险较非糖尿病人群增加22%,髋部骨折风险增加27%[4]。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临床患者的随机分组观察比较,探讨髂筋膜室阻滞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5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且采用PFNA内固定的患者分为2组,围手术期采用髂筋膜室阻滞镇痛26例(观察组),采用综合镇痛24例(对照组).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情况、股四头肌的肌力,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末次随访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股神经阻滞对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6例髋部骨折病人。将病人随机平均分为2组,股神经阻滞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比较2组病人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阿片类药物剂量以及对镇痛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1 h和术后6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术后0~24h、24~48 h和48~72 h舒芬太尼的平均用量均较对照组少,其中,术后0~24 h的舒芬太尼平均用量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24 h,研究组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股神经阻滞可有效减少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增强镇痛效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