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痴呆症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被认为是诱发AD发病的关键因素,Aβ神经元毒性介导的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是AD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本文就近年关于Aβ的神经毒性与线粒体功能异常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多因素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认知障碍、执行力障碍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有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级联和tau 蛋白异常学说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绝经后妇女较同龄男性AD 发病率高1.5~3.0 倍,认为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降低相关,并且研究表明雌激素有神经元保护作用,雌激素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线粒体。除此之外,由于线粒体被视为细胞的能量体、兴奋性毒性期间神经元生存力的关键调节剂,因而AD 线粒体机制也成为AD 发病机制的研究领域。Aβ可直接与线粒体膜结合,从而改变线粒体动力学和功能,导致能量代谢异常,最终引起细胞凋亡等一系列链式反应。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会加剧Aβ沉积和tau 蛋白异常磷酸化,而这两种病理反过来又能促进线粒体损伤,通过线粒体依赖性凋亡通路来诱导细胞凋亡。该文就AD 情况下,雌激素通过介导线粒体途径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AD 防治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AD)与线粒体能量代谢有关,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效,但其机制尚不明确。从能量代谢障碍相关物质如β淀粉样蛋白(Aβ)、细胞色素氧化酶Ⅳ(COXⅣ)、葡萄糖代谢调节蛋白75(GRP75)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等着手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与线粒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医针灸对线粒体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相关物质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旨在为今后研究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卜玉洁 《医学综述》2014,20(21):3855-3856
线粒体是细胞内广泛存在的膜性结构,参与诸多细胞活动,如产生能量、调节钙离子稳态、调控细胞程序性死亡等。神经元轴突和树突中存在着活跃的线粒体移动以促进细胞代谢及机体的正常功能。线粒体在维持神经元活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功能障碍的线粒体可以引起神经元功能障碍及细胞死亡。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P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关,无论线粒体功能障碍在PD中是原发事件还是继发事件,都能够为阻止PD的病理改变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海人酸(KA)颞叶癫癎大鼠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线粒体膜电位及线粒体酶活性和细胞能量代谢的改变,探讨线粒体功能障碍在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海人酸颞叶癫癎大鼠模型采用一侧海马注射海人酸制备.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KA组(6 h、1、3、7天),每组8只.检测各组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Ⅱ和Ⅳ以及Na -K -ATP酶活性、三磷酸腺苷(ATP)和二磷酸腺苷(ADP)的浓度.结果:KA组大鼠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显著增加,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Ⅱ和Ⅳ以及Na -K -ATP酶活性、ATP浓度、ATP/ADP比值显著降低,且随时间延长,其下降尤为显著.结论:KA大鼠海马存在能量代谢异常和线粒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神经元和/或其髓鞘的丧失所致,目前该类疾病的病因仍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能量代谢异常, 已成为公认的早期病理现象。本文主要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帕金森综合症(Parkinson disease,PD)为例,探讨线粒体功能异常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以期为该类疾病诊治和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与线粒体密切相关,线粒体不仅作为细胞供能的主体,而且其功能改变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起关键性作用。针灸通过改善线粒体超微结构,调节大脑能量代谢,抑制细胞凋亡,调节Ca2+稳态,以及降低DNA突变,在AD的治疗方面发挥各种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线粒体功能障碍可导致胞内活性氧物质(R0S)积聚造成氧化应激,这是AD早期主要特征之一并促进病程发展.β淀粉样蛋白(A β)沉积可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进一步促进活性氧物质积聚而损伤线粒体功能、造成胞内Ca2+超载等导致神经元凋亡,最终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全身麻醉药物中吸入麻醉药物有可能通过以上机制损伤线粒体功能、提高胞内Aβ水平诱导细胞凋亡,进而促进AD病程发展.此外,内质网与线粒体交界膜结构和功能正常对维持细胞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若发生功能障碍可促进AD发展,但其结构尚未阐明,其中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减退、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异常等。研究发现雌激素(estrogen,ER)替代治疗可以延缓AD 病情进展,但是其应用又会导致各种副作用,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成为必然趋势。研究显示与17β- 雌二醇结构相似的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PE)对于治疗AD 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较少,能够代替雌激素在治疗AD 上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众所周知,线粒体是所有细胞形态的细胞存活的重要因素,神经元正常功能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线粒体的健康情况。而该文将就植物雌激素介导线粒体途径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的相关内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遗传性视神经性疾病是以视神经退行性病变为主的一组疾病的统称。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发病中存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线粒体动力学异常和线粒体基因突变、进而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神经节细胞凋亡等。现简要综述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融合、分裂蛋白及其突变所引起的视神经相关疾病,着重阐述与遗传相关视神经病变相关的线粒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神经元变性与视神经性疾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相对应的线粒体相关基因的异常,为遗传学视神经病变发病机制中线粒体功能失调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人类基因组包括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线粒体基因是位于核外的独立双链DNA。由于线粒体DNA没有内含子,全部都是外显子,因此线粒体DNA的任何改变都会导致其基因序列发生改变,进而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发生改变,引起呼吸链功能的变化和能量代谢的缺陷,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近年来,随着对线粒体研究的增多,很多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的疾病相继被报道。在PubMed、NCBI中关于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疾病的文献引用已超过10 000条。线粒体DNA作为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常导致持续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主要表现为学习、记忆等方面的障碍。目前,PSCI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健康线粒体对神经元存活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间线粒体转移可通过增加神经元活力、增强线粒体代谢、调控神经炎症等过程与脑卒中联系,从而改善认知障碍。本文概述了线粒体转移的机制以及细胞间线粒体转移在PSCI中的关键作用,并探讨了线粒体移植作为PSCI的新型治疗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其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胡欢 《重庆医学》2018,(23):3081-3083
心肌肥厚是心脏面对压力过载时做出的适应反应.心肌肥厚与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心肌肥厚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重点,为的是找寻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心肌肥厚的策略.线粒体是心脏的能量泵,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氧化应激以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密切相关.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心肌肥厚、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线粒体已经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新靶点.本文就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心肌肥厚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线粒体自噬是通过选择性清除受损和功能障碍的线粒体来阻止过量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从而防止细胞死亡的过程,是维持线粒体稳态的关键.FUNDC1是一种新型线粒体自噬受体蛋白,在介导线粒体自噬方面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本文主要就近年来线粒体自噬中FUNDC1调控机制及其病理生理意义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与神经退行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颖 《医学综述》2008,14(4):520-521
线粒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是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早期共识的病理现象。从线粒体形态结构异常(包括线粒体形态结构异常、线粒体基因突变)和线粒体功能异常(包括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β-淀粉样蛋白级联反应、氧化应激、钙超载、神经元的兴奋性毒性、细胞凋亡过程)等方面予以综述,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发生于脑血管疾病后常见的一种情绪、情感障碍,核心症状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兴趣消退、行为抑制等。大量证据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是抑郁症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因素之一,遂提出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可能是PSD的发病机制之一这一假说。本文将从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氧化应激、线粒体DNA缺失、损伤或突变、细胞凋亡等方面综述线粒体功能障碍与PSD的关系,为明确线粒体功能障碍在PSD发病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为今后开发靶向抗抑郁药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脓毒症对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脓毒症是指各种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临床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线粒体是重要的物质和能量代谢中心,心肌细胞线粒体在调节细胞内Ca2+浓度、信息传递和细胞凋亡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脓毒症可引起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严重影响了机体的能量代谢,并介导心肌细胞凋亡.最终导致心肌的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不同月龄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海马神经元中线粒体自噬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20只雄性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为研究对象,分为3月龄组、6月龄组、9月龄组和12月龄组,以C57小鼠为对照组.获取海马组织,通过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元中线粒体的形态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和P62的表达水平;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和Miro1的表达水平;线粒体外膜蛋白Tom20的表达水平.结果: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随着月龄增大,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海马区神经元中线粒体损伤的病理变化呈逐渐加重的过程,即线粒体明显水肿、透明,嵴排列不规则,断裂,甚至消失.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野生小鼠组比较,LC3、P62、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水平在6月龄组、9月龄组和12月龄组小鼠中明显增高(P<0.05),而Miro1蛋白却明显降低(P<0.05),Tom20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随着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月龄的增加,其海马区神经元线粒体病理改变呈动态,线粒体自噬呈动态增强但伴随线粒体清除障碍.  相似文献   

19.
线粒体动力学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线粒体是一种高度动态变化的细胞器,通过不断地融合 分裂维持线粒体网络的稳态,线粒体融合 分裂的动态平衡对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和收缩功能的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线粒体动力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动力学变化参与扩张型心肌病、缺血 再灌注损伤、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本文围绕线粒体融合 分裂失衡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关系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的胰腺外分泌炎症疾病。目前认为AP的发病主要与胰蛋白酶原异常活化、炎症细胞浸润、钙超载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AP腺泡细胞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及线粒体自噬功能异常,认为线粒体自噬可以通过降解多余或紊乱的线粒体来维持细胞稳态,改善AP病理损伤。该文综述线粒体功能障碍及其自噬功能异常在AP病理过程中的研究进展,为寻找药物治疗新靶点,减轻AP的临床症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