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医学杂志》2022,(23):1753-1759
目的构建双能量CT定量参数联合常规CT特征模型, 并探讨其在浸润性乳腺癌Ki-67表达水平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1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资料, 均为女性, 年龄25~77(53.2±11.3)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胸部平扫和双能量CT增强扫描, 测量并计算病灶动脉期和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及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eff), 并评估其常规CT特征。根据免疫组织化学(IHC)结果, 将患者分为Ki-67高表达组(129例)和Ki-67低表达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常规CT特征及双能量CT定量参数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单独、联合模型评估Ki-67表达水平的效能, 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两组肿瘤最长径、形状及强化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i-67高表达组动脉期NIC、nZeff和静脉期NIC、nZeff及λHU[M(Q1, Q3)]均高于Ki-67低表达组[0.13(0.12, 0.16)比0.11(0....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联合超声特征术前诊断乳腺癌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 回顾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丽水市中心医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99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其中LVI阳性患者41例,LVI阴性58例。所有患者行双能量CT动静脉期胸部增强扫描及超声检查。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IC)、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eff)、能谱曲线斜率(λHu),并记录超声特征。比较两组病灶的NIC、nZeff及λHu,评价双能量定量参数、超声特征的单一诊断及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LVI阳性与阴性患者超声特征包括肿瘤形状、边界、毛刺征和微小钙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VI阳性组动脉期NIC、nZeff及静脉期NIC、λHu、nZeff均高于LVI阴性组(均P<0.05)。其中当静脉期λHu以3.24为最佳截断值时,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755,灵敏度为0.707,特异度为0.741。双能量参数、超声特征单一诊断的灵敏度为0.781、0.732,特异度为0.776、0.707,准确度为0.843、0.684。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0.805,特异度为0.84...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双能量CT定量评估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22年1~12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双能量CT扫描。根据患者免疫组化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情况分组,每个分型均分为阴性和阳性。使用分析软件分析CT图像,记录患者病灶的CT值、标准碘浓度(NIC)、keV-CT值曲线斜率(K),比较阳性和阴性患者能谱参数的差异。结果 ER阴性患者NICa、NICv、Ka以及Kv值均高于ER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能谱参数ER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各能谱参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阴性患者Ka值低于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双能量参数Ki-67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能量CT定量评估对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表达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断乳腺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的双能量CT动、静脉期的定量参数与肿瘤Ki-67表达指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术前行双能量CT能谱双期增强扫描、术后病理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的患者33例,以Ki-67表达指数14%为界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测量两组动脉期和静脉期病灶和同层面降主动脉的碘浓度(IC),计算相对碘浓度(SIC);测量双期病灶在40和70keV的CT值,计算能谱曲线斜率(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Mann-Whitney U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来比较高、低Ki-67表达组的动静脉两期定量参数(IC、SIC、λ)的差异。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评估增强两期参数对高低Ki-67的鉴别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定量参数与Ki-67表达指数值高低的相关性。结果 Ki-67高表达组在动静脉两期中的IC值、SIC值及能谱曲线斜率λ均大于Ki-67低表达组,P <0.05。动脉期IC值、SIC值及能谱曲线斜率λ对Ki-67表达高低组的鉴别效能为0.678、0.752、0.711,静脉期三个参数的鉴别效能为0.752、0.822、0.736。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动、静脉期IC、SIC与曲线斜率λ与Ki67的高低存在正相关,其中动脉期IC、SIC与Ki67值相关性最高,分别为0.685、0.648。结论浸润性乳腺癌的双能量CT定量参数与其Ki-67表达指数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碘图在肾脏占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肾外科收治的68例肾脏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32)行常规CT平扫,研究组(n=36)行双源CT双能量增强检查.获得常规平扫图像和扫描碘图,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参数联合肿瘤标志物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19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周行双能量CT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后处理工作站测量双能量CT参数,包括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和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eff);并记录术前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包括CEA、CA125、CA15-3。评估不同指标在4种分子亚型间的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不同单一和联合指标的诊断效能,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Her-2过表达型患者CA125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种亚型(P<0.05),而三阴性型患者CE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种亚型(P<0.05);Her-2过表达型患者动脉期NIC和动脉期λHU均高于其他3种亚型(P<0.05);三阴性型患者nZeff高于其他3组(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15-3...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opoⅡα、Ki67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患者一般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乳腺癌病例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opoⅡα及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种蛋白与患者一般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TopoⅡα蛋白阳性率48.72%(38/78),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66.67%(52/78),TopoⅡα与Ki67均阳性表达率38.46%(30/78)。TopoⅡα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块大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无明显相关(P>0.05),与Ki67的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组数有关(P<0.05)。Ki67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块大小、ER、HER-2均无明显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数及孕激素受体PR相关(P<0.05)。TopoⅡα、Ki67共表达与肿瘤组织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组数相关(P<0.05),而与年龄、ER、PR等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组数(P=0.007,OR=1.781,95%CI:1.175~2.700)是TopoⅡα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淋巴结转移组数(P=0.032,OR=1.730,95%CI:1.049~2.855)及PR蛋白表达状态(P=0.000,OR=0.126,95%CI:0.039~0.402)是Ki-67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淋巴结转移组数(P=0.005,OR=1.819,95%CI:1.198~2.762)是TopoⅡα及Ki-67共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TopoⅡα与Ki67均可作为可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的指标,联合检测两者表达水平可以为乳腺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CT增强扫描静脉穿刺要点,分析失败原因,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3750例,使用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型号为18-20G,选择肘部较大血管进行穿刺。结果一次穿刺成功3700例,成功率为98.67%;一次穿刺失败50例,失败原因包括患者血管条件差10例,患者不配合7例,操作人员技术失误18例,心理状态不佳导致失败15例,失败率为1.33%。结论CT增强静脉穿刺时必须严格遵守静脉穿刺程序,熟练掌握穿刺要点,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责任心,可提高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双源CT双能量碘图技术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确诊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双源CT双能量门静脉期增强图像,测量、计算并评估80kV、140kV、加权融合120kV和碘图图像中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胰腺实质-坏死灶对比噪声比、胰腺坏死灶面积以及图像主观诊断评分。结果 80kV、140kV、加权融合120kV和碘图图像中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分别为(67.40±20.82)HU、(42.87±14.99)HU、(48.69±15.82)HU、(33.01±10.26)HU;胰腺实质-坏死灶对比噪声比分别为8.36±3.58、5.85±2.65、7.68±3.51、10.60±4.34;胰腺坏死灶面积分别为(3.78±2.68)cm2、(3.28±2.59)cm2、(3.37±2.46)cm2、(2.42±1.98)cm2;图像主观诊断评分分别为3.88±0.33、3.31±0.80、3.58±0.66、2.81±0.76。碘图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胰腺实质-坏死灶对比噪声比、胰腺坏死灶面积以及图像主观诊断评分与80kV、140kV和加权融合120kV图像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碘图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胰腺坏死灶面积和图像主观诊断评分均低于其他3组图像,碘图的胰腺实质-坏死灶对比噪声比高于其他3组。结论双源CT双能量碘图技术不能提高影像诊断医生对胰腺坏死灶检出的主观判断力,但能更为敏感的显示胰腺实质中坏死灶周边的低灌注区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时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使其配合检查,达到满意增强检查效果.方法 运用护理干预对1630例CT增强患者实施增强前心理护理,检查中合理安全选择静脉穿刺部位,进行扫描中观察不良反应及检查后护理.结果 患者均能适应 CT室环境,配合医师完成检查.结论 CT增强扫描中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检查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双能量CT(DECT)成像在痛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6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疑似痛风患者216例,对患者行DECT检查,根据DECT检查结果是否有痛风石,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有痛风石,n=108)和对照组(无痛风石,n=108)。分析DECT在痛风石检出中的价值,尿酸盐结晶检出率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通过分析治疗前后DECT检查出的尿酸盐结晶数目、血尿酸水平评判DECT在痛风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结果 :216例临床拟诊为痛风的患者,104例最终临床确诊为痛风,均经治疗后复查。观察组108例中93例复查,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尿酸盐结晶检出呈显著正相关;DECT对痛风诊断敏感度为89.42%,特异性为86.61%,对疗效评估准确率100%。结论 :DECT对痛风石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临床诊断痛风及疗效评估具有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DECT)定量参数联合临床病理特征预测结直肠癌(CRC)增殖抗原Ki-67阳性表达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腹盆腔DECT双期增强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3例结直肠腺癌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Ki-67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两组。利用Siemens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入组患者动脉期和静脉期的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及能谱曲线斜率(λHU)。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能谱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的预测效能。结果结直肠癌Ki-67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之间血清CA19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9,P<0.05)。Ki-67高表达组双期IC值、NIC值及能谱曲线斜率均高于Ki-67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CT定量参数IC、NIC、λHU及血清CA199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双能量成像在肺内非小细胞肺癌、结核、炎性结节等不同肺结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温州市人民医院经常规体检或CT检查收治的疑似肺内实性结节患者95例,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非小细胞肺癌组(n=42)、结核组(n=33)、炎性结节组(n=20),所有患者均行CT双能量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评估患者CT影像形态学特征(血管受累、病灶钙化、淋巴结增大、结节边缘、部位、强化特点),同时测量比较CT双能量成像相关定量参数[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 of arterial phase,NICAP)及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 of venous phase,NICVP)、能谱曲线斜率(K40~100keV)]。分析比较三组肺结节病变间CT双能量成像相关定量参数的差异。评价CT影像特征、CT双能量成像相关定量参数兼备诊断肺实性结节的效能。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非小细胞肺癌、结核、炎症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等诊断效能指标。结果 三组肺结节病变的血管受累、病灶钙化、淋巴结增大、结节边缘、部位、强化特点等CT征象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结节多呈血管受累、淋巴结增大、结节边缘呈毛刺/分叶状、发病于两肺下叶、强化不均匀;结核组结节多呈病灶钙化、结节边缘不光整,发病于两肺上叶、强化不均匀;炎性结节组结节多呈边缘不光整、发病于两肺下叶、强化均匀。三组肺结节病变的NICAP、NICVP、K40~100keVap.、K40~100keVv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呈炎性结节组>非小细胞肺癌组>结核组的顺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CAP、NICVP、K40~100keVap.、K40~100keVvp.均可用于鉴别诊断炎性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结核(P<0.05)。NICAP+NICVP+K40~100keVap.+K40~100keVvp.评价炎症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结核的ROC曲线AUC、敏感度及特异性等诊断效能指标均较高。结论 CT可清晰地描述非小细胞肺癌、结核及炎症的形态学特征,但三种肺结节病变在形态学特征存在重叠,因此鉴别诊断的价值有限。CT双能量成像定量参数分析为非小细胞肺癌、结核及炎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可提高临床诊断效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30例经螺旋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肾癌螺旋CT平扫22例表现为低混杂密度,其中8例见低密度坏死区和5例有斑点、弧形钙化及3例微量脂肪变;5例表现为等密度;3例呈较低密度囊状影。肿瘤边界模糊不清19例,清晰而不锐利8例,边缘相对光整3例。三期增强扫描于动脉期肿瘤实质中度—明显强化22例,强化程度CT值大于40HU,其中8例低密度坏死区无强化;3例壁结节中度—明显强化;轻度强化5例。实质期肿瘤病灶密度迅速降低,排泌期病灶均低于实质期密度。结论利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密度、边缘及强化程度的特征性表现,对肾癌的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