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小鼠肝癌细胞株H22细胞肝脏原位种植法建立BALB/c小鼠原位移植肝癌模型,为研究肝脏肿瘤奠定基础。方法取新鲜小鼠腹腔传代的H22细胞,生理盐水洗涤2次,调细胞浓度为1×10~7/ml,与Matrigel按4:1比例混合,用10μl微量进样针在开腹直视下沿肝叶长轴种植于BALB/c小鼠的肝左叶,每只5μl,逐层关腹,常规饲养2周后,处死小鼠观察肿瘤形成情况,检测小鼠肝脏原住癌的形成率及小鼠存活率,形态学和病理学方法鉴定造模效果。结果肉眼可见小鼠肝脏出现单个灰白肿瘤结节,病理学方法证实为肝癌,小鼠存活率和成瘤率均为95%,肿瘤大小均匀。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稳定、简单可行的BALB/c小鼠原位移植肝癌模型。  相似文献   

2.
人肝癌裸鼠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BAL B/ C- nu/ nu裸鼠 ,由中国生物药品鉴定所提供 ,鼠龄为 3~ 5 wk,雌雄兼用 ,其实验和饲养均在 SPF条件下的超净层流架中进行 ,灭菌水和饲料供动物自由摄入 .肝癌转移细胞株 HCC- 972 4- P由本实验自己建立 ,按常规方法培养于 RPMI- 16 40培养液中 ,(血清浓度为 10 0 m L· L- 1 ,青霉素 80万 IU· L- 1 ,链霉素 10 0万 IU· L- 1 ) ,单层培养于37℃ CO2 ,恒温培养箱中 .1.2 方法  1原位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2 ] :取对数生长期的 HCC- 972 4- P肝癌细胞 ,用 0 .2 g· L- 1 EDTA和 1.2 5 g·L-…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用Balb/c小鼠、腹水型肝癌(Hca-F_(25))尾静脉接种所产生的肺转移瘤和淋巴结转移瘤分别重复循环筛选10次(即肺瘤结→尾静脉→肺瘤结……;和淋巴结瘤结→尾静脉→淋巴结瘤结……)得到同一肿瘤内具有不同转移倾向的两个瘤细胞亚群P_(10)(肺转移瘤第10代)和L_(10)(淋巴结转移瘤第10代)。随着循环筛选代数增加,肺转移亚群的肺转移率显著升高,淋巴结转移亚群也有相似变化。经尾静脉,腋皮下和脚掌三途径接种,在前两途径接种中,P_(10)的肺转移率均显著高于L_(10);L_(10)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P_(10)。脚掌接种,P_(10)和L_(10)的转移率无显著差别。两亚群的肺转移灶大多形成于小血管或小支气管周围。细胞侵袭性试验表明P_(10)和L_(10)各自对肺和淋巴结粘附,侵袭增强,可很快侵入深部组织生长。本实验结果提示肿瘤转移的器官亲和性不仅与瘤细胞本身生物学性状有关,也与肿瘤移植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4.
体内连续筛选法建立自发性肺转移人肝癌细胞系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Li Y  Tang Z  Ye S  Liu Y  Chen J  Xue Q  Huang X  Chen J  Bao W  Yang J  Gao D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9):601-605
目的 从人肝癌裸鼠肺转移灶中建立人肝癌细胞系 ,为探索肝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模型。方法 用高转移性人肝癌克隆细胞株MHCC97 H接种裸鼠 ,进行 3次肺转移筛选 ,取肺转移瘤建成皮下接种后自发性肺转移的细胞系。检测下列指标 :形态学、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运动速度、核型分析、流式细胞分析、免疫细胞化学检查、HBVDNA、成瘤性和转移性。结果 从裸鼠肺转移灶中培养出人肝癌细胞系HCCLM3,为多边形上皮性癌细胞 ,亚三倍体核型 ,染色体众数范围 5 5~ 5 8条 ;细胞倍增时间 34 9h ;克隆形成率 32 4 %± 3 2 % ;细胞运动速度 (2 0± 2 ) μm/h ;免疫细胞化学显示甲胎蛋白、白蛋白、细胞角质蛋白 8、P16阳性 ,P5 3、nm2 3、HBsAg阴性 ;细胞基因组中有HBVDNA整合。裸鼠皮下接种成瘤率 10 0 % ,5周后自发性肺转移率为 10 0 % ,肺转移灶中位数 12 1个 /裸鼠。瘤组织原位接种于裸鼠肝脏 ,5周后腹壁转移 10 0 %、腹腔内转移 80 %、肝内转移 10 0 %、膈肌转移 70 %、肺转移10 0 % ,肺转移灶中位数 2 6 8个 /裸鼠。结论 建成一个皮下和原位接种均出现自发性高转移的人肝癌细胞系 ,为研究肝癌转移提供了新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为探讨内脏恶性肿瘤引起皮肤损害机制及抗转移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工具。方法:将本院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癌第20代传代移植后,观察移植瘤的侵袭和皮肤转移及其生物学特征。结果:肝癌皮肤转移瘤表现为血道转移,癌栓经门静脉、腹壁静脉、胸膜壁静脉至腋静脉,突破脉管进入右前胸外上方及腋前组织,在其皮下形成边界清楚的结节性皮肤转移瘤。皮肤转移成功率为73.7%,表现为皮肤特异性损害,其组织病理学和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DNA含量测定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与原位移植瘤性质一致。结论:本研究客观地模拟人体内脏肿瘤的侵袭和皮肤转移及损伤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内脏恶性肿瘤和皮肤病变的内在联系提供了重要依据和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扶正消瘤合剂抗肿瘤肺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扶正消瘤合剂系焦中华教授验方。临床观察发现该药对多种肿瘤有效。我们曾对其抗肿瘤机制作了系列研究[1]。本文就其抗肿瘤转移作用作了初步的实验研究,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1 材料动物:C57BL/6小鼠,雄性,体重18~22g,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提供;昆明种小白鼠,雄性,体重18~22g,由本院动物房提供。瘤株:Lewis肺癌,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肿瘤组提供;H22(腹水型),由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细胞室提供。扶正消瘤合剂:由人参、黄芪、女贞子、补骨脂、山慈菇、土茯苓、土贝母、…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可稳定传代的肾透明细胞癌小鼠肺转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筛选出肾透明细胞癌特异性鼠肺转移细胞亚株,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用本实验室前期建立的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RCC05-TXJ,体外扩增培养制成细胞悬液后注射于NOD-SCID小鼠颈背部皮下,成瘤后取出瘤组织接种于另外NOD-SCID小鼠的肾包膜下,待有肉眼可见瘤块后,处死小鼠并取出肿瘤组织接种于新NOD-SCID小鼠的肾包膜下,反复数轮,直至出现稳定的鼠肺转移模型。此时取模型鼠肺转移组织,一部分继续接种于新鼠肾包膜下,反复数轮,尝试以转移组织诱导肺转移;另一部分进行原代培养,细胞经体外扩增纯化后制成悬液接种于新鼠肾包膜,数轮循环至产生肺转移,筛选能产生稳定鼠肺转移的细胞亚株。整个筛选过程均观察记录原位成瘤、淋巴及肺转移形成情况,并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及CA9(肾癌标志)、CD133(干细胞标志)表达检测。结果:以RCC05-TXJ细胞株接种所致NOD-SCID小鼠颈背部皮下肿瘤组织作为移植瘤材接种鼠肾包膜在第2轮即出现鼠肺转移,此后3~6轮以鼠肺转移组织移植肾包膜下,均能成功诱导转移。以鼠肺转移组织原代培养RCC细胞均获成功,第6轮原代培养细胞扩增纯化后制成的细胞悬液(RCC05-TXJ-L)接种于鼠肾包膜下,出现特异性肺转移,重复2轮实验结果稳定。RCC05-TXJ-L细胞具有生长速度快(传代时间约为2 d)、原位成瘤时间短(1周左右)、接种后转移性较强、CA9及CD133表达升高等特点。结论:RCC05-TXJ在NOD-SCID小鼠体内多轮反复筛选可建立稳定的肾细胞癌鼠肺转移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的肺转移性细胞亚株RCC05-TXJ-L可稳定诱导NOD-SCID鼠产生肺部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22细胞在BABL/C×C57BL/6杂交F1代小鼠的成瘤性,为研究移植物抗肿瘤效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提供实验对象。方法BABL/C来源的H22肝癌细胞接种于杂交F1小鼠皮下,观察成瘤状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22细胞的主要组织相容抗原复合物分子。结果每只F1小鼠接种2×106个H22细胞时,成瘤率为100%,无自发缓解;接种第14天,肿瘤体积的变异系数23%~34%;H22细胞的H-2Kd表达率(75.70±9.32)%。结论H22细胞可成功地接种于F1小鼠皮下成瘤,建立杂交F1代实体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实验性小鼠颌下腺纤维肉瘤肺癌转移模型的建立葛淑芬,孙爱静(第一临床学院口腔外科)(基础医学院实验病理学教研室)关键词颌下腺纤维内瘤;肺转移瘤应用小鼠颌下腺纤维肉瘤细胞株(日本金医科大学,齿科口腔外科教室提供),以1×10 ̄6/0.2ml的细胞数,通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有自发淋巴转移特性的肝癌细胞对淋巴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弗氏不完全佐剂诱导Balb/c小鼠腹腔良性淋巴管瘤,分离瘤体消化法体外培养淋巴内皮细胞;H22细胞接种Balb/c小鼠腹腔,收集腹水制成H22条件培养液,观察其对淋巴内皮细胞生长和表达flt-4、c-fos、PCNA的影响。结果:小鼠淋巴管瘤来源的淋巴内皮细胞可成单层贴壁培养,在内皮细胞完全培养液和H22条件培养液作用下可增殖达到或接近铺满状态,并阳性表达flt-4、c-fos、PCNA,普通培养液不能支持细胞生长,flt-4等染色为阴性:结论:淋巴内皮细胞增殖可能是癌细胞淋巴路转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张云飞  罗文  陈健康  田琼 《医学争鸣》2003,24(24):2244-2246
目的:探讨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DES)对小鼠H22肝癌细胞在小鼠体内造成肺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00只小鼠随机分为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注射芝麻油对照组(B组),注射不同剂量DES用药组(C、D、E组).采用尾iv H22肿瘤细胞的方法制作肿瘤转移模型.观察动物肺转移灶及组织切片.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昆明小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TYXN-91智能血液凝集仪测定用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并进行出血时间测定.结果:C、D、E组小鼠肺表面转移灶数目分别为6.1±2.5,6.1±5.2,4.9±2.2较A、B组(7.3±3.5,8.5±3.7)有不同程度的明显减少(P<0.05).与A、B组相比,用药组(C、D和E组)血清NO含量有明显升高(P<0.05),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A,B,C,D,E组分别为(31±19)%,(37±17)%,(12±6)%,(14±13)%,(13±12)%(P<0.05),出血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DES可能通过促进NO释放,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来抑制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3.
Lewis肺癌自发肺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足掌、肌肉、皮下三种途径,给C_(57)BL/6小鼠接种体外培养的Lewis肺癌(LLC)细胞建立肺转移模型。结果发现:足掌和肌肉注射易形成肺转移,且转移结节数多:当接种的瘤细胞低于5×10~5个时,其自发肺转移率,结节数有较好的剂量依赖性,一般随荷瘤鼠生存时间延长,肺转移也相应增多。提示:足掌注射2×10~5~5×10~5个活瘤细胞是建立本模型的最适剂量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细胞疫苗(Tcell Vaccine,TCV)治疗实验动物肿瘤的效应。方法:建立荷肝癌(H22)小鼠模型。14d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荷瘤小鼠分别按1、3、10、17d,4次行TCV或生理盐水治疗。观察小鼠的生存情况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实验组小鼠十第4次TCV治疗后,肿瘤生长稳定,随后肿瘤出现缓慢缩小,其中7/8的小鼠在实施TCV治疗结束后35d内,皮下肿瘤全部消退。生存天数均〉100d;对照组小鼠皮下肿瘤呈进行性增大,全部小鼠于接种活肿瘤细胞后45d内死亡。病理组织学观察,实验组肿瘤组织大片坏死,癌巢周边炎细胞明显增多;对照组肿瘤组织中瘤细胞增生活跃,周边有少量炎细胞浸润。结论:TCV治疗小鼠H22肝癌能激发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引起肿瘤坏死,消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钰  贾新明 《中原医刊》2003,30(1):13-14
为探讨原发性肝癌肺转移的诊断和治疗,对63例患者(TAE组43例,非TAE组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表明:首先出现转移症状和胸片首先发现病灶者TAE组25.6%、74.4%,非TAE组60%、40%,P<0.01;TAE组生存时间,转移时间及转移后生存时间分别为14.5、7.5、6.88个月,明显高于非TAE组4.8、2.7、2.0个月,P<0.01,提示胸片是确定诊断的首选方法。胸部CT对小病灶更敏感,肝动脉栓塞化疗加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能明显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Sijunzi Decoction,SJ)对小鼠H22肝癌细胞实验性肺转移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实验性肺转移模型,用药后观察两个不同时间点肺表面转移结节的大小、数目及转移程度;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白介素-2(IL-2)的表达情况。[结果]四君子汤(SJ)能降低肺转移率,优于替加氟(FT-207)及生理盐水(NS)组。2周后SJ组、FT-207组肺转移结节数目分别为6.1±2.5和6.2±2.2,均低于NS组(7.3±3.5)(P0.05);胸腺指数FT-207组较NS组、SJ组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IL-2表达的量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M-1表达的量SJ组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4周后SJ组肺转移结节数目为6.3±2.7,明显低于NS组(7.8±3.2)和FT-207组(7.7±3.5)(P0.01);脾脏指数FT-207组比其他组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SJ组IL-2表达的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ICAM-1表达的量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结论]四君子汤能抑制小鼠实验性肺转移,其机制可能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调节肿瘤细胞黏附分子表达,避免肿瘤细胞从原发灶的脱落,并抑制肿瘤细胞与基质和内皮细胞的黏附,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华蟾素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华蟾素对小鼠移植肝肿瘤H2 2 生长的影响 ,初步探讨华蟾素对肝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瘤株 (H2 2 )接种于小鼠 ,制备肝癌模型 ,设正常对照组、荷瘤模型组、5 -FU组、华蟾素组。各组小鼠采血计白细胞数 ,切除肿瘤、胸腺及脾脏 ,称取重量 ,计算肿瘤抑制率 ;光、电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结构。结果 :华蟾素和 5 -FU组小鼠肿瘤抑制率分别为 3 0 .99%和 74.2 8% ,均明显高于荷瘤模型组 (P <0 .0 1)。华蟾素组白细胞数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 .0 5 ) ,显著高于 5 -FU组 (P <0 .0 1)。电镜观察华蟾素组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结论 :华蟾素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移植性肝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19.
转移性人肝癌模型系统建立及肝癌转移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病死率在全世界所有癌症中占第3位[1],是我国第2位癌症死亡原因。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肝癌临床和基础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手术切除是肝癌获得长期生成的主要手段,在某些临床中心,肝癌根治性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40%以上(我所治疗的肝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在小肝癌切除术者中约为60%,大肝癌切除术者约为30%)。但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60%以上(小肝癌也达40%~50%)[2]。转移复发已成为进一步延长肝癌病人生存期、提高远期疗效的瓶颈问题,也是最终攻克肝癌的关键。肝癌转移研究需要动物及细胞模型,Liotta[3]将“建立多种不同…  相似文献   

20.
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建立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的可行性,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用肝癌细胞株H22接种于ICR小鼠皮下,建立异位移植模型,然后用此移植瘤组织再接种于小鼠肝内,建立肝原位移植瘤模型.结果: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成功率为95.6%,自发转移率为81.8%;大量腹水发生率为40.9%,自发消退率为0%.模型平均自然生存期为28 d,约移植14 d后进入快速增殖期.结论: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成功率高,有高转移、无自发消退现象,可作为研究肝癌转移机制和药物筛选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