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hildren Asthma Control Test,C-ACT)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2月呼吸专科门诊就诊的初诊哮喘患儿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5~11岁,平均(7.8±2.1)岁。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进行肺功能检测,测定PEF%、FEV1%,并同时填写C-ACT。观察入选时和治疗1个月时、3个月结束时的C-ACT评分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在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时,C-ACT评分及PEF%、FEV1%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治疗后1个月时哮喘患儿完全控制28例(56%);治疗后3个月时,哮喘患儿完全控制42例(84%)。C-ACT评分与肺功能检查指标PEF%、FEV1%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C-ACT评分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哮喘控制测试与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CT)与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42例)进行ACT评分、记录肺功能指标的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用力呼气25%肺活量时流速(P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时流速(P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时流速(PEF75)。结果急性发作期ACT测试评分〈10分、10~19分、〉20分者分别为37.31%、62.69%和0,缓解期分别为0、9.52%、90.48%。急性发作期肺功能各指标均异常,PEF25、PEF50、PEF75与PEF异常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肺功能各指标重度异常全部缓解,但PEF25、PEF50、PEF75与PEF异常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评分与肺功能PEF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EF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T测试简便易行,可作为门诊筛查哮喘是否控制的检测手段,肺功能检测中的小气道指标是评估哮喘控制程度、指导正确用药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在5岁以下哮喘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儿科门诊诊治的5岁以下哮喘患儿30例纳入哮喘急性期组,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情缓解后,纳入哮喘缓解期组,并同时选取来儿科体检的5岁以下健康儿童30例纳入健康对照组。分析3组潮气呼吸肺功能测试指标。结果与哮喘急性期组比较,哮喘缓解期组的VT/kg、VPEF/VE、TPTEF/TE、Ti/Te均较高,Rr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EF25%、TEF50%均较高,TEF75%、PEF均较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哮喘急性期组的VT/kg、VPEF/VE、TPTEF/TE、TEF25%、TEF50%、Ti/Te均较低,Rr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EF75%、PEF较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哮喘缓解期组的TPTEF/TE、TEF25%、TEF50%、VPEF/VE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T/kg、Ti/Te均较低,Rr、PEF、TEF75%均较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5岁以下哮喘患儿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可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王斌  王成秀  唐晓燕 《西部医学》2013,25(7):1023-1024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与肺功能检测在中国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急性发作期83例哮喘患儿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进行肺功能检测,测定PEF、FEV1,并同时进行C-ACT评分。观察入选时和治疗1个月、3个月结束时的C-ACT评分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在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时,C–ACT评分及PEF、FEV1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1个月时哮喘患儿完全控制43例(51.8%);治疗后3个月时,哮喘患儿完全控制72例(86.7%)。C-ACT评分与肺功能检查指标PEF、FEV1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C-ACT简便易行,可作为哮喘专科门诊筛查哮喘是否控制的可行方法,肺功能检测是指导儿童哮喘正确用药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在儿童哮喘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哮喘患儿采用问卷调查、哮喘专家评估及简易肺功能(PEF%)测定,进行C-ACT可靠性评估;C.ACT与专家评估及PEF%与C-ACT评估之间的相关性;C-ACT得分在不同PEF%之间以及C-ACT得分在专家评估水平之间的比较;检测C-ACT的效标效度.结果整个样本C-ACT的7个项目Cronbach's(克隆巴赫)a系数为0.800 8;c-ACT与专家评估、PEF%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39、0.776 8;C-ACT得分在不同PEF%、专家评估水平的患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c-ACT的效标效度测量结果显示出:按病情分为缓解、间歇、轻度、中度、重度5组,各组之间C-ACT及PEF%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ACT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能较准确地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肺功能具有高度相关性.C-ACT可在中国推广应用,可作为儿科哮喘专科医师的一个有效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6.
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应用于哮喘儿童的意义。方法:采用肺功能仪测定哮喘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呼吸生理参数。结果:大气道功能均以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敏感,小气道功能以用力呼气25%流速(FEF25)、用力呼气50%流速(FEF50)、用力呼气75%流速(FEF75)敏感,缓解期多数患儿小气道功能仍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结论:小气道功能在病情判定、疗效观察、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育和管理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我科自1999年7月至2001年10月对35例哮喘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教育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功能监测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7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肺功能监测,对患儿进行肺功能监测,比较不同阶段肺功能监测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前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指标显著降低,治疗4个月后患儿肺功能指标持续改善,治疗后4个月大部分患儿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肺功能监测可明确诊断,观察患儿气道功能恢复情况,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孙雪梅  周高俊  金莹 《北京医学》2022,(11):1011-1014
目的 探讨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 PEF)监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作用,为优化哮喘患儿的临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就诊的40名哮喘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进行PEF监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并比较2组儿童基线期、随访3个月和6个月时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 FEV1/FVC)]、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 C-ACT)和治疗级别。结果 40例患儿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12岁,平均(9.1±2.0)岁;病程2~12个月,平均(7.2±2.0)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基线期的肺功能和C-ACT评分和治疗级别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时,实验组肺功能和C-A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6.0±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儿童哮喘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并在家进行治疗的学龄期哮喘患儿96例,其中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8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家庭干预.干预时间为半年,比较两组控制率、发作次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失学天数,并分析干预前、后呼气高峰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结果干预组控制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而发作次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失学天数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干预前PEF%、FEV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组干预后PEF%、FEV1%较常规组升高(P〈0.05)。结论家庭干预可明显改善学龄期哮喘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减少急性发作,并增强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龙珍  周晓勤  皮桂秀  戚虹 《华中医学杂志》2004,28(3):167-167,169
目的 观察婴幼儿哮喘潮气呼吸肺功能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Master Screan Paediatric肺功能仪,对33例哮喘婴幼儿(哮喘组)进行肺功能检查,用63名同龄健康婴幼儿作对照。主要参数为:达峰时间(TPTEF)、达峰容积(VPEF)、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潮气量(Vr/kg)、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吸呼比,同时描绘出流速——容量环。结果 哮喘组TPTEF、VPEF、TPTEF/TE、VPEF/VE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哮喘组VT/kg下降不明显,呼吸频率增快,TI、TE均缩短,以吸气时间下降更明显,吸呼比降低;哮喘组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变窄,呼气相升支陡峭,高峰提前,降支倾斜,甚至凹向容量轴,且出现此种阻塞图形的患儿,几乎TPTEF/TE及VPEF/VE均低于28%。结论 TPTEF、VPEF、TPTEF/TE、VPEF/VE是反映哮喘婴幼儿气道阻塞(尤其是小气道阻塞)的重要指标,两者比值越低,阻塞越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在轻中度哮喘患儿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9例轻度及22例中度哮喘患儿分别在初诊、1个月及3个月复诊时进行C-ACT及肺功能检测,记录每次C-ACT得分、FEVl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和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分析两组患儿C-ACT分值、FEVl%、PEF%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结果:在随访过程中两组患儿C-ACT得分、FEV1%及PEF%值均有显著升高。C-ACT得分与PEF%、FEV1%存在相关性(r=0.363和0.348,均P<0.05);在轻度组中,C-ACT得分与PEF%、FEV1%呈正相关(r=0.738和0.545,均P<0.05),与PEF%的相关性更显著;而在中度组中,C-ACT得分与PEF%、FEV1%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ACT能动态反映出哮喘的控制水平,且与中度哮喘患儿相比,其在轻度哮喘患儿中的应用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峰流速仪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是需要长期治疗与管理的呼吸系统的疾病。评估肺功能情况是哮喘管理的一个主要指标。包括测量用力肺活量 (FVC)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 (FEV1) ,最大呼气流速 (PEF)等应用。肺功能的测定可以对哮喘患儿进行诊断、指导治疗、病情监测及科学研究。其中 ,PEF可以由传统的肺功能仪测得 ,亦可由峰流速仪测得。本文通过应用峰流速仪及肺功能仪测量 42例 5~ 7岁哮喘儿童在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前后的PEF、FEV1的变异率进行对比 ,总结出峰流速仪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体会。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取能进…  相似文献   

15.
呼气峰流速测定的主要目的在于客观地评价哮喘患者气道阻塞的程度,哮喘发作的强度,哮喘控制良好与否及药物治疗效果,哮喘加剧时临时性使用平喘药的良机及必要性以及治疗后的气道可逆性变化等,促进医患之间信息沟通,以便正确引导与教育患者,实施规范化治疗。为此,我们自1998年~2000年间对住院及门诊病人按照哮喘全球管理化指导方  相似文献   

16.
杨义琼  马利维  黄英  李晓阳  但东红  杨湛  秦晓 《重庆医学》2012,41(16):1579-1581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治疗对儿童哮喘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填写社区哮喘患儿健康管理档案61份,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规范化管理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8例,对管理组患儿家长和学龄患儿进行哮喘及其药物基本知识教育,并根据病情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制定相应的阶梯式治疗措施,定期随访,适时升级或降级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定期随访,治疗上自行决定。观察1年,对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肺功能进行比较。结果经过1年管理治疗,管理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31,P<0.05);管理组患儿肺功能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和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规范治疗12个月较6个月肺功能恢复好,年龄大于9岁、病程大于60个月者,肺功能恢复慢。管理组哮喘发作次数、门诊次数较观察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通过对哮喘儿童进行规范化管理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及门诊治疗次数减少,肺功能显著改善,且治疗时间越长,肺功能恢复越好,年龄大,病程长,肺功能恢复慢。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分析医患共同商讨哮喘儿童用药方案及管理计划新模式在学龄期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10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医务人员通过门诊与电话随访、微信互动等相结合的方法与患儿及家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共同商讨决策哮喘患儿的用药方案和管理计划,...  相似文献   

19.
陈俊松  李敏  汤昱 《浙江医学》2018,(7):722-724,738
目的探讨小气道功能指标在儿童哮喘缓解期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98例哮喘儿童进行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肺功能测定,比较小气道功能的变化以及缓解期小气道功能障碍组与肺功能正常组的临床特征。结果哮喘缓解期第一秒最大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2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FEF25%)均高于发作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缓解期小气道功能障碍组和肺功能正常组在年龄、规律吸入激素疗程、过敏性鼻炎病史、特异性皮炎病史、哮喘家族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气道功能障碍组患儿的病程长于肺功能正常组患儿,哮喘严重程度重于肺功能正常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气道功能障碍组哮喘重度风险是功能正常组的4.127倍(95%CI:1.755~9.707,P<0.05)。结论缓解期哮喘患儿小气道功能指标仍有异常,与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一致,可用于缓解期哮喘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肺功能动态监测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