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与髂筋膜阻滞(FICB)用于髋部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等数据库, 纳入比较PENG阻滞组与FICB组在髋部骨折术后镇痛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疼痛评分, 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镇痛药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检索时间截止2022年8月, 结果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n=374), PENG阻滞组阻滞后30 min静态疼痛评分低于FICB组(MD=-0.35, 95%CI -0.60~-0.11, I2=14%, P<0.05);PENG阻滞组术后6、12、24和48 h静态与动态疼痛评分与FIC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ENG阻滞组较FICB组术后24和48 h镇痛药物用量减少(MD=-9.10, 95%CI -19.11~0.91, I2=95%, P<0.05);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NG阻滞用于髋部骨折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择期脊椎-硬膜外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02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体重指数≤3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n=51):FICB组和PCIA组。术后FICB组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入0.5%罗哌卡因30 ml负荷剂量,然后接自控镇痛泵,药物配方:0.25%罗哌卡因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75 ml,背景输注速率5 ml/h,PCA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PCIA组连接自控镇痛泵,药物配方:芬太尼10 μg/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1 ml,锁定时间10 min。2组镇痛至术后48 h,维持VAS评分≤4分。VAS评分>4分时,先按压镇痛泵,观察10~20 min,若VAS评分仍>4分,则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补救镇痛。采用混淆评估法评估术后48 h内谵妄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以及恶心呕吐、尿潴留、便秘和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24 h和术后24...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LFCN)阻滞和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用于老年患者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单侧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8例, 年龄65~85岁, 性别不限, BMI 18~30 kg/m2, 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9):PENG阻滞+LFCN阻滞组(PL组)和FICB组(F组)。PL组超声引导下在髋关节囊周围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3.3 mg混合液20 ml, 在LFCN周围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1.7 mg混合液10 ml, F组超声引导下在髂筋膜间隙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30 ml。术后采用羟考酮行PCIA, VAS评分≥4分时, 静脉注射羟考酮1 mg补救镇痛。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首次步行时间和距离及住院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和股四头肌肌无力、恶心、呕吐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F组比较, PL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降低, 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减少, 股四头肌肌无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髂前上棘水平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拟行髋臼成形及股骨截骨手术患儿59例,男14例,女45例,年龄1~5岁,体重9.5~21.0 kg, 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髂前上棘水平髂筋膜间隙阻滞组(UF组,n=30)和单纯全麻组(GA组,n=29)。UF组插管后行超声引导下患侧髂前上棘水平髂筋膜间隙阻滞,0.2%罗哌卡因0.8~1.0 ml/kg,最大用量小于20 ml, 30 min后开始手术。GA组不行阻滞直接开始手术。记录麻醉诱导前1 min、手术开始后1、10、30、60 min、手术结束时的MAP、HR和呼出气七氟醚浓度(CETSev)以及术中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使用量、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后10、20、30 min、出室时的苏醒期躁动(PAED)评分,术后4、8、12、24、48 h的FLACC疼痛评分和曲马多补救镇痛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手术开始后1 min至手术结束时,UF组CETSev明显低于GA组(P<0.05)。UF...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modified-fescia iliac compartment block,M-FICB)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体位变动的镇痛效果。方法限期行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0例,男17例,女43例,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改良M-FICB组(M组)和FICB组(F组),每组30例。M组采用超声引导注射0.4%罗哌卡因5ml于闭孔神经,15ml于髂筋膜间隙;F组采用超声引导注射0.4%罗哌卡因20ml于髂筋膜间隙。两组患者20 min后进行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记录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和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记录神经阻滞前(T_0)、神经阻滞后10min(T_1)、20min(T_2)、摆放椎管内麻醉体位时(T_3)、术后24h(T_4)VAS评分。结果 M组闭孔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F组[(4.1±1.4)min vs(10.1±3.9)min,P0.05]。两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0.5)min vs(2.1±0.5)min]。T_1~T_3时M组VAS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与T_0时比较,T_1~T_4时两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有效阻滞闭孔神经,可以减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体位摆放过程中的疼痛,并降低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股骨近端骨折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65~99岁,BMI 18.6~29.7kg/m2,ASAⅠ-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GA组)和全麻联合神经阻滞组(GB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及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后行喉罩全麻,GB组在全麻后,经超声引导给予0.5%罗哌卡因30ml进行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记录入室时(T0)、置入人工气道即刻(T1)、手术开始5min(T2)、手术结束时(T3)的HR、SBP、DBP;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的用量、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人工气道拔除时间、拔除30min和出恢复室时的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第一次补救镇痛时间、补救镇痛使用次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总次数;记录术后2、6、12、24和48h静息和咳嗽时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记录术后48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HR明显减慢,SBP、DBP均明显降低,T2时GA组SBP明显升高(P0.05)。与GA组比较,GB组麻醉过程中舒芬太尼、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苏醒时间、人工气道拔除时间明显缩短(P0.05),拔管30min时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降低(P0.05),第一次补救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补救镇痛使用次数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总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2、6和12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中采用全麻联合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具有术中减少全麻药物的用量、术后恢复佳、术后镇痛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镇痛与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对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后认知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髋部骨折手术患者80例,男31例,女49例,年龄65~89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静脉镇痛对照组(C组)和0.2%罗哌卡因连续FICB组(F组),每组40例。记录术后6、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HR、MAP及SpO_2。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例数、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术前1 d、术后1、3、5、7 d认知状态。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1 d、术后1、3、5、7 d血清S100B蛋白和褪黑素浓度。结果术后6、12、24、48 h F组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不同时点两组静息时VAS疼痛评分、HR、MAP和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内F组补救镇痛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1、3 d两组认知功能MMSE评分、血清褪黑素浓度明显降低,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术后1、3 d F组MMSE评分、血清褪黑素浓度明显升高,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采用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以提供更完善的术后镇痛,减少静脉镇痛药物使用和术后应激,有利于改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髋关节注射(hip injection, HI)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应用罗哌卡因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前镇痛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髋关节囊内骨折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 性别不限, 年龄65~80岁, ASA分级Ⅱ、Ⅲ级, BMI 18~2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HI组)和对照组(FICB组), 每组30例。HI组:超声探头平行股骨颈, 识别髂股韧带, 将罗哌卡因注射到关节腔和转子囊之间。FICB组:超声引导下识别"山坡征", 识别腹横肌、髂肌、髂筋膜, 将罗哌卡因注射到髂筋膜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评估区域麻醉前(T0)、区域麻醉后20 min(T1)、区域麻醉后12 h(T2)、区域麻醉后24 h(T3)、区域麻醉后48 h(T4)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 记录T1~T4时被动屈髋角度及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组T1~T4时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低于T0时(P均<0.05), FICB...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瑞芬太尼诱发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96例, 年龄18~60岁, ASA分级Ⅰ或Ⅱ级, BMI 18~30 kg/m2,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2):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给予艾司氯胺酮组(K1组)和手术结束即刻给予艾司氯胺酮组(K2组)。麻醉诱导前5 min, K1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4 mg/kg, C组和K2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异丙酚、瑞芬太尼和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3 μg·kg-1·min-1, 吸入1.5%~2.5%七氟烷行麻醉维持。手术结束即刻K2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4 mg/kg, C组和K1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30 min、6、24、48 h时测量手术切口周围和非优势手前臂的机械痛阈。分别于术后30 min、6、24和48 h时行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 NRS评分≥4分或者患者需要镇痛时, 静脉注射氟比洛酚酯补救镇痛。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补救镇痛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对照组采取持续静脉痛,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FICB镇痛。术后6~48小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6~48小时,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其MMSE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2.94%vs 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FICB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显著,能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股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麻醉和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股骨骨折手术患者20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01例、观察组102例。两组患者均给与全麻,对照组患者全麻后给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观察组患者全麻后给予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小时、术后6小时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瑞芬太尼用量、完全苏醒时间、术后镇痛补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略低于对照组11.88%(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股骨骨折手术患者具有较好的镇痛和麻醉效果,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髋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行髋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组(A组,30例)和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30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方林格液输注量,镇静药物(右美托咪定)用量、血管活性药物(麻黄碱)应用率、镇痛补救情况、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B组比较,A组复方林格液输注量减少,麻黄碱应用率降低,右美托咪定用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疼痛VAS评分A组均低于B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补救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能满足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麻醉需要,可稳定血流动力学,并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术后静脉镇痛对乳腺癌患者疼痛和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择期行乳腺癌手术的60例患者分为艾司氯胺酮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后连接静脉镇痛泵, 艾司氯胺酮组给予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静脉泵注, 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泵注, 其余配方相同。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3 d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分, 术后1 d和术后2 d的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 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辅助镇痛药使用情况、镇痛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 d 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艾司氯胺酮组SAS及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艾司氯胺酮组术后3 d SAS及SDS评分较术前1 d下降(P<0.05), 而对照组患者术后3 d SAS及SDS评分较术前1 d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2 d 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和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腰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5例,男22例,女33例,年龄65~8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QLB组(n=28)和FICB组(n=27)。术后分别于超声引导下行QLB和FICB,予0.375%罗哌卡因30ml。所有患者术后行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后6、12、24、48h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记录静息及运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12、24、48h QLB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FICB组(P0.05);术后12、24、48hQLB组运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FICB组(P0.05),两组不同时点静息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L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FICB组[2(7.1%)vs 9(33.3%),P0.05]。结论腰方肌阻滞较髂筋膜间隙阻滞更能明显减轻髋关节置换术后活动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单次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小儿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最早是由Dalens等[1]在1989年提出的,相比于传统的"3合1"阻滞方法,其不仅可以达到相同的镇痛效果,且成功率更高、操作更简单、并发症更少.但是,涉及到股骨上1/3段和髋臼、骨盆部位的手术,这种方法是否可以为患儿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评价单次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小儿髋部手术术后24 h内的镇痛效果及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围术期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检索Medline、Ovid、Cochrane、Embase、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1996—2020年发表的FICB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照组在围术期给予生理盐水。按Cochrane指导手册的方法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研究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发表于2007—2019年的RCT研究,共计675例患者,其中研究组353例,对照组322例。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24 h内患肢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SMD=-1.82,95%CI-2.26~-1.38),术后24 h内阿片类药物累计用量明显减少(SMD=-0.69,95%CI-0.95~-0.42)。两组术后24 h内患肢静息时VAS疼痛评分(SMD=-0.56,95%CI-1.44~0.31)、爆发痛发生率(RR=0.66,95%CI 0.36~1.23)、总住院时间(SMD=0.36,95%CI-1.50~2.23)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RR=2.31,95%CI 0.24~22.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术期使用髂筋膜间隙单次阻滞能够缓解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早期运动疼痛程度及总体麻醉药用量,但不会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患儿髋脱位手术术后早期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首次行单侧发育性髋脱位手术患儿40例,年龄2~6岁,随机均分为两组:F组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C组行单纯髂筋膜间隙阻滞,神经阻滞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记录送入PACU即刻(T0)、术后1h(T1)、2h(T2)、4h(T3)、6h(T4)的FLACC评分,手术时间、PACU停留时间及在PACU期间芬太尼追加例数,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0~T3时F组FLACC评分明显降低(P0.05)。F组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在PACU停留期间F组有3例(15%),C组有8例(40%)追加芬太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F组4例(20%),C组2例(10%)发生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髂筋膜间隙阻滞比较,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用于患儿髋脱位手术,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小儿发育性髋脱位(development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手术包括内收肌切断,股骨粗隆下截骨以及髋部截骨.术中手术刺激强,术后疼痛剧烈.本研究将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il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复合全身麻醉用于患儿DDH手术,观察其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下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59例,男14例,女45例,年龄≥65岁,BMI 14.1~30.3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组(D组,n=29)和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n=30)。术前1 d晚间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滴鼻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髂筋膜间隙阻滞,F组仅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髂筋膜间隙阻滞。记录右美托咪定滴鼻前(T1)、髂筋膜间隙阻滞后1 h(T2)、过转运床即刻(T3)、过手术床即刻(T4)、摆体位时(T5)的HR、MAP、SpO2和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记录术前1 d、手术当日及术后1、2 d的汉密尔顿焦虑(HAM-A)评分和里兹睡眠问卷(LSEQ)评分。记录术后7 d内谵妄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低血压、心动过缓以及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头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麻醉方式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行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资料,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静脉自控镇痛泵为对照组,观察组为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手术前及术后VAS疼痛评分、手术期间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期内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麻醉期相关指标对比:同组内气管插管后(T_1)、手术切皮时(T_2)、手术结束时(T_3)的HR和MAP分别与T_0比较,P0.05;相同T_1、T_2、T_3时点组间比较观察组HR和MAP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效果比较:两组病人T_4时点VAS评分值比较,P0.05;两组患者术后全麻清醒时(T_5)、术后2小时(T_6)、12小时(T_7)、24小时(T_8)VAS评分相同时间点VAS评分值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VAS评分相对较低,镇痛效果相对较好,P0.05。术后48小时镇痛效果满意,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老年病人行THA手术时,采用超声引导下FICB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减少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干扰、术后镇痛效果好,更有利于病人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