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IgM、B因子、补体C3及C4、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诸暨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13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的情况分为急性期组(85例)和稳定期组(48例);收集两组患儿入院时IgG、IgM、B因子、补体C3及C4、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分析急性期和稳定期上述指标的变化;比较不同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Spearman线性方程分析Ig、补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期组患儿的IgG、B因子、IgM、C3、C4水平低于稳定期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患儿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稳定期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等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2011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82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发作组(45例)、缓解期组(37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缓解期组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均显著高于急性发作组(P<0.01).急性发作组IL-17、IL-5、IL-4、IL-6、IL-8、IFN-γ、IgE值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对照组,IL-2显著低于缓解期组、对照组(P< 0.05);缓解期组IL-17、IL-5、IL-4、IL-8、IFN-γ、IgE值显著高于对照组,IL-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CD3+、CD4+、CD4+/CD8+测定值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组CD3+、CD4+、CD4+/CD8+值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对照组(P<0.05);缓解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哮喘患者的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与健康人群存在显著差异,急性发作期患者与缓解期患者的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肺功能指标差异显著,提示免疫功能紊乱、炎症介质分泌增加与哮喘发作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IL-6、SAA水平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7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将观察组患者分为缓解期组及活动期组;同期选取70例于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抽取对照组于研究组静脉血,测定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IL-6、SAA水平,比较各指标患者不同活动度及健康人群中表达情况。结果 研究组CD4+、CD4+/CD8+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CD8+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且活动期组CD4+、CD4+/CD8+表达低于缓解期组(P<0.05),CD8+表达高于缓解期组(P<0.05)。研究组血清IL-6、SA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活动期组IL-6、SAA水平高于缓解期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CD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设为哮喘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5例设为对照组,检测哮喘组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总IgE含量.结果:哮喘组急性发作期CD3+ CD4+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Ig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缓解期较急性发作期显著改善(P<0.01),但与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P<0.01);随访1年期间,哮喘发作次数得分平均(3.56±1.07)分,发作严重程度得分平均(5.19±2.47)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总IgE含量与哮喘发作次数呈正相关(r=0.562,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含量降低,总IgE含量升高,两者在哮喘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慢性肝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IL-10和IL-12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慢性肝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IL-10和IL-12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与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花环试验法,对68例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IL-10和IL-12进行平行测定。 结果:不同临床类型慢性肝病患者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8+明显高于对照组;慢性肝炎组IL-10、IL-12明显高于对照组;慢性HBeAg阳性肝炎患者CD4+、CD4+/CD8+及IL-12明显低于HBeAg阴性患者,CD8+及IL-10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 结论: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免疫调节紊乱,IL-10、IL-12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患者HBV携带状态即HBV的复制活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介素-8(IL-8)、白介素25-(IL-25)与支气管哮喘(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IASA)检测62例不同分期哮喘患者(缓解期28例、急性发作期34例)血清IL-8,IL-25 的水平,同时观察健康对照组26例.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IL-8,IL-25含量明显升高,分别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血清IL-8,IL-25较缓解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8,IL-25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而且哮喘缓解期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李慧  刘晶  杨金英 《海南医学》2023,(9):1295-1299
目的 探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2020年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5例IM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儿童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8+、CD4+、CD3+、CD4+/CD8+)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淋巴亚群对IM诊断价值;依据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T淋巴亚群与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儿童的CD8+、CD3+分别为(40.33±7.26)%、(78.29±7.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59±6.28)%、(62.94±8.14)%,CD4+、CD4+/CD8+分别为(20.53±5.19)%、(0.63±0.1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94±6.57)%、(...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难治性哮喘对血清炎症因子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难治性哮喘患儿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布地奈德吸入剂,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添加孟鲁司特钠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口服治疗,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儿哮喘相关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用力呼气75%流速(FEF75)以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75/25)]、血清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8 (IL-8)、白细胞介素-13 (IL-13)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治疗前后,采用C-ACT评分评估患儿哮喘控制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诱导的过敏原非依赖性哮喘样模型小鼠的观察,探索IL-33对小鼠肺组织中T、B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T(natural killer T,NKT)细胞和固有淋巴样2型细胞(type 2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氯化钠注射液(normal saline,NS)组和IL-33组,分别将NS、IL-33于1~6 d连续滴鼻,之后隔天滴鼻至18 d制备小鼠哮喘模型。采用有创肺功能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肺组织切片染色观察气道炎性反应;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肺组织中T、B细胞亚群,NKT细胞和ILC2细胞数量及比例变化。结果 与NS组相比,鼻腔给予IL-33刺激可引起小鼠气道反应性增高,气道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和杯状细胞增生。IL-33组小鼠肺组织T细胞(CD3+T)及其亚群细胞数增多,Th2细胞(CD3+CD8-IL-4+)出现优势分化,Th1/Th2细胞比例下降(P<0.01);B细胞(CD19+B)及其亚群(B1a:CD19+CD23-CD5+CD11b+,B1b:CD19+CD23-CD5-CD11b+和B2:CD19+CD23+B220+)以及ILC2细胞(lineage-ICOS+ST2+)数出现明显增加(P<0.01);NKT细胞(CD3+CD8-CD49b+)比例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IL-33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造成肺组织T、B淋巴细胞亚群和ILC2细胞的数量及比例改变,打破局部免疫系统平衡,引发哮喘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马永梅  樊荣 《陕西医学杂志》2022,(11):1416-1419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血清Toll样受体2(TLR2)、TLR9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IM患儿临床资料。记录并比较IM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TLR2、TLR9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变化情况。根据治疗7 d时外周血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BV-DNA)转阴情况将IM患儿分为转阴组和未转阴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以及治疗7 d时血清TLR2、TLR9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分析治疗7 d时EBV-DNA载量与血清TLR2、TLR9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IM患儿急性期血清TLR2、TLR9表达水平高于恢复期,外周血CD3+、CD8+表达水平高于恢复期,外周血CD4+及CD4+/CD8+表达水平则低于恢复期(均P<0.05)。治疗7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塞曲司特与布地奈德联合应用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EOS、IL-10、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采用抗生素、氨茶碱、β2受体兴奋剂及布地奈德治疗,治疗组(16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塞曲司特80 mg•d-1口服。疗程均为1个月。通过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BD型流式细胞仪及肺功能仪测定IL-10、EOS、T淋巴细胞亚群及肺通气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IL-10、FEV1/FVC、PEF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IL-10、FEV1/FVC、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EOS、CD4阳性(CD4+)T淋巴细胞的百 分比、CD4+/CD8+、NK细胞百分比均低于治疗 前(P<0.05);治疗组EOS、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NK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塞曲司特与布地奈德联合应用能够提高哮喘患者的IL-10水平,并通过降低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及NK细胞百分比纠正免疫失衡,同时可改善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细菌性肺炎患儿预后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6例轻症组患儿和18例重症组患儿,分别于入院第1天,治疗第7天检测外周血中CRP、WBC、IL-6、PCT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根据细菌性肺炎患儿临床症状及胸部影像学评估其治愈恢复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相关因素。同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3组儿童血清中的CRP、WBC、PCT、IL-6水平及CD16+CD56+NK、CD3+T、CD4+T、CD8+T及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症组患儿CRP、PCT、IL-6水平高于轻症组,CD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过敏性哮喘患儿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以探讨免疫致病机制。方法 以 43例急性发作过敏性哮喘患儿、2 0例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儿及 2 0例健康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 4+、CD 4+/3 0 +、CD 8+,CD 8+/2 8+T淋巴细胞亚群和CD19+B淋巴细胞亚群。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中白介素 (IL 4)与IgE浓度 ,同时行CD 4+/3 0 +与IL 4、IgE以及CD19与IgE相关性分析。结果 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时 ,CD 8+/2 8+T淋巴细胞亚群为 ( 13 .7± 2 .8) % ,较哮喘缓解组的 ( 10 .6± 2 .8) %和正常组的 ( 11.9± 1.5 ) %显著上升 (P <0 .0 1) ;哮喘急性发作组CD 4+/3 0 +T淋巴细胞亚群与CD 19+B淋巴细胞亚群分别为 ( 2 .4± 0 .5 ) %和 ( 2 0 .6± 4.1) % ,缓解组分别为 ( 2 .0± 0 .3 ) %和 ( 17.8± 3 .3 ) % ,均较正常组的 ( 1.6± 0 .5 ) %和 ( 15 .8± 2 .9) %呈不同程度升高。CD 4+/3 0 +与IL 4、IgE以及CD 19与IgE均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过敏性哮喘患儿T、B淋巴细胞功能状态出现紊乱 ,可能在过敏性哮喘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患儿的实验室指标及细胞免疫功能特征。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97例HCMV感染患儿纳入病例组,选取同时期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体检的111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较白细胞(WBC)、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GG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儿HCMV-DNA载量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将母乳喂养患儿分为母乳HCMV DNA阳性组(50例)和阴性组(33例),比较两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及CD4+/CD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强直性脊柱炎(AS)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AS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依那西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塞来昔布胶囊,2组均持续给药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1β、IL-2R、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3-CD19+、CD16+CD56+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脊柱功能指标(BASDAI评分、BASFI评分、Schober试验距离、指地距离)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2R、CRP、ESR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β、IL-2R、CRP、ESR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CD3+C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白介素-18(IL-18)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血清CCSP、IL-18水平,经治疗后于缓解期采血复查,并与28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儿童血清CCS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儿童低(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血清IL-18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1).无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缓解期血清CCSP与IL-18无相关性(P>0.05),发作期IL-18与IgE呈正相关(r=0.947,P<0.01).结论 CCSP具有抗炎作用,CCSP的减少可诱导或加重哮喘儿童的呼吸道炎症.IL-18在哮喘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的变化和干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并比较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前后、缓解期,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结果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比值为15.5%±2.1%,缓解期患者为12.3%±1.3%,正常组为11.6%±1.5%,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后为14.3%±1.6%。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高于缓解期和正常组(P〈0.05),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性发作期治疗前后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D4+CD25+T淋巴细胞可能是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的干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7、IL-18、IL-35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外周血IL-17、IL-18、IL-35水平和免疫表型,分析外周血IL-17、IL-18、IL-35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的相关性。结果:9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多种髓系抗原呈阳性表达,其中CD13+占比最高(93.88%),其余依次为CD33+、CD117+、髓过氧化物酶(MPO)+和CD64+;CD13+、MPO+、CD64+患者IL-17水平均高于CD13-、MPO-、CD64-患者,CD13+、CD33+、CD64+患者IL-18水平均高于CD13<...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淋巴细胞亚群、炎性因子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AECOPD患者30例(AECOPD组),选取同期本院年龄40~85岁的体检健康者26例(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治疗后AECOPD组及与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CD19+、CD16+CD56+、IL-6、NKG2D和NKG2A表达水平,并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炎性因子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AECOPD组外周血CD3+、CD4+、CD4+/CD8+、NKG2A升高,CD8+、CD16+CD56+、IL-6、NKG2D基因表达水平降低(P<0.05)。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激状态下外周血皮质醇、淋巴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将7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分为有应激反应组(A组,34例)和无应激反应组(B组,36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C组,38例)。应用IMMULITE自动定量免疫分析仪、HCP52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及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皮质醇、淋巴细胞及T细胞亚群。 结果:A组外周血皮质醇高于B组和C组(P<0.001);A和B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百分比低于C组(P<0.001);A组淋巴细胞百分比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T细胞免疫功能失衡,CD4+和CD4+/CD8+降低,CD8 +升高,B组无T亚群紊乱; 血皮质醇与淋巴细胞绝对值、百分比、CD4+以及CD4+/CD8+ 均呈负相关趋势,但仅与淋巴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356,P=0.002)。 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机体存在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应激反应及程度有关;肾上腺质激素升高不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惟一因素,可能还存在其他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