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冰 《宁夏医学杂志》1995,17(3):181-181
98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监护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谢冰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各种心脏瓣膜疾病的积极有效的方法,但由于病情危重,手术复杂,给术后监护带来了一定难度。我科自1980年8月~1994年8月共行瓣膜置换术98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2.
浅谈人工心脏瓣膜的处理(附42例病例分析)附院手术室(046000)付海花,高永桂,王和章附院中医科李秋香慢性严重心脏瓣膜病患者.目前最好而且较彻底的治疗方法就是行瓣膜置换术。自1989年以来,我们参加心脏瓣膜置换术42例,感到术中处理好人工瓣膜,非...  相似文献   

3.
杨军  孙毅 《河北医学》1998,4(11):60-61
我院自1993年6月以来,共收治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又因非心脏原因需要手术(或分娩)的患者16例,现就围手术期的抗凝治疗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49岁,最小25岁,平均36岁;所用人造瓣膜均为侧倾式...  相似文献   

4.
卢文江  曾洪友 《四川医学》1996,17(5):303-304
心脏双瓣膜替换术的麻醉处理15例临床报告乐山市人民医院(614000)卢文江,曾洪友,王瑛,李明元,邓俊彬心脏双瓣膜替换术的麻醉,现多主张采用大、中剂量芬太尼复合麻醉。我院1988年12月至1995年6月,采用中剂量芬太尼静脉复合吸入异氟醚用于15例...  相似文献   

5.
巨大心脏为临床危重患者,可采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笔者自1994年1月~1998年8月,对16例巨大心脏进行瓣膜置换术,没有发生早期死亡,术后疗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35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2006年35例60岁以上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生物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均治愈出院,随访1~60个月,无死亡病例,心功能Ⅰ级13人,Ⅱ级17人,Ⅲ级5人。结论60以上老年人行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探讨巨大心脏瓣膜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疗效的高危因素、手术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②方法对127例巨大心脏(CTR〉0.7)的瓣膜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时行三尖瓣Devega成形术43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均选用机械瓣。③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0例,其中死于心力衰竭6例,肺部感染2例,心搏骤停1例,1例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死亡,病死率为7.8%,其余患者术后6个月时心功能明显改善。④结论降低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是把握手术时机及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8.
急症心脏三瓣膜置换术1例张希全1张供1李朝晖2巩胜军1庞昕焱1李勇1(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外科2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我院1996年11月26日对1例重症心脏病患者急症行三瓣膜置换术,获得成功,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女,49岁,风湿性心脏病病史30余年,...  相似文献   

9.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分析王素霞景新爱薛瑞美贾惠敏驻马店市人民医院(463000)我院自1985年1月~1996的10月共对108例心脏病患者施行了非心脏手术,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108例中,男58例,女50例,年龄32~89岁,50岁以上者...  相似文献   

10.
心脏双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金旭东,陈庆廉(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310003)心脏双瓣膜置换术的病人术前病程长,心功能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麻醉诱导及维持期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对顺利完成手术和良好的术后恢复甚为重要。现将我院1989~19...  相似文献   

11.
巨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巨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特点。方法:按心腔扩大的程度不同,将1997年10月至2000年6月65例巨大心脏瓣膜病的患者分成左房型(30例)、左室型(30例)和全心型(5例)。根据各型表现出的临床特点进行不同的监护。结果:28例发生并发症(左房型12例,左室型11例,全心型5例)均治愈出院;2例死亡(1例左房型,1例左室型)。病死率3.08%。结论:巨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针对分型特点进行不同的监护,预防为主,减少盲目性,达到术后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报告32例心脏双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全组采用以芬太尼为主的静吸互补麻的,体外循环后联合应用多巴胺、硝普钠。术中血压、心中基本平稳,无麻醉死亡。本文强调应根据病人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合理选择麻砰药物,以减损心血管功能降至最低限度为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高龄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提高患者治愈率。方法对2001年6月至2009年8月的125例65岁以上的高龄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要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早期生存117例(93.6%),死亡8例(6.40%)。出院后随访时间6个月-3年,临床症状改善。结论对高龄心脏瓣膜病患者只要注意围手术期处理、制定合理手术方案。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朱勇  蔡茂庆  秦湧  张林 《重庆医学》2011,40(9):869-870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病变及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16例心脏瓣膜病变及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LC.结论 心脏瓣膜病变及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经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安全完成LC.  相似文献   

15.
刘琴湘 《广东医学》1998,19(6):480-480
重症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术前病史长,心功能代偿差,多合并中或重度肺高压,增加了麻醉处理的困难性。本文报道1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变围术期麻醉处理的特点,并对如何维持循环稳定等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l临床资料1.互一一w资料:18例重症瓣膜置换中男8例,女10例,年龄42-53岁,均为风湿性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心功能Ill级8例,IV级10例,合并中与重度肺高压15例,房颤11例,心衰6例。术前进行1周或以上的强心利尿、吸氧、能量极化液(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配制)等心肌保护处理,使心功能调节到最佳状态再行手术。1.2麻醉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国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110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病变类型、手术方式、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等因素对周术期死亡的影响。结果:110例患者治愈出院99例。共有19例(17.27%)出现并发症;死亡11例(10.00%)。术前心功能差、肺动脉高压,术中行双瓣置换,体外循环转流时间长、呼吸机辅助时间长等因素增加老年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死亡危险。结论: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心功能差、双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转流时间长、左室内径过大、肺动脉高压等因素增加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陈立军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498-1499
目的 比较机械瓣膜置换术与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4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B组采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心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治疗后心脏彩超各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均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影响心脏瓣膜病患者远期预后危险因素的特点,针对患者疾病特点选择相应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到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生物瓣置换术后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1~55月,无死亡病例。结论生物瓣膜置换术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比机械瓣膜置有效的减低了术后出血、栓塞、瓣膜毁损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再次瓣膜手术等并发症,具有良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到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生物瓣置换术后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1~55月,无死亡病例。结论生物瓣膜置换术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比机械瓣膜置有效的减低了术后出血、栓塞、瓣膜毁损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再次瓣膜手术等并发症,具有良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手术效果,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2月至2006年12月42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资料。427例中男196例,女231例;平均年龄(45±3)岁。风湿性瓣膜病403例(94.3%),非风湿性瓣膜病24例(5.7%)。其中二尖瓣置换术30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6例,主动脉瓣与二尖瓣置换术65例,再次二尖瓣置换术14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31例。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46例(10.8%),手术死亡11例(2.58%)。主要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影响瓣膜置换术后早期疗效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术前巨大左室,收缩功能减弱,心功能Ⅳ级,肾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时机,保留瓣下结构,积极纠正三尖瓣病变和心律失常,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