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枣中性多糖(JDP-N)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半定量RT-PCR测定TNF-αmRNA的表达。结果 JDP-N能诱导Mφ分泌TNF,诱生TNF达峰时间约为6h,与脂多糖相比,时效关系相仿;蛋白激酶C激活在JDP-N诱导Mφ分泌TNF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JDP-N能促进MφTNF-αmRNA的表达。结论 JDP-N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是促进Mφ分泌TNF。  相似文献   

2.
TNF—α或mm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AI—1的细胞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或弱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mm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PAI-1活性和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发色底物法测定HUVECs培养液中PAI-1的活性,用Northern印迹分析法检测PAI-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别用蛋白激酶C(PKC)或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APKK)抑制剂干预上述诱导实验。结果:TNF-α或mmLDL作用HUVEC后,PAI-1活性和mRNA基因表达均明显增加,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APKK)的抑制剂PD98059(60μmol/L)能明显阻断TNF-α(100U/ml)或mmLDL(50μg/ml)对PAI-1活性和mRNA的诱导,但PKC的抑制剂Staurosporine(10nmoo/L)和H7(15μmol/L)无显著阻断作用。结论:(1)TNFα或mmLDL能增强血管内皮细胞PAI-1尖性与mRNA表达;(2)PAI-1活性提高与其mRNA表达增加有关。(3)MAPK途径可能在TNF-α或mm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PAI-1表达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产生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正常、内毒素诱导后及加入地塞米松的内毒素诱导后大鼠系膜细胞的TNFα水平及TNFαmRNA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1)TNFα在正常系膜细胞中分泌量极微,TNFαmRNA的表达处于低水平;(2)内毒素诱导系膜细胞TNFα的产生及mRNA表达增加;(3)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诱导的系膜细胞TNFα的产生及其mRNA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地塞米松是系膜产生细胞团子TNFα的较强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α(TNFα)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调控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1、10、50ng/ml)TNFα分别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细胞)共同孵育1、4、12、24小时,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分别观察ICAM-1的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低水平表达ICAM-1,在实验组中TNFα呈剂量依赖地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的ICAM-1的蛋白质和基因表达上调,蛋白质表达高峰在4小时,mRNA表达高峰在12小时。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能通过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ICAM-1增强而参与肾小管间质的免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肾组织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单肾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技术检测不同损伤程度的肾组织中共刺激分子B7、炎性细胞因子IL-2、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和缺血肾组织中B7、TNF-α、IL-2的mRNA表达处于极低水平,再灌注后肾组织中B7、TNF-α、IL-2的mRNA的表达开始逐渐升高,并于再灌注后72h达高峰,缺血60min再灌注组的B7、IL-2、TNF-α的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缺血30min再灌注组(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使共刺激分子B7、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2的mRNA表达升高,提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使移植肾免疫原性升高,炎症反应加强,这些均能促进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及鉴定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建立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方法。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细胞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培养获得DC,电镜及共聚集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体外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刺激T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从正常外周血分离得到的单核细胞,体外经重且人GM-CSF,IL-4,TNF-α的共同诱导培养,得到大量成熟DC,形态学观察可见典型DC特征,荧光激少在细胞分离器(FACS)检测表明,诱导的DC高表达HLA-DR(96%),CD83(94.2%),CDla(94.2%)分子,同时也高表达CD40(97.7%),CD80(98.2%)分子,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诱导的DC具有很强的激发同种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经细胞因子贯序诱导培养,可以生成大量功能成熟的DC,为进一步开展DC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PDTC对创伤后肺组织TNFα、IL-8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80中大鼠分为创伤组(T组),PDTC预处理组(P组)及对照组(C组),利用多功能小型生物撞击机致伤,观测伤后各组0.5、1、2、4、8h肺组织TNFα、IL-8及其mRNA变化。结果 致伤后TNFα、IL-8含量及其mRNA表达明显升高,TNFα在伤后1h达到峰值,IL-8在伤后4h达到峰值;PDTC组TNFα、IL-8含量及其mRNA表达显著低于创伤组(P<0.01)。结论 PDTC可以通过抑制TNFα、IL-8mRNA表达,减少致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创伤后全身及肺组织的炎症损害。  相似文献   

8.
缺氧对神经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示在缺氧状态下神经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表达的时空规律。方法:对分离的新生SD大鼠在脑皮质神经细胞分别进行常规和缺氧培养,采用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神经细胞在不同缺氧时间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神经细胞在常氧下HIF-1αmRNA有极低的表达,在缺氧30min时表达显著上升,60min达到高峰,90min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各缺氧组HIF-1αmRNA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神经细胞在缺氧早期HIF-1αmRNA表达有短暂、迅速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脂多糖(LPS)、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的小鼠RAW264.7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组和给药组分别加入LPS (终浓度100 ng/mL)或IL-4(终浓度10 ng/mL),给药组用终浓度20μmol/L的小檗碱分别进行干预,同时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精氨酸酶-1( Arg-1)、一氧化氮合酶( iNOS)、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2( SOCS2)、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OCS3)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L-10的分泌量。结果小檗碱对LPS刺激的巨噬细胞TNF-α分泌量的增加以及iNOS、 SOCS3 mRNA表达水平的上升均有显著的下调作用(P<0.05或P<0.01);对IL-4刺激的巨噬细胞IL-10分泌量的增加和Arg-1 mRNA表达水平的上升均有显著下调作用(P<0.05),而对SOCS2 mRNA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小檗碱能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亦能抑制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提示其可能在维持M1/M2动态平衡中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并探讨TF基因5′上游序列以及核转录因子NF-κB在该基因转录中的调控作用。方法:进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VC304)及原代内皮细胞的培养。用发色底物显色法、RT-PCR和细胞原位杂交分别检测内皮细胞TF活性和mRNA水平,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人TF基因不同上游序列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经脂质体法转染内皮细胞,检测及分析报告基因活性。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内皮细胞NF-κB与DNA结合活性和含量。结果:100u/ml TNFα诱导内皮细胞TF活性和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在TF基因上游序列-244/+121bp存在时,TNFα可使转染内皮细胞荧光素酶表达量明显增加,-111/+121bp存在时表达量无明显差异,而且比存在-244/+121bp时的表达量明显降低;同样浓度TNFα作用下,内皮细胞核抽提物与NF-κB探针的结合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核内NF-κB含量明显增加。结论:TNFα可以增强内皮细胞TF活性及基因表达,其中TF基因上游-244/-112bp序列的存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此外,TNFα也能促进内皮细胞NF-κB的转位和与DNA结合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