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血栓通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发性脑出血 (SICH)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症、重症。尽管近年来诊断率明显提高 ,治疗方法有所丰富 ,但临床致残率、死亡率没有根本改变。如何改善血肿周围缺血 ,对于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的研究报道不多[1] 。本文旨在探讨应用血栓通改善血肿周围缺血状态对SICH脑水肿及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选自本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2月的住院患者 ,发病 4 8h内入院 ,出血量在 15~ 4 0ml之间 ,部位在大脑半球 ,经头颅CT证实 ,符合 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统一诊断标准。共计 6 1…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宗萍  胡志涛 《安徽医药》2011,15(11):1397-1400
目的探讨幕上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病例对照分析。回顾性分析187例幕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24 h内动态头颅CT扫描结果;对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患者与未扩大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约42%、发生时间多在发病后6 h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后收缩压水平、血糖值及入院前长期饮酒史与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入院后收缩压升高、入院后血糖升高及长期饮酒可能是幕上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学敏  林晓东  赵丽 《河北医药》2010,32(15):2055-2056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了82例经头颅CT扫描证实的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和颅脑CT资料。结果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14.24%,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时间多数在发病后24h内(87.8%),早期血肿扩大与血肿形态、出血部位、早期血压过高、凝血功能障碍等有关。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导致病情加重与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76例经头颅CT扫描证实的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 结果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14.1%(76/538),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时间多数在发病后24 h以内(86.8%).经内科保守治疗30例,死亡8例,病死率19.5%;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20例,死亡4例,病死率16.7%;开颅清除血肿18例,死亡4例,病死率36.4%.存活患者均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结论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导致病情加重与死亡的重要因素.早期血肿扩大与血肿形态、出血部位、早期血压过高、凝血功能障碍、不适当应用脱水剂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刘宇  赵大伟 《北方药学》2011,8(7):53-54,35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SICH)后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地总结我院过去5年中SICH后早期再出血的病例共计203例,从患者一般资料、CT情况、临床情况、实验室指标及血压情况得多方面进行比较,并将临床干预分为外科和内科两个组别,利用Cox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患者伴发其他疾病、首次CT检查距发病时间间隔、D-二聚体水平、患者血压情况是患者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论:合理平稳降压是控制血肿增加的重要预防措施,未来应该更好地把内外科干预相结合,以更好地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根据入院后头颅CT复查结果显示血肿是否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和血肿未扩大组,将两组患者在发病后首次头颅CT检查距离发病的间隔时间、血肿部位、血肿形态、入院后收缩压水平、血肿密度是否均匀、入院GCS评分及是否早期应用甘露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68例患者中血肿扩大组38例,血肿未扩大组130例,血肿扩大发生率22.6%。血肿扩大多发生在24 h内,尤其3 h内共发生34例,占血肿扩大组89.5%(34/38);血肿扩大组患者在发病后首次头颅CT检查距离发病的间隔时间、血肿部位、血肿形态、入院GCS评分及是否早期应用甘露醇等方面与血肿未扩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扩大组患者在入院后收缩压水平和血肿密度是否均匀两方面与血肿未扩大组患者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存在继续出血可能,发病后首次头颅CT检查距离发病的间隔时间、血肿部位、血肿形态、血肿密度是否均匀、收缩压水平、入院GCS评分及甘露醇早期的不合理应用与血肿扩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平扫CT检查中混合征和旋涡征及血肿周围水肿对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血肿扩大(H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09~2022-03收治的81例急性S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SICH住院患者两次头颅平扫CT出血体积判断血肿是否扩大,将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n=20)和血肿稳定组(n=61)。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来分析影响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来分析相关征象对血肿进一步扩大的预测价值。结果:影响SICH患者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包括首次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混合征、旋涡征(P<0.05);影响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混合征和旋涡征。ROC分析显示混合征及旋涡征预测HE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93%、71%、85%和45%、88%、56%、83%。结论:首次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混合征、旋涡征均为早期HE的危险因素;CT平扫混合征和旋涡征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既往病史对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6 h以内入院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00例,依据血肿扩大标准分为血肿扩大组及无血肿扩大组。将可能与早期血肿扩大相关的既往病史因素进行χ2检验,筛选具有显著性差异既往病史因素的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20.33%,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脑萎缩病史、酗酒史及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史者在2组病例中有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血压病史、酗酒史及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史是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酗酒史及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史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易发生早期血肿扩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比较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的9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患者发病3h和24h均对患者行头颅Ct检查.在患者发病三个月后对其进行随访,观察统计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分析患者血肿扩大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9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中,按照血肿形态来划分,规则血肿47例(52.22%),不规则血肿43例(47.78%);按照血肿密度均一性来划分,均质血肿59例(65.56%),不均质血肿31例(34.44%);按照血肿是否扩大来划分,血肿扩大的患者(血肿扩大组)38例(42.22%),血肿未发生扩大的患者(血肿非扩大组)52例(57.78%).血肿扩大组与血肿非扩大组在血肿形态、血肿密度均一性、长期饮酒史、长期吸烟史、高血压、意识障碍方面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患者预后在血肿是否扩大、首次血肿量的多少、意识状况是否良好方面密切相关(P<0.05).结论 不规则血肿、不均质血肿、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高血压、意识障碍是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发生血肿的危险因素.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发生血肿扩大对患者预后会产生重要影响,临床医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根据是否发生血肿扩大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0.
罗益蕙  傅信东  王丽玲 《江西医药》2008,43(12):1336-1338
目的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的螺旋CT表现,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分析35例自发小脑出血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小脑出血的时间、部位、数量、脑室情况及脑干受压体征与临床症状、治疗关系以及预后是密切相关的。结论螺旋CT扫描是早期确诊自发性小脑出血的首选方法,头颅螺旋CT动态观察是评估预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继续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相关因素与预后关系。方法对134例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动态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首次CT检查时间、血肿部位、血肿量及病程中的血压变化、发病前是否伴有糖尿病史和癫痫发作史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4例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有继续出血42例,发生率31.3%,其中27例(64.3%)发生于发病后24 h以内,10例(23.8%)发生于24~72 h,3例(7.1%)发生于72~168 h,2例(4.7%)发生于168 h以后;血肿量21~30 ml者继续出血的发生率最高,脑叶血肿及血肿破入脑室者易继续出血;病程中有持续性高血压、癫痫发作及发病前有糖尿病史者继续出血的发生率较高。结论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1/3有继续出血发生;首次CT检查时间在24 h内,尤其是血肿量为21~30 ml和脑叶出血者,继续出血的发生率较高;病程中有持续性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史及癫痫发作史与继续出血密切相关。有继续出血及有相关并发症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影响因素和发病时间、发生率、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309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动态CT检查,对血肿净增比例≥33%以上者,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脑出血继续出血发生高峰在6~12 h之间,24 h后发生率显著降低;在血压升高、患伴发疾病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5,P<0.001);丘脑部位血肿、不规则血肿易发生继续出血。年龄、性别、长期饮酒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压、肾功能异常、糖尿病、止凝血功能异常、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脑出血继续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出血部位、血肿形态有显著相关性,与年龄、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3.
黄勇  文治成  陈于祥  付敏 《安徽医药》2017,38(2):177-180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脑梗死患者颅内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280例,按住院期间头部CT或头部MRI检查是否有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52例)和非出血组(228例)。对可能导致脑梗死患者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ic回归分析。结果 280例脑梗死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18.57%(52/280)。单因素分析显示:脉压差、房颤史、入院NIHSS评分、早期缺血改变、入院血糖水平、入院MRS评分和超敏C反应蛋白是引起颅内出血的可能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ic回归分析表明,入院血糖水平、房颤史、早期缺血改变和入院NIHSS评分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患者入院NIHSS评分高、血糖水平高,有房颤史、早期缺血改变是脑梗死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小灶性脑出血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灶性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58例经颅脑CT证实为小灶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灶性脑出血临床多表现为某一类型的腔隙综合征,一般不产生全脑损害症状,CT显示单发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灶,占位效应不明显。近期预后良好,但远期追踪观察脑卒中再发率较高(25.9%)。结论 小灶性脑出血是引起腔隙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之一。及时行颅脑CT检查、合理控制高血压,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减少脑卒中再发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40例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5年来收住的962例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后出血与大面积梗死、合并房颤、高血压、既往中风病史、年龄、高血糖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病前是否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口服抗凝剂,病后是否使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等无关。结论对大面积梗死、合并房颤、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宜密切动态观察,注意梗死后出血的可能,及时复查头颅CT/MRI以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53例脑出血病人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危险因素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人组的高血压病、阳性卒中家族史、高盐饮食、饮酒史、超重、高血浆粘度、细细胞变形能力、高脂蛋白a、高胆固醇血症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上述九项均为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本文对它们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脑微出血(CMBs)病灶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210例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颅脑CT、MRI常规扫描和SWAN序列检查.以及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分析CMBs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这些危险因素与发病部位的关系。结果CMBs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脑深部及皮质CMBs病灶共409个,其中脑皮质189个主要分布在额叶和颞叶。深部220个主要分布在深部白质和丘脑,年龄、脑梗死病史、脑出血病史和高血压病史是CMBs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血压、脑出血病史是大脑皮质CMBs发病的危险因素,脑梗死病史是深部CMB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分析青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为优化其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5例,比较不同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发病前高血压控制情况、发病后就诊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出血部位、血肿量及治疗方法的预后情况。 结果 55例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预后不良28例(50.9%),死亡12例(21.8%),多见于男性(83.6%)、基底节区血肿(80.0%)、超重肥胖(61.8%)、发病前高血压控制不良者(89.1%)。BMI正常较超重肥胖者(66.67%vs38.24%),发病前高血压控制良好较控制不良者(100.00%vs42.86%),发病后6h内就诊较6h后就诊者(61.76%vs28.57%),GCS为9~12分、13~15分较3~8分者(75.00%vs78.95vs12.50%),单纯基底节区血肿较基底节区血肿破入脑室者(60.61%vs18.18%),基底节区血肿量≤40mL者较>40mL者(73.68%vs32.00%)的预后良好率高(均P<0.05)。基底节区血肿量20~40mL者中,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者的预后好(100.00%vs28.57%,P<0.05)。 结论控制体质量与血压、早期就诊及适当放宽手术指征等是改善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时间、影响因素、防治及预后。方法对214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动态CT观察,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继续出血发生率约为14.49%,且多发生在病后24h内;继续出血与收缩压过高、出血部位、血肿形态有关,长期饮酒肝功能损害等因素亦增加其发生率;部位以丘脑及壳核多见。结论继续出血可导致病情加重,增加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70例颅内出血的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56例,占80%;脑实质内出血4例,占5.7%;脑室出血3例,硬膜下血肿2例,占2.8%。①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类型,多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生产过程多有轻至中度窒息史;②脑内出血多合并重度窒息史;③脑室内出血多在脑室后角形成血-脑脊液平面;④硬膜下血肿合并皮下血肿,并有产伤史。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常规的颅脑CT检查有利于颅内出血的早期发现与诊断,对临床治疗及推测愈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