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调查海南岛立克次体的群别及其分布。方法:应用微量免疫荧光检测法(mIFA)对人群血清进行恙虫病、斑疹伤寒和斑点热3种立克次体IgM、IgC抗体检测。应用L929单层细胞进行立克次体分离培养。立克次体用特异性抗体进行mIFA鉴定。结果:恙虫病、斑疹伤寒和斑点热3种立克次体ISC抗体阳性率分别是13.55%(76/561),18.77%(101/538),30.83%(164/532)。其中IgM和IgC抗体均≥1:80者,斑疹伤寒为32.08%,斑点热为46.30%。立克次体分离培养结果,20份不明原因发热或疑似立克次体病患者血液标本分离出12株立克次体,免疫血清mIFA鉴定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立克次体特异性DNA等方法鉴定出3株恙虫病立克次体、2株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7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结论:海南岛确有恙虫病、斑疹伤寒、斑点热病存在,该岛的中、西部感染率较高,南、北部较低。  相似文献   

2.
我们于1988~1989年内蒙古西部地区收集职业人群(皮、毛、乳、肉加工人员)血清1387份,家畜血请120份,野生动物血清100份。用斑点酶标染色法进行斑疹伤寒和恙虫病血清抗体检测,结果人群血清阳性率斑疹伤寒为60/1387(4.33%),恙虫病为9/1387(0.65%),家畜血清阳性率斑疹伤寒为5/120(4.77%),恙虫病为4/120(3.33%),野生动物血清阳性率斑疹伤寒为2/100  相似文献   

3.
于1994年10月~1995年10月对不同流行强度疫区的健康人群进行HFRS抗体检测(共3901份),平均阳性率为3.41%。不同流行强度疫区的隐性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隐性感染主要发生在成年组,10岁以下组最低(1.07%),50~59岁组最高(5.62%)。职业隐性感染率农民最高(4.51%),依次为医务工作者(3.28%)、工人(2.88%)、散居儿童(2.35%)、干部(2.04%)和学生(1.96%)。共检测注射过HFRS疫苗的血清240份,总阳性率为77.92%。对HFRS的流行情况及其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近年山东省沂源县西部地区农村人口恙虫病东方体、地方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斑点热立克次体的感染情况,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从山东省沂源县西部乡镇的农村人口中随机收集192份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恙虫病东方体、地方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斑点热立克次体抗体。结果 恙虫病东方体、地方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斑点热立克次体抗体血清阳性率分别为56.77%(109/192)、79.69%(153/192)和69.79%(134/192)。结论 山东省沂源县西部农村人口中恙虫病东方体、地方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斑点热立克次体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弓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我们应用间接血凝(IHA)方法,对武汉地区的实验动物与不同职业人群的弓形体感染进行了检测。检测猪、猫及大小鼠等实验动物共705只,发现弓形体阳性血清155份,阳性率为21.98%,其中以猪猫感染率最高(46.15%、42.53%);检测不同职业的人群共530名,血清阳性者47例,感染率为8.87%,其中以接触易感动物的人群感染率较高(屠宰工人为12.18%、饲养员为11.11%)。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莱姆病疫区人群自然感染强度,我们于1999年至2001年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调查了四个林业局,五个林场及牙克石市。结果:血清抗体效价≥1:128为阳性,经检测1078份血清,阳性120份,感染率为11.13%,不同年龄组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别。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人感染均有显著性差别。林区人群对该病普遍易感,学生、林业工人是高危人群,感染率为24.00%、13.27%。本次调查给莱母的进一步研究与有效防治提供了重要线索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河南地区人群有否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感染及感染程度,我们于1990~1993年,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检测了本省不同地理环境的居民血清1963份,作了抗伯氏疏螺旋体抗体(IgG)检测,检出抗体阳性124人,人群感染率为6.32%,(新安县、罗山县、淮滨县分别为13.83%、5.80%、3.96%);不同年龄组、职业、性别人群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确诊莱姆病40例,表明河南山区、平原地区人群均有不同程度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榆林市城区居民(健康体检者)1705例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及其乙肝“两对半”感染模式的调查。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性检测被检者血清HBV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指标,结果:1705份血清标本中HBsAg阳性者91份,阳性率5.3%;HBsAb阳性者724份,阳性率42.5%;“大三阳”17份,占所调查人群的1%,占HBsAg阳性者18.7%;“小三阳”47份,占所调查人群的2.7%,占HBsAg阳性人群的51.6%;HBsAg、HBcAb两项阳性者26份,占所调查人群之1.5%,占HBsAg阳性人群的28.6%,结论:榆林市城区居民HB sAg阳性的检出率明显低于资料报道我国人群HBsAg检出率(9.8%)[1];HBsAb阳性率较高(42.5%),可能与城区居民保健意识增强,接种乙肝疫苗有关,“小三阳”感染模式明显多于“大三阳”感染者“小三阳”模式与HBsAg、HBcAb两项阳性模式为HBsAg阳性者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明海南岛恙虫病立克次体的存在及其分布。方法:①恙虫病立克次体血清学调查用微量免疫荧光检测法(mIFA)。②恙虫病立克次体分离用小鼠接种法和L929细胞培养法,恙虫病立克次体鉴定用特异性抗体mIFA。③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NPCR)技术检测恙虫病立克次体特异性DNA。④DNA序列。结果:①35份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清中,10/35(28.57%)份血清呈IgG抗体阳性反应(滴度≥1:80)。收集自海南岛的东、西、南、北、中部地区的561份人群血清恙虫病立克次体IgG抗体阳性率为13.55%(76/561)。其中东部地区阳性率为8.69%(10/115),南部为7.22%(7/97),西部为28.83%(32/111),北部为11.76%(12/102),中部为11.03%(15/136)。②小白鼠接种分离法从疑似立克次体病患者血液中分离出3株恙虫病立克次体,L929细胞培养法从20份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液中分离出3株恙虫病立克次体。③应用PCR技术从9例疑似立克次体感染患者血液中检出4例恙虫病立克次体特异性DNA。用NPCR法从17组野鼠脾脏标本中检出3组恙虫病立克次体特异性DNA。④DNA序列已经分析清楚。结论:海南岛确有恙虫病存在,该岛的中、西部感染率较高,南、北部较低。海南岛恙虫病立克次体DNA序列已分析清楚。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钩端螺旋体病健康人血清显凝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1970年-1994年在我省17个地州市进行钩端螺旋体病健康人血清显凝试验检测结果:被检县占66.93%(85/127);人群自然感染率平均为26.93%(3913/14529);血清群分属14个,其中以黄、秋、波、澳、犬、赛、流、塔等8群为主,合占80.88%;抗体GMT值在不同人群间有所差异,但无显著性意义;感染率在普通农民与畜牧从业人群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409.43P<0.005);感染率在不同地理层次的人群间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高寒层与中暖层比,x2=72.27P<0.005;高寒层与低热层比,x2=161.68P<0.005;中暖层和低热层比,x2=115.61P<0.005。这些血清地理流行病学特征,与我省钩体病流行严重、分布面广、菌群复杂以及地势呈梯层垂直分布的特点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清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就诊人群的肝吸虫感染、相关生活习惯和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为今后开展肝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2015年就诊患者采集粪便,采用改良加藤氏法进行肝吸虫卵检查,对虫卵阳性者进行个案调查。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5年就诊人数共2 204人,虫卵阳性者752人,阳性率为34.12%。男、女性患者阳性率分别为37.24%和2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年龄组中以31~50岁阳性率最高,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中以工人阳性率最高,为41.11%,不同职业患者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用鱼生比非食用者风险更高(OR=2.84);人群相关生活习惯及健康知识调查显示对肝吸虫病知晓率较高。结论 开展对有食鱼生史人群的肝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及定期开展查治是肝吸虫病防控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庆市渝北区城乡居民胃相关性疾病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A,CagA)的分布特征及与胃相关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胃相关性疾病患者,从胃镜活检标本中提取Hp菌株DNA 156例(城镇患者80例、农村患者76例),采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Hp-CagA基因,并分析其分布特征及与胃相关性疾病的关系。结果:156例中Hp-CagA基因总阳性率为87.8%。城镇患者与农村患者之间Hp-CagA基因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疾病的城镇患者和农村患者之间Hp-CagA基因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渝北区城乡胃相关性疾病患者间Hp-CagA基因阳性率未见明显差异,特定胃相关性疾病间Hp-CagA基因阳性率也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就诊及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探讨HP感染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对3996人进行血清抗HP-IgG检测,还对其中2259人检测了抗HP-IgM。结果:(1)3996例中血清抗 HP-IgG总阳性率为76.0%;2259例 HP-IgM阳性率为41.2%。(2)HP-IgG、HP-IgM在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年龄因素对HP-IgG和HP-IgM阳性率有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01)影响。(4)HP感染存在家庭聚集倾向。(5)血清HP抗体阳性率升高的疾病:大于28 d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组较健康对照组,抗HP-IgM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成人中胃肠道疾病组与健康体检组抗HP-IgG阳性率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肝、胆、胰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组与健康体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多种胃肠道、肝胆胰及循环系统疾病有关;人群初次感染始于婴幼儿期,且受家庭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11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并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疾病患者间比较各种食物IgG阳性率。结果211例患者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阳性者193例(91.4%)。14种食物中,鸡蛋的特异性IgG阳性率(73.9%)最高,其次为牛奶(70.6%);未见鸡肉和猪肉的特异性IgG升高。0~12个月年龄组患者以牛奶为首要过敏原,其余年龄组均以鸡蛋为首要过敏原。牛奶特异性IgG阳性率在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阳性率在男女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患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阳性率(96.4%)最高,慢性腹泻患者阳性率(83.3%)最低;但各种疾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牛奶特异性IgG阳性率在各种疾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过敏性紫癜患者对12种过敏原(鸡肉和猪肉除外)均显示阳性反应。结论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的检测对过敏性疾病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磁县西部山区一般人群病毒性肝炎免疫水平及感染状况。方法按照地理区域对磁县西部山区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个乡镇1个行政村,对该村1~59岁居民以户为单位采用系统抽样随机抽取居民户作为调查对象,并兼顾不同年龄组人群,采集204人份血清用ELASA方法检测抗-HAV、HBsAg、抗-HBs、抗-HBc、抗-HCV、抗-HEV。结果被调查人群抗-HAV阳性率为78.43%,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3,P<0.01);抗-HBs阳性率为31.86%,抗-HBs阳性率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1~19岁年龄组阳性率为59.70%,显著高于20~59岁年龄组的阳性率18.25%(χ2=35.61,P<0.01)。HBsAg阳性病例全部为男性,其它检测指标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检测结果显示,磁县西部山区低年龄组甲型肝炎的免疫水平远低于高年龄组,进一步加强儿童甲肝疫苗接种质量,提高免疫水平,对预防甲肝暴发流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江门市区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状况,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人群血清,应用ELISA法检测人群华支睾吸虫抗体。结果共检测13 745例,华支睾吸虫抗体阳性1913例,总阳性率为13.92%。其中男性阳性率为15.95%,女性阳性率为11.6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4,P﹤0.01)。在各年龄组中随年龄增大,感染率逐渐增加,51岁后开始下降;各年龄组中,男性以21~60岁组感染率最高,平均为19.81%,而女性以21~50岁组感染率最高,平均为17.40%,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6,P﹤0.01)。职业以干部的阳性率最高,为19.02%;其次是工人,为14.46%;学生阳性率最低,为8.62%;4类职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95,P﹤0.01)。结论江门市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属中度流行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与生活习惯和卫生条件等密切相关。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防止感染,普查普治,有效控制人群华支睾吸虫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置宫内节育器(IUD)与细菌性阴道病(BV)的关系,同时为安全使用IUD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唾液酸酶活性法对观察组328例置IUD妇女进行了BV的检测,并以同期体检的74例未置IUD妇女作为对照。从置IUD的类型、置IUD后是否出血、有无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等方面对两组妇女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置IUD妇女BV患病率为29.6%,对照组为13.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不同类型IUD使用者的BV患病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及对照组BV患病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出血组与对照组BV患病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V组合并感染率为82.7%,非BV组合并感染率为34.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放置IUD与BV的发生有关。置IUD后出血会增加BV的危险性。置IUD妇女中BV患者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的概率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妇科门诊病人感染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的分布特征,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支持。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采集数据,分析妇科门诊经宫颈脱落细胞HPV基因型检测的病人6 494例相关数据。结果:6 494例受试病人中HPV感染阳性1 882例,阳性率为28.98%。不同年龄组HPV感染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9岁组HPV感染阳性率为74.70%(62/83),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受试病人以单一HPV感染(1 199/6 494,18.46%)为主,不同年龄段病人的单一HPV感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重和多重HPV感染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试病人以高危型HPV感染率为主(21.96%,1 426/6 494);24种基因型的HPV中,总体感染率排名前5位依次为HPV52、HPV16、HPV58、HPV51、HPV42,其中除HPV35感染率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各HPV基因型感染率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the aetiological facto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hepatitis and liver cirrhosis. This study was therefor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seroprevalence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a specific marker of HBV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liver diseases. The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among patients attending the University of Maiduguri Teaching Hospital (UMTH), Nigeria with clinical symptoms suggestive of liver diseases and others with non-specific clinical feature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90-1995. A total of 197 (38%) of 517 patients tested positive for HBsAg, 81 (49%) out of 144 with symptoms suggestive of hepatitis, 75 (50%) of 149 HCC and 10 (56%) of 18 liver cirrhosis were HBsAg positive. Comparison of the yearly total prevalence values of HBsAg for the six years under study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imilarly, yearly prevalence values amongst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liver diseas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Nevertheles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between the prevalence of HBsAg among suspected cases of liver diseases and others with non-specific signs and symptoms was observed. Similarly, HBsAg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among males than females. The high prevalence rate of HBsAg in our environmen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uspected cases of liver diseases, which are equally prevalent in our locality. Health education to prohibit traditional practices that could predispose individuals to HBV infections is emphasised. The incorporation of HBV vaccination in the national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 currently in use in Nigeria is highly recommended. This would be an effective method of preventing HBV infection from childhood.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维、汉,哈族有消化道症状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现状与特征及其在各种消化系疾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在我院就诊的维、汉、哈族消化道疾病患者共2476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并用微量胶囊14c尿素酶呼气试验及尿素酶试验测定Hp感染率。对族别、职业、婚姻、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经济收入等与Hp感染相关的个人信息采用问卷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总的Hp感染率为43.58%(1079/2476);男性为40.22%(469/1166),女性为46.56%(610/1310),男女间有统计学差异为P=0.001。维吾尔族Hp感染率59.80%(476/796),哈族50.36%(209/415),汉族31.15%(394/1265),维族与汉族、汉族与哈族、维族与哈族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总χ2=172.462,P<0.001。不同年龄段Hp感染率49岁以下年龄组和49岁以上年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为P<0.001;20岁以下年龄组的Hp感染率和51岁以上年龄组的Hp感染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为P=0.002。21~49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消化系疾病中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慢性胃炎56.34%、胃溃疡(GU)89.15%、十二指肠溃疡(DU)88.75%、胃癌50.00%、残胃炎56.86%、功能性消化不良(FV)11.18%、胃食管反流病(GERD)11.20%、食管癌16.36%、其他6.48%。结论:维、汉,哈族总的Hp感染率接近全国普通人群Hp感染率底线。不同消化系疾病中Hp感染率与国内外类似研究报道一致。Hp感染率与区域、环境、民族、年龄、性别,职业、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卫生居住条件、婚姻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Hp感染与饮食种类、吸烟、饮酒等因素均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