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失代偿状况、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脉主干内径及脾静脉内径的关系。方法:对1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内镜检查判断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彩色多谱勒B超检测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脾静脉内径。结果:肝功能分级越差,门静脉与脾静脉的内径越大(P<0.05),且随着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增大,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亦加重(P<0.05)。结论: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能间接体现门静脉高压的程度,继而反映肝功能失代偿状况。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肝功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方法:对20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常规胃镜检查,并对其并发PHG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8例肝硬化患者中,食管静脉曲张178 例(85.6%),PHG发生率为38.0%(79例).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级别增加,PHG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P<0.01);而随着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上升,PHG发病率亦有上升 (P<0.05);原无PHG的19例患者硬化剂治疗后有4例(21.1%)出现PHG.结论:肝硬化患者PHG发病率随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on gastopathy, PHG)的胃镜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入选行胃镜检查的肝癌患者191例,观察其胃镜下表现及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91例肝癌患者,镜下表现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137例(71.7%),其中轻症74例(54.0%),重症63例(46.0%);无PHG54例(28.3%)。PHG组患者消化道出血症状、食管胃静脉曲张、有食管胃静脉曲张术史、合并肝硬化、肝性脑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大量腹水以及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比例均高于无PHG组,PHG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B、C级为主,门静脉内径大于无PHG组,而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低于非PHG组,ALT、AST、胆红素及PT则高于无PHG组(均P<0.05或0.01)。PHG严重程度随着食管胃静脉曲张和肝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加重,消化道出血比例随之增加。[结论]肝癌患者易合并PHG引起消化道出血,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和肝功能是主要影响因素,随着肝癌患者生存期延长,PHG应得到消化科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胃镜特点及其与肝功能分级和食道静脉曲张的关系。方法对10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常规胃镜检查,对其并发PHG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08例患者中,发现PHG42例(38.9%),食管静脉曲张91例(84.3%);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PHG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385,P=0.000),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程度亦呈正相关(r=0.249,P=0.009)。结论随着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的严重程度也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胃镜下胃黏膜特征及其与食管胃静脉曲张、溃疡病及肝硬化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8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867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胃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PHG、溃疡病发生的情况,收集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的数据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肝硬化患者PHG发生率高达66.2%(574/867),轻度PHG胃黏膜改变以红点灶(68.6%)和蛇皮征(56.8%)为主,而重度PHG以弥漫红斑为主(76.5%)。PHG在不同程度的食管静脉曲张中发生率差异显著(χ2=304.712,P<0.05),并且随着食管静脉曲张加重,PHG程度亦越来越重(r=0.515,P<0.05)。不同程度胃静脉曲张的患者PHG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04,P<0.05),且PHG程度与胃静脉曲张程度相关(r=0.292,P<0.05)。不同部位静脉曲张患者PHG的发生率差异显著(χ2=41.361,P<0.05),当患者仅出现胃静脉曲张时,PHG发生率(34.8%)最低,且均为轻度;而食管和胃均出现静脉曲张时,PHG发生率(85.6%)最高。未合并PHG患者中有71例(24.2%)因呕血和(或)黑便就诊住院,而574例PHG患者中有316例(55.1%)因此而住院,二者差异显著(χ2=74.562,P<0.05)。结论不同PHG严重程度的患者胃黏膜特征差异显著,PHG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密切相关,且是肝硬化消化道出血重要原因,应积极治疗和预防PHG以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和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395例,研究其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14例,占54. 18%。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肝功能分级、肝硬化病因与是否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无关(P>0. 05);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多于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门静脉内径高于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饮食习惯多于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且有统计学差异(P<0. 05)。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内径和不良饮食习惯为影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影响因素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内径和不良饮食习惯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胃镜与B超表现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对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胃镜、B超检测结果行相关性分析,为临床判断肝硬化程度、早期预防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192例,根据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比较胃底静脉曲张在各组中发生比例,并测量门静脉主干宽度、脾静脉宽度、脾脏厚度,研究其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胃底静脉曲张发生比例存在显著差异,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重,伴胃底静脉曲张比例越高;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不同,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及脾脏厚度之间存在差异,脾脏厚度与脾静脉内径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可为判断门静脉高压提供参考,综合上述3点并结合胃镜检查结果可较准确判断有无食管静脉曲张及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食管动力学变化与血清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 用核素及Griess法分别检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食管通过时间,胃食管返流与血清(NO)水平。结果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食管通过时间延长,胃食管返流发生率及血清NO量增高。结论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食管动力学变化与血清NO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彩色超声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征19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内镜下证实肝硬化门脉高压征患者196例进行彩色超声检测分析,为彩色超声检测肝硬化门脉高压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内镜结果将肝硬化门脉高压征患者196例,按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检测门静脉主干宽度、脾静脉宽度、脾脏厚度,研究其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结果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不同,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脾脏厚度与脾静脉内径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可为判断门静脉高压提供参考,如结合内镜检查结果可以较准确判断有无食管静脉曲张及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软肝冲剂对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9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软肝冲剂,对照级以西药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功能,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血清NO、ET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ANT,TBil明显降低,Alb和A/G均明显升高,门静脉内径变窄,血流量增多,血流速度变快,同时NO及ET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软肝冲剂治疗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门静脉压力,其作用机制之一是降低血清NO、ET水平。  相似文献   

11.
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肝病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形成的相关因素,对68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按胃镜下有无PHG分组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B超及胃镜检查资料。发现两组的肝功能分级、门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性别、年龄、血氨水平及脾静脉内径无相关性(P>0.05)。PHG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较对照组低(P<0.05)。  相似文献   

12.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凤婷 《山东医药》2005,45(25):65-65
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首次出血的主要原因,为探讨其与门静脉、脾静脉内径、肝硬化临床Child-Pugh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现对2001年12月~2003年6月本院收治的22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脾静脉内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间的关系.方法 对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间选择9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行增强CT,测量门静脉主干及脾门部脾静脉直径,行胃镜了解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并对其中44例出现过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用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标准进行肝功能分级.结果 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内径(P =0.018)、脾静脉内径(P=O.O02)呈正相关,而Child-Pugh分级(P>0.05),Meld评分(P>0.05)则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无相关性.结论 根据门、脾静脉内径可预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而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对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出血风险不能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14.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资料完整、胃镜检查证实的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的住院患者196例(合并PHG109例)。将PHG的发生率与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作对照。结果食管静脉曲张轻、中、重度患者的PHG发生率分别为47.7%(21/44)、54.8%(23/42)及59.1%(65/110),比较相互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ChildPugh外分级A、B、C级的PHG发生率分别为56.0%(47/84)、53.3%(48/90)及63.6%(14/22),比较相互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未经任何手术治疗的PHG发生率为51.3%(61/119),切脾术后为50.0%(19/38),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切脾+断流术后为70.6%(12/17),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术后为85.0%(17/20),与未经任何手术治疗者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症中PHG的发生率与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无关。PHG发生率在切脾+断流术、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术后增加,而单纯作切脾术后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及曲张程度的早期诊断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乙肝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胃镜、B超、血液检验等进行分析,探讨这些检查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食管静脉曲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14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合并或无门脉高压者)进行电子胃镜、腹部B超、血液检验,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测量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及脾脏长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这些指标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结果 食管静脉曲张发生率为61%,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重,伴胃底静脉曲张比例越高;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不同,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主干内径及脾脏长径之间存在差异。血小板记数、脾脏长径、血小板记数/脾脏长径、Child—Pugh分级在合并有食管静脉曲张与未合并食管静脉曲张两组中存在明显差异。多因素分析发现,血小板记数/脾脏长径指数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密切相关,独立性强。结论 门静脉主十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可为判断门静脉高压提供参考,综合上述3点并结合胃镜检查结果可较准确判断有无食管静脉曲张及程度;血小板记数/脾脏长径指数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71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腹水、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和红色征。结果 371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中,发生破裂出血106例,发生率为28.57%。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和未破裂出血患者的性别、年龄、PT、APTT、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血小板水平低于未破裂出血者,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腹水发生率、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比例及红色征高于未破裂出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小板、门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和红色征是影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小板、门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和红色征是影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肝胆管结石致胆管狭窄并发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HSBCH)是因反复胆道梗阻和感染导致胆管狭窄,引起肝纤维化和胆汁性肝硬化,是胆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病因。其临床特点是病因复杂,病程较长,进展隐匿,门静脉高压症无典型的临床表现,逐渐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进入失代偿期,出现脾功能亢进、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出血等肝硬化的典型并发症。PHSBCH病人临床处理颇为困难,目前尚无统一定论,  相似文献   

18.
背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再出血的预防是该病的治疗重点。目的:评价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择1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PTVE联合PSE术,术前、术后行门静脉系统多普勒超声和血常规检查,记录超声血流变化和外周血细胞变化情况。术后随访1~2年,观察再出血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TVE联合PSE术后,患者门静脉主干较术前明显变细,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血流速度减慢,术后3个月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仍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2例患者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20.0%,其中1例复查见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0.0%。该例患者术后胃底静脉曲张基本消失,予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后未再复发。结论:PTVE联合PSE术能有效降低门静脉系统压力,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肝硬化患者57例,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Warthin-Starry银染色及抗Hp-IgG法测定来判断Hp感染。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组Hp感染率为31.3%,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65.5%,P<0.05)和消化性溃疡组(83.3%,P<0.05);Hp感染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无显著性相关(P>0.05);Hp感染率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加而下降(无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57.1%,有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21.0%,P<0.05;轻度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32.4%,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10.75%,(P<0.05)。结论Hp感染不是PHG的主要致病因素;肝硬化门脉高压影响Hp感染率;Hp感染与患者肝功能分级无关。  相似文献   

20.
77例门脉高压性胃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PHG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hild-Pugh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V)、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PHG的影响。结果在77例PHG患者中,病变主要位于胃底者56例(72.7%);按照Tanoue分类法I级25例,Ⅱ级35例,III级17例;PHG严重程度与Child-Pugh分级程度呈正相关(r=18.129,P〈0.05);PHG严重程度与EV程度有统计学相关(r=22.121,P〈0.05);PHG严重程度与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均成正相关(r=13.101,P〈0.05;r=10.290,P〈0.05);PHG严重程度与HP感染与否无显著相关性(r=0.668,P〉0.05)。结论 PHG发生于患者肝功能、EV程度、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