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儿,男,10岁4个月。于入院前1周右手指破损化脓,入院前4天发生高热(T40℃),伴畏冷。患儿面色日渐苍白,疲乏无力,尿短赤。拟为溶血性贫血收入院。检查:精神萎靡,重度贫血外观,皮肤无黄染及皮疹,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肝于右肋下1cm触及,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3g/dl,白细胞4300/mm~3,杆状2%,分叶44%,淋巴52%,嗜酸2%,血小板20万/mm~3,网织红细胞0%。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纯化亚麻籽木酚素——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二葡萄糖苷(SDG),并研究其对裸鼠乳腺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从亚麻籽中提取、纯化SDG,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纯度;选用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对裸鼠进行异种移植;第6周将移植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DG组和亚麻籽组。每周测量瘤体大小并计算瘤表面积,同时记录裸鼠体重、摄食量。第10周处死动物,测量瘤体质量、瘤块大小,记录肿大淋巴结数。肝脏、肺脏进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获得纯度为88.0%的SDG产品;与对照组相比,SDG、亚麻籽2组肿瘤表面积、瘤块质量、瘤体积明显降低(P<0.05),肿大淋巴结有所减少。各组动物体重及摄食量无明显差别,肝、肺均未见肿瘤转移。结论SDG可抑制裸鼠MDA-MB-231细胞乳腺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快速静注葡萄糖酸钙致心脏骤停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6岁,农民。以面部眼睑浮肿,腰疼1周、低热、乏力3天入院。查体:体温37.8℃,脉搏8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12kPa。面色淡白、表情痛苦。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触诊无肿大,肛门及外生殖器未触诊。胸透未见异常。实验诊断:尿常规:蛋白( )、镜检:白细胞少量、红细胞少量、上皮细胞少量、颗粒管型少量;尿比重:1.050。血清尿素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榼藤子水溶性提取物对小鼠移植瘤S180的抑瘤作用及对血白细胞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腋部皮下接种S180瘤细胞后随机分组,分别灌胃给榼藤子水溶性提取物50,100,200 mg·kg-1和5-氟尿嘧啶(5-Fu)25 mg·kg-1以及0.9%氯化钠溶液,连续10 d,观察实验鼠的一般状况,瘤体性状、大小及组织学特征,计算抑瘤率,检测血白细胞。结果:榼藤子水溶性提取物对S180的抑瘤率在32.43%-47.75%之间,与0.9%氯化钠溶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且抑瘤率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试验组瘤块中央片状坏死,周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榼藤子水溶性提取物对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榼藤子水溶性提取物对S180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外周血白细胞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房爱芹  王晓敏  胡坚 《天津医药》2005,33(7):424-424
1病例报告患儿女,13岁。因面色苍黄2周,于1997年4月28日入院。患儿2周前出现面色苍黄,进行性加重。不伴咳嗽、咯血、便血及尿血。无日光过敏、脱发、口眼干燥。查体:神志清,呼吸喘促,重度贫血貌,无皮疹,口腔黏膜无溃疡,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肿大,四肢关节无肿痛及活动受限,肢端末梢循环可,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 b)61g/L,白细胞(W BC)21×109/L,血小板(PLT)156×109/L;尿蛋白阴性,镜检阴性;血沉66m m/1h;补体3(C3)411m g/L(600~1400m g/L),补体4(C4)111m g/L(150~450m g/L);抗核抗体谱…  相似文献   

6.
例1,男性,62岁,农民。于1991年10月16日因右上腹痛反复发作一周而入院。入院前一天,右上腹疼痛加剧,向肩背部放射,畏寒但不发烧。3年前,曾有同样发作史,无黄疸。入院前二月曾行口服胆囊造影,胆囊未显影。体格检查:体温36.5℃,血压17/10.5kPa,巩膜及皮肤无黄染。心肺无异常发现。右上腹触痛,轻度肌卫。莫菲氏征( )。肝脾未触及。B型超声波检查:胆囊肿大,胆囊内有较大有强回声团伴声影。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g%。白细胞10600/mm~3,中性80%,总胆红质1mg/dl,AkP43单位,SG-  相似文献   

7.
病例:一6岁女孩因反复左肩痛1年、左膝痛2周入院。1年前有左肩关节外伤史,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疼痛部分缓解。体检无发热、无苍白、无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8.2×10~9/L,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亚叶酸钙用于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寻找高效低毒的辅助化疗方案.方法 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亚叶酸钙辅助化疗方案治疗44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另选择同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不进行化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化疗组的腹壁切口平均拆线时间为(9.9±2.8)d,对照组为(10.4±3.1)d;化疗组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60.3±9.3)h,对照组为(56.6±8.7)h;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随访时间(41.2±4.6)个月,化疗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72.7% (32/44),其中,Ⅱ期患者为85.0% (17/20),Ⅲ期患者为62.5% (15/24).对照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48.0%(12/25),其中,Ⅱ期患者为63.6%(7/11),Ⅲ期患者为35.7%(5/14).化疗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组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厌食、疲乏、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腹泻.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亚叶酸钙用于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轻,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25例胸腺瘤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不能手术胸腺瘤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25例失去手术指征或拒绝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接受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其中非浸润型胸腺瘤10例,浸润型胸腺瘤15例;18例为手术后复发,7例为初治患者,采用仰卧体位负压垫固定,经螺旋CT定位扫描,采用适形调强治疗计划系统(IM—RT)制定治疗计划.放射剂量及方法:采用5-7个适形野,2.0—3.0Cy/次,5天/周,总剂量55Gy-65Gy,中位剂量60Gy,5—6周完成.结果:25例患者中7例完全缓解(CR),15例部分缓解(PR),3例稳定(NC)总有效(CR PR)率88%;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8%、47.5%。无1例出现放射性肺炎、心包炎、脊髓炎。结论:对不能手术的胸腺瘤患者实施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副作用小,患者一般均能接受,可以作为胸腺瘤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化学感受器瘤(简称化感瘤)又称非嗜铬性副神经瘤,较少见。我院收治3例。例1 女,70岁,以上腹不适、返酸、嗳气6年,伴腹部肿块、明显消瘦1年于1983年3月1日入院。查体:消瘦,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肝下缘右锁骨中线肋下2cm,脾左肋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131Ⅰ治疗ATD治疗后白细胞减少Graves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 在应用生白细胞治疗的基础上,对145例ATD治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的Graves病患者,进行131Ⅰ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周、1月、3月、6月的白细胞变化及治疗后6月的疗效.结果 131Ⅰ治疗2周及1个月后外周血白细胞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131Ⅰ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外周血细胞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3个月及6个月细胞明显高于治疗前.131Ⅰ一次治疗6月后一次治疗痊愈率60%,总有效率为97.9%,甲低发生率15.8%.结论 131 Ⅰ治疗ATD治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的Graves病安全有效,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持续升白细胞药物治疗能提高131Ⅰ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检测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来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10例人脑胶质瘤TIL提取前、提取后及体外经白细胞介素-2(IL-2)刺激增殖后不同时间的细胞成分及其亚型构成。发现TIL主要为T淋巴细胞,其中CD_8阳性细胞占84.29±2.15%,CD_4阳性细胞占8.33±3.43%,B淋巴细胞浸润极少、TIL体外扩增4周.平均增加69±28.17倍,最高达120倍。体外杀伤试验表明,TIL对自体胶质瘤细胞具有高度杀伤力;对异体胶质瘤及K_562细胞也有一定杀伤作用。新鲜分离的TIL无杀瘤活性。经IL-2刺激增殖3周的TIL,杀瘤活性最强。作者认为,从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中提取、扩增的TIL,术后回输入手术瘤床,以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可能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例1 男,51岁。1983年5月19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天服左旋咪唑12片,次日即发生全身疼痛、头痛、发热、表情呆滞。体检:体温39.5℃,脉膊84次/分,血压100/70mmHg。意识模糊,颈项有抵抗。心脏(-),左下肺有湿性罗音。腹部(-)。双侧瞳孔正常,对光反应存在,眼底正常。四肢肌张力及腱反射无异常,双侧 Babinski(-),kernig(+)。血白细胞7200/mm~3,中性91%,淋巴8%。胸透心肺正常。脑脊液压力正常,无色透明,白细胞21个/mm~3,蛋白定量60mg%,糖及氯化物正常。经使用病毒灵、地塞米松、青霉素等治疗,2天后意识清楚,一周后复查脑脊液正常,二周后精神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4.
作者报道一例8个月的男婴曾因发热39℃、食欲不佳、上呼吸道感染、两侧性中耳炎、血尿和浮肿,给羟氨苄青霉素(Amoxicillin)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两周后再次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并改用头孢克罗(Cefaclor)治疗。住院治疗前4天发现有粉红色尿、两天后眼眶肿胀,次日又发现腿肿,所以入院治疗。入院检查有:两侧性中耳炎、明显的眼眶浮肿和下肢压陷性浮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1400(43%为多形核白细胞、52%为淋巴细胞、4%为单核细胞、1%为嗜碱性白细胞,无嗜酸性白细胞)。  相似文献   

15.
患儿,女,3岁。11—07—03因发热,淋巴结肿大1个月而入院。患儿入院前2个月曾患“肺炎”,抗炎治疗7天治愈。1个月前患儿出现发热,全身浅表现淋巴结肿大,按“结核”治疗无效。入院前1周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体温在40℃以上。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最大约1.5cm×1.5cm,无触痛,活动度可,咽部充血。肝右肋下4.0cm,脾肋下3.0cm。质中等硬。心、肺、神经系统正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6×10~/L。分叶76%,淋巴20%,异淋4%。肝功、血沉、肥达氏反应均正常。OT试验阴性。血培养:香气黄杆菌(+)。X线平片:肺纹理增强,肺门影大。骨髓回报;反应性粒细胞增多。诊断:黄杆菌败血症。治疗:静点先锋霉素VI、氨基苄青霉系、庆大霉素、红霉素,共治疗15天病情无缓解,转院治疗。细菌分离:血培养3天,肉汤出现混浊,转种血平板,经35℃、24h培养,菌落呈圆形、光滑、稍凸,产生脂溶性黄色素,并有水果香味。菌落大小为1.5mm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干扰素(商品名赛若金)联合施保利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配两组,每组各30例。联合用药组:干扰素3Mu qd im,2wk后改3Mu qod 3~6mo;施保利通4s bid po 3~6mo。单用药组:干扰素 3Mu qd im,2wk后改3Mu qod 3~6mo。治疗期间监测白细胞变化,白细胞数下降至3.0×10~3以下,列为白细胞下降组。结果:单用药组患者白细胞下降率为20%,联合用药组患者白细胞下降率为3.3%(P<0.05)。前者抗乙肝病毒应答率为53.5%,后者为60%。结论:施保利通明显降低干扰素对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影响,能使患者顺利使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30岁,已婚,生一男孩健在。入院前3个月左下腹间断性疼痛,伴发热(38℃)、尿频。体检发现左阴囊内睾丸缺如,在同侧腹般沟内环处能触及一小肿物,有钝性触痛。化验血常规白细胞13800,嗜中性81%,尿常规白细胞2~3、红细胞4,前列腺液白细胞 、红细胞0~1。诊断:1.左侧隐睾。2.慢性前列腺炎。3.泌尿系感染。计划在控制泌尿系感染后施行隐睾摘除术。但左下腹肿物口益肿大、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颈部良恶性肿大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点,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近年来我院就诊的150例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颈部检查,按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良性淋巴结肿大组及恶性淋巴结肿大组,分析其各自超声图像特点,并进行对比。结果①良性淋巴结肿大组43例(反应性淋巴结23例,结核性淋巴结20例),恶性淋巴结肿大组107例(淋巴瘤26例,转移性淋巴结81例)。②恶性淋巴结肿大组的患者淋巴结长径/短径(L/S)〉2者有94例(87.8%),淋巴结边缘模糊有60例(56.1%),淋巴门消失101例(94.4%),与良性淋巴结肿大组相比[分别为9例(20.9%)、7例(16.3%)、8例(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淋巴结肿大分为中央型、边缘型、淋巴门型、混合型及无血流型5种血流分布类型,良性组的比例分别为16.3%、9.3%、46.5%、18.6%、9.3%,恶性组比例分别为32.7%、24.3%、22.4%、13.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有助于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患儿,女,12岁,上腹部胀痛,频繁呕吐一年余,经治症状未改善。体检:消瘦明显,皮肤巩膜无黄染,表体淋巴结不肿大。入院时体温37.6℃,心肺听诊无异常。上腹部膨隆,见胃型,剑突下偏右压痛,肝脾未及,肠呜音不亢进。化验检查:红细胞281万,血红蛋白8.8克,白细胞5600,中性68%,淋巴27%,酸性4%,血沉63mm/h,痰检未找见抗酸杆菌,大便隐血(卄)。B超示:胰腺下方腹主动脉前外方淋巴结肿大。X线检查:(1)胸部平片示右上纵隔淋巴结肿  相似文献   

20.
多中心型Castleman’s病(MCD)是由于某种类型的白细胞过度生产导致淋巴结肿大,该病的发病机制不明确,可能与淋巴结中活化B细胞内白细胞介素-6(IL-6)的失调或不平衡过量生产有关,临床较为少见。siltuximab通过靶向IL-6发挥作用。临床上siltuximab的推荐剂量为11 mg·kg-1,静脉滴注,每3周1次。各项研究表明该药对HIV阴性、HHV-8阴性的MCD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