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对期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各具优缺点。作者采用巩膜反卷术治疗15例,效果尚好,介绍如下: 手术方法 1、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弧形结膜瓣。 2、在角膜缘12点处、平行切开角、巩膜厚度的一半、长3mm。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窄角型开角型青光误诊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1年12月至2005年8月我院收治的被误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原发性窄角型开角型青光眼15例(17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误诊的原因和治疗效果。结果1.眼压:入院时的眼压43.38~81.78mmHg,平均为(51.66±5.46)mmHg;手术后的两年随访,在没有用降眼压药物的情况下,眼压在10mmHg以下有2例,10~15mmHg有4例,15~20mmHg有7例,20~25mmHg有2例,平均为(15.92±4.55)mmHg。经统计学处理,手术前后的眼压差异有显著性(p<0.001);2.视力:手术前的视力在0.3~1.0,手术后视力0.4~1.2,手术前后视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3.误诊原因:7例病人根本无房角检查情况,4例病人房角检查情况因为医师经验不足而有误,4例病人是手术前没有停用降眼压药物,其中有1例手术前匹罗卡品眼药水每小时点眼一次,而单单根据眼压控制,房角开放而采用周边虹膜切除。4.误诊情况:误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发作的4例(4眼),误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的7例(9眼),已行周边虹膜切除后残余性青光眼4例(4眼)。结论原发性窄角型开角型青光眼可以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的临床表现,临床的确诊要靠房角检查,治疗要按照开角型青光眼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3.
作者注意到激光虹膜切除时,在虹膜穿孔前很长时间就发生虹膜退缩,并使前房角增宽。所以作者应用无虹膜切除的激光虹膜退缩术来治疗各种类型的窄角型青光眼。退缩术前,做全面的眼部检查。治疗前30分钟,测量眼压,滴2%毛果芸香硷。用氩激光光凝虹膜,光凝点位于角膜缘内1mm,光凝点间隔1-2mm,光凝范围为虹膜全周的  相似文献   

4.
开型青光眼(OAG)中,房水流通阻滞部位的判定和病理类型的诊断区分上有一定的困难。若在Schlemm管内壁发生阻滞则属“滤帘型”,若在Schlemm管之后则属“巩膜内型”,尚有巩膜内和滤帘均受阻滞的“混合型”。病理类型鉴别上的困难直接影响到手术方法的选择。滤帘切除术、滤帘切开术的各种改良法、巩膜静脉窦切开术(窦切开术- )等各种方法的操作上尽管有区别,但其作用的机理相似,都有降眼压效果。作者为了研究0AG中各种抗青光眼手术的  相似文献   

5.
袁××,男,44岁,农民。因右眼胀痛伴头痛,呕吐一天,于1986年6月5日入院,1981年4月左眼患青光眼在我院湖医医疗队作过手术。眼部检查:视力,右眼眼前指数/30厘米,眼压,4.04kPa。结膜充血,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可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15年中,对青光眼的治疗已发生了重大的改进,一向被认为可确诊青光眼的技术,目前看来似乎易于发生错误。因此对青光眼诊断标准进行重新评价以及对青光眼早期阶段损害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作者研究了多年的高眼压而未经治疗的一些眼。这些眼在随诊研究开始时,用Goldmann视野计检查几乎没有视野缺损。研究结果发现,尽管没有给予治疗,也未发生视野缺损。(在这些患者中,每年仅有的1%的人视野不正常)。因此设想,在一旦发生损害时,就能在早期可靠地检测出这种损害,并通过治疗阻止其进展,那么就可以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9例(46只眼),进行巩膜瓣下隧道切口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随访1个月~1年,对比术前、术后的视力,前房深度和眼压变化。结果46眼最佳矫正视力较手术前提升,术后眼压波动于正常范围,前房深度较术前增加。术后出现角膜水肿39眼,虹膜反应和晶状体前膜11眼,经积极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疗效确切,虽然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但及时处理并发症,仍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包括药物、激光和手术。小梁切除术因其降低眼压迅速、有效、成功率高。目前仍然是首选的滤过性手术。近年来,新型的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式有了很大发展,其中以无滤过泡的HE滤过泡依赖的)滤过性手术为主,包括Schlemm管成形术、内引流iStent植入术、外引流Eyepass植入术、前房一脉络膜上腔分流装置G0ld Micro-Shunt植入术、内路小梁切开术、内路准分子激光小梁切除术,这些都属于眼内引流手术;其他如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植入术和真空小梁成形术等都显示出各自的特点。本综述将对这些最新手术的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临床资料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8例68眼,其中男26例,女42例,年龄56~76(平均66)岁.其中开角型青光眼23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4例,急性闭角性青光眼21例,手术前视力:光感26例,手动21例,指数21例;术前眼压平均24.35mmHg.将以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小切口34例(34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超声乳化组34例(34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前常规白内障摘除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10.
窄角型慢性单纯性青光眼: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大伟  袁志兰 《眼科学报》1993,9(4):167-170
本文对9例(16眼)窄角型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简称“窄角慢单”)的诊断治疗进行了分析,指出窄角慢单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种特殊类型。其诊断的建立,除了符合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一般定义外,低眼压及高眼压状态下,房角形态无明显差异,均呈窄房角开放状态为其特征.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可作为鉴别诊断手段之一,亦可防止这类患者随年龄增长,晶体增大导致瞳孔阻滞而引起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样的发作。窄角慢单的治疗,作者主张首选药物治疗,对于药物不能控制者宜及时采用滤过性手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青光眼手术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其中一类微创的小梁网房水外流手术,可以从前房内部进行小梁切开或者植入Schlemm管内小梁旁路引流装置,有效和选择性地去除或消融小梁网以及Schlemm管的内壁、扩张Schlemm管管腔,旨在降低病理状态下小梁网房水外流途径的阻力。无论单独还是联合手术,都能灵活有效地控制眼压,手术损伤小,恢复快,同时避免了传统青光眼手术的早晚期并发症,未来将可能更加有效地运用于青光眼患者的个性化治疗中。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微创内路小梁网房水外流手术的原理、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逐一总结及介绍。  相似文献   

12.
青光眼是世界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 中国作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率最高国家, 重视和改进其治疗方法是降低致盲率的有效途径。随着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技术的发展,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更新迭代。本文汇总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 总结MIGS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联合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提示MIGS可能成为未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优选联合方法, 为临床提高青光眼治疗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开角型青光眼病程缓慢,视功能的损害十分隐蔽,为了有效地保护视功能,控制进行性视野损害,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措施非常必要。本文就1980~1987年我院青光眼专科门诊随访到经药物或手术治疗的开角型青光眼病人92例105眼的视野改变进行分析,现报导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对象:为1980年~1987年我院青光眼专科门诊确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病人。7年内随访到92例,105只患眼。其中女性39例,男性53例。药物治疗时间:最长6年,最短2年。常用抗青光眼药物为2%毛果云香硷及0.5%噻吗心胺眼液,必要时也用醋氮酰胺。药物治疗65眼。手术治疗40眼。二、检查:视力,眼内压许氏眼压计,眼压描记,前房角镜检查,晶体检查以及眼底检查(C/D≥0.6)。晶体混浊6眼,其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对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经最大限度药物处理后眼压仍难以控制在正常范围,而手术治疗风险颇大。我科21302年3月至2006年3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18例,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首选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英]HitchingsRA/BrJOphthalmol.-1993,77(7).-445~448长期对眼压控制的青光眼病人进行随访发现,虽眼压降至“正常”水平,仍有可能发生视力损害,因此对青光眼的最有效的控制是将指标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三组,A组行虹膜根部切除或激光虹膜切除术,B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加房角分离术,C组行小梁切除术。术前、术后1wk;1,3,6mo随访观察视力、眼压、房角、前房深度变化,术后并发症及再手术情况。结果:术后视力:A,C组手术前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眼压:三组比较手术前后眼压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C组降眼压效果最显著;术后房角改变:术后B组使80%的房角全周开放,前房加深(P<0.01);术后并发症:A组有10%~20%患者需要点药或再次手术治疗,B组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提高明显,C组术后并发症较多,部分严重且持久,需再次手术。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够有效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开放房角,是一种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申尊茂  吕大光 《眼科研究》1989,7(2):103-105
在我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远远超过开角型青光眼。特别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以下简称慢闭),由于症状轻微,发作后又易于缓解,甚至有些病例极似开角型青光眼,因之易于疏忽或误诊。其结果可由于反复小发作而致前房角进行性器质性闭锁,进而发生视神经不可逆性损害。因而对此病的防治就有着更重要的意义。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我们体会到,早期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4例60眼,随机分成单切口组和双切口组,常规降眼压治疗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随访3mo,观察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及前房炎症,对比两种术式的疗效。
  结果:(1)眼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d视力,双切口组0.31±0.27,单切口组0.19±0.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wk;1mo和3mo随访视力,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前房炎症:术后1d双切口组前房渗出明显较单切口组少,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抗炎治疗,术后1wk;1,3mo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自1950年以来,人们就已知睫状体冷凝能降低眼压。但因难以定量评价其疗效,且当过度冷凝时会引起眼球萎缩和低眼压综合征,因此本术式主要用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或做为其它抗青光眼手术失败时的补充治疗。作者自1978年以来,对难以控制眼压的慢性窄角型青光眼施行睫状体冷凝术,取得了非常令人满意的疗效。综合文献报道,76~90%的患眼控制了眼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