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血液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患者102例,根据单双病号分组,每组均51例,对照组与干预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干预组护士长检查、护理部检查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96.0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4.31%,护理差错率为0.00%、护理缺陷率为1.9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84%、1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及时避免护理缺陷与差错事件,可有效提高血液科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对科室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4,(12):1626-1627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以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评分的作用。方法该院于2018年6月起加强对急诊科的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以于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管理策略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等评价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施后基础护理、实践操作、消毒隔离、急救药品、护理文件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实施后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的发生率分别为0.26%、0.58%、0.19%,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P<0.05);实施后护理总满意率为94.92%,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有效提高了急诊科护理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产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106例患者形成观察组,选择我院产科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106例患者成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进行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缺陷的对比.结果:观察组具有96.3%护理服务满意度,对照组具有86.5%护理服务满意度,观察组比对照组满意度高,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率、护理纠纷率、护理缺陷率等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风险事件、护理纠纷、护理缺陷,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急诊科患者,共113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56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57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风险管理,比较风险事件、护理纠纷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故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分别为7.02%和3.51%,对照组的分别为16.07%和14.2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49%,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5.71%,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控制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同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科分诊和预见性护理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急诊科2011年6—12月实施传统护理的368例患者和2012年1—6月急诊科护理实施预见性护理的412例患者,分别是定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分诊准确率,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分诊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情况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和提高,两者存在明显差异性。结论急诊科患者实行急诊分诊和预见性护理,有效地降低了致残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警示标识在医院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10年1—12月,统一、规范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护理警示标识,各科室执行护理警示标识操作规范。比较2009和2010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护士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差错率。结果实施护理警示标识后,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认可度和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159.27±10.76、29.13±2.59、99.62±0.67,显著高于实施前的130.56±10.43、26.97±2.51、95.85±0.73,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差错率是0.26%,显著低于实施前的0.51%,。结论护理警示标识可明显减少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施优质护理对降低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234例急诊科患者为观察组,行优质护理,选择同期收治的233例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诊科行整体全面的优质护理,可显著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确保医疗安全性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提升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对2011~2013年急诊科护理风险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解决的措施。结果 通过对急诊护士加强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健全科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护理安全责任制,加强护理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了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结论 只有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自觉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急诊科是高风险科室,在急诊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控制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本文分析了急诊护理风险的来源、风险的评估、风险的预防措施以及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院管理》2016,(1):72-7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急诊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诊科先后建立5个QCC小组,各小组均完成QCC活动目标值的设定,达标率为100%;开展QCC活动后科室在护理文书书写、急危重症病人护理、护士急救技术方面均显著优于活动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7.50%降至1.67%,急救物品缺陷率由13.33%降至5.00%,患者满意度由活动前91.67%增至97.5%,与活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能有效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2.
王艳红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514-2514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中所发挥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在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期间,本院重症监护室所应用到的护理人员标识、患者标识、药物标识、提示标识以及各种设备标识等.在一年后,我们全面调查护理工作的正确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在应用护理标识的实践过程中,发生护理差错3次,查出来的差错率是0.3%,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结论 在重症监护室全面应用护理标识,可以增强护士风险意识,降低护理工作的差错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预防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间来我院治疗的患者,共4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管理模式下展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风险管理模式下展开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3.50%,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86.50%。两组数据相对比,差距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对心源性猝死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护理的过程不仅能将护理效果提升起来,同时还能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取我院收治的94例急诊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急诊科常规监护与基础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监护与护理的同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并统计两组护理合格率、抢救物品情况、护理质量评分、护理缺陷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位12.8%,实验组仅为2.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与抢救物品完好情况更优,护理合格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改善急诊护理工作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消除护理风险因素,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本院急诊救治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63例)常规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组(65例)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错率与投诉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得分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差错率与投诉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是提高护理效果,降低差错率以及减少护患纠纷的高效护理模式,值得急诊科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78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进行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差错以及护理投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率96.41%,护理差错率1.28%,投诉率2.32%。对照组满意率83.33%,护理差错率8.72%,投诉率7.95%。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投诉率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以减少护理差错和医患纠纷,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护理标识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33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165例)和对照组(165例),所选病例均来自2013年8月至1016年8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差错率和投诉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1.2%)患者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5%),且在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记录中的差错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8.5%)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2%),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采用护理标识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人员差错率和投诉率,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前收治的患者1164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582例)和对照组(582例)两组.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投诉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达96.94%,高于对照组的83.86%.结论:在急诊科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减少护理差错发生率、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急诊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急诊科室收治的532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561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改组进行有效护理,对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和风险管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对实验组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期间,仅有1例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急诊护理中加强风险管理具有显著效果.结论:急诊护理是一种高风险工作,急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必不可少,在急诊护理中,对护理风险因子进行处理,加强护理风险预防,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把2012年8月-2013年7月江苏省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所收治的45例患者当作研究组,基于常规监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此基础上,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0年9月江苏省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所收治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当作对照组,予以常规监护。对比分析两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O.05。结论: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