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脑胶质瘤中cyclin E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人脑胶质瘤中细胞周期素E(cyclin E)表达与胶质瘤细胞恶性程度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人脑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cyclin E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观察并分析各病理等级中两者表达的阳性率和标记指数.结果正常脑组织中无cyclin E或PCNA表达.随着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增高,cyclin E的阳性率和平均标记指数均明显升高,在高、低度恶性度肿瘤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双元相关性分析发现cyclin E与PCNA的平均标记指数呈明显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576,P<0.01).结论人脑胶质瘤中cyclin E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和病理学分级关系密切,很可能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恶性转化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1(CRFR1)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收集35例临床手术切除胶质瘤组织标本及培养人类胶质母细胞瘤株U87,进行CRFR1免疫组化染色,以5例泌乳素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作为阳性对照。检测胶质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同时,分析CRFR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RFR1着色于肿瘤细胞膜,在不同类型、级别的脑胶质瘤中均有着色,且随肿瘤病理级别增高而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母细胞瘤中存在U87、CRFR1和PCNA高表达;CRFR1表达与患者KPS评分及PCNA表达有关。结论 CRFR1在胶质瘤细胞发生、增殖及侵袭性生长过程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对胶质瘤恶性生物学特性的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肿瘤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形态定量分析法,检测98例手术切除脑胶质瘤中VEGF表达、PCNA标记指数(PCNA LI)、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表达。结果(1)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均可以表达VEGF,阳性颗粒分布于肿瘤胞浆中;(2)高级别肿瘤PCNA、LI、MVD显著高于低级别肿瘤(P<0.05);VEGF表达阳性肿瘤的PCNA、LI、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肿瘤(P<0.05);(3)在星形细胞肿瘤中,随着MVD的增大,VEGF在肿瘤血管内皮的染色率逐渐增加,与肿瘤的MVD存在正相关关系(r值为0.44,P<0.01)。结论脑胶质瘤的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关系,VEGF在肿瘤细胞增殖及血管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和分析人脑胶质瘤中CCND1基因的转录与表达,及其对肿瘤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法检测52例人脑胶质瘤及8例正常人脑组织中Cyclin D1 mRNA蛋白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脑胶质瘤中CD1蛋白及mRNA呈过度表达,其标记指数和阳性率随肿瘤的恶性程度增高而增加.两者的标记指数之间、以及与PCNA标记指数之间均为显著正性相关.结论人脑胶质瘤中CCND1过度转录和表达,随胶质瘤临床病理分级增加而增高,同时与肿瘤细胞增殖状态密切相关,提示CCND1基因的异常转录和表达在胶质瘤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mRN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RT-PCR方法 检测64例星形细胞肿瘤组织及10例正常大脑组织中IL-8 mRNA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PCNA在肿瘤组织石蜡标本中的表达.并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 结果 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IL-8mRNA表达与星形细胞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PCNA表达增高,细胞凋亡指数增高.IL-8 mRNA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938,P<0.01),与细胞增殖亦呈正相关关系(r=0.907,P<0.01). 结论 IL-8mRNA表达与星形细胞肿瘤的恶性增殖呈正相关,星形细胞肿瘤通过抑制凋亡并且上调IL-8分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从而导致肿瘤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生长、侵润、转移、复发的关系及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拟为手术治疗及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正常脑组织及胶质瘤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率。结果对照脑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阴性;不同级别胶质瘤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率依次为WHOⅣ级100%(6/6)、WHOⅢ级94.44%(17/18)、WHOⅡ级62.50%(10/16)和WHOⅠ级42.86%(3/7);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率与胶质瘤组织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rs=0.589,P=0.000);WHOⅢ-Ⅵ级与WHO I-Ⅱ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3.239,P=0.000)。结论胶质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和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提示,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胶质瘤恶性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脑胶质瘤中的联合检测与该肿瘤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联合检测63例脑胶质瘤组织中CyclinD1和PCNA表达水平,并行临床随访,对比分析脑胶质瘤不同病理分级和不同生存期组间CyclinD1和PCNA单独检测标记指数(LI)及联合检测LI的差异.结果 PCNA和CyclinD1联合检测LI随着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大,各级别间联合检测LI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同时该联合检测LI随着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限的延长而减少,不同生存期组问的联合检测LI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yclinD1和PCNA联合检测LI较PCNA或CyclinD1单独检测LI能更为准确地反映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可作为评估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olo样激酶1(PLK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上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7例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中的PLK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随访病人。结果正常脑组织未见PLK1明显表达。Ⅰ~Ⅱ级、Ⅲ级和Ⅳ级脑胶质瘤中PLK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3%、93.8%和100%,Ⅲ和Ⅳ级分别与Ⅰ~Ⅱ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LK1表达与胶质瘤病理级别和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r=0.424,P<0.05;r=0.745,P<0.01)。PLK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两年生存率分别为41.4%(12/29)和72.2%(13/18),差异显著(P<0.05)。结论PLK1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和增殖中起重要作用,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胶质瘤相关性癫痫患者瘤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1,HMGB1)的表达。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检测82例胶质瘤相关性癫痫患者(胶质瘤并癫痫组)胶质瘤组织、80例胶质瘤不伴发癫痫的患者(胶质瘤非癫痫组)胶质瘤组织、8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非肿瘤癫痫组)致痫灶组织、20例行颅内减压术患者(阴性对照组)的正常脑组织中HMGB1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实验组中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胶质瘤并癫痫组胶质瘤组织中HMGB1表达高于胶质瘤非癫痫组中胶质瘤组织(χ2=16.944,P0.001),低级别胶质瘤尤甚;高于非肿瘤癫痫组中致痫灶组织(χ2=26.094,P0.001)。胶质瘤非癫痫组胶质瘤组织中HMGB1的表达(χ2=32.273,P0.001)、非肿瘤癫痫组致痫灶组织中HMGB1的表达(χ2=22.236,P0.001)均高于阴性对照组中正常脑组织。胶质瘤并癫痫组中HMGB1的表达与胶质瘤相关性癫痫的持续时间(r=0.365,P=0.001)、发作频率(r=0.531,P0.001)、胶质瘤的病理级别(r=0.265,P=0.016)呈正相关。结论 HMGB1在胶质瘤相关性癫痫患者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癫痫发作情况关系密切,胶质瘤组织中HMGB1可能与其相关性癫痫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与胶质瘤微血管数、肿瘤增殖活性及其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0例胶质瘤、8例正常脑组织中VEGF、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CD3 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 ,测定其阳性细胞数和阳性血管数。结果 胶质瘤中均有VEGF、CD3 1及PCNA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其r分别为 0 .745 ,0 .765及 0 .685。结论 VEGF、CD3 1和PCNA在胶质瘤中的高表达是胶质瘤恶性表型之一 ,可作为病理诊断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钙粘素(N—cadherin),上皮-钙粘素(E—cadherin)及B—catenin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cadherin、E—cadherin、β—catenin在42例不同级别胶质瘤及8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N—cadherin,E—cadherin及β—catenin的表达在正常脑组织与胶质瘤之间以及胶质瘤的高低级别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在生存时间〉2年组与生存时间≤2年组间差别显著(P〈0.05);N—cadherin与β—catenin的表达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而增高,且二者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r=0.778)。E—cadherin的表达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而下降,E—cadherin与N—cadherin、β—caten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r1=-0.747,r2=-0.783);结论提示N—cadherin与β—catenin的过度表达和E—cadherin的表达下调在胶质瘤的侵袭及恶性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N—cadherin与β—catenin的表达可能与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提示可作为反映胶质瘤恶性程度与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脑胶质瘤HIF-1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HIF-1α总阳性表达率为73.3%,其中强表达19例(31.7%),中度表达14例(23.3%),弱表达11例(18.3%),不表达16例(26.7%);胶质瘤Ⅰ~Ⅱ级、Ⅲ~Ⅳ级HIF-1α的阳性率分别为50.0%、86.8%,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脑胶质瘤标本PCNA及细胞凋亡均阳性,胶质瘤Ⅰ~Ⅱ级、Ⅲ~Ⅳ级PCNA阳性细胞数分别为54.9±8.2、121.6±15.6,凋亡细胞阳性数分别为85.4±10.4、52.1±7.6,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HIF-1α表达与肿瘤细胞的PCNA阳性数呈正相关(P<0.01),与肿瘤细胞的凋亡数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脑胶质瘤细胞HIF-1α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一定相关性;HIF-1α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增殖呈正相关,而与肿瘤细胞的凋亡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影响脑胶质瘤病人生存和预后的相关因素,以及相关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及接受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79例,对其年龄、性别、术前KPS评分、发病至就诊时间、术前抽搐、肿瘤直径、肿瘤术中切除范围、肿瘤病理分级、术后放疗、术后化疗、肿瘤分子标志物如多发性进展期癌突变基因(PTEN)、抑癌基因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DNA修复蛋白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多药耐药基因(P170)的表达情况共16项因素进行生存分析。对肿瘤级别、肿瘤分子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使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示:术前KPS评分、发病至就诊时间、术前抽搐、肿瘤切除范围、肿瘤病理分级、术后放疗、术后化疗、MMP-9的表达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示:术前KPS评分≥70的患者生存时间较长(P=0.047),术前有抽搐症状的患者生存时间较长(P=0.025),术中全切的患者生存时间较长(P=0.037),术后结合化疗的患者生存时间较长(P=0.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级别与PCNA的表达情况呈正相关(r=0.250,P=0.027),PTEN与P170在胶质瘤的表达情况中成负相关(r=-0.252,P=0.025),MMP-9与P170在胶质瘤的表达情况中成正相关(r=0.382,P=0.001)。结论胶质瘤患者术前KPS评分≥70、术前有抽搐症状、肿瘤术中全切、术后结合化疗的患者生存时间较长,是脑胶质瘤患者预后较好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对人脑胶质瘤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脑胶质瘤HIF-1α、PCNA的表达状况,并将结果与随访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HIF-1α总阳性表达率为71.4%(45/63)。其强表达16例(25.4%),中度表达14例(22.2%),弱表达15例(25.4%),阴性表达18例(28.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IF-1α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0.467,P<0.01)。HIF-1α主要表达于肿瘤边缘或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的细胞及坏死的肿瘤组织中。不同组织学分级的脑胶质瘤标本肿瘤细胞均有PCNA表达,脑质瘤Ⅰ级、Ⅱ级和Ⅲ-Ⅳ级PCNALI分别为1.8±1.2、2.9±1.1、4.2±1.0,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CNA表达与HIF-1α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47,P<0.01)。结合随访结果提示,HIF-1α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表达者。结论脑胶质瘤PCNA与HIF-1α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HIF-1α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HIF-1α、PCNA联合检测可能用于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人脑胶质瘤中整合素αvβ3与VEGF、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中整合素αvβ3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7例正常脑组织和65例不同病理级别的人脑胶质瘤标本中整合素αvβ3与VEGF、PCNA表达水平,并分析整合素αvβ3与VEGF、PC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整合素αvβ3、VEGF、PCNA在正常脑组织的表达均为阴性,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均为阳性.且三者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级别密切相关;人脑胶质瘤中整合素αvβ3与VEGF、PCNA的表达水平明显正相关(r=0.817和r=0.835,P〈0.05)。结论 合素αvβ3在人脑胶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中可能起重要的正性调节作用,可能成为人脑胶质瘤治疗的一个很有前途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PCNA、Ki-67和Mitosin/CENP-F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胶质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不同病理分级、不同组织学分型人脑胶质瘤和24例非肿瘤脑组织中PCNA、Ki-67和Mitosin/CENP-F的表达.结果 (1)70例脑胶质瘤标本中,PCNA、Ki-67和Mitosin/CENP-F的增殖标记指数(LI)分别为(44.02±29.37)%、(17.01±17.68)%和(36.80±27023)%;对照组24例非肿瘤脑组织中Ki-67不表达,PCNA LI和Mitosin/CENP-F LI为(12.11±19.81)%和(9.06+8.2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2)PCNA、Ki-67和Mitosin/CENP-F的表达与胶质瘤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与病理分级和组织学分型相关(P<0.05).结论 人脑胶质瘤中PCNA、Ki-67和Mitosin/CENP-F的LI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和病理分型密切相关,均可作为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小RNA-17(miR-17)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与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实时定量PCR(qRT-PCR)分析miR-17在108胶质瘤组织和20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miR-17过表达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联性。结果与正常脑组织比较中,miR-17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01),且miR-17在胶质瘤的表达水平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高(P0.01)。Kaplan-Meier生存和Cox回归分析显示,miR-17高表达是预测胶质瘤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P0.01)。此外,分析还显示miR-17的高表达与胶质瘤患者整体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01)。结论本研究显示,miR-17高表达量可能对预测胶质瘤患者的不良预后具有潜在价值,表明了miR-17高表达可能有助于脑胶质瘤的进展,并成为将来生物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胶质瘤局部微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胶质瘤模型大鼠(荷瘤大鼠)胶质瘤的影响。方法:观察BMSCs培养上清液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周期的影响。观察脑内移植BMSCs对胶质瘤核增殖抗原(PCNA)表达阳性率、脑内胶质瘤微血管计数的影响及荷瘤鼠生存期的改变。结果:BMSCs培养上清液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没有明显的影响;BMSCs可抑制肿瘤边缘及卫星灶的肿瘤增殖,对肿瘤内部的细胞增殖没有明显影响。移植BMSCs后肿瘤边缘及卫星灶的微血管计数未见明显改变。移植BMSCs后的荷瘤大鼠脑内胶质瘤水肿有所减轻。结论:BMSCs移植可轻度抑制荷瘤鼠脑内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肌腱生长蛋白(Tenascin,TN)和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与胶质瘤的侵袭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中Tenascin和PCNA的表达。结果 Tenascin表达于胶质瘤新生血管,瘤细胞周围基质以及胶质瘤细胞;PCNA表达于细胞核,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肿瘤新生血管和瘤细胞周围基质中的Tenascin表达增强,瘤细胞中PCNA表达亦增强,Tenascin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Tenascin在胶质瘤血管形成,瘤细胞增殖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Tenascin和PCNA可作为评价胶质瘤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清应答因子(SRF)和波形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脑胶质瘤组织(胶质瘤组)和正常脑组织(正常对照组)中TGF-β1、SRF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SRF、波形蛋白在胶质瘤组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高级别患者的TGF-β1、SRF、波形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低级别患者(均P0.05)。胶质瘤组不同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患者的TGF-β1、SRF、波形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RF分别与TGF-β1及波形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8,P=0.002;r=0.506,P=0.000)。结论 TGF-β1、SRF和波形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显著增高,其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