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利用Tc-大颗粒聚合白蛋白(MAA)肺灌注显像(PPI)监测下肢创伤及手术后(LEPP)肺99m栓塞(PE)患者疗效并对其评价。方法19例临床确诊的LEPP合并PE患者分别于溶栓治疗前、治疗2~4周后进行PPI;PPI图像上显示一个肺段灌注完全缺损记3分,缺损25%~75%记2分,<25%记1分,无异常记0分,根据记分变化分析溶栓治疗前后临床改善情况。结果19例患者溶栓治疗2~4周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0例、明显改善6例、有改善3例,治疗前(10.2±3.8)后(2.8±1.4)PPI记分有明显差异(t=7.75,P<0.01)。结论PPI为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性评价肺血流改善的手段,对LEPP合并PE患者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下肢深静脉阻塞显像的影像表现,分析其影像特征。方法 利用SPECT进行下肢深静脉核素显像(RNV)。结果 髂总静脉和髂外静脉是血栓形成常见部位,RNV不仅能直观的对下肢深静脉阻塞作出定位诊断,而且能清晰显示侧支血管部位、行径及与阻塞部位的关系。结论 RNV简便易行,安全无创,短期内能重复检查,应列为深静脉阻塞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可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显像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疑似PE患者171例,所有患者均行^99mTc—MAA下肢深静脉显像。结果171例疑似PE患者中44例下肢深静脉显像阳性,其中32例被确诊为PE,下肢深静脉显像阳性患者PE的发病率为72.73%(32/44);深静脉栓塞的部位主要发生于胭静脉(81.25%)和腓静脉(71.88%)。结论核素下肢深静脉显像可较灵敏地反映下肢深静脉病变,肺灌注显像时加做双下肢深静脉显像,可为PE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观华  李裕标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17-2018,2046
目的对比研究^99mTc-MAA显像、X线片、超声、CT和肺动脉造影(PA)对下肢创伤及手术后(LEPP)患者并发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LEPP临床疑为PE的患者同期行^99mTc-MAA肺血流灌注显像(PPI)、下肢深静脉显像(RNVI)、X线胸片、胸部和下肢超声、胸部CT、PA检查。以PA为标准,计算PPI、X线片、超声、CT诊断PE的灵敏度。结果①16例患者中PA证实14例为PE,其中左侧PE3例,右侧PE7例,双侧PE4例,排除PE2例;②PPI发现14例PE受累肺段168个,平均每例受累11.8±4.6(3~17)肺段;③PPI、X线片、超声、CT诊断PE的灵敏度分别为100%(14/14)、28.6%(4/14)、35.7%(5/14)、85.7%(11/14);④RNVI发现71.4%(10/14)的PE有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超声提示78.6%(11/14)的PE有DVT(χ^2=0.19,P〉0.05)。结论^99mTc-MAA显像为准确、无创、经济地诊断LEPP并发DVT和PE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核素显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作用。方法:临床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栓塞的患者28例,除2例因被迫体位不能平卧仅做肺灌注显像外,其余均进行肺通气显像、肺灌注显像及双下肢深静脉显像,所有患者拍胸部X线平片,并检测血浆D-二聚体。结果:28例患者中有25例为肺栓塞,占89%;下肢静脉血栓23例,占82%。结论:核素显像无创、安全、简便、灵敏度高,对肺栓塞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放射性核素成像法评价糖尿病足下肢血流的变化。方法对56例糖尿病足患者和36例对照者进行99mTc-MDP三相骨显像,每个单足单独进行资料处理。在足背(楔骨和跖骨)、胫骨粗隆各勾画感兴趣区(ROI),计算各ROI放射性浓度(kc/pixel)及足部与胫骨的放射性浓度比值Rm/t。生成各ROI的时间—活度曲线,从曲线读取各部位的灌注时间Tp,并计算摄取速率V。计算并比较各指标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各指标对糖尿病足诊断效能的差异采用u检验。结果Tp、V值、Rm/t比值在对照组分别为(32.9±9.8)s、(2.301±0.754)counts/s、0.85±0.29,在糖尿病组分别为(36.1±15.3)s、(1.574±0.341)counts/s、0.72±0.31,两组V值及Rm/t比值有统计学差异。V值诊断糖尿病足的灵敏度为80.2%、特异性为82.8%、准确率为81.5%,Rm/t比值则分别为65.2%、68.8%和67.3%。V值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优于Rm/t比值(P<0.05)。结论糖尿病足由于下肢血流障碍,放射性核素在足部摄取速率明显降低,足部摄取水平降低。摄取速率和足部相对摄取水平均可反映糖尿病足部血流改变,其中摄取速率更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7.
王秋元  黄禾江 《西部医学》2005,17(3):251-251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CDFI)对下肢深静脉内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18例33条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CDFI检查,观察有无血栓形成及血流改变。结果共检出病肢32条,超声准确率为96.97%,患者中男性高于女性,股静脉段患病高于其它静脉段,左下肢患病高于右下肢,左:右=2.2:1。结论CDFI诊断下肢深静脉内血栓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此类患者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99mTc—MIBI脑显像评价胶质瘤恶性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36(2):167-170
  相似文献   

9.
超声诊断创伤患者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44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可引起致死性肺栓塞因而备受关注,孤立性小腿后肌间静脉血栓是肺栓塞栓子来源之一,早期进行超声检查可及时发现DVT,从而减少肺栓塞的发生。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近年来应用较广泛的无创性检查。现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肺显像评价肺血栓栓塞症(PTE)疗效的意义.方法:对67例PTE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6月行肺血流灌注显像,比较治疗前后肺段改善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与治疗后1月、6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月与治疗后6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溶栓或抗凝治疗越早疗效越好,溶栓窗口期在发病1月内,1月后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99mTc MIBI脑显像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的价值。方法 :受检查者共 32例 ,其中胶质瘤 2 4例 ,均经CT或MRI检查 ,确定肿瘤部位 ,正常对照 8例。于静脉注射99mTc MIBI 5 5 5~ 740MBq(15~ 2 0mCi)后 15~ 30min(earlyphase,EP)和 2~ 3h(delayedphase ,DP)分别进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SPECT)显像。采用病变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除以对侧相应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 (T/C)和病变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除以脉络丛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 (T/CP)两种半定量的方法判断胶质瘤摄取99mTc MIBI的程度。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 ,采用Kernohan分类法 ,将患者分为低级 (low grade ,LG)恶性 (包括Ⅰ级和Ⅱ级 ) 13例和高级 (high grade ,HG)恶性 (包括Ⅲ级和Ⅳ级 )11例 2组。结果 :在EP中 ,LG组与HG组的T/C值分别为 (1 0 6± 0 31)和 (2 6 5± 0 85 ) ,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以 1 6为界限 ,鉴别LG与HG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 90 %、10 0 %和 95 %。结论 :99mTc MIBI脑显像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术前评价胶质瘤恶性程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肺栓塞(PE)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3年6月收治的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5岁。双下肢DVT3例,左下肢DVT8例,右下肢DVIv7例,12/18例双下肢不对称,膝上15cm大腿周径差。均值4.3cm,4/18例无下肢水肿,2/18例患径小于对侧。全部病例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阳性,3/18核素肺灌注示多段肺栓塞,仅1例核素双下肢深静脉扫描示有血栓,男2例未见异常,与同期B超阳性率比有差异。本组病例中,有肿瘤、长期卧床史、术后卧床、制动史12例。18例确诊病人经抗凝、溶栓治疗,5例猝死,1例因其它并发症死亡,总死亡率38.9%死亡病人多系手术科室患者。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肺栓塞的直接原因,长期卧床、尤其术后制动为DVT的直接诱因,术后DVT并肺栓塞猝死率高,双下肢彩超及时监测有助早期诊治,规范抗凝、溶栓治疗对减少死亡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下肢DVT声像图改变与血管造影表现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8例下肢DVT累及深静脉120条。用二维超声检出106条,检出正确率达88%,加用CDFI检出116条,检出率可达97%。结论:CDFI是目前较理想的诊断下肢DVT的检查方法。同时可鉴别急、慢性血栓,对观察抗凝疗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以及变化。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2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110例骨科创伤患者,对其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研究骨科创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本院的治疗,所选取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8例,发生率为25.45%,对其进行预防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治疗前发生下肢静脉溶栓患者大腿肢体周径差为(5.5±2.1)cm,溶栓治疗后大腿肢体周径差为(1.6±0.6)cm,则治疗前后,大腿肢体周径差之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科创伤手术患者,需加强临床观察,针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要做好预防,多给予患者抗凝栓、溶栓、抗血小板凝聚治疗,可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99mTc-MAA肺灌注和双下肢深静脉显像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肺栓塞(PE)和(或)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同时评价D-二聚体在诊断PE和DVT形成中的价值.方法4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行肺灌注和双下肢深静脉显像,同时摄胸片以排除其它肺部和心血管疾病等造成的假阳性;ELISA法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0.5 mg/L为阳性.结果肺灌注和双下肢深静脉显像,显示40例中有PE和(或)DVT 26例,占65%,其中D-二聚体阳性20例,占76.9%.结论应用肺灌注和双下肢深静脉显像并结合胸片,可减少对PE和(或)DVT的误诊和漏诊;D-二聚体测定不能作为PE和(或)DVT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l)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临床疑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例进行检查,测量患肢静脉的管径、受累部位,观察声像图改变及彩色多普勒的血流特征。结果:彩超检出并经临床或手术证实下肢深静脉血栓54例,其他疾病7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复性好、可靠性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99mTc-RBC动态显像(DI)定位诊断下消化道出血(GIH)的临床价值。方法:①对21例GIH患者行DI(1F/1min×10+1F/5min×10)。腹部出现异常放射性浓聚即用核素在体表标记。若60min结果为阴性,则行3、6h或24h延迟显像。②异常放射性浓聚位于左上腹者选择纤维胃镜检查,腹周边者行结肠镜检,中腹部且内科治疗无效者予以手术探查。③经手术或纤维镜检证实后,评价DI定位诊断GIH的临床价值。结果:5min出现异常放射性浓聚者8例(42.1%),10min者5例(26.3%),30min者5例(26.3%),3h者1例(5.3%);DI诊断GIH的灵敏度为90.5%(19/21),定位符合率为94.7%(18/19)。结论:DI能提高定位诊断GIH的符合率,对进一步选择检查和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显像在肺栓塞及其病因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到我科行肺通气(PPV)/肺灌注(PPI)/下肢深静脉显像(RNV)检查且最后临床确诊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IE)患者核素显像资料。结果128例患者核素显像资料结果肺通气(PPV)/肺灌注(PPI)不匹配;128例 PTE患者中 RNV 检出下肢深静脉病变者107例,占83.4%。结论 PPI-PPV RNV 是诊断 PTE 及其病因的有效,方便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99mTc-MAA肺灌注和双下肢深静脉显像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肺栓塞(PE)和(或)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同时评价D-二聚体在诊断PE和DVT形成中的价值。方法4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行肺灌注和双下肢深静脉显像,同时摄胸片以排除其它肺部和心血管疾病等造成的假阳性;ELISA法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0.5mg/L为阳性。结果肺灌注和双下肢深静脉显像,显示40例中有PE和(或)DVT26例,占65%,其中D-二聚体阳性20例,占76.9%。结论应用肺灌注和双下肢深静脉显像并结合胸片,可减少对PE和(或)DVT的误诊和漏诊;D-二聚体测定不能作为PE和(或)DVT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20.
放射性核素在内分泌系统甲腺腺体验查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够全面的和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信息及形态功能。我院于1992年至1994年采用核素99mTO-C4对1452例甲状腺显像及临床、病理、手术证实进行对照,结果1452例中,甲状腺肿大占84%,各类结节占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