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胆汤一方首见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然而后世医家究其方解,各抒己见,也拓宽了温胆汤一方的应用。现笔者就临床案例阐述温胆汤的妙用。  相似文献   

2.
温胆汤乃中医名方,首载于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炙一两”。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各2两,陈皮3两,甘草1两,茯苓1.5两”。方中药味已有变化。及至明代《证治准绳》又有十味温胆汤。温胆汤临床应用广泛,疗效卓著,历代论述颇多。本文结合临床实践,谈谈笔者对温胆汤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谈谈温胆汤在内科临床上的应用胡曼华温胆汤乃唐代孙思邈所作,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张仲景小半夏汤与橘皮竹茹汤加减化裁而成。后世《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上方加茯苓、大枣,为现代临床通用方。1温胆之义人体之五脏,皆藏而不泻,人体之六腑,皆泻而不藏、胆为清净...  相似文献   

4.
温胆汤治疗儿科疑难杂证的经验江苏省镇江市云台医院彭立群(212002)温胆汤首见于唐代孙思逸之《千金要方j。当时用于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后世用于治疗眩晕、心悸、呕吐、嘈杂、癫痫等症.近年来多用于治疗内科疾患如冠心病、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神经官能...  相似文献   

5.
黄建西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2):565-565
温胆汤临证应用体会黄建西福建省厦门法拉总公司医疗门诊部(厦门361005)温胆汤源于南北朝姚僧垣《集验方》,最早见载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该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后来《三因极一备证方论》在原方基础上增加茯苓、大枣,减生...  相似文献   

6.
温胆汤是临床常用方剂之一,治疗范围广泛,古今医家在临床运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兹就我们近年来涉阅的部分有关文献,结合个人体会综述如下。一、温胆汤的方源、组成、方义及类方温胆汤首见于唐代孙思邈之《千金要方》,然后世不少方书谓其出自宋陈无择的《三因方》。从历史沿革看,《千金要方》在前,《三因方》在后;从所述主治看,后者全与前者同;从方药组成看,后方只在前方基础上加入茯苓、大枣。故张氏通过考证,认为《三因方》的温胆汤系由《千金  相似文献   

7.
<正> 温胆汤方首见于唐代孙思邈之《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原方基础上增茯苓、大枣,减生姜之量,是为今日习用之温胆汤。后世医家更灵活变通,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8.
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书中言其主治为"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病证方论》中,进一步指出了温胆汤证的病因病机是"心  相似文献   

9.
温胆汤见于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后世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发现温胆汤的疗效极佳,治病范围又广,在《千金要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又有新的发展。为此,根据  相似文献   

10.
温胆汤是一张古代名方,在南北朝时期的《集验方》、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均有记载。之后的历代医家对其不断地灵活运用。徐福松教授临床喜欢用该方,并且对该方进行适当化裁,组成匠心独运的徐氏温胆汤,用之于男科临床,治疗男性不育症、阳痿、慢性前列腺炎等男科疾病,每每收效显著。本文对徐氏温胆汤的方药组成、辨治要点逐一介绍,并且介绍了使用徐氏温胆汤治疗不育症、阳痿、慢性前列腺炎各一例病案。  相似文献   

11.
高少才  屈小元  马战平 《陕西中医》2016,(10):1423-1424
温胆汤首见于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方》中,其中《外台秘要方》注明其源于《集验方》。考《集验方》乃南北朝名医姚僧垣(公元499~583年)所撰,原方由生姜、半夏、橘皮、竹茹、枳实、炙甘草六味药物组成。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温胆汤凡"三见",其中,见于"虚烦"和"惊悸"的两方用药相同,即用《千金》原方加茯苓、大枣,生姜则由原来的四两减为五片,指证不再说是"胆寒",而说是"气郁生涎(痰),变生诸证",《三因方》这一调整,遂使温胆汤之药性由温而平,临床运用也更广泛了,后世所沿用温胆汤,也大都为陈无择之温胆汤。历代医家由于未能搞清这一嬗变关系,所以不免曲为之说。刘华为教授倡导气化论,擅用活用温胆汤化裁治疗疑难危重症可谓是别出心裁。  相似文献   

12.
温胆汤考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国医论坛》2001,16(6):49-50
关于温胆汤的来源出处、方名含义、制方原理以及主治 ,历来争议颇多。本文通过对最早记载温胆汤的考证和探讨 ,初步获得一些有关胆腑辨治以及对“温胆”方名释义的新的理解。1 出处据《中医方剂大辞典》记载 ,以温胆汤命名而药物组成不同的方剂共有 1 3首。唐代王焘编撰的《外台秘要》(以下简称《外台》)卷十七中收录了温胆汤 ,并标明其方引自《集验方》,云“《集验》温胆汤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 ,此胆寒故也 ,宜服此汤方”。可见《集验方》为最早记载温胆汤的方书。考《集验方》为南北朝名医姚僧垣所撰 ,该书在靖康之后亡佚。唐代孙思邈的《…  相似文献   

13.
温胆汤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温胆汤立方可追溯于南北朝时期名医姚僧垣所撰的《集验方》,由于其制方精要,配伍巧妙,自南北朝时期始,温胆汤作为治疗内科杂病的名方流传至今。根据《中医方剂大辞典》记载,以温胆汤命名而药物组成不同的方剂共有十三首,出自十一部方书。其中尤以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温胆汤最为出名。在《集验方》亡佚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  相似文献   

14.
温胆汤首见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一书.其方药组成为: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主治胆经痰热,虚烦不眠,胸闷口苦呕涎等症.温胆汤在临床上经过加减化裁,治疗因痰热所致的诸疾.现举验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蒙  宁俊云 《国医论坛》2010,25(1):10-10
<正>温胆汤首见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书中记载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后世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发现温胆汤治疗范围广,疗效佳,在《千金要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又有了新的发展。王增祥教授是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40余载,学验俱丰,本人有幸随王老临诊,发现王老善用温胆汤治疗各类精神疾病,收效甚好,现举例介绍如下。1抑郁症  相似文献   

16.
温胆汤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胆汤源流考翟双庆钟剑贺琳孙源王娜(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关键词温胆汤文献学温胆汤为一古代名方,现仍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尤其多运用于神志性疾患的治疗,今对该方源流、方名、方义进行探讨。1温胆汤的源流温胆汤最早载于《备急千金要方·胆虚实》(以...  相似文献   

17.
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书中言其主治为“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由半夏、竹茹、枳实、生姜、陈皮、甘草(后世多加入茯苓)组成。笔者根据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原则,采用“异病同治”的方法,选用温胆汤治疗各种疾病收到满意效果,现举验案4则。 例1:李某,男,58岁,工人,1998年4月6日初诊。心悸、胸痛半月余,劳累加重,休息则稍减,伴头……  相似文献   

18.
温胆汤乃为唐代孙思邈所创,载于《备急于金要方》,主治证为“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后世应用范围渐渐扩大,从病症上不仅治虚烦胆寒,还应用于痰热阻于肺、肝、脾、胃、大肠等,笔者临床中常用此方治疗痰热郁阻所致的多种病症,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温胆汤首见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一书,原方中无茯苓而有生姜,且量较重。目前临床所用多为《医宗金鉴》所载的温胆汤。本方以二陈汤为基础方,加枳实以下气,加竹茹以清热。全方温凉并用,清热而不寒,下气而不泻。主治胆经痰热,虛烦不眠,胸闷口苦呕涎等症。单纯的二陈汤重在燥湿化痰,用于痰湿内停,胃失和降。温胆汤重在清胆和胃,用于痰热上扰而  相似文献   

20.
“温胆汤”源于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一书。其功能清胆和胃,祛痰止呕。治胆虚痰热上扰的虚烦不眠之症。“温胆汤……,温之者,实凉之也”。此为世医所皆知,但笔者将此方应用于临床其它疾病的治疗屡收效验。1冠心病例1:支××,女,68岁。形体肥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